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五十五章 搶占渡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五章 搶占渡口

第五十五章 搶占渡口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2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ps: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工作順利!ps一小句,明天是鄙人的生日,起點的生日送祝福都是免費的,主要是比拼下人氣。在更新的頁面上面有一行,大家送一下唄!誰送誰發財哈哈!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衛慶自然知道,憑借手下不足五萬并且失去斗志的士卒,和簡陋的營寨,頑抗只有死路一條。但魏王的知遇之恩擺在那里,衛慶又不是忘恩負義之人,一時之間為難起來。

大帳內所有的人都是屏氣凝神,誰都知道,衛慶接下來的話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是戰,是降,是生,是死,皆在衛慶一念之間。韓軍使者雖然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但內心也是惴惴不安。如果衛慶執拗地要為魏國陪葬,那韓國也只能忍痛消滅這四萬七千人的大軍。

韓國之所以想以最小的代價滅掉魏國,也是不愿意消耗太多的元氣。如果魏國每個城邑的守將都是誓死不降,韓國得到的,也只能是一座座被毀壞的城邑。一個失去了大半青壯只剩下老弱婦孺的魏國絕不是韓國想要的,韓國想要的,是一個完完整整的魏國。

衛慶長嘆了口氣,終于折服于現實,疲憊不堪地說道:“韓國可不可以保證,本將投降后,韓國不約束本將手下的士卒。他們若是想要回家,韓國不阻攔;若是想加入韓軍,韓國也一視同仁?”

韓軍使者鄭重地點了點頭,答應道:“這是自然!愿意歸鄉回家的,我們會發放路費。愿意接受整編的,我們一視同仁。不過,眼下是戰時。在大梁沒有攻克前,只能委屈諸位約束好大軍,滯留在林縣了。”

衛慶和諸多校尉對視了一眼。韓國的這個要求并不過分。畢竟手下的士兵若是此時歸鄉的話,還要被征召。不如老老實實地呆在林縣,等著這場戰事結束。魏國的精銳之兵全在大梁了,其他城邑守備是多么空虛,衛慶知道的一清二楚。只要韓軍可以攻克大梁,魏國也就國滅了。

“好,請回去稟報你們的主將,我們愿意投降!半個時辰后,我們開營寨。希望你們不會食言!”衛慶有些悲涼地說道。

韓軍使者鄭重地作了一揖。滿懷感激地說道:“將軍!你的一個決定挽救了數萬個家庭!這天下,死的人夠多了!我會把將軍的話如實轉告王上!”

“韓王是主將?”衛慶訝然失聲道。

韓軍使者笑著點了點頭,道:“是啊!滅魏這等大事,我們王上又怎么會袖手旁觀呢!先告辭了!”

半個時辰后,魏軍果然按照許諾打開了營寨的大門,一列列魏軍垂頭喪氣地赤手空拳走了出來。前來接受投降的韓軍表現地也很是客氣,并沒有刁難魏國降兵。一切有條不紊,井井有序。

韓王不顧眾將的反對,興趣盎然地前來參加接受魏軍的投降。這也是韓王深思熟慮的計較,韓王想要借此釋放一個信號。那就是順韓國者昌,逆韓國者亡。衛慶乃魏國的郎中令,地位尊崇。韓王可以大度地接受衛慶的投降并重用,說明韓國唯才是舉,唯才是用。

“敗軍之將,冒犯天威,特向王上謝罪!”衛慶單膝跪地,低垂著頭,雙手把自己的佩劍高舉著,將姿態擺的很低很低。

謹慎起見,李牧代韓王接過衛慶的佩劍。轉交給韓王。韓王這才說道:“將軍快快請起!寡人早就聽聞將軍智勇雙全,卻一直不曾有緣見面。將軍今日之敗。非戰之罪,非魏國士卒不效死。非將軍不智,乃是天意。即便是孫子、吳起代替將軍領兵,也不過是一敗而已。將軍卻能犧牲個人的榮辱,換取數萬個家庭的完整,寡人欽佩地很。說起來,寡人很是慚愧啊!以五倍之兵包圍將軍,勝之不武啊!”

