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四十五章 大梁之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五章 大梁之危

第四十五章 大梁之危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24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按書名

按作者

把本站分享到:

目錄

樣式設置

目錄

推薦閱讀:

小貼士:頁面上方閱讀記錄會自動保存您本電腦上的閱讀記錄,無需注冊

李副將有些任‘性’的決定讓一萬兩千名出城襲營的秦軍一去不復返,這些人也是大秦的死忠,而剩余的近兩萬秦軍皆是由他的心腹掌控。麃公一派的將領要么戰死城外,要么被李副將囚禁,少了這些人的阻礙,李副將才算徹底掌控了秦軍。于是,在第二天拂曉,李副將沒有絲毫猶豫,帶領近兩萬秦軍開城投降!

投降在李副將看來,是己方唯一的出路。抵抗只有死路一條,己方這支孤軍已然沒有了價值,咸陽又怎么可能為了救援自己,出動十數萬以上的大軍呢!韓軍攻打蜀郡的時候,咸陽方面知道無論如何都無力回天,干脆眼睜睜地看著韓國攻占了蜀郡!這一次,一定也是!

李副將不想死,所以,投降成了唯一的選擇。秦國無可避免的衰落了,自己這些人又何必待在這艘已經進水、注定沉沒的船上呢!

李毅欣然接納了秦軍的投降,甚至答應了對外宣傳十萬秦軍盡皆戰死的消息,為的就是盡量不牽連這些人在關中的親人。這個時候,麃公還被‘蒙’在鼓里,正在前往新鄭途中的他,直到三天后才接到留守洛陽的三萬秦軍全軍覆沒的消息,為之傷感不已!可實際上,一萬八千名秦軍正南下南陽,在那里他們會被打‘亂’建制,重新整編。

與此同時,盤踞在太原郡的秦國大軍日子過得有些艱難。韓國一萬虎賁繞道狐岐山,包抄了秦軍的左翼,斬殺秦軍過萬。與此同時,韓、趙聯軍的主力頻頻沖擊秦軍大營。擺開戰略決戰的架勢。

左翼一萬虎賁的存在極大地威脅了秦軍,讓白起如鯁在喉,難受之極。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白起才驀然發現,韓、趙聯軍的數量要遠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多。足足有二十五萬以上的敵軍擋在了自己的正面,而己方,拋開連日的損失,不過只有十八萬而已!

白起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合常理。在韓王、趙王被圍困在洛陽的情況下,韓、趙聯軍沒有一絲慌張,也沒有分兵南下援救洛陽。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這里面要么有‘陰’謀,要么就是韓、趙聯軍虛張聲勢。

為了避免戰局糜爛下去,白起果斷放棄了最外圍的防線,收縮兵力,才堪堪擋住了韓、趙聯軍的連綿攻勢。與此同時。白起派人不斷地前往河東刺探洛陽的最新消息,以此來判斷當面之敵的真實意圖。

功夫不負有心人,來自洛陽的消息連綿不斷地往白起這里匯總。起初,秦軍占據絕對的優勢,但遲遲不能把優勢轉化為勝利,白起面‘色’坦然,卻是心急如焚。再然后,韓軍派兵搶占渡口。防止魏軍渡河的消息讓白起面‘色’一緊,這意味著什么,白起比什么都知道。再往后。洛陽的消息越來越難以刺探。秦軍的斥候好不容易建立起來洛陽和太原的通道,結果卻是先聽到十萬秦軍全軍覆沒,主將、郎中令麃公生死不知的噩耗。

白起面‘色’不改地以擾‘亂’軍心的罪名,下令刀斧手把傳遞消息的斥候斬殺,心里卻生出了退意。無論韓國是如何得到魏國叛變的消息,秦國這次計劃都失敗了。等十萬秦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再也遮掩不住。軍心勢必動‘蕩’不穩,那個時候。想要退卻就難了。

殺伐果斷的白起此后指揮大軍頻頻主動出擊,發動攻勢。一時之間,倒也和暴鳶、廉頗斗了個旗鼓相當。只是,秦軍的士氣是高了,有心人卻知道,韓、趙聯軍的數量比秦軍要多出*萬,秦軍暫時取得的上風,其實是用更多的犧牲換來的。就這么拼消耗下去,落敗的終究是秦軍。

在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三日以后,雙方投入的兵力越來越多,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所有的人都以為最后的決戰一觸即發的時候,白起卻是聲東擊西,帶領秦軍主力急退。已經打下的半個太原郡居然說丟就丟,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

暴鳶建議趁勝追擊,渡河攻打上郡。廉頗卻是以窮寇勿追為由,拒絕了這個提議。追下去收獲固然大,但損失也更大。魏國這個心腹之患還沒解決,趙國后方不穩。何況,廉頗也是有苦難言。趙國對這場戰事根本沒有多少準備,太原郡的糧草已然不多,倉促之下就去攻打上郡的話,單單是糧草問題也能生生拖垮趙國!

