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五十一章 邯鄲之戰(8)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一章 邯鄲之戰(8)

第五十一章 邯鄲之戰(8)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8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手機版網址m.qmshu)


韓國,洛陽。

燕國在兵敗之后,并沒有聽天由命、坐以待斃,而是立即派出使者向韓國請罪。無論燕國有沒有勾結趙國背叛韓國,都已經不重要了。現在的事實就是韓國是勝利者,一切由韓國說了算。成王敗寇的準則在這個亂世尤其適用。

燕國如果不認罪,韓國有充足的理由派出大軍征伐燕國,雖然現在的理由已經足夠,但畢竟韓國并沒有鐵了心要和燕國為難。燕國更愿意相信,韓國在伐趙這件事上,更希望自己保持中立的,而不是同時與燕、趙兩國為敵。

榮蚠成了替罪羔羊,回到薊城后,榮蚠與燕王單獨相處了半個時辰,然后自殺謝罪。沒過兩天,燕王便派出使者,攜帶榮蚠的首級,前往洛陽。燕國想要用這種手段來重新取得韓國的信任與諒解。

將罪責推給榮蚠,總好過燕王主動站出來表態,說自己對韓國有不臣之心,不軌之念。這也是給韓、燕雙方一個臺階下。

為了表示燕國的誠意,燕王派出的使者是將渠。這些天來,燕國丞相將渠拜訪了洛陽所有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送出了無數的珍寶,當然,將渠也沒有忘記一位足以左右時局的關鍵人物——韓王后。

只是,韓王后很是抱歉地告訴將渠,這些天韓●王忙于處理政事,很少來后宮。即使她心憂燕國,主動求見韓王,韓王也似乎知道了她的來意,一句輕飄飄的“后宮不得干政”算是表明了韓王的態度。所以,韓王后也是有心無力。

倒是丞相張平、御史大夫范睢一個唱起了紅臉,一個唱起了白臉,似乎表明事情還有轉圜的余地。

將渠自然不知道。這些天,韓國對滅燕還是滅趙的爭論十分大。已經過去一個月了,韓軍付出了四萬多人的傷亡,可邯鄲卻遲遲沒有被攻破。倒是邯鄲西面的武安方面,韓軍取得了突破。一個駐扎著萬余人的趙軍營寨被韓軍突破,本想著引誘武安的趙軍出城增援。可武安守軍視若罔聞,不得已,韓軍只能殲滅了這支趙軍。這也是韓軍在擊敗燕軍主力后,對趙國的最大收獲。

鑒于趙國的抵抗實在太過頑強,李牧、蒙驁、白起、王翦、韓騰聯合上書,請求改攻為圍,為了進一步瓦解趙國的抵抗意志,建議分兵十萬,北上經略巨鹿郡。韓王在沉默了三天之后。準奏。

韓國還有另外一件煩心事,那就是來自南方的楚國。在知道韓國派出數十萬大軍北上與趙國大戰后,楚國再也坐不住了。

六月,楚國召集舉國之兵,合計二十萬大軍,再次攻打越國。在句章茍延殘喘的越國根本沒有料到楚國會這么快再次用兵,毫無防備之下,大敗。越王只攜帶數千精銳僥幸從句章城中逃脫。可楚國似乎不殺越王絕不死心。一路追殺越王,越王也一路敗逃。由于楚軍在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楚軍的行動又極其迅速,越國根本組織不起來有效的抵抗。

等韓國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東越已經完全成為楚國的地盤,越王逃入閩越,他的身后,依然有十萬楚軍在緊追不舍。

韓國立即從南陽出兵南下。攻打郢都,想要迫使楚國回師救援。可直到兵臨郢都城下,韓國才發現,楚國已經舍棄了飛地郢都。兵不血刃地拿下郢都后,韓軍渡過江水。直奔茲方、零陽、房陵、臨沅,可也驚訝地發現,這些地方只有少數老弱把守,原本駐扎在此地的精銳據百姓稱,早在兩個月前便已經南下,不知所蹤。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韓國才得到九江郡的回報。九江郡郡守稱,大概有一支四萬人的大軍突破了韓軍防守最為薄弱的茶陵,消失在東面。

韓國這個時候也才清楚地意識到,為了滅掉越國,楚國甘愿舍棄方圓五百里、地廣人稀的飛地。

七月中旬,越國為楚國所滅。越王不愿委曲求全,成為楚國的階下囚,在東冶(今福州)殺生成仁,**而死。越國大臣,近半數追隨越王自殺,成全了忠義之名。

在滅掉越國后,楚國的自信心暴漲,大有揮師北上,渡過江水的架勢。這也正是韓國除了用兵燕國還是趙國之外,最為煩惱的事情之一。

對于楚國,韓國朝臣大部分持一種態度,那就是楚國不過是在虛張聲勢,不足為慮。徐州的確是楚國覬覦的地方,但剛剛滅掉越國,楚國實在對徐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楚國大軍陳兵江水南岸,放出消息稱要渡河前往壽春,更多的是想讓韓國知難而退。越國滅了也就滅了,楚國希望韓國不要找自己的麻煩。作為回報,楚國對韓國攻打趙國一事,作壁上觀。如果楚國真的不自量力,敢渡過淮水攻打徐州,徐州不過付出百十里土地,就能堅持到援軍抵達。楚國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

