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四十四章 邯鄲之戰(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四章 邯鄲之戰(1)

第四十四章 邯鄲之戰(1)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5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正文

類別:玄幻小說

作者:

書名:__

燕王信誓旦旦地向范睢保證,燕國愿意出兵十五萬攻打趙國沙丘,與韓軍一道,拿下廉頗大軍,瓜分趙國。最新章節閱讀

范睢在和燕王約定了出兵的時間后,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洛陽方面卻不知道,燕王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兵是真,卻不是為了對付趙國,而是想要攻打韓國。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燕趙兩國聯合起來,亦是趕不上韓國,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增加勝算的出爾反爾對燕國來說算不了什么。

雖然燕王不知道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個道理,但成王敗寇這個亂世法則燕王還是清楚的。燕王不想屈居韓王之下,不想對韓王俯首聽命。自己是疼愛自己的妹妹不假,但國家利益高過一切。韓王也不會因為自己是他的妻舅就放過自己一馬。

為了防止韓國的細作識破自己的詭計,在平陽君趙豹抵達薊城后,燕王下令,嚴禁百石以上的官員與趙豹接觸。這也是迷惑韓國細作,畢竟,燕國眼下是要伐趙的節奏,私底下和趙國大臣接觸很有嫌疑。就在趙豹心灰意冷,打算返回邯鄲的時候,中大夫栗腹卻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闖入了驛站,將燕王的計劃和盤道出。

趙豹的第一個反應是燕王是在誆騙自己,想要獲取趙國的信任,然后再出其不意地擊敗趙國,如此,面對燕、韓兩國的夾擊,趙國必死無疑。但很快,趙豹又推翻了自己的猜想。因為燕國的計劃是要先奔襲巨鹿的韓軍,在占據巨鹿后,再和趙軍一道夾擊韓軍主力。

在占據明顯優勢的情況下,韓國沒必要配合燕國演這么一出苦肉戲。一者,趙國完全可以派遣斥候監視巨鹿。在韓軍損失沒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趙國是不會相信的。二者,有這個時間,燕軍完全可以配合韓軍,將廉頗大軍圍死。這就好比一只母雞捆綁在屠夫面前,屠夫不一刀干脆利落地了結母雞。卻是和母雞談起了心,想要讓母雞相信自己絕不會傷害對方,然后趁著母雞松懈的時候突然一刀,這完全是多此一舉!

在得到燕王的許諾后,平陽君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半。不過,在離開薊城的時候,趙豹還是裝出一副義憤填膺、失望至極的樣子,氣呼呼地南下,返回邯鄲。

半個月后。趙豹返回邯鄲,結果未過多久,邯鄲就有了新的動靜。駐守在城外的廉頗大軍將營寨收縮,距離邯鄲更近。無數的士卒在營寨外圍設置拒馬,深挖壕溝,擺出一副完全死守的樣子。這一切都被韓軍的斥候看在眼里。

趙軍在自己的都城附近實行了焦土政策,邯鄲城外三十里內,無一房一瓦。也無一粒粟米,田地里的糧食近的被趙國搶收。遠的被縱火付之一炬。

邯鄲以東四十里,韓軍中軍帳。

李牧、蒙驁、王翦等人正在研究大軍下一步的動作。如果不是顧慮燕國的態度,早在半個月前,韓軍就該開始攻打邯鄲。如今燕國的態度終于明確,領兵的榮蚠更是派出使者告知韓軍,燕國十五萬大軍將在三日內抵達沙丘。按照行程計算,此時,沙丘應該已經被趙國大軍包圍。來了燕國這一強援,攻打邯鄲的事情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如今,韓軍位于邯鄲東面。想要兵臨邯鄲城下,就必須越過牛首水這條漳水支流。趙軍受困于邯鄲,也沒有出城于韓軍野戰的決心和勇氣,渡過區區一條十幾丈寬的小河自然不成問題。但這條河流的存在卻依然給韓軍攻城制造了不少的麻煩。

首先,牛首水在最開始在時候是直接流經邯鄲南面,在邯鄲成為趙國都城后,被趙國有意地改道,成了曲曲折折。如今的邯鄲可謂三面環水,除了北面開闊,一覽無遺,便于交戰,其他三個方向皆有牛首水阻擋。在東、西、南三面,牛首水距離邯鄲城墻的距離均在五里左右。平常邯鄲城百姓進出,每座城門有三道橋梁可以通過,如今橋梁盡皆被趙軍所毀,韓軍若要渡河,勢必要強渡。牛首水不寬,也不深,但終究會大大減緩韓軍的速度。半渡而擊的危險絕不是韓軍數量占據優勢就可以避免的。這區區十幾丈的河面,韓軍將要用認命來填。

其次,廉頗在牛首水與城墻之間,設下營寨,韓軍在渡河后,還需破了趙軍的營寨,方能直接面對城墻。趙軍的營寨距離牛首水和身后的邯鄲城全是相隔一里,也就是說,韓軍在渡河成功后,接著就要面對趙軍的打擊。趙軍可以以逸待勞,用密密麻麻的箭雨招呼濕漉漉登上岸的韓軍。即使韓軍勢如破竹,深入趙軍營寨后,也會面臨邯鄲城頭上居高臨下的趙軍的打擊。

