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第109章 圣子榮光映草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 >>大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9章 圣子榮光映草原

第109章 圣子榮光映草原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26日  作者:李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李瀚 | 大漢 
最新章節落伍文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大小:


蒙古包外面,點燃了一堆堆篝火,席地而坐的人們面前都擺著牛羊肉跟牛羊奶,還有大桶的馬奶酒,在大家還沒有開始吃之前,某奸商就站起來了。

用悲憫的眼神看著匈奴人,某奸商用他一路行來這小半年跟匈奴人學習的流利匈奴語,吟唱般說道:“我的子民們,你們都是受天父庇佑的純潔羔羊,這片草原賜給你們豐足的牛羊,讓你們可以吃肉喝奶保持精壯的體魄,只是還有一樣東西是你們不該缺少的,那就是神奇的茶磚。

它能讓你們更能感覺到食物的美味,還能補充你們身體需要的神奇元素,讓你們避免遭受疾病的折磨,一個個如猛虎雄鷹般在草原上奔馳翱翔,現在,就讓我教你們如何使用這神奇的茶磚吧。”

李瀚用行云流水般的動作砍下一塊茶磚,在篝火上打上架子,掛上特意打制的深鐵鍋,正宗的酥油茶是加開水煮沸,然后加入匈奴人用牛羊奶煉制的酥油塊,茶水沸騰后加鹽,很快,香氣撲鼻的簡易酥油茶就成功了。

那些匈奴人早就聽大薩滿說起過圣子所制造茶磚的神奇了,此刻都迫不及待的湊過來等待。

李瀚帶著神靈的高貴給他們一一倒滿,這些人喝了之后都覺得出奇的舒服,完全沒有以往吃了牛羊肉之后十分發膩的感覺,這些人的心機不深,是非對錯概念十分單一,覺得好就是好,登時跟著大薩滿開始吟唱李瀚教導的圣詩了。

李瀚今天分外的慷慨,弄完酥油茶,又讓石頭跟李三搬下他在路途中購買淡酒整出來的烈酒分給大家,匈奴人喝了之后更興奮了,立刻,篝火周圍開始唱歌跳舞。歡樂氣氛感染了所有人。

李瀚再次有了驚訝的發現,他發現匈奴人不單單會制作酥油,制作牛肉松,居然還有類似馬頭琴這樣的樂器,蛇皮包裹好的底座,上面是橫排的琴弦,但是卻是三根,馬尾琴弓也不是夾在兩根弦之間,而是橫著在三根弦上交替拉過,聲音十分悠揚動聽。

李瀚一時技癢就想露一小手。接過一個白胡子牧人的琴試了一會兒,畢竟有拉二胡的底子在,也熟悉樂理,很快就找到了感覺,試探著拉了幾遍,那調子就開始悠揚流暢起來。

牧人們驚呆了,他們再也沒想到圣子連這個也會,這可是朝沒有的樂器啊!他們眼看圣子剛拿在手里的時候還不會,僅僅就一盞茶功夫就熟練了。而且這曲調是那么好聽,仿佛是專門為他們這些草原上的人譜寫出來的。

更讓牧人們驚訝的事情發生了,圣子開始唱歌了,合著優美的琴聲。他的歌聲更加美好動聽:

“鴻雁天空上

對對排成行

江水長秋草黃

草原上琴聲憂傷

鴻雁向南方

飛過蘆葦蕩

天蒼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鄉

天蒼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鄉

鴻雁北歸還

帶上我的思念

歌聲遠琴聲顫

草原上春意暖

鴻雁向蒼天

天空有多遙遠

酒喝干再斟滿

今夜不醉不還

酒喝干再斟滿

今夜不醉不還”

李瀚用漢語唱一遍,再用匈奴語唱一遍,就這么交替歌唱著,這歌詞淺顯易懂。翻譯也不困難,他很想家,故而用兩種語言都能唱的聲情并茂。引得送親隊伍跟迎親隊伍加上原住民統統陶醉了,后來就引發了兩種語言大合唱。

那些來匈奴的陪嫁人群更是觸景生情,含著熱淚一遍遍吟唱著,對李瀚的崇敬也逐漸超越了送親正使張方達,他們甚至在暗暗希冀,是否能夠借助圣子的威力擺脫此生此世不能返鄉的命運,唱著唱著,看李瀚的眼神都透著乞憐跟懇求。

李瀚當然把這一切看在眼里,他暗暗嘆息,即便是過些年協助武帝征伐匈奴,這些可憐的人也注定是隨同匈奴被誅殺的炮灰,想從大批匈奴貴族身邊單獨救出他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李瀚還是用充滿信心的眼神滿足了這些人的可憐希望,他覺得事在人為,真到了那一日盡心挽救,也未必就事不可為,現在,還是讓這些可憐人多一點快樂吧。

果然,陪嫁的侍從跟工匠們,都因為李瀚的眼神承諾而振奮起來,氣氛更加熱烈了。

唱到最后,大家都大碗喝酒,此刻還分什么種族,還分什么白酒奶酒,一個個都敞開喝,喝完了敞開唱,鬧騰到一醉方休,李瀚的人氣值火箭般“蹭蹭蹭”往上漲。

項柳很低調,一直躲在人群堆里一言不發,看著被火光映照的分外耀眼的李瀚,她突然覺得,自己再也無法跟這個男人并肩而立了,他的光芒已經如同太陽一樣把她這顆星星徹底掩蓋……

