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四十六章 各有算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六章 各有算盤

第四十六章 各有算盤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13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面對敵方的弓箭手,集結成方陣的大軍如何才能減少傷亡?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防御論者以為,三百六十度沒有死角的防護將成為敵方弓箭手的夢魘,重步兵、重騎兵的建立初衷大概就是源于此。

當弓箭手對裝備厚實鎧甲的士卒(無論是重步兵還是重騎兵)毫無殺傷力,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重裝步兵或者騎兵一點點接近自己,任由他們制造一個人間地獄,而自己,成為他們劍下的犧牲品。巨大的沖擊力,完美的防護力,如果不是速度和靈活的限制,如果不是財力和人力的巨大消耗,重裝士卒將成為戰場上最完美的兵種!沒有之一!

當一場戰爭雙方的指揮官投入重裝步兵或者重裝騎兵的時候,往往就是決一勝負的時候!他們不動則已,一動則足以壓垮敵人的最后一道防線!決定戰爭的勝負!

在重裝士卒的眼中,弓箭手無錯。放出的箭雨不過是再稀松平常不過的毛毛雨。他們的確有足夠的理由驕傲,因為弓箭手是速成的兵種(神射手例外),而每一名入選重裝士卒無不是身經百戰、百里挑一的精銳!只是,這也注定了在動輒數以十萬計,數以數十萬計的戰國戰場上,重裝士卒只能算得上是奇兵,而不是主力!天下各國,兵力最多的兵種是輕步兵,這群手持長劍、盾牌或者長戈的士卒在各國的武裝序列中人數最多。每一次戰爭,傷亡也是最大!當然,也是左右一場戰爭勝負的最為龐大的力量!

基于這樣的現實,如何削弱敵方弓箭手的作用產生了速度論者。

速度論者強調輕防護,初一聽來,似乎是謬論。因為密集的箭雨是所有輕步兵的夢魘。而在戰場上,一場戰爭最開始的對決往往就是在弓箭手和輕步兵之間上演。輕步兵防護如果再弱小一點,傷亡率足以令各國抓狂。

但在速度論者看來,只有防護降低到最低,負重才能最低,速度才能最快!要知道。敵人的弓箭手再多,弓箭的射程決定了弓箭手的殺傷范圍,只要輕步兵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敵方的弓箭手,弓箭手也就失去了作用。因為弓箭手彎弓放箭的時間足夠一個訓練嫻熟的輕步兵殺死弓箭手三次!當然,如果弓箭手們全都精于近戰,隨時可以化身成為輕步兵,那是例外!戰場上講究的是分工合作,戰時為兵平時為農的制度決定了各國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操練士卒,是成為弓箭手還是輕步兵。只能二選一。如果經歷一場場的廝殺還能活下來,自然就是百戰精銳了!這也是大自然的優勝劣汰,熟悉自己的職責,聽從長官的指揮,是戰場上的保命不二法則!最后一種論調就是均衡論,既然輕步兵沒有重裝士卒的防護,也沒有騎兵的速度,不如結成魚鱗陣。以盾牌手高舉的盾牌為防護,不留一絲縫隙。迅速靠近敵方弓箭手,而不是極速。

如果韓軍沒有令齊軍膽戰心驚的投石機,田蚡很愿意采取折衷的手段,以魚鱗陣錐形突擊的方式攻打韓軍營寨,但一下子造成五千人傷亡的投石機著實嚇壞了齊軍。雖然每個人在踏上戰場的時候都有了死亡的準備,但死法還有區別。而且區別甚大!沒有人愿意自己被石塊咋的腦漿迸裂或者完全認不出樣貌,如果非要選擇一個死法的話,相信齊軍更愿意被韓軍的箭矢射死。

所以,田蚡指揮著手下的千人將們將奔跑的陣型散得很開,每個人都是用盡了吃奶的勁往前沖。有了騰轉挪移的空間,傷亡率可以降下來不少。當然,韓軍的箭雨和石雨都是密集發射的,總有一片區域閃無可閃,避無可避,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能聽天由命!

