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重生第四百一十六章 國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電子重生 >>電子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六章 國企

第四百一十六章 國企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9日  作者:周碩  分類: 都市 | 商戰風云 | 周碩 | 電子重生 
_


“實際上,精鑄廠的問題,同時也是繡城、乃至國絕大多數地方國企的問題。那就是他們只是‘工廠’,而不是企業。”

周碩看了看周圍,干脆在馬路牙上坐了下來。而何夕和趙培德兩個人,就好像聽課的小學生似的,自然而然、全神貫注的蹲在了他的對面。

“工廠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自然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規則,出現普遍的經營困難也就不足為奇了。你們看,南方好多鄉鎮企業都能賺錢、都能發展壯大,那難道我們東北這些企業差什么嗎?”

“不,要我說都是國人,一張嘴一雙眼。為啥人家就能賺到錢,我們的國企就要成批的倒閉、破產?不是人的問題,那就是體制的問題。現代企業不是把產品生產出來就行的,市場經濟是以商品為主的經濟,產品想變成商品,這就需要一個過程。而我們的國企,恰恰是缺少了這個過程。競爭力比不過那些小企業,并不是我們的產品不行,而是我們的商品不行。”

周碩探尋的看著對面的兩人,見他們低頭深思起來,點頭說道。

“他們是技術比我們好,還是工人素質比我們高?都不是,要我說,差就差在兩點上。一是私企沒有沉重的包袱,南方的私人企業沒有退休工人,不用管工人的福利開支,成本上自然就少了一大截。即使技術上不如我們,但成本上卻能把國企完敗。”

國企的包袱大這個是目前國企公認的問題,倆人都沒有什么意見的點了點頭。看著他說出第二點。

“二是國企產權不明確,政府可以隨意的抽取利潤。而管理層也不會把企業當做自己的事業來經營。最終的結果,就是企業的利潤被抽干。而管理層把企業弄破產,自己拍拍屁股調去別處,甚至是升官發財——”

周碩說著,還看了看不遠處正在躊躇不已的王鐵軍,再看了看何夕,讓他不由得窘迫不已。如果今天沒有發生這種事情,王鐵軍八成,可能就會走上這條道路。最后說不定,還會因為思想開放、思路活躍、懂經濟之類的原因。高升一兩步。

當然,這兩點多少算是當時研究國企問題的共識。這里面關鍵不在于發現問題,而是在于解決問題。

國企有問題國內早就發現了,但這個尋找答案的過程,卻貫穿了整個改革開放初期。

即使是二十年后,國企的境況已經好轉,甚至被人叫做國進民退的時候,這兩個問題也不能說就解決了。

國企本身屬于國家、屬于全民的公共性質,和它作為企業本身追求利潤的本質是沖突的。這也就讓它偏公共服務的話。利潤無法保證。偏盈利能力的話,公共服務不能保證,負擔重并非只是甩掉冗官冗員和退休職工就行的。

“所以,想從根上解決國企問題。必須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完全競爭領域里國企是比不過私企的。”周碩的目光炯炯有神,注視著何夕說道:“國企改革究竟怎么改。現在上面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允許犯錯誤的。但國企是否就只有劣勢。沒有優勢了呢?我看不是的,起碼國企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規模龐大。一家精鑄廠也許價值只有幾百萬,但繡城的國企總價值有多少?幾十億都擋不住吧?”

“你們可別小看這個規模優勢!”周碩見到何夕不以為然的神色,正色道:“要說起來,像福特、豐田這樣的跨國大企業,負擔和官僚程度并不會比國企更低,但為何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縱橫披靡?就是有規模經濟在這里。”

何夕心里有些驚訝,周碩的泛翰集團一直以來都是以技術取勝。但顯然,他也正在補上管理這一塊短板。聽他說的這樣頭頭是道,他倒也真的有些相信,周碩確實是研究過這些問題。也真的是在為泛翰集團成長成這樣的組織,積蓄著他個人的能力。

原本他心里對泛翰集團急速擴張,可能會導致根基不穩、以及組織內部氣氛浮躁的可能而惴惴不安。如今看到周碩自身對此也有著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多少也算是松了口氣。

“所以說,國企想要擺脫目前的困境,首先要明白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道理。”

“要想做好國企,我認為需要做到兩點。一是壯大規模,鼓勵國企之間的合并,通過合并提高自身的體量和規模優勢,以及完善現代企業的經營功能。二是確立產權和管理權,政府不能把國企當做提款機。產權明確了之后,然后再要規范管理人員和企業的關系。國企管理人員或者官位和企業狀況掛鉤,或者收入和企業掛鉤,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周總說的這些話,我趙老頭聽懂了。”趙培德插進話來,打斷了周碩道:“不過這些大道理畢竟只是大道理,我想請問我們精鑄廠現在這個情況應該怎么辦?”

