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五十一章 大梁之戰(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一章 大梁之戰(上)

第五十一章 大梁之戰(上)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30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按書名

按作者

把本站分享到:


樣式設置


推薦閱讀:

小貼士:頁面上方閱讀記錄會自動保存您本電腦上的閱讀記錄,無需注冊

魏國,大梁。

載譽而歸的信陵君受到了魏王率領群臣出城十里相迎的待遇。如今,魏國上下誰不知曉,是信陵君力挽狂瀾,說服了齊、燕兩國出兵救魏。楚國大軍已經開始撤回,趙國大軍也掉頭北上,三國伐魏的危局幾乎在一夜之間被破解。眼下,韓國大軍雖然還滯留在魏國境內,但知道大勢的人都清楚,失去了助力的韓國面對二十萬魏軍層層設防的大梁,已經失去了把握。用不了多久,韓國也會灰溜溜地退兵。

至于河東,魏國君臣一番商議后,決定忍痛讓給韓國。畢竟,河東已然是魏國的一塊飛地,而且最重要的函谷關又落入韓國手中,再防守河東已經沒有必要。如今的形勢對魏國這么好,魏國已經決定拒絕韓國的要挾,不再和秦國拼消耗,讓韓國得利。

事情也似乎按照魏國的預期發展,韓國再也沒有派遣使者催促魏國交出魏齊,河對岸的韓軍甚至開始有條不紊地收拾行囊,似乎準備撤軍。一切跡象都表面,韓國決定心照不宣地拿下河東,結束和魏國的這場沖突。

對于臣子提出的趁勢渡河攻打已生退意的韓軍,魏王很果斷地拒絕了。心力有些憔悴的魏王根本不想節外生枝,所以,楚軍撤退的時候,魏王下令不得阻攔,韓軍現在準備撤退,魏王也不準備阻攔。

八日后,魏國收復襄陵,襄陵以北,再無一名楚軍。魏國的斥候在襄陵以南五十里的一座城邑發現了數量不下五千的楚軍,這意味著。楚國只是恢復了魏、楚兩國開戰前的國土。楚國也是暗示著,愿意平息和魏國的這次爭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次魏國都得不償失了一把,侵占的楚地被楚國收復了,魏國還失去了富饒的河東郡。險峻的函谷關,這還不算損失的十數萬大軍。

魏國卻是不知道,一場巨大的危機悄然而至。

原本雄偉險峻的林城此時已經變得殘破不堪,城外兩百步內,幾乎遍布著尸體,有魏軍的。但更多的是韓軍的。按照道理來說,死守不出的魏軍是不會在城外留下尸首的,出現這種情況,正是因為林城已然失守。韓軍在付出了一萬五千人的傷亡代價后,終于成功地攻克了林城。七千魏軍成了林城的陪葬。

在攻進林城的一刻。蒙驁懸著的心才算是放了下來。林城魏軍的頑強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如果不是有城內的細作配合,韓軍還不知道要損失多少大軍。好在,在李牧大軍到來前,自己完成了韓王交予的任務。安陵國開城投降,自安陵君、上大夫唐雎以下百官,皆降。丹水以東,魏國沒有一兵一卒的存在。

韓軍攻克林縣次日。韓王的車駕悄悄抵達林縣,治粟內史劉光、衛尉李牧、羽林軍校尉韓騰、虎賁營校尉朱亥、南陽郡郡尉魏轍作陪,統領大軍共計二十一萬人。其中,一萬人是韓王的親軍。

韓王的駕臨在此之前完全沒有透露一絲風聲,很顯然,滅魏這么重大的事情,韓王不放心,打算親自指揮。沒有人覺得不妥。因為韓王在沒有繼位為君王前,就屢屢帶兵南征北戰。單單就戰績而言,其實不下于韓國任何一人。華陽大捷是韓王指揮的。野王之戰,攻取三川、南陽之戰,亦是韓王指揮的。雖然這些年韓王習慣站在幕后,好讓李牧、蒙驁之流發揮自己的才能。但也正是眾人的才能在伯仲之間,造成了眾人彼此爭強,誰也不愿意擔任副將,唯一可讓眾人心悅誠服擔當主將的暴鳶又在河東防備秦、趙兩國,韓王也就當仁不讓地站了出來。

“臣蒙驁見過王上!”蒙驁帶著一干校尉,一看到韓王的車駕過來,就忙不迭地上前打招呼。

韓王笑著點了點頭,道:“愛卿請起!諸位為我大韓開疆擴土,皆是大韓的功臣,大韓的棟梁!”

