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六十章 看客燕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章 看客燕國

第六十章 看客燕國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22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按書名

按作者

把本站分享到:


樣式設置


推薦閱讀:

小貼士:頁面上方閱讀記錄會自動保存您本電腦上的閱讀記錄,無需注冊

ps:第二更!還有一更待會上傳,但是要到一點多才修改好!一直建議不要自動訂閱啊!大家勿噴!

戰國的形勢,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叔哈哈所謂西風,一般指的是秦國。這個國家自從商鞅變法以來,以赫赫戰功,擊敗了無數懷有野心的國家。無數國家屈服在秦國的‘淫’威下,但凡秦國出兵函谷關,莫不令天下各國心驚膽戰!動輒斬首數萬,數十萬的戰役,讓各國對秦國生出難以匹敵的錯覺!

楚國夠厲害吧,百萬大軍,滅亡十幾個國家,卻被秦國區區五萬大軍殲滅三十五萬人,郢都被淹,夷陵被燒,楚國為之喪膽!

齊國夠厲害吧,強大之時,與秦國并列為帝。結果呢,齊國貪心不足蛇吞象,秦、燕糾結起趙、韓、魏三國,五國伐齊,敗齊國主力于濟水,燕國大軍隨后長驅直入,攻克臨淄。齊國霸業,毀之一旦!

趙國夠厲害吧,文有平原君、藺相如者,武有廉頗這等德高望重的名將,卻一樣被秦國打得割地求饒,趙王親自前往邊境會盟,甚至做好身死傳位太子的準備!這樣的國家怎能和秦國匹敵?!

至于魏國,沒有文侯、武侯這樣的明君,吳起、樂羊這樣的名將,翟璜、李悝這樣的賢臣,早已不足為慮。魏國只余安陵一城之地,魏王更是自削王位,就是明證。

天下七國之中,秦國坐擁崤函之固,雍州之地,有沃野千里。地理位置最佳。齊國三面靠海,進可攻退可守,坐擁漁鹽之利,物產富饒,經濟實力最強。楚國地大物博。如盤踞在南方的龐然大物,最無后顧之憂,但凡有明君賢臣,天下誰敢小覷?

與這三國相比,韓、趙、魏、燕四國的地理位置實在太差,韓、魏受困于中原。燕、趙受困于塞外胡族,想要壯大,乃至于一統天下,難上加難!

或許認識到這一點,燕國君臣一直小心翼翼地經營著自己的地盤。從來沒有表現出半分對中原領土的野王!哪怕是燕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燕昭王,最初的理想也不過是為了給先王報仇!如果齊國不是欺人太甚,險些滅亡燕國,也許燕昭王也會因循守舊,對中原的紛爭不聞不問。

燕國實在太清楚‘插’足中原的險惡,也更清楚自己的實力!僅僅憑借己方的三十萬大軍,抵御北方的東胡自然是游刃有余,但要分心進入動輒一場戰事都有二三十萬大軍參加的中原。也許一不小心,就會身死國滅!

所以,當秦、趙、齊、楚四國決議聯合討伐韓國。邀請燕國加盟的時候,燕國用行動拒絕了。當韓國試圖拉攏燕國的時候,韓國也拒絕了!口頭的拒絕顯然不能令天下各國滿意,所以,年輕的燕王才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精’銳,前往邊境。借此避嫌!

燕國很清楚,如今的韓國。勢頭比當初的秦國還要大!四國集結百萬大軍伐韓,韓國只要集結全國的兵馬。也能湊出百萬大軍,針鋒相對,當然,這是下策。中策是拉攏分化秦、趙、齊、楚四國,只要能化任何一個國家從敵人變成盟友,韓國單獨面對剩下的兩個國家,勝算都很大。至于上策,燕國以為,與其指望其中一個國家背棄四國的盟約,倒不如堅決打敗一個國家,無論哪個國家國都被攻克了,其他的三個都足以膽寒到猶豫退兵!

燕國距離中原數百里,‘插’手中原戰事,和秦、趙、齊、楚四國結盟,得到的不過是飛地!和韓國結盟,成功了固然欣喜,但更有可能的是燕國在大戰開始前,就被齊、趙兩國打得慘不忍睹。

所以,燕國才會表‘露’出這樣復雜的心思,兩不相幫,待兩方的勝負快要分出的時候,再壓上自己的籌碼!這樣不僅一本萬利,還能沒有任何風險。

誰能說清楚,這一次誰會勝利誰會失敗呢?就像十年前,沒有人會想到十年后的今天,韓國滅掉了魏國,強大到令天下忌憚,繼而群起而攻之!

從感情上說,燕王更希望雙方斗一個兩敗俱傷,這樣,燕國才有機會嘗試進入中原。如果非要分出一個勝負,燕王更希望獲勝的是韓國。這倒不是說相比自己趙國公主出身的王后,燕王更偏愛如今是韓國王后的舍妹,而是單純地從地緣政治上講。

燕與趙、齊相鄰,而和韓國卻是沒有什么接壤。除了北方的東胡是燕國立國以來的心腹大患,無論是齊國強大也好,趙國強大也好,燕國都擔心來自南北的夾擊,不得不看鄰國的眼‘色’行事。韓國則不然,隔著上千里的距離,韓國再如何強大,對燕國來說,也有趙國、齊國擋著不是?!