這是韓軍攻城前面臨的直接困難,避無可避,逃無可逃。當然,趙軍在城外的兵力必然有限,趙軍防備的重點應該是邯鄲以北。畢竟,在巨鹿,韓國也有五萬大軍。隨時可以南下攻打邯鄲。而在邯鄲東、西、南三個方向,憑借牛首水,趙軍用來防御的兵力應該不多。短短三里寬的地帶確實也容納不了太多的趙軍。

經過斥候長達一個月的偵查與韓軍的試探,可以明確,廉頗在邯鄲東、西、南三個方向各自擺設了兩萬大軍,在邯鄲北面擺下了五萬大軍,其余趙軍,全都窩在邯鄲城內。趙國的態度已然明顯,邯鄲方圓五里以內的土地是趙軍的絕對領地,不容韓軍侵犯。邯鄲城五里以外的地方,趙國已經徹徹底底的放棄了。只有少數斥候日夜不歇地死盯著韓軍的動靜。

韓國兩路大軍合兵一處后,由誰來統領大軍就成為了一個問題。白起、王翦在韓軍中威望不足,自然無法勝任。李牧、蒙驁職位相當,爵位相當,由誰來擔任主將都無可非議。最后,韓王以李牧出身趙國,對趙國熟悉為由,命李牧為主將,又以蒙驁為副將,以白起為軍師祭酒,王翦為行軍司馬。白起、王翦參贊軍事,查遺補缺。也倒合適。

只不過,李牧在和白起相處的這段時間,深感白起的才能,不愿意冷落白起,讓白起只有參贊軍事之功,而無攻城略地之功。畢竟,王翦伐楚,為韓國開疆擴土五百里,已經成為子爵。反倒是才能更高的白起不過是一介白身,雖然白起不以為意,但李牧還是想要給白起一個機會。

率領一支偏師攻打巨鹿,威脅邯鄲北方的任務就是李牧交給白起的。白起也果真不負眾望,用時十天,以損失五千人的代價拿下了北方重鎮巨鹿,令廉頗大軍在刑縣猶豫許久,不敢南下。如果不是李牧有意引廉頗大軍南下,一戰而定趙國,單單憑借白起的五萬大軍也足以讓廉頗進退不得。

燕軍隨時都可能包圍沙丘,抵達巨鹿,與韓軍合兵。在這種情況下,白起自然不能抽身趕到韓軍大本營,商討攻打邯鄲的事宜。因此,中軍帳中,只有李牧、蒙驁、王翦、朱亥等人,卻無白起。

“將軍,末將以為,我們大軍抵達牛首水南岸后,不如虛張聲勢,將趙國的注意力吸引到我們身上。然后令白祭酒那里和燕軍一道,從邯鄲北面發動強攻。”朱亥率先開口道。

李牧點了點頭,說道:“朱校尉所言甚是!只不過,邯鄲城內有二十萬大軍,無論我們如何虛張聲勢,趙軍都不會放空任何一個方向的。想要取巧,怕是不能!”

朱亥撓了撓頭,笑道:“末將也知道,邯鄲城內趙軍甚多!不過,這人馬多,消耗的糧草也多!以末將來看,邯鄲城內的糧草也就最多是一年的。將軍若是真想減少損失,不如圍而不攻!”

蒙驁搖了搖頭,邯鄲的糧草是不足,但韓國的糧草就足嗎?!單單是河內、東郡、泰山三郡滿足不了大軍的糧草供應。近在咫尺的上黨又多是山地,存糧更少!這戰爭,比拼的不僅是軍力,更是國力啊!真要是圍困邯鄲一年,韓國反倒是更有可能倒下。

“朱校尉說笑了!戰爭打到這個份上,陰謀詭計已經沒有了作用,陽謀才是王道!趙軍兵力是多,我們韓國大軍加上燕國大軍,數量更多!以末將來看,我們不如三面齊攻,再令白祭酒和燕軍一起南下,憑借我們漢弩和大力神投石機的厲害,可以以最小的傷亡將城外的趙軍盡數殲滅。至于邯鄲城,將軍重賞士卒,三軍效死,何愁邯鄲不下?!”王翦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王翦看來,攻打邯鄲已經沒有了取巧的辦法,只能拿人命來填。雖然韓軍坐擁漢弩、大力神投石機這樣的利器,也不過是稍微減少些損失罷了!想要用燕軍來消耗趙軍,那是做美夢。

渡河的時候,有射程遠達三里的投石機掩護,趙軍能夠起到的阻撓作用少之又少。城外的趙軍營寨一樣的道理,如果韓軍愿意,完全可以在趙軍的射程之外碾壓趙軍!真正讓韓軍頭疼的,是固若金湯的邯鄲城。邯鄲軍民眾志成城,可不是簡單的激勵韓軍士氣就可以解決的。(未完待續。。)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玄幻小說,提供在線閱讀。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