“謝王上夸獎!此乃臣等本份。”眾人齊聲回道,顯然是做過排練。

雖然已是五月,白日的時間越來越長,但要安排一支超過二十萬的大軍扎營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因此,韓王命令各營校尉依照出征前編好的次序各自扎營結寨,今日權且在林縣休息。韓王則帶領治粟內史劉光、衛尉李牧、郎中令蒙驁、南陽郡郡尉魏轍、羽林軍校尉韓騰(即原本歷史上滅掉韓國的內史騰)、虎賁營校尉朱亥進城一同議事。

端坐在主將位置上的韓王當仁不讓地先讓蒙驁介紹如今的魏國形勢,以便眾人集思廣益,商討如何討伐魏國。也好分工合作,事半功倍。韓軍雖有三十萬之眾,但戰爭不是兒戲,人數上的優勢并不能完全決定戰爭是勝負,戰爭的策略才是關乎一場戰爭成敗的關鍵所在。

蒙驁對此顯然早有準備,雖然沒料想到主將會是韓王,但亦是侃侃而談道:“如今楚國已經退兵到襄陵以南,魏、楚兩國的邊境恢復到三個月前的情況。大梁大概派出了兩三萬的兵力南下收復雍丘、襄陵等地。如今大梁城內外的魏軍當在十八萬人到二十萬人之間。魏軍沿著丹水構筑了兩道防線,南北長約三十里,在上游,亦有數量在五千人以上游騎。我軍想要渡河,勢必會驚動魏軍。”

韓王無悲無喜地點了點頭,道:“魏國這幾個月損失的大軍當在十三四萬,大梁附近集結的魏軍又有二十多萬,看來,魏國把舉國的精銳之兵都調到了大梁啊!其他地方勢必空虛,我們有沒有利用的可能?”

蒙驁理解了韓王的意思,搖了搖頭,道:“恐怕不能!若要神不知鬼不覺地繞道到大梁腹背,就必須借道楚國,否則,這丹水就是必經之路。對于大梁,只能是強攻了。”

韓王點了點頭,沒有強求,陽謀就陽謀吧,韓國無論是在兵力上還是士氣上都遠勝魏國,可以以堂堂正正的手段擊敗魏國。魏國現在對丹水以西的動向一無所知,而且,蒙驁令人擺出的撤兵架勢已經成功瞞過了魏國。魏國現在正等著韓國主動退兵呢!

“適合渡河的渡口有幾個?”韓王追問道。

蒙驁指著輿圖說道:““總共有三個,這三個渡口最少的也有兩萬魏軍把守。”

“兩萬魏軍”,韓王楠楠說道,不經意地看向魏轍,問道:“南陽舟師最快多久可以到達?”

臨行前,韓王已經考慮到魏國會沿著河水設防,特地調派韓國成軍最早的南陽舟師北上潁川,支援大軍渡河。從南陽到潁川,走水路的話要繞一個很遠的道,好在,韓國在一年前就考慮到以后要攻打齊國、魏國,在河水上也開始操練舟師,所以,三川郡戰船是不缺乏的,缺的是能征善戰的舟師,畢竟,舟師不是短期內可以促成的。而南陽舟師正好可以出人,潁川舟師出船,揚長補短。

魏轍略一沉吟,回道:“按照行程,最遲兩天后,南陽舟師就可以抵達成皋。”

韓王滿意地點了點頭,對虎賁營校尉朱亥說道:“寡人有意派虎賁營北上中陽,讓南陽舟師在中陽接虎賁營渡河。朱亥,你有沒有信心為寡人奪下一個渡口并堅守到至少十萬大軍渡河?”

“啟稟王上!只要南陽舟師可以把虎賁營接到對岸,虎賁營保證可以完成任務!”朱亥大聲說道。

蒙驁張口想要提醒對岸的渡口至少也是兩萬人,而且,一旦渡口遭到攻擊,魏國可以在三個時辰內增派四五萬大軍,虎賁營雖然裝備齊整,是精銳中的精銳,但卻只有一萬人,這個任務會不會太艱巨了?但想到韓王絕對不會無的放矢,想要說出去的話,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立即傳寡人的命令到成皋,南陽舟師接令后兩日內抵達中陽,送虎賁營渡河,待虎賁營拿下渡口后,南陽舟師再南下接應大軍渡河攻打大梁。朱亥,你即刻北上中陽,不得有誤。”

“喏!”朱亥大聲回道。雖然林縣到中陽不過百余里的距離,一日即可抵達。但虎賁營馬上就要深入敵后,面對二十萬如狼似虎的魏軍,朱亥知道,自己和虎賁營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很多。

“糧草籌備地如何?”韓王對治粟內史劉光問道。

韓王這次之所以把治粟內史劉光帶在身邊,就是為了解決糧草補給問題。眼下韓軍還沒有渡河,這個問題還不嚴峻。一旦韓軍越河深入魏國境內,糧道越來越長,補給會變得愈發困難。

劉光恭敬地說道:“三十萬大軍一月所需糧草為十五萬石,如今臣已經籌措了二十萬石糧草,囤積在邊境上。后續的三十萬石糧草正在陸續轉運!王上權且放心!大軍無論攻打到哪里,臣的糧草也會送到哪里!”

“這就好!這就好!”韓王滿意地點了點頭,對眾人戲說道:“趁著虎賁營還沒拿下渡口,我們商量下,如何拿下啟封這座城邑!寡人可不想留著一座啟封城在我們背后搗亂!”(未完待續)

ps:明天兩到三更補今天欠下的字。求個推薦!

《》全文字更新,牢記網址:

的鄰居: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