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三十九章 伐秦的設想(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 伐秦的設想(下)

第三十九章 伐秦的設想(下)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09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正文

正文

當然,秦、韓邊境上的諸如潼關、峣關一類的要塞依然堅固,韓軍若要攻打,傷亡必然不。&&&{}.{}{}.{}但再堅固的要塞也需要士卒來守衛,而且,戰爭造成的傷亡向來不是單方面的,韓王賭的就是二十萬匈奴大軍讓秦國的兵力捉襟見肘,賭的就是秦國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彌補因為韓軍攻城而造成的守軍傷亡!當這些要塞上的守軍數量越來越少,韓軍破城攻入關中的希望將無限大!

這是一場豪賭,既然賭,想要獲勝,就要壓上所有的籌碼!只有這樣,才能逼迫秦國也壓上所有的籌碼!直到一方忍受不住沉重的壓力,選擇“梭哈”!

如果沒有趙、齊、楚三國掣肘,沒有人會懷疑,韓國會成為所有的贏家!但事到如今,趙國依然有二十五萬大軍,齊國依然有十九萬大軍,楚國依然有十九萬大軍在前線(楚軍傷亡三萬,三萬被調撥到九江應付東越國入侵的大軍,故存十九萬),三國合計兵力超過六十萬!

而韓國呢,蒙驁處的十三萬大軍(上黨五萬、河內八萬),李牧處的三十九萬(汝南郡八萬、東郡二十萬、碭郡十一萬),總計五十二萬,被三國大軍死死牽制著!

按照最初的計劃,韓騰率領的六萬大軍在逼迫楚國從淮泗抽調兵力后,李牧會悄然率領東郡、碭郡的主力南下,利用兵力上的巨大優勢,一舉擊敗楚軍!不求全殲,但求將楚軍趕到淮水以南!再然后,李牧會領兵對付齊國的十九萬大軍!失去了楚國的策應,逼迫齊國退兵應該十分容易!最后,韓軍再攻打趙國,結束這場戰爭!此所謂先易后難之計!

為了這個宏偉的計劃。韓國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暗中搜集情報,調集兵馬,如今,事情馬上就要成功了!韓王卻改變了主意,想要趁著匈奴入侵的天賜良機進攻秦國,群臣想象力再如何豐富。也不得不承認韓王的膽量很大!

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下,敗楚再潰齊的策略自然無法和攻打秦國同時施行!群臣們開始思量,要抽調多少兵力來攻打秦國,對趙、齊、楚又該保留多少兵力,采取什么策略來為擊敗秦國爭取時間!

“王上,臣以為,上黨和河內方向,雖然戰事依然膠著,但實際上我們還是極為被動!這兩個方向。絕對不能再抽調大軍,相反,邊境上集結了大多數的兵力,內部相對空虛,臣以為,當追加兩三萬的兵力!或者,在洛陽保留相應數量的大軍,以策應完全!”丞相張平率先出言道。

韓王了頭。認可了張平的建議!就上黨而言,上黨雖然多山。與外界相聯的要道、河谷也都被韓軍重兵把守,但趙奢絕不是好相與的。除了嚴令閼與、涉邑的守軍閉門不出,還要防止少數趙軍翻山越嶺進入上黨為禍!河內方向,天氣愈加寒冷,河水結的冰也越來越厚,需要提防趙軍越過冰層。攻打河內!追加相應的兵力確保兩郡的腹心之地是應該的!

“從洛陽抽調兩萬精銳北上長平,再令李牧處,注意河水對岸趙軍的動靜!”韓王吩咐道。東郡可是有二十萬大軍!當初,韓王之所以讓李牧率領如此多的大軍,就是因為河內狹窄。太多的兵力施展不開,李牧麾下的士卒多,不但可以取得對齊、楚兩國的戰略優勢,還是迅速支援河內!

“漢中有十萬大軍,出去必要守城的士卒,偏將軍樂乘尚可調集八萬大軍從斜褒道、故道、子午道方向攻打關中!這是伐秦的第一路兵馬!第二路乃是南陽,南陽方向,大軍只有四萬,防守有余,進攻卻是略微不足!臣建議,令韓騰將軍率領六萬大軍北上,如此,可湊齊十萬大軍,峣關背后既是藍田,有十萬大軍圍攻峣關,咸陽必定寢食難安!”