對于韓王自降身份,給自己臺階下,衛慶心里泛起一抹苦澀。古往今來,也就韓王一人會如此重視一個投降變節的臣子吧!換做是魏王面對自己,最多也就是一上來以重利誘惑自己,甚至把自己晾幾天再召見。

“臣愧不敢當!”衛慶慚愧地說道。

“將軍謙虛了!寡人有個想法,想替將軍做決定!”韓王斟酌著自己的語言。

“王上只需下令即可,臣萬萬不會反對!”笑話,衛慶可是知道自己的身份。若是敢拒不從命,涵養再好的韓王也會惱羞成怒吧!衛慶可不愿意惹惱韓王,拿現在已經手無尺寸之兵的手下士卒的性命開玩笑。

韓王笑了,擺了擺手,阻止了就要下跪表忠心的衛慶,道:“魏王的性子我是知道的!雖然將軍是為了數萬百姓而犧牲自己的聲譽投降,但將軍投降的事情,一旦為魏王所知,魏王盛怒之下難免株連無辜。將軍在大梁的家人難免受到牽連,受無妄之災!將軍麾下也有不少人的家屬在大梁吧!不如這樣可好,寡人對外宣傳將軍已經戰死,渡河過來的五萬魏軍一番死戰后,已經全軍覆沒!這樣,魏王就不會為難你們在大梁的家人!等我們韓國攻克大梁,將軍也可以和家人團聚了!至于這段時間,只能委屈將軍隱姓埋名留在這里了。當然,只要將軍愿意,也可以四處走走。畢竟,寡人的韓國也算很大,有意思的東西還是很多!說不定還能讓將軍受益匪淺呢!”

衛慶知道,韓王這是想要自己避嫌,免得面對舊主為難。畢竟,投降已經算是背叛了,再倒戈一擊的話,就太沒有節操了!更關鍵的是,自己若是出現在大梁城下,很有可能會被魏國看出來,到時就顯得得不償失了。

“臣,多謝王上體恤!”衛慶對韓王的體貼感動萬分,投降的恥辱感暫時放在了一邊。

韓王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笑吟吟地說道:“寡人也是有私心的!將軍這段時間可以去軍學院參觀一下。韓國的軍隊和其他國家的軍隊相比,還是有所不同的。到時,寡人派將軍為寡人開疆擴土的時候。可別讓手底下的校尉不服氣啊!”

“喏!”衛慶雙手一抱拳,恭敬地答應了下來。

一日后。大梁上游的丹水之上,浩浩蕩蕩的韓國舟師遮天蔽地,連綿數十里,占據了大半個丹水河面。其眾雖多,但卻井然有序,鴉雀無聲。任誰都看出來,韓國的舟師絕對不是來魏國郊游的。粗略統計,至少有兩萬韓國舟師順流而下。直奔大梁而去。韓國這么大的動作,自然瞞不過渡口的魏國守軍。

距離韓國舟師最近的渡口乃是西塘渡口,魏國在此有兩萬五千人的駐軍。西塘渡口往下游五十里,即是大梁。附近十五里處,更是有五萬魏軍駐扎的行營。韓國舟師的到來顯然讓魏國一陣恐慌,韓軍不是撤退了嗎,怎么韓軍的步卒剛剛撤退,韓國的舟師又來了?!

西塘渡口的魏軍守將一方面令人向十五里外的魏軍大營求援,飛報大梁讓魏王知曉,另一方面則是令人匆忙準備投石機、攻城弩等一干器械。準備將這支來犯的韓國舟師攔腰截斷。

只是,西塘渡口的魏軍守將還不知曉,他所寄希望的援軍已經土崩瓦解了。兩個時辰前。虎賁營在黎明破曉時分,突襲了五萬魏軍駐扎的行營。猝不及防的魏軍在犧牲了上萬人后,終于組織起了有效的防御。但面對韓軍異常鋒利的武器,魏軍生出一種錯覺,那就是自己手中的青銅劍像是紙糊的一般不堪一擊,碰撞不超過三次,魏軍手中的武器必然斷裂。很多魏軍就是不明不白地死在韓軍的手下,不能瞑目。

