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三十九章 燕使抵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 燕使抵達

第三十九章 燕使抵達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2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0

兩日后,韓軍包圍葛孽城。與此同時,秦軍意外地發現,在經歷了趙軍疾風驟雨般的三日攻勢后,趙軍居然撤退了。

趙軍是在下半夜撤退的,由于夜色的遮掩,等秦軍發現的時候,偌大的趙軍營寨除了少數斷后的士卒,已經是人去營空。

領軍的楊端和生怕這是趙軍設下的陷阱,畢竟趙軍這些時日的損失雖然超過一萬五千人,但秦軍也不好受。面對老辣的趙軍,秦軍憑借堅固的營寨還能耗其鋒芒,一旦野戰,勝少敗多!

因此出于謹慎的本能,在發現趙軍撤走后,楊端和并沒有指揮大軍一擁而上,趁勝追擊,而只是派出了斥候查探趙軍是否真的已經撤退。直到斥候們確認趙軍主力已經北退五十里后,才派人將這個驚人的消息告知了晉陽城內焦躁不安的秦國君臣。

此時,楊端和已經可以確定,趙軍應該是不會再來晉陽城下了。廉頗在占據絕對優勢的前提下,不會無緣無故地撤離。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韓國已經動用了大軍攻打趙國。要么是從上黨北出,截斷了趙軍的糧道;要么是攻打邯鄲,讓趙國無心再與秦國為難。

秦國君臣聽聞這個消息后,只覺得從頭到腳長舒了一口氣。曾經在汾水上徘徊,讓秦國寢食難安的趙軍的偃旗息鼓似乎也應證了這個消息——韓國出兵了,趙國招架不住了!

不過,秦國君臣沒想到,被韓國背后捅了一刀的趙國會這么快派出使者前來晉陽。在秦國君臣看來,趙國伐秦有錯在先,不過自己也可以理解。畢竟,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誰叫自己最弱呢?!但趙國這么快派出使者,未免太看得起他們的面子!難道自己會不識時務,調頭對韓國反戈一擊嗎?!又或者自己會和趙國議和,而不是趁著趙國和韓國兩虎相爭的時候為自己謀利?!顯然不是!

秦國最喜歡做的就是落井下石的事情,尤其是在知道趙國也好,韓國也好。對自己都沒安好心的情況下,坐收漁翁之利是再好不過的了!

趙國使者是一個無名之輩,這也可以理解。畢竟,能夠在短短十日內趕到晉陽城下的,需要的不僅僅是上佳的毅力,還有絕佳的體力!對于爭分奪秒的趙國來說,派出平原君這樣的重臣所花費的時間實在太多了!畢竟作為上位者,大都受不了長途跋涉的辛苦。在這種時候,有一個強壯的。能夠把趙國想法清晰說給秦國君臣聽的人就可以了!而趙國使者趙禮就被委以重任,不僅因為他弓馬嫻熟,年輕力壯,也因為他才思敏捷,出身王族,雖然是庶出一脈。

秦國君臣自然愿意見上趙禮一面,在趙國身上,秦國吃了太多的虧。這次形勢逆轉。自己雖然不能羞辱趙王,又或者留下廉頗大軍。但能羞辱下趙國使者也是不錯的!畢竟,秦國君臣已經猜到,對方多半是為了求和而來。讓相對處于弱勢的一方戰戰兢兢、可憐兮兮地等著自己的決定,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面對秦國設下的刀斧,趙禮顯得從容不迫,入得大殿。趙禮只是微微向秦王作揖,環顧了眼大殿內的群臣,就長嘆不語。

秦王微微惱怒,面對韓國的強攻,明明膽戰心驚、自身難保的是趙國。趙國使者卻是一副失望的表情望著自己,似乎自己才是最可憐的那個!所以秦王毫不客氣地譏諷道:“先生可是在哀嘆趙國將亡嗎?”

毫無疑問,趙國雖然如今的形勢稱得上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但憑借趙國的厚實底蘊,無非是讓韓國奪取數百里土地,再不濟,丟失邯鄲,遷都北上,想要滅亡,卻是極難。畢竟,韓國可沒有做好滅絕趙國這個當世第二大國的準備。韓國也不會為了一個秦國和趙國大動干戈,于韓國而言,削弱趙國,讓趙國與秦國互相比拼才是王道。秦王如此說,純粹是想要看趙使的笑話。

大殿內群臣哄然大笑,趙禮在笑聲中身影略一搖晃便很快鎮定下來,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似乎對秦國君臣的嘲笑顯得很是不齒。

待大殿安靜下來,趙禮長嘆道:“臣不止是在擔心趙國危險,也是擔心秦國有亡國之危啊!”