周碩微微一笑,國企改革早年普遍有一賣了之的舉動。后來改革方式摸索出來之后,為了避免國有資產流失,早就已經放棄了十年代期這種一賣了之的做法。

他胸有成竹的說道:“賣地獲得一筆資金,除了用來建新廠、引進新設備之外,市里如果能夠將其他經營困難的企業也合并過來,通過置換工廠地塊能夠拿到的資金就會更多。這些資金合在一起,就可以做一些大事——比如說引進汽車生產線。”

周碩這話嚇了何夕一跳,上汽車生產線?那是誰都能上的么?一條汽車生產線起碼幾十億,都能頂上繡城一年的整個產值了!

“周總這就開玩笑了吧?不說我們哪來這筆錢上生產線,就算上了技術哪來?生產牌照哪來?人才和體系怎么辦?”何夕苦笑道:“咱們繡城雖然是工業城市的底,但從來也沒有造過汽車,連卡車都沒有!唯一沾點邊的,也就是繡城重型機械廠,能造點吊車、叉車和工程車輛。”

周碩連忙擺了擺手,說道:“何市長誤會了,我不是說讓咱們一次到位,現在條件不具備,但也可以一步步來啊!比如精鑄廠,如果更新了設備之后,我可以聯系豐田公司,看看能不能給他們做一些配件。如果市里有其他的企業也有類似的生產能力,我也可以幫忙拉些紅線。等咱們繡城汽車工業有了點底之后,就可以嘗試做組裝業務,十年內發展一個汽車工業基地,到時候就可以引進豐田進行合資建廠了……”

周碩其實一直盤算著想要在汽車上面做出一些突破,汽車上的電產品未來利潤會越來越高,這些技術如果都便宜了豐田那就太可惜了。而且別忘了韓國熱的優勢產業除了電業和造船業,汽車業也是主流支柱之一。想要扼殺韓國的發展,就要砍斷它的每一條腿。韓國車在技術上不如德國車,名氣上不如美國車,成本上不如日本車,憑的是造型和價格走低端路線。

這條路其實同樣是國汽車企業要走的路,自然咱們先走才能擠死他們。

“原來是個長遠規劃……”

何夕也說不好自己心里是松了口氣還是失望,雖然理智上知道不可能一口吃個胖,但卻還是不由自主的把希望寄托在周碩的身上。

畢竟他也是無數次見證了周碩,如何在電產業上創造了奇跡。甚至一條光刻機生產線,直接引來了一號首長的視察。這樣的金手指,總歸是會讓人有所超出實際的期待吧。

“這個路,我想到是個不錯的發展方向。”何夕重新振奮起來,點頭道:“繡城經濟不斷發展,未來城區的地價也會不斷上升,工廠遷出城區是大勢所趨。這樣騰籠換鳥之后再強強聯合,倒也未嘗不是一個出路!”

周碩含笑點了點頭,對何夕說的是深以為然。

未來二十年國企的改革道路早就已經證明,國企抱團做大做強,從完全競爭行業退出才是可行之路。

“但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必須為企業選擇一個合適的經營者!”周碩一針見血的指出道:“目前國企發展顯然困境,和經營者自身素質關系非常大!企業是好是壞,對其個人都沒有影響,這樣怎么有動力發展好企業?所以必須清理管理經營者隊伍,搞優勝劣汰和追責制度!”

“這個我贊同!”何夕還沒說話,蹲在一邊的趙培德卻先眉飛色舞起來:“你看我們精鑄廠可不就是?交給王鐵軍之后本來好好的廠,起碼還能給老職工報銷點醫藥費,發發退休金,可如今竟然搞的業務骨干都下崗,依仗的還不是制度上的縱容?”

趙培德這話說的何夕有點無地自容,他點了點頭道:“周總這點建議提的對,是我們之前的疏忽。不過這件事情牽涉太大,還得需要慢慢來謀劃。不過精鑄廠這邊,倒是可以先做起來。”(未完待續。。)

為您提供、、、、、等小說在線閱讀!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電子重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