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五十三章 大梁之戰(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三章 大梁之戰(1)

第五十三章 大梁之戰(1)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31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章節目錄

“這怎么可能?!”晉鄙下意識地吼道。

但晉鄙隨即意識道,唯一可以和自己對質的斥候居然在稟報完這個軍情后就死掉了。斥候是不可能騙自己的,晉鄙只能說服自己面對必死的局面。一萬疲憊不堪的魏軍vs五六萬以逸待勞的韓軍,哪怕是孫臏、吳起代替自己指揮,也是必輸的局面。后退嗎?恐怕還沒跑多久就會被身后的韓軍追上。韓軍既然算準了自己會出城北上大梁,自然也會做萬全準備。自己的斥候發現了韓軍,并全部戰死,自然說明了韓軍也發現了自己。逃跑的計劃被第一個篩除了。

可是不逃跑的話,拿什么來應戰?晉鄙望著氣喘吁吁的麾下士卒,看不出一點可以獲勝的希望。如果有城墻作為依托,甚至是有營寨作為屏障,魏軍轉圜的余地也會大很多。但現在,只能是呵呵了。

倒是副將在一旁出謀劃策道:“將軍,前方四五里處有一個山坡。現在結營扎寨已經來不及,我們還是先沖上山坡再作計較吧!”

晉鄙點了點頭,道:“也只能這么辦!另外,派一百名斥候向前偵查,本將要知道對面韓軍的一切,是誰領兵,有沒有騎兵,所有有用的信息,本將都要知道。再派十人返回啟封,向衛將軍求援!”

副將領命下去了。晉鄙卻是要過輿圖,死死盯著自己大軍在輿圖上的位置,想著如何拖延時間。

眼下距離天黑尚有一個時辰,依照斥候前出三十里的偵查范圍,算上返回需要的時間。韓軍主力距離自己也就不到二十里的距離。如果有騎兵的話,須臾可至。再往前四十里就是逢澤的范圍,韓軍在己方的必經之路上設伏,顯然是對自己大軍的一舉一動盡在掌握。而郎中令衛慶的五萬大軍之所以沒有遇到這股韓軍,想必是韓軍隱藏地很好。而能夠供韓軍埋伏的地方。不過是寬四五十里的逢澤。韓軍有意放過衛慶的五萬大軍,而選擇對自己的一萬大軍下手,不僅有不想打草驚蛇的念頭,也有全殲魏國在鴻溝、丹水對岸所有魏軍的想法。

想清楚了這些事情后,晉鄙的臉色變得愈發陰冷。很顯然,韓國這次所圖不小。楚、趙兩國的退兵都沒有打退韓國復仇的決心。韓、魏兩國這次是不能善了了。如果韓國的野心夠大的話。甚至也會有另一支韓軍在啟封以南等著衛慶的五萬大軍自投羅網。晉鄙強令自己拋開自己這些不好的念頭,登上這座周圍的唯一制高點,盤算著如何防守。完全守到衛慶的援軍抵達是不現實的,晉鄙只希望,至少。要堅守兩個時辰等天色完全黑下去,也好組織兵力突圍。

晉鄙的斥候返回的速度要比晉鄙想象的還要還快一些,任誰自己的身后有一萬騎兵追殺你的時候,想慢也慢不起來。晉鄙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最精銳的斥候就在北方不遠處被韓軍一一射殺卻無能為力。魏軍的士氣如同晉鄙的心一樣,瞬間沉到谷地。

“羽林軍?”晉鄙喃喃地說道。

再沒有比羽林軍更精銳的騎兵了,這句話不僅僅在韓國適用,在各國也是同樣適用。羽林軍的選拔要高于當初魏武卒的選拔,當初。憑借魏國無可比肩的國力,也只是堪堪可以養活十萬魏武卒而已。騎兵的消耗要遠大于步卒,尤其是羽林軍當中還有三千重騎兵。所以,韓國的國力雖強,但羽林軍的規模也只是定在了一萬人的規模上,頂多增加了三千預備役的羽林軍,平時常伴韓王左右。

巨大的財力堆積出來的羽林軍自然有絕佳的戰力,這一點。也是實戰檢驗出來的。最經典的一次戰役莫過于去年,韓國羽林軍奔馳千里偷襲武安。趙軍組織起來的一個三萬人的步兵方陣居然被羽林軍生生沖垮。三萬趙軍大半戰死,少部分幸存下來的趙軍。也是談羽林軍色變。

如今,一萬羽林鐵騎向自己殺奔過來,晉鄙陡然色變。就憑借手下的一萬筋疲力盡的魏軍和倉促間還沒建好的防線,可以抵御一萬羽林軍的沖擊?那是做夢!主將都已經是這般想法,手下士卒的想法可想而知。面對隆隆的鐵騎,魏軍的防線如同紙糊的一一般被羽林軍捅破,穿陣而出,再捅破,再穿陣而出。僅僅過了一刻鐘,魏軍就崩潰了。殘存的數千魏軍哭著喊著,摸跌滾爬地往四處奔跑,最終被羽林軍一一射殺。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晉鄙原本還想投降,但尚未來得及實施,就被羽林軍的箭雨射殺。