“第三路乃是函谷關,河東、三川原本共有大軍十一萬,如今三萬大軍戰死河東,河東尚有精銳四萬,三川只有四萬大軍,數量已然不足。潼關之險,不下峣關,沒有十萬大軍決計拿不下!所以,必須追加六萬大軍,湊齊十萬大軍!臣建議,從衛尉李牧將軍處抽調六萬大軍!這一路,由執金吾衛將軍率領!至于洛陽,有四萬大軍足以守衛!”張平繼續道。

不少人被張平三十萬大軍兵分三路攻打秦國的計劃驚呆了!韓王方才只是要集結大軍攻打秦國,但究竟多少,可沒有透露!十萬大軍在不少大臣看來已然不少,二十萬則是很是穩妥!張平報出的三十萬已經是韓國三分之一的兵力!這意味著韓國要用余下的兵力來對付趙、齊、楚三國!

在一開始的時候,李牧率領四十萬大軍對付齊、楚四十五萬大軍,蒙驁率領十五萬大軍對付趙國三十萬大軍,暴鳶率領十五萬對付秦國二十五萬大軍,十萬大軍居中策應!其中十萬機動兵力中的六萬已經調到藍田,用來威脅郢都!

按照張平的建議,如此一來,上黨、河內方向,韓國十五萬大軍(損失了兩萬,洛陽方面再補充兩萬,依然十五萬)對付趙國二十五萬大軍;東郡、碭郡、汝南方向,韓國三十三萬大軍對付齊、楚三十八萬大軍,不過,如此一來,郢都的八萬大軍就會成為一個很大的變數!

“王上!韓騰將軍處的六萬大軍委實不能調動啊!南陽的四萬大軍加上韓騰將軍麾下的六萬大軍總共不過十萬!若是全部用來攻打峣關,南陽空虛,楚國若是得知這個消息,怕是會攻入南陽。這一路韓軍后路被斷,危險至極啊!”頓時有大臣提出了反對,但卻不是全盤否定,想來,也是認為張平所,頗為符合韓王一貫的大膽!

“是啊!王上!郢都求援的使者一定到達了淮泗!很有可能,景陽會調派數萬大軍回師郢都!所以,楚國(郢都)可以調動的兵馬絕對不止八萬。甚至,可能有十五萬之眾!”有人附和道。

張平笑著了頭,道:“諸位所言甚是!楚國很有可能從淮泗抽調四五萬大軍,如此一來,李牧將軍麾下的士卒將和齊、楚聯軍相差無幾!我國在這個方向上的優勢依然明顯!只是,諸位莫要慌張。覺得南陽空虛,恐為楚國所趁!諸位怕是忘了,巴蜀方向,尚且有十萬精銳可以調用!只要我們攻克捍關、包圍夷陵,郢都方向絕對不敢輕舉妄動!”

范睢這才笑著出聲支持張平,道:“丞相所言甚是!少了韓騰將軍牽制楚國,我們依然有巴蜀的十萬大軍威脅郢都!楚國如今不是假惺惺的要和我們言和嗎?左徒黃歇已經被晾了好幾日,我們何不對楚國虛與委蛇,待攻克捍關。再威逼楚國退出這場戰爭?!等楚國發現這是我們的緩兵之計的時候,怕是我們有一路大軍已經攻入關中了吧!臣有一計,待漢中、三川方向的大軍開始攻打的時候,我們裝作很有誠意地退兵三十里,以疑兵誆騙楚國,趁這個時候,令巴蜀大軍順流而下!”

不少大臣不禁開始幻想,就在楚國覺得韓國被自己誆騙洋洋得意的時候。十萬大軍從巴蜀順流而下,攻克了捍關。楚國瞠目結舌的場景!這個時候,哪怕楚國發現藍田城外的韓軍已經人去營空,也無濟于事!

韓王當然知道,伐秦的計劃雖然看起來兵力足夠,但也只是看起來足夠而已!秦國在河東畢竟尚有十萬大軍,如果使用得當的話。還是可以給韓國造成足夠威脅的!無論是全取河東,進攻上黨還是南下三川,韓國的壓力都不是一般的大!畢竟,三十萬大軍攻打秦國后,三川、上黨都稱得上外強中干。內部空虛。當然,秦國承受的壓力要比韓國大得多,正常情況下,咸陽方面會更先承受不住!

