二道販子的崛起第四七七章 造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二道販子的崛起 >>二道販子的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七七章 造勢

第四七七章 造勢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31日  作者:木允鋒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木允鋒 | 二道販子的崛起 
正文

而且這樣還可以看看有沒有其他上鉤的,說起來歐洲戰場打到現在,參戰國加起來也無非就才九個,而且有三個已經亡國了,這個數量終究是少了點。[

剩下那些里面除了瑞典必須給自己賺錢,西班牙必須留著一起對付美國所以最好別卷入戰爭外,其他那些國家都是可以的,尤其是像荷蘭…

呃,楊皇帝發現這時候歐洲還有參戰資格的也就剩下荷蘭了,原本歷史上主要參戰方還有巴爾干各國,可現在除了希臘還保留點元氣其他塞爾維亞已經參戰而且亡國,黑山和保加利亞讓奧斯曼人打斷了腿,羅馬尼亞加入了同盟國,其他就沒有了,至于希臘他們的主要敵人是哈米德二世,再說巴爾干戰爭中他們同樣損失慘重,到現在戰爭賠款還沒賠完呢,肯定不會傻到再跑去參加霸王龍們晚餐。

這樣歐洲也就還剩下荷蘭,葡萄牙,北歐各國還沒卷入戰爭,北歐以瑞典為主,其他還有丹麥跟挪威,這時候芬蘭還屬于俄羅斯帝國,芬蘭大公的頭銜還戴在尼古拉頭上,雖然丹麥跟德國有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舊仇,可問題是他們跟英國人也有當年哥本哈根之戰的宿怨。

所以算來算去,除了意大利之外,楊豐發現也就還有荷蘭和葡萄牙有可能卷入戰爭,這里面葡萄牙基本上可以無視,但荷蘭的實力還是湊合著的,而且這個國家如果加入協約國集團。那么接下來英國陸軍肯定會進入荷蘭然后直接進攻德國心臟,這樣一來楊豐目前最期待的英德海上決戰就有可能實現了。

“算了,試一下再說,左右又沒什么損失!”想到這里他對張權說道。

既然皇帝陛下已經同意,那么接下來張權便開始為中國加入協約國集團造勢了,首先前段時間被中國政府阻止的飛機交易再拿出來大肆宣傳,總之讓外界甚至包括自己國家老百姓,都感覺到皇帝陛下和中國政府現在已經開始傾向于協約國集團了,然后政府和國會再搞一些中英,中俄。中法之間的友好交流活動。比如說一些國會重要議員訪問一下這三個國家,甚至安排一些人發表一些指責德奧在戰場上太過于殘暴的言論。

這個話題很好找,去倫敦訪問一下,然后看看這座美麗的城市遭受轟炸后的慘狀。就可以直接拿來做文章了。再就是記者們渲染一下德國人在戰場上所使用的凝固qiyou彈的殘忍。尤其是弄幾幅遍地燒成干炸雞的俄軍士兵照片,從人道主義角度譴責一下德國人,盡管制造這種武器的原料正在從中國一船又一船不停運往德國。

另外文化界也可以行動起來。現在中國國內那些吃飽了撐著的學者名流戲子們數量也是不少的,把這些家伙放出去,讓他們悲天憫人的就歐洲的戰爭抒發一下感情。

先把情緒醞釀一下,然后在某個恰當時機,安排幾個充滿正義感的年輕人,在路上向海靖丟個臭雞蛋或者鞋子之類的,讓世界看到中國民心所向。

再接下來就不用特意推動了,英法俄這些國家會如獲至寶般接手的。

至于以后如何完成神轉折,那都是小事一樁而已,老百姓還不好忽悠嘛,隨隨便便制造點意外事件,比如說英國潛艇擊沉中國商船之類的,很容易就可以把輿論一下子扭轉過來,這種小事楊皇帝有的是招兒。

于是在一幫陰謀家的幕后操縱下,隨著正在英國訪問的著名詩人,上議院世襲議員,繼承了李鴻章爵位的李經述公爵,在倫敦因為看到了那些在轟炸中受傷的英國小朋友,而寫下的一首帶有譴責德國味道的詩篇,原本一直持中立態度的中國輿論,開始明顯得向著協約國集團靠攏。

這種意外之喜,讓英法俄三國都有一種天上掉餡餅的感覺,雖然這種轉變有點太突然,甚至有點不真實感,但對于目前正處在困境中的協約國集團來說,卻無疑是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法國人首先做出了反應。因為這段時間德國在中國民間,一直揪著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的問題在抹黑英法,所以法國政府宣布將原盧浮宮博物館收藏的一萬余件鴉片戰爭時候,法軍從圓明園搶劫的文物歸還中國。