從距離韓軍營寨不過三里的地方發動沖鋒到抵達韓軍營寨門口,齊軍用時只不過短短的兩百秒,但就在這盞茶的功夫,齊軍傷亡了超過三千人,不少身負重傷的齊軍以各種扭曲的姿勢躺在這片戰場上,呻吟著,哀嚎著,沒有人會去救援他們,即使韓軍如今把主要的目標都對準了近在咫尺的的六千多齊軍,此時救援不會被韓軍弓箭手射殺。

因為所有的人都清楚,齊軍沒有那么多的醫藥救治重傷的士卒,而且,即使救了,也很難救回來。在戰場上,重傷往往意味著死亡,如果念袍澤之誼,也許會給對方一個痛快!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重傷員往往會在戰場上慢慢等待死亡的降臨,一些沒有傷到要害的,甚至可以熬過一夜,但這個時候,活得越久,越是痛苦,他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就是棄子。反倒是那些輕傷員,尤其是可以重返戰場上的輕傷員士卒,在各國看來,才是寶貴的財富。不過,傷口的感染往往可以奪走許多傷員的性命,能夠活下來的,都需要一點點運氣。

田蚡的運氣不錯,或者說,他的地位挽救了他。在這短短的兩百秒,有三名士卒為了救他而殞命,但田蚡卻沒有一點時間用來慨嘆或者傷感。他只知道,自己率領六千多士卒已經殺到韓軍眼前;他只看到,韓軍弓箭手倉促后撤,再無之前的從容不迫!前面的犧牲終究有了回報,能不能不讓三千多士卒白白犧牲,全取決于接下來的戰斗。

田蚡沒有退路,自己大意之下已經敗了一次。雖然他肯定,換做是他人也會是大敗,但這不是逃脫責任的理由。丞相給了自己機會,自己能不能把握就在于自己!成了,自己重新做自己的偏將軍,敗了,也許就安安穩穩做一個校尉,甚至千人將百人將也有可能!

六千多齊軍也沒有退路,因為只要他們沒有攻破韓軍營寨,韓軍弓箭手的威脅就依舊在。如果就這么空手而歸,沒有人敢肯定,自己還會再次好運,在韓軍弓箭手放出的箭雨中存活下來。何況。丞相許諾了重賞,自己這一次不拿走,下一次,也許就輪到別人。齊國的軍功賞賜可遠遠沒有秦、韓國優渥,好不容易碰上了,誰又肯錯過呢?!

韓軍更沒有退路。兵敗就會戰死,這些嗷嗷叫的齊軍是來取自己性命的,而不是和自己談天說地的。放他們進來,營寨的缺口就補不上了。雖然韓軍英勇善戰,但架不住齊軍有二十萬,何況,在齊軍的身后,還有更加悍勇的趙軍。韓軍接到的命令就是死守,只要還活著一人。就不能讓營寨輕易落入到敵軍手中。

沒有人愿意死,但凡有活著的機會,誰又會放棄呢?!但是有人想要自己死,想要用自己的性命來獲取軍功,韓軍當然不答應!既然不想死,那就讓入侵的齊軍死去吧!

所以甫一開始,雙方就沒有任何試探,直接進入白熱化。原本素未平生的兩伙人。為了各自的利益,如同生死大敵一般殺了起來!即使前些年。韓軍一直和齊軍交好,即使前些年,雙方可能還在同一座屋檐下避過雨,在同一家客棧住過店,但如今,但此時此刻。他們需要分出一個勝負,分出一個生死。

韓軍三五人一組,利用數量上的優勢絞殺著源源不斷而來的齊軍,齊軍也許是被激起了血氣,或者被利益沖昏了頭腦。也是毫不示弱地針鋒相對!鮮血很快染紅了大地,皚皚的白雪早已沒了蹤影,腳下的土地也變得泥濘,但這絲毫并不影響雙方的斗志。

殺到最后,韓軍都麻木了,但齊軍的悍勇還是給韓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韓軍可以殺死齊軍,但許多齊軍臨死前都不忘拉一個韓軍墊背,齊軍完全是以命博命,咬牙堅持。面對這樣的敵人,往常的訓練都失去了作用。比如說你去刺齊軍的肩膀,正常情況齊軍會躲閃,旁邊的袍澤正好可以一劍削去對方的頭顱,但齊軍偏偏不閃不躲,而是用一條肩膀換取你的一條大腿;或者你去刺齊軍的心窩,齊軍不閃不躲,也是刺你的心窩,縱使他慢你半拍,也會憑借巨大的慣性,成功殺掉你!