另外一點就是國家的信譽。至少從韓然登基以來,韓國是以信義著稱的,韓國從來沒有主動撕毀過盟約!三晉結盟伐秦的時候,韓國最是主動。韓國滅魏,不過是因為魏國‘私’下勾結秦國,這一點,趙國也是同意的。韓國伐趙,也是因為趙國連秦背韓,韓國每一次用兵都是師出有名,都占有道義!

只是,因為地理位置和國力的關系,燕國只能暫時的袖手旁觀,任由五國在中原打一個天崩地裂!可這并不代表著燕國并不關心中原的戰事,無論是誰獲勝了,都意味著天下面臨一次新的洗牌,燕國若想獨善其身也好,若想分一杯羹也好,都需要緊跟著勝利者的腳步。

趙國出兵河內,齊國出兵碭郡,楚國用兵汝南,秦國圖謀河東,這些事情都在燕國的意料之內,畢竟,秦、趙、齊、楚四國這次伐韓,打的旗號就是光復魏國,雖然遠在安陵的那個“魏王”一直沒有吱聲,但顯然,秦、趙、齊、楚四國是受了信陵君的攛掇。

四國用兵的地方,全都可以指向韓國的心腹之地,新都洛陽。如果讓趙國拿下了河內,趙國鐵騎距離洛陽不過隔著一條少水和河水的距離。如果讓楚國拿下了汝南,舊都新鄭就在楚國大軍的兵鋒下。與這兩個相比,齊國攻打碭郡,似乎才是全心全意幫助魏國復國。秦國攻打河東,然后圖謀三川,更像是占了便宜再賣乖!

四國百萬大軍攻打韓國的這出好戲,燕國猜對了開頭,卻沒猜對過程。首先是趙國的二十萬大軍居然受困于小小的朝歌,齊國的出工不出力更是令燕國覺得好笑,楚國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則讓燕國很是譏諷,唯有秦國,白起再一次譜寫了屬于自己的神話,略施小計就越過了被韓軍倚為天塹的河水防線,攻占了大半個河東郡。

燕國如同看戲的人一樣,仔細觀察著秦、趙、齊、楚、韓五國的演出。在第一節戲當中,秦國無疑最是出彩。沒有人比燕國這個旁觀者更清楚,半個河東的失守對韓國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秦國只要再努力一把,函谷關也好,三川郡也好,都在秦國大軍的兵鋒之下,如果趙、齊、楚但凡發揮正常一些,給韓國造成很大的壓力,也許,韓國在這節戲結束后,就會上演議和,分而化之的戲碼。

韓國最擅長防守的將軍‘蒙’驁率領十萬大軍死守朝歌,擋住廉頗率領的二十萬趙軍,雖然有些出人意料(更多的是韓國對趙軍的兵力知道的如此清楚,十萬不多不少,剛好可以讓防守的一方游刃有余),但也可以讓人接受。

楚國雖然受阻于潁水,但也盡力了,想必‘花’上一段時間,楚國的這次主將景陽就能找出韓軍的破綻,攻入汝南。

唯一令燕國詫異的是齊國的表現,很明顯,齊國若是就這個態度,韓國完全把齊國大軍放在一旁。當然這是玩笑,誰知道齊國是不是在等著韓國‘抽’調兵力,待韓國在碭郡兵力空虛后,再驟然猛攻呢!燕國自認為,如果是換做自己是韓國,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在河東采取死守,遲滯秦軍的攻勢。對齊國采取拉攏,對楚國則是迎頭痛擊。至于趙國,繼續消耗趙軍的兵力即可。

這一出戲進行了足夠多的時間,韓國已經判定出了各國的態度,那就是齊國的‘私’心最大,最不積極主動;秦、趙、齊、三國則是很上心。對韓國來說,唯一的變數怕是在河東,這是燕國君臣的猜測。

只是接下來第二出戲,作為主演的韓國,用另一種方式,打破了燕國君臣的猜測,將戲份演了下去。

銷聲匿跡了數十年的越國突然出兵九江郡,截斷了楚國郢都和淮泗流域的聯系,楚國被迫分兵,救援九江!趙國分兵十萬奔襲上黨,卻被早有預料的韓軍擋住!韓國往河東追加大軍,擺明了不會放棄河東的決心。

燕國君臣不得不佩服韓國的深思熟慮,毫無疑問,越國的五萬大軍在這個時刻出兵是受了韓國的慫恿,單單是這五萬驍勇的越國大軍,就足夠楚國忙活一段時間了!趙國的聲東擊西之策雖然高明,但顯然,韓國對情報或者說局勢的掌控,天下無出其右者!q

《》隨夢小說網全文字更新,牢記網址:

本站強烈推薦唐家三少新書《》,風凌天下新書《》

手機用戶登錄m.suimeng閱讀

溫馨提示:按回車[Enter]鍵返回書目,按鍵返回上一頁,按→鍵進入下一頁。

隨機推薦: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隨夢小說網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友知曉。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