至于其他的,據說在德軍占領期間失蹤了,這部分是當初搶運出來的,并且法國政府還為當初火燒圓明園向中國人民誠摯地表示歉意。

“真不要臉,還讓德國人搶去了,楓丹白露宮的沒讓德國人搶去,他們怎么不把那兒的也送回來?”楊皇帝對法國人的小家子氣非常鄙視,不過他們既然這么配合,當然也要同樣配合一下。

于是中國報紙上立刻開始大肆宣傳法國人民的友誼,緊接著跟在法國后面,英國也宣布將部分文物歸還中國,并且同樣表示歉意,這下子中國輿論上中英中法友誼的調門就更高了。不過不同聲音也是不少的,比如說一些報紙就指出,盧浮宮的中國文物數量并不多,當年法國人從圓明園搶走的文物主要在楓丹白露宮,而楓丹白露宮可沒被德軍占領過,怎么沒見法國人把楓丹白露宮的文物也還回來?

由此可見法國人不過是在欺騙中國老百姓的善良而已,一點誠意都沒有,還是德國人好,他們從來沒侵略過中國,但英法俄三國在中國可都是血債累累,尤其是法國,從鴉片戰爭到越南戰爭,中國主要敵人始終是法國,善良的中國人民,不要被他們的小伎倆給騙了。

這種論調的確對于正在逐漸升溫的中法關系潑了一盤冷水,一時間對法國敵視輿論又多了起來,甚至有些報紙公開宣傳應該加入同盟國,然后去把當年英法從中國搶走的好東西全搶回來。

這種情況下,法國政府不得不再次做出解釋,并不是不想歸還楓丹白露宮的中國文物,而是前段時間因為戰場離楓丹白露太近,所以法國政府把那里的所有文物都轉移了,現在正在重新清點當中,一旦完成清點,所有圓明園的文物都將歸還中國,而且戰后法國將提供資金幫助中國重建這座美麗的園林。

他們這樣表態了,英國自然也不好落后,這時候甚至中國國會都準備組織一個代表團訪問英國了,也的確讓他們看到了中國加入協約國的希望,不就是一些壇壇罐罐嗎,英國人就不缺這東西,所以緊接著英國政府也宣布他們因為德國轟炸而從大英博物館遷走的圓明園文物也將全部歸還中國,并且同樣承諾戰后出資重建圓明園。

這下子中國人民終于真正感受到英法兩國人民的友誼了,中英中法友好的論調又開始直線升溫,隨著一些關于德國在戰爭表現殘暴的批評,甚至連中國應該加入協約國維護正義的聲音都出現了,尤其是很多社會名流,戲曲,電影明星都開始出來批評德國人,就連下議院都有議員發表言論,認為中國應該加入協約國。

在第一批歸還的圓明園文物分別在倫敦和馬塞裝船后,這種論調迅速多了起來,甚至發展到了上議院也有議員支持加入協約國,這更是讓英法激動不已,這兩國的報紙上幾乎一片歡呼之聲,搞得就好像中國已經真正加入協約國一樣,令英法天空的陰霾瞬間一掃而光。

實際上英法兩國的政客們也不傻,經過了這一番折騰,最終無論中國是否真得加入協約國,對他們都沒有任何壞處,因為楊豐想到的,他們同樣能想到。所以他們同樣要拿這件事拼命宣傳,最好讓整個歐洲都相信,中國最后肯定會加入協約國,這樣他們對內可以鼓舞民眾士氣,對外可以拉攏其他中立國家,尤其是意大利。

正在意大利進行活動的英國外交大臣,隨著中國加入協約國的輿論不斷升溫,那臉上的笑容從來就沒斷過,在和意大利人的談判中也表現越來越淡然,甚至言語間都已經流露出意大利是否加入協約國并不重要的味道。

這讓等著英國人開出更高價錢的意大利人開始焦慮不安起來,他們當然清楚,一旦中國加入協約國對戰局意味著什么,可以說那時候德奧的失敗就成定局,意大利對于協約國集團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了,那時候意大利是否參戰英法根本不在乎。甚至中國不用出兵,單純歐洲跟楊豐一伙兒的西班牙,奧斯曼帝國,瑞典加入對德作戰都能在瞬間改變戰局,甚至就算意大利倒向同盟國都不會改變同盟國失敗的結果。那時候他們別說再想要非洲殖民地了,就是現在承諾給他們的都別指望了,像達爾馬提亞,的里亞斯特這些地方原本就是奧斯曼帝國的,哈米德二世肯定會再要回去。

所以說意大利人必須做出選擇了。(未完待續。。)

(江蘇文學網)



上一章  |  二道販子的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