所以,許多人提出安撫楚國,讓楚國在南方老老實實笑話吞并越國的果實。韓國的精力還是要放在燕國、趙國身上,尤其在秦國北上雁門,想要趁著趙國混亂,分一杯羹的情況下,韓國必須速下決定。

當然,也有少部分人認為,越國畢竟之前依附韓國,就這么不聲不響地被滅掉,韓國如果沒有什么表示,會助長楚國的囂張氣焰。雖然韓國不必派出數十萬大軍南下,為越國報仇,但也應該小施懲戒,占據淮水南岸楚國的幾座城池。

韓王幾經思量,最終同意了大多數人的觀點。韓國實力雖強,但也無法做到同時與趙、楚兩大強國同時開戰,韓國的精銳如今大都在邯鄲,名將李牧、蒙驁、白起、王翦、韓騰也皆在那里,倉促間對楚國出兵,勝少敗多!何況,楚國已經對韓國示弱,主動放棄了湘水以西的大片地區。按照得失來算的話,楚國得到的土地和失去的土地大致相當,得到的人口與失去的人口相當。楚國只得到兩個好處,一是將四萬楚軍精銳從飛地中抽調回來,二是剪除了心腹大患越國。從此,楚國可以安心發展,不用擔心越國的掣肘。

楚國的問題,韓國朝堂之上分歧雖有,但卻好解決,燕趙的問題才是爭議最大的存在,尤其是在邯鄲久攻不下,秦國渾水摸魚的情形下。

堅持以滅趙為第一目標的人理由很充分,趙國是國力僅次于韓國的強國,對韓國的威脅也最大。但如今,趙國被一分為二,趙王的政令出不了邯鄲城,雖然邯鄲、武安兩地依然有二十多萬趙軍,但卻不敢出城與韓軍一較高下。只要攻克了邯鄲,趙國就算是滅亡了。而秦國也好,燕國、齊國也好,國力遠不及韓國。地大物博的楚國則是外強中干。韓國一統天下的進度無疑會加快許多。

如果和趙國議和,給了趙國喘息的機會,即使韓國滅掉了燕國,又能如何?!燕國地廣人稀,不易治理。而且,由于趙國的阻隔,得到的燕土孤懸于韓國本土之外,有被趙、齊兩國切斷聯系的危險!

要想震懾天下,令天下各國不敢妄動,滅掉燕國顯然不如滅掉趙國的影響深遠!要滅就要滅掉最強的國家!這樣的震動才大!也許最佳的效果就是當韓國集結大軍,對各國各個擊破的時候,其余國家只能自求多福,不敢援救!

堅持以滅燕為第一目標的人理由也很多。燕國精銳之師已經不足十萬,其中,近半數已經喪膽。此時出兵伐燕,燕國必然節節敗退。至少浴水以西的燕土,韓國唾手可得。

至于趙國,不如權且留下。秦國如今攻入了云中郡,大有席卷云中、雁門兩郡之勢,雖然這兩郡地廣人稀,但卻是少有的養馬之地。騎兵的作用在戰爭中越發明顯,雖然騎兵消耗的資源也多,但巨大的作用讓各國舍得投入緊缺的資源。從這個角度說,韓國堅決不能讓秦國輕易得到雁門、云中兩郡。這個時候,給趙國一口氣,讓趙國大軍北上與秦軍一較高下,不失為一條良策。

畢竟,趙國的二十多萬精銳短時間內無法被消滅,曠日持久的戰事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等滅掉趙國,韓國也許會突然發現,秦國、楚國已然在這段時間悄悄坐大。

當然,坐大是坐大,要說威脅到韓國的地位是不可能的。畢竟,楚國也好,秦國也好,想要在短時間內增強實力,最重要的是獲取足夠的人口。楚國好歹有南方的蠻族可以打招攬,秦國呢,估計只能打匈奴人的主意。雖然秦、楚兩國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多出多少人口,但積水成河,匯土成山,秦、楚兩國各增加十萬大軍,韓國就有得周旋了。

另外一點就是燕國和韓國的特殊關系,韓王后是燕國公主出身,難免心念故國,所生的公子也被打上燕國的烙印。與其等他對燕國生出好感,不如滅了燕國!(未完待續。。)

()

(→)

關鍵字:___。

溫馨提示:請各位書友上傳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謝謝合作。如有任何疑問,請。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