“先生真是無稽之談!如今韓國伐趙,危險的是趙國!寡人的秦國向來和韓國交好,何來的危險之說?!如果廉頗大軍尚在晉陽城下,先生這句話倒也有些道理!但現在嘛,趙國自身難保,還是不用操心寡人的秦國了!”秦王一臉冷笑道。

到現在為止,秦王尚且不知道韓國派出了多少大軍讓廉頗如此驚慌失措,也不知道韓國用兵的具體方向,只能是借機誑趙使的話。

趙禮也不以為惱,只是用不無遺憾的語氣說道:“韓國二十萬大軍深入趙國腹心,距離邯鄲不過數十里之遙!誠如王上所言,趙國險矣!如果沒有援軍,邯鄲多半不能幸免!可一旦趙國滅亡,秦國又有什么好處呢?!秦國將完全被韓國圍困,伐韓以開疆擴土那是自尋死路。不伐韓,不過是被韓國一點點蠶食滅亡!因此,臣以為,趙國若是得以保全,秦國還能多一強援!”

大殿內的秦國大臣聽聞韓國發兵二十萬,攻打邯鄲,更是攻到距離邯鄲不過數十里的地方,皆是難掩驚訝之情!除此之外,或興奮或憂慮,種種情緒皆有之。韓國是強大不假,但是應該沒有強大到如此迅速地兵臨邯鄲城下吧?!畢竟趙國也不弱!隔著三條大河,加上兩百里的土地,居然一點也遲滯不了韓軍推進的速度?!如果將趙國換成是秦國,秦國的情況可能更加糟糕,也許,韓軍已經攻破了晉陽吧?!這一刻,不少大臣對韓國的戒備之情提高到了頂點!但也有不少大臣有的只是歡欣鼓舞,有韓軍牽制趙國,秦軍可以趁勢渡過汾水,從趙國身上奪取大量的土地!這意味著大量的軍功!這怎么能讓渴望立功的大臣不興奮?!

秦王哈哈大笑,似乎聽到了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話,直指著趙使說道:“趙國擁兵三十萬,糧草不可計數,以邯鄲的堅固,韓軍想要攻占,沒有十數萬的傷亡怕是難以成行!先生說笑了!趙國哪里有亡國之危?!反倒是寡人的秦國,趙國勞師遠征,讓我大秦子民傷亡不少!寡人如何相信,趙國若是渡過這次危機,不會再拿寡人的秦國下手?!”

秦王的眼下之意,卻是拒絕了趙國求援的隱晦請求。對于秦國而言,韓國、趙國都不是好招惹的。韓國為了救援秦國而伐趙,趙國卻說韓國才是秦國最大的敵人,自己才是秦國的朋友,這如何取信于人呢?!

趙禮微微搖了搖頭,解釋道:“王上怕是不知,燕國已然出兵八萬,攻打我們趙國!如今韓、燕一南一北,邯鄲幾近成為飛地,趙國雖有三十萬精兵,可半數在汾水一線,又如何抵擋得住韓、燕兩國的攻勢呢?!”

秦王的眼睛頓時瞇了起來,如果這個消息屬實的話,那趙國雖然強大,這次也要吃一個大虧,甚至有被燕、韓兩國聯合瓜分的危險!一旦如此,秦國要么先下手為強,奪取太行山以西的大片趙土,與燕、韓兩國分庭抗禮;要么聲援趙國,讓趙國扛過這次燕、韓兩國的合擊!

如果是前者,趁火打劫不無不妥,只是秦軍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果是后者,秦國好不容易和韓國修復的感情將重新變得支離破碎。秦國接下來面對的,肯定是韓國的怒火。韓國擁兵可是上百萬,雖然鄭國渠的修建消耗了韓國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也別忘了!只要有需要,韓國隨時可以停工鄭國渠,甚至,韓國不需要派出太多的軍隊,只需有一支十萬人的大軍進入河東,就足以讓秦國寢食難安。

“消息屬實?”秦王擔心趙國是在誆騙自己,畢竟,燕國有沒有加入的消息實在影響深遠。

“臣以性命擔保,燕國確實在攻打我們趙國的巨鹿郡!如果不是燕國向韓國借道,讓韓國輕而易舉地拿下平原,繼而繞開我們趙國設置的河水防線,我們趙國也不會失了先機,讓二十萬韓軍兵臨邯鄲城下!”趙禮正色回道。

這也算是為秦國君臣答疑解惑,讓秦國君臣明白了韓軍推進的速度為何如何快,以至于快到趙國一點都反應不過來!

“茲事體大,容寡人仔細想想!先生還是先下去休息下!”秦王語氣稍微緩和了下。

韓國如果只是想救援自己,只需在漳水對岸震懾趙國即可,如今兵臨邯鄲城下,再聯想到燕國的曖昧態度,韓國的真正目標就有待商榷了!

趙禮也清楚,接下來秦王會和大臣們分析利弊,自己在場,許多話不好說,反而影響秦國決策。因此只能告辭,不過告辭前,趙禮說道:“燕國伐我巨鹿,趙國必然不支,以燕國的個性,必然還會追加兵力圖謀代郡以至雁門、云中。今燕國之兵勝秦一倍,與代郡、雁門、云中的距離又近于秦,還望王上三思!”(未完待續……)

PS:第一更!還會有兩更!最近周一周四看醫生,會遲一點!


容:使用簽名檔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