當羽林軍校尉韓騰意識到這支魏軍居然是魏國名將晉鄙率領的,頓時下令停止射殺逃竄的魏軍,想要生俘晉鄙。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當韓騰找到晉鄙的時候,只找到晉鄙慘不忍睹的尸體。之所以說慘不忍睹,那是因為尸體經過無數戰馬的踐踏。魏軍降兵還是通過晉鄙的服飾和佩劍認出了“晉鄙”。亂軍當中,已經不知道是誰立下了這個大功。射殺晉鄙的功勞只能是羽林軍平分了。晉鄙也成為第一個死于羽林軍手下的六國名將。

一個時辰后,這場短暫的戰斗宣告結束。一萬魏軍除了數百幸運兒被俘虜,其余全部戰死。而羽林軍付出的不過是不到一千人的傷亡。這固然有羽林軍強大的戰力因素在里面,也有魏軍猝不及防又疲憊不堪的原因。

虎賁營北上中陽后,韓王就制定了引誘魏軍渡河的計劃。布設在丹水沿岸的韓軍大張旗鼓地退兵,實際上卻是暗暗繞到逢澤對岸,隱藏在樹林之中。大意的魏軍果真上當,只顧著救援啟封,卻忽視了沼澤深處隱藏的韓軍。只是,韓軍沒有想到,魏國居然大意到一下子派出五萬大軍。為了防止打草驚蛇,韓騰只能是放郎中令衛慶的大軍通過,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丟了芝麻撿了西瓜,晉鄙這個魏國名將竟然自投羅網。另一方面,則是韓王親自率領大軍在啟封以西埋伏起來,只等魏軍大意之下,出城追擊的時候,韓軍趁其不備奇襲啟封。啟封發生兵變的時候,城外的韓軍主力其實都已經悄悄撤離了,陰差陽錯之下,倒是錯過了拿下啟封城的絕佳機會。

就在晉鄙大軍遭遇羽林軍的時候,衛慶也遇到了麻煩。素來謹慎的衛慶自然不會犯下半日疾馳五十里的錯誤,畢竟從啟封到韓、魏邊境,不過才七十多里。雖然各種情報表明韓軍依然撤退回國,但連夜趕到邊境終究不是穩妥的舉動。所以,衛慶帶領四萬七千人的大軍南下不過四十里就打算安營扎寨。如此,第二日中午前,也能抵達林縣。只可惜,被派到林縣通風報信的斥候遲遲沒有回來,韓軍的斥候倒是出現在衛慶大軍的視野。與此同時,身后的啟封城遞來緊急軍情,超過三萬大軍攻城,啟封告危。

衛慶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自己中計了,否則,韓軍怎么偏偏在啟封守備空虛的時候發動攻勢?!可是細想一下,又不符合常理。畢竟,自己的主力距離啟封不過四十里,騎兵須臾就可抵達,就算是步卒也不過是耗時兩個時辰而已。自己完全可以來得及救援啟封城。韓軍應該不會犯下這么明顯的錯誤。

衛慶還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斥候傳來的消息都是稱韓軍已經退兵回國,這三萬韓軍又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呢?!種種的不合常理讓衛慶心生忌憚。衛慶大膽推測,三萬韓軍占據絕對的數量優勢,但居然故意放啟封守軍來報信,這本身就存在問題。莫非?莫非韓軍故意引誘自己回援!衛慶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換一個人,帶著大軍回師啟封,勢必疲憊不堪,面對三萬以逸待勞的韓軍,勝算又有多少呢?!何況,這三萬是最少數字,也許有更多的韓軍在身后布下了天羅地網,就等著自己自投羅網。

想通了這一點的衛慶沒有在第一時間回援,而是下令全軍安營扎寨,防備韓軍的偷襲。啟封城當然要救,但卻不是現在救。在韓軍沒有露出馬腳前,衛慶不愿意拿四萬七千人的性命開玩笑。上百名斥候被撒到四面八方,查看有無韓軍的埋伏。剩余的魏軍則是如臨大敵,用飛一般的速度安營扎寨。

韓軍斥候自然是很快把這個消息稟報給身在林縣的韓王,韓王見自己的計劃被對方識破,也沒有沮喪。自己有大軍二十多萬,是魏軍的五倍,不用陰謀詭計也能全殲這支魏軍,無非是多花些功夫罷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這支魏軍合圍,以最快的速度全殲,韓軍也好在虎賁營搶占渡口后渡過丹水,攻打大梁。

韓王一聲令下,埋伏在魏軍二十里外的韓軍紛紛露面,有條不紊地直奔魏軍所在。(未完待續)

ps:還有一章!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