很多魏軍以為自己對面的韓軍使了妖法,當即潰不成軍。唯一還能鼓足勇氣一戰的魏軍還不到兩萬人。面對虎賁營配合嫻熟的三五人小陣,傷亡越來越大的魏軍也失去了最后的勇氣。倉皇逃竄。

當西塘渡口的求援使者趕到大營的時候,大營已然被虎賁營占據。朱亥令人射殺了見勢不妙想要逃跑的求援使者。然后大搖大擺地帶領虎賁營殺向西塘渡口。

韓國舟師的到來將西塘渡口的魏軍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吸引到了丹水河面,在魏軍看來,用不了一個時辰,援軍就會抵達,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截住順流而下的韓國舟師,而不是分出寶貴的兵力去把守沒有必要的腹背。

面對魏軍輕易交出的腹背死穴,虎賁營自然是笑納。當三千虎賁營重步兵出現在距離渡口不過三里的山坡上的時候,后知后覺的魏軍已經來不及調集大軍來阻止虎賁營的沖刺。沖入西塘渡口的虎賁營逢人就殺,不留一分情面。西塘渡口的戰事結束的要遠比雙方想象的都要快一些。原本還和韓國舟師勢均力敵的西塘渡口魏軍,腹背受敵之后,登時就亂了。因為虎賁營肆無忌憚地屠殺,慌不擇路的魏軍紛紛跳進丹水,但他們卻忘了,丹水上的韓國舟師根本不會放他們游過丹水。水性、體力俱佳的魏軍僥幸在下游上岸,逃過一命;大部分跳河的魏軍要么被韓軍射殺,要么體力不支,溺斃在丹水中。這一天,丹水被染成了血紅色,魏軍的尸體甚至差一點堵塞了河道。

拿下西塘渡口后,虎賁營只是稍微松了口氣。任誰也知道,在西塘渡口失守后,大梁方面的援軍會源源不斷地攻過來,想要把韓軍趕進丹水喂魚蝦。韓軍至少要堅守十二個時辰,才能等到下一批渡河趕過來的援軍。

按照原本的計劃,虎賁營只需拿下渡口,堅守兩三個時辰即可。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朱亥發現,西塘渡口的身后十五里外居然駐扎了一支人數在五萬的魏軍。這是前期的偵查所沒有發現的,很有可能是魏國新近的調動。這樣,擺在虎賁營面前就是一個尷尬的問題,只要攻打西塘渡口的戰事稍微不順利,這五萬魏軍就會馳援趕到,到時候,虎賁營必然是腹背受敵。

所以,朱亥臨時決定,先拿下五萬魏軍駐扎的大營。保證自己的后路。如果不能全殲,至少,也要擊潰擊垮這支魏軍。朱亥因此擅自提前發動了攻勢。好在,魏軍太過麻痹大意。加上有山丘的阻隔,虎賁營在沒有驚動西塘渡口魏軍的情況下,幸運地在計劃的時間內擊敗了五萬魏軍,也沒有耽誤在舟師的策應下攻克西塘渡口。

魏國,大梁。

平靜的大梁因為兩撥人的到來而變得喧囂起來,第一波是裨將軍段德派出的人馬,被虎賁營擊潰的五萬魏軍正是由裨將軍段德帶領的。倉皇撤退后,段德檢點了自己所剩下的人馬。才發現只不過兩個時辰的激戰,自己居然損失了兩萬多的人馬。當然,習慣了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的段德極力渲染了自己遭遇了一支韓軍精銳中的精銳——虎賁營。天下人都知道,韓國的兩大精銳,騎兵屬羽林軍,步卒推虎賁營。虎賁營里面可是有四千重步兵的,剩余的六千輕步兵,有半數在其他國家也可以當做重步兵,輸給虎賁營,其實不冤。只是。輸得這么快,輸得這么慘,段德還是需要別的借口的。所以。段德派出的使者向魏王著重強調了虎賁營所用的奇怪兵器。無論是長矛也好,長劍也好,端的是鋒利無比,魏軍裝備的青銅兵器根本是遇之即斷,雖然段德麾下的三軍用命,奈何血肉之軀終究敵不過韓軍的神兵利器,所以,魏軍敗北。