后勝緊盯著膠著的戰局,卻沒有任何指示。誰都知道,前面的齊軍無論是在體力上還是在數量、質量上,都不如對面的韓軍,這么殺下去,出擊的一萬齊軍只會是全軍覆沒的下場。所以,一旁的副將幾次暗示后勝,可以派遣后續援軍了。但后勝卻是不聞不顧,而是望著戰場愣神。

就在副將以為后勝想要用韓軍借刀殺人,除掉田蚡的時候,事情出現了轉機,后勝下令投入兩萬大軍,增援田蚡部。副將頓時大喜,如果可以的話,誰又愿意看著己方的士卒被敵人一步步圍殲呢!何況,田蚡已經率領麾下的士卒站穩了腳跟,這個時候,前去增援,肯定是穩穩的軍功!

隆隆的戰鼓再次響起,這個聲音在田蚡耳中,在田蚡麾下的士卒耳中,無異于天籟之音,這意味著身后的方向終于趕來了援軍!雖然齊軍越來越少,但依然有超過四千人,堅持到援軍抵達不成問題。田蚡知道,自己可以官復原職了!即使自己和援軍敗退,也是沒功勞有苦勞,丞相終究是一個念舊的人!

似乎發現齊軍出動了大批援軍,正在和齊軍接戰的韓軍顯得有些慌張;又似乎是知道援軍在即,參與的齊軍士氣大振,一時之間,原本處在下風的齊軍竟然隱隱和數量占據優勢的韓軍斗了一個旗鼓相當!

兩萬趕來增援的齊軍故技重施,以最快的速度分批越過了韓軍的“石雨”和“箭雨”,但也付出了超過五千人的傷亡代價。雖然有些心疼,但齊軍上下估摸著韓軍應該沒有多余的石塊了!畢竟,韓軍營寨需要防守四面,齊軍認準了西面來攻打,韓軍總要顧忌齊軍聲東擊西的伎倆!

前前后后一萬三千多人喪命在韓軍的“石雨”和“箭雨”之下,換來的是接近兩萬齊軍和韓軍廝殺在一起,后勝覺得很值得!(五百多子馬上改過來)

面對敵方的弓箭手,集結成方陣的大軍如何才能減少傷亡?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防御論者以為,三百六十度沒有死角的防護將成為敵方弓箭手的夢魘,重步兵、重騎兵的建立初衷大概就是源于此。

當弓箭手對裝備厚實鎧甲的士卒(無論是重步兵還是重騎兵)毫無殺傷力,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重裝步兵或者騎兵一點點接近自己,任由他們制造一個人間地獄,而自己,成為他們劍下的犧牲品。巨大的沖擊力,完美的防護力,如果不是速度和靈活的限制,如果不是財力和人力的巨大消耗,重裝士卒將成為戰場上最完美的兵種!沒有之一!

當一場戰爭雙方的指揮官投入重裝步兵或者重裝騎兵的時候,往往就是決一勝負的時候!他們不動則已,一動則足以壓垮敵人的最后一道防線!決定戰爭的勝負!

在重裝士卒的眼中,弓箭手放出的箭雨不過是再稀松平常不過的毛毛雨。他們的確有足夠的理由驕傲,因為弓箭手是速成的兵種(神射手例外),而每一名入選重裝士卒無不是身經百戰、百里挑一的精銳!只是,這也注定了在動輒數以十萬計,數以數十萬計的戰國戰場上,重裝士卒只能算得上是奇兵,而不是主力!

天下各國,兵力最多的兵種是輕步兵,這群手持長劍、盾牌或者長戈的士卒在各國的武裝序列中人數最多。每一次戰爭,傷亡也是最大!當然,也是左右一場戰爭勝負的最為龐大的力量!

基于這樣的現實,如何削弱敵方弓箭手的作用產生了速度論者。

速度論者強調輕防護,初一聽來,似乎是謬論。因為密集的箭雨是所有輕步兵的夢魘,而在戰場上,一場戰爭最開始的對決往往就是在弓箭手和輕步兵之間上演。輕步兵防護如果再弱小一點,傷亡率足以令各國抓狂。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