“諸位愛卿對丞相所的三路伐秦可有什么異議?”韓王出聲問道。

“臣等沒有異議!”群臣齊聲道。

很顯然,三十萬大軍一旦伐秦,秦國將毫無招架之力。巴蜀十萬大軍順流而下,楚國將無可避免地陷入恐慌。這個時候,除非趙國和齊國往前線追加大軍,否則,事情將無轉圜的余地!

“好!那寡人就賭上這一回,三十萬大軍分三路攻打秦國!匈奴畢竟來去如風,不善攻城!戰事拖得越久,匈奴敗退的可能性越大!尚書令何在?”

“臣在!”專門負責起草詔書,下達旨意的尚書令出列道。

“詔令,偏將軍樂乘自接旨之日起,統兵八萬,攻打秦國,務必在一月之內進入關中。”

“詔令,衛尉李牧分六萬大軍即刻前往陜縣聽候差遣,務必是十日內趕到。詔令,校尉韓騰在十日內分批將大軍撤回鄧縣,不可讓楚軍探明虛實,一個月內,趕到峣關城下!詔令,南陽郡大軍系數由韓騰指揮,寡人要在一個月后,看到峣關戰火燒起!”

“詔令,校尉韓正統兵兩萬,馳援長平!”

一道道詔令從韓王口中發出,尚書令忙得不可開交!手速飛快地寫好一道道詔書,最后統一交給韓王過目!韓王掃了兩眼,就命令宦者令去把自己的印章拿來,親自加蓋上去!

末了,韓王環顧了眼群臣,道:“諸位愛卿!秦國據殽函之固,擁四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雖然這些年敗多勝少,但論地勢,天下七國,少有能勝秦國者!魏國新滅,寡人本不欲大動干戈,窮兵黷武,奈何天下逼迫。韓國既然要一統天下,就不能步步退讓!所謂勝則存,敗則亡,如今日韓國之形勢爾!秦國乃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次寡人集結三十萬大軍,一旦在關中站穩腳跟,則秦國永不會成為我韓國之患!趙、齊、楚必定驚懼,到時,分而化之,有三五年,天下大局可定也!望諸位愛卿齊心協力!”

“臣等必當盡心竭力,不負王上所托!”群臣齊聲應道。

這次朝會,韓國君臣達成了伐秦的共識。雖然詔書已經寫好下發,但每個人還有許多事情去做!而且,為了防止匈奴敗的太快,韓王對出兵的時間有嚴格的要求。所以,在朝會結束后,大臣們三三兩兩的準備各司其職,前往各自的崗位上工作!

丞相張平和御史大夫范睢也是如此,只不過,兩人尚未來得及轉身離去,就被宦者令叫住。宦者令告訴二人,韓王有要事相商。

還有什么事情比伐秦更重要的,二人不得而知,懷著極度的好奇,二人在宦者令的帶領下,往后宮走去!

再見到韓王的時候,韓王已經換了一身便裝,見張平、范睢聯袂而來,韓王賜茶賜座后,屏退了眾人,對二人一臉嚴肅地道:“接到來自邯鄲的密報,趙國已經和齊國達成協議,兩國將合兵一處,攻打東郡!”

張平、范睢兩人彼此迅速對視了一眼,皆是看到對方眼中的驚訝一閃而過!河內戰事的膠著已經持續了兩個月,發生這樣的事情并不足為奇!而且,韓國提前確認了這個消息,兩國能夠給韓國造成的威脅就更少了!

“是呂不韋傳來的消息?”范睢沉聲問道。

韓王了頭,知道范睢是擔心呂不韋會不會向秦國投誠,出言道:“呂不韋如今不過是一個客卿,秦國的大權如今把持在魏冉手中,即使呂不韋想要投誠,也會在除掉魏冉之后,所以,消息還是可靠的!寡人已經曉喻李牧、蒙驁處,讓他們隨機應變!接下來,才是我們韓國真正的考驗啊!”

“以臣來看,王上也不需擔心!李牧、蒙驁皆是當世驍將,雖然東郡地形平坦,有利趙、齊兩國大軍排軍布陣,但在我們韓軍敗退前,諒他們也不敢冒險突襲洛陽!”張平不緊不慢地道。(未完待續。。)

二更!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