第二波使者則是鎮守西塘渡口的裨將魏宣派出的,韓國派出戰船上千艘。舟師兩三萬人,洶涌來襲。魏宣的使者信誓旦旦地向魏王保證渡口的魏軍一定拼命效死。隱晦地暗示這可能是韓國使出的詭計,要提防韓國從其他地方殺出。韓、魏兩國的戰爭。遠沒有魏國想象的那般結束了。

得知韓國勁旅虎賁營已經悄然渡過丹水防線,更是擊潰了一個五萬魏軍駐守的軍營,魏王剛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加上韓國舟師順流而下,直奔大梁而來,魏王頓時有些慌亂了!現在魏王很想知道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丹水以北有多少韓軍。既然虎賁營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丹水,那韓國的其他軍隊也可以,魏國必須盡快確定,有多少韓軍越過了丹水防線。這一點很重要,關乎了魏國接下來的應對。如果只是虎賁營在丹水以北,那魏國需要做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把虎賁營這個心頭大患剿滅,防止腹背受敵。如果大批韓軍已經越過了丹水防線,那據河而守的魏軍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留守,而是在第一時間要撤回大梁外圍。

第二件事是丹水對岸的情況,前些日子,魏王派郎中令衛慶將兵五萬收復失地,已經好些日子沒有消息傳來了。從韓國目前的這種狀況來講,前些日子大張旗鼓地撤軍很可能是韓國故意迷惑魏國。如果真的如此,那派出去的五萬魏軍就危險了。如果這五萬魏軍安然無恙,情況可能更糟糕。也許,韓國玩了一出調虎離山,從丹水上游繞過了魏國精心設置的防線。只是,韓國怎么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完成這么大的戰略調動?!魏王現在的心里矛盾得很!

魏國君臣一番商議后,決定暫時以靜制動,數以千計的斥候被分派到各個方向,偵查敵情。尤其是丹水對岸,更是魏軍偵查的重點。另一方面,大梁方面派出了三萬騎、步大軍,馳援西塘渡口。魏王語氣嚴厲地責令裨將軍段德不惜一切代價牽制住虎賁營。

只可惜,魏王的詔令剛剛擬好,還未來得及發出去,裨將軍段德的第二波使者又抵達了大梁,帶來的新的噩耗——西塘渡口失守。

想要將功贖罪的裨將軍段德在收攏了敗兵后,突然意識到自己這支大軍的主要任務是策應西塘、西貢渡口。當初自己也和兩個渡口的裨將有過約定,只要他們駐守的渡口遇襲,他們只要燃起煙火,自己就會緊急馳援。結果兵敗之后,自己只顧著逃命,忘了派人提醒他們。如果韓軍假扮自己偷襲下來兩個渡口,那自己就真的是百死莫贖了。虎賁營的兵器是鋒利異常,但也不是無法戰勝,只要魏軍可以拉開和韓軍虎賁營的距離,以弓箭手應對,或者以數量上的優勢配合默契,還是可以戰而勝之的。即使不能戰勝,也能牽制住虎賁營。

想到這里,段德當即派出斥候前往最遠的西塘渡口。在段德看來,襲擊自己大軍的虎賁營距離西塘渡口最近,最有可能攻打的渡口也就是西塘渡口。結果一語成讖,回來稟報的斥候告訴段德,韓軍果然趁著自己倉皇敗退的功夫,攻打了西塘渡口,并且還拿下了。而且,虎賁營還不是孤立無援,韓國的舟師一望無際,橫亙在丹水之上,拿下西塘渡口的韓軍正在全力加固著營寨,很顯然,用不了多久,大批韓軍就會渡河。段德哪里敢怠慢,當即把這個噩耗以最快的速度傳到大梁,自己則率領不到三萬殘軍小心翼翼地靠近西塘渡口,偵查韓軍。(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