接下來一路行走,但凡是路過匈奴人聚集地,李瀚都在不遺余力的樹立他圣子的光輝形象,他的狗腿子李三跟石頭則在李瀚授意下,不失時機的用茶磚精鹽換取牧人們的羊皮牛皮,至于馬匹匈奴人也很愿意換給圣子。

但是圣子并沒有被財富迷住雙眼,此去王庭必然是驚心動魄,中行說的畢生夢想就是讓匈奴獨立,堅強,然后替他滅了朝,用皇帝的痛悔來證明讓他中行說陪嫁是多么嚴重的一個錯誤,故而破壞和親簡直是板上釘釘,帶著換來的馬匹去未必能帶著馬匹返回,不如歸途再作打算。

進入匈奴后,距離到達王庭路途也甚是遙遠,此地氣候奇特,一日之間溫差極大,早晚寒冷,午時燥熱,讓和親使團十分的難以適應,一路上接連有人病倒,若非李瀚早有準備,在云中就購買了許多草藥,及時給他們救治,必然會死傷很多。

李瀚的神奇治療,讓匈奴人大開眼界,以往匈奴人病了都是薩滿一通做法,祭告天地,之后死生就看上天的安排了,隨隨便便來一個漢朝江湖野醫,都能在這里被當成神醫看待,何況李瀚這個科班出身的正宗主治醫了,那更是被看成神人了。

李瀚一路行來,都用后代人的眼神欣賞匈奴人的聰明和彪悍,特別是對他們出神入化的馬術贊嘆不止,看著草原上一眼望不到邊的牛羊跟馬群,目測一個匈奴壯年男人擁有十匹二十匹駿馬都有富余,哪里像漢朝嚴禁百姓騎馬還不夠用的局促呢。

草原的遼闊看厭煩后,李瀚就開始纏著呼衍鐵吉的親衛隊長得懇教他騎馬,匈奴人的馬鞍是一整張牛皮制成的,前后縫合成卡住臀部的凸起,兩側垂下去,沒有馬鐙,李瀚當然不會好心的幫他們發明創造,這就導致他每次上馬都需要李三把他抱上去。

得懇因此每次都要狂笑一陣子,也就覺得教這樣一位文弱的圣子沒什么心理壓力,故而教的十分盡心。

到了后來,李瀚能夠一縱身跳上馬背,還能夠飛快的疾馳而不會摔下來,他暗暗得意,這可是保命的本領,一旦在匈奴事情不妙,趕緊上馬逃跑,總會跑得快些。

再遠的路也總要走到,就在秋意越來越濃之時,送親隊伍終于到達匈奴王庭,也就是后世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市的位置。

王庭南北兩面是連綿起伏的群山,清澈的余吾河水(后圖拉河)從城南的山腳下自東向西緩緩流過,東西兩面為廣闊的草原,王庭主要聚集地都坐落在余吾河北岸,呈狹長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穹廬”,也就是后世所說的蒙古包。

王庭的穹廬跟草原牧民所居住不同,里面的架子為木制,外面也不是粗糙縫制的牛羊皮,而是用毛皮加工成的毛氈,頂部還設有天窗排煙,底部的毛氈還能卷起來通風透光,內設地灶,做飯取暖全靠它了,門全部沖東南方向打開,這樣能有效躲避風沙。

越是走近王庭的主建筑群,李瀚的震撼越是嚴重,他發現對岸不僅僅有穹廬,還有許多堅固的堡壘般建筑,通體灰白色,看上去堅固無比,自下而上每一層都有可以射出弓箭的小孔,蜂巢般排列的密密麻麻,可以埋伏弓箭手,把格外雄偉的幾座大穹廬圍在中心,堡壘上有高高的吊斗,里面有放哨的兵士居高臨下監視周圍。

隊伍繞過一個奇怪的土墻圍城,站在浪濤滔滔的河邊,對岸就是王庭所在。

“嗚嗚嗚……”突然間,牛角號聲響起,對岸突然出現了一隊隊整齊的騎兵,如同茂密粗壯的高粱驟然間拔地而起一般突兀,這些馬隊迅速飛馳過浮橋,在送親隊伍的四面各一百步距離形成四面合圍態勢。

李瀚在正中心馬上倒抽了一口冷氣,卻保持著倨傲而冷冽的態度觀察著。

四支馬隊每支都是千人隊,西方盡是白馬,東方盡是青馬,北方是黑馬,南方是赤黃馬,每個方向的千匹馬沒有一匹雜色,看上去整齊劃一,讓人震撼之余又覺得不可思議。

李瀚想起了高祖劉邦跟匈奴的白登山之戰,當時寒酸的高祖連四匹馬的馬車都湊不齊同一色的馬來拉,人家匈奴就是用這樣的陣勢在氣勢上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從而讓漢朝不得不利用和親制度來保持和平。(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前后翻頁,上下(↑↓)上下滾用,回車鍵:返回目錄

重要聲明:小說“所有的文字、目錄、評論、圖片等,均由網友發表或上傳并維護或來自搜索引擎結果,屬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閱讀更多小說最新章節請返回落伍文學首頁,永久地址:


上一章  |  大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