韓軍畢竟是客軍,既然廉頗代表趙國表了態,暴鳶也就沒有堅持下去,只是請求廉頗可以允許韓軍借道太原重鎮——皮氏渡河南下,攻打河東。這些許小事,廉頗自然滿口答應了下來。即便自己不答應,韓國也可以由其他方向攻進河東。眼下趙國正需要仰仗韓國,廉頗何樂而不為呢!

韓、趙聯軍就此分道揚鑣,趙軍忙著沿著河水設防,防止秦軍去而復返,十一萬韓軍則是南下,準備經略河東。

秦軍主力撤退返回關中的消息魏王自然不知道,得知十萬秦軍在洛陽全軍覆沒的消息后,魏王失去了最后的依仗,白起在太原的勝負已經對魏國沒有多大的影響了。魏王清楚這一點,魏國群臣也清楚這一點。

由邯鄲南下的八萬趙軍一路勢如破竹,連克安陽、‘蕩’‘陰’、黃城、頓丘、朝歌五邑,只要趙軍愿意,隨時可以借朝歌附近的宿胥口、垝津渡過河水(黃河),直搗魏國的腹心之地,威脅大梁。對魏國來說,唯一慶幸的事情就是就算是失去了河水(黃河)防線,魏國依然有濮水可以阻擋趙軍。只是,目前看來,趙軍似乎沒有渡過河水的打算,只是懸而不發,令魏國提心吊膽而已。

魏王現在最后悔的不是冒險答應秦國,而是沒有下令邊境上的城邑加強戒備,這直接導致了誤以為韓、趙、魏三國已經結盟的魏國邊境城邑放松了戒備,趙軍來犯的時候。魏軍根本無法集結足夠的兵力來抵御。河水以北的數百里之地已經被魏國放棄了,魏國現在只希望,可以憑借河水天塹把趙軍阻擋在對岸。

晉鄙麾下的五萬魏軍被魏王緊急調回到了啟封(開封),以為大梁南方屏障。現在的形勢是這樣的,足足有九萬楚軍在鴻溝、濊(三點水加一個歲。念hui,四聲)水、睢水、丹水四河并流的一帶,大梁作為這四條河流‘交’匯的所在,自然被切斷了通往東方的道路。大梁以北的魏國城邑則在大梁征兆士卒,試圖依托河水(黃河)、濮水建立兩道防線,以確保大梁以北的安全。

在魏國看來。有晉鄙的五萬大軍在南方牽制楚軍,楚軍勢必不敢全力攻打大梁。等魏王的使者把大梁以東的大軍征召起來,膽小的楚軍必然萌生退意!只要解決了楚軍這一路大軍,趙國的大軍也就沒有那么大的威脅了!

只是,屋漏偏遭連夜雨。韓國在攻占了函谷關和陜、焦二邑后。一直保持沉靜,而這種沉靜,最令魏國膽寒。魏國才不懷疑韓國會落井下石,新鄭距離大梁這么近,韓國不可能無動于衷。也許韓國正忙于攻打秦軍,也許韓國想要攻占河東,魏國君臣用這樣的理由來安撫自己,不讓自己過度緊張。但韓國還是動了。不動則已,一動就是驚濤駭‘浪’,韓國出動十五萬大軍。以碾壓之勢,突破了魏國在邊境上布置的防線,進犯魏國!

駐守在啟封的晉鄙面對來勢洶洶的韓軍,根本就不敢出城作戰。一方面令人急報大梁,請求增援;另一方面則是強召城內所有十六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修繕城墻,參加守城!

接到這個糟糕的消息。魏國只能寄希望于派到齊國的信陵君,可以成功游說齊國出兵。給魏國提供最迫切的支援。

齊國,臨淄。

中原愈演愈烈的戰火絲毫沒有影響到臨淄的平靜。置身事外的齊國似乎很是滿足于現狀,無心在中原爭霸。在燕國短暫地伐齊行動中,齊國成功地利用自己的高超手腕,把南方的楚國留給魏國對付,把北方的燕國拉作盟友。一時之間,齊國失去了外患,好不自在。

信陵君心急火燎地求見齊王,卻被齊王王宮‘侍’衛以齊王身子不適為由,拒絕入內。沒有辦法,信陵君只得去求見丞相后勝。

后勝又哪里是一個好相與的人,任憑信陵君說得天‘花’‘亂’墜、口干舌燥,就是不肯表態。后來,信陵君還是在手下賓客的暗示下,送上無數的重金珠寶,才換來后勝的第一次表態。

后勝長嘆了一口氣,說道:“我也知道,魏國乃是齊國的西方屏障。可是眼下魏國同時得罪韓、趙、楚三國,我們齊國若是救援魏國,恐怕就會得罪三國!這樣的風險,絕不是我們齊國可以承擔的。”

“何況,從大義上來說,魏國這次有些理虧。畢竟韓、趙兩國對魏國推心置腹,魏國卻出爾反爾,暗中聯合秦國。偷襲洛陽,事成了,天下自然不會說什么。但如今事敗,天下怕是都認為魏國咎由自取吧!”

信陵君剛想說出言辯駁就被后勝制止住了。后勝語氣一轉,自顧自地說道:“不過,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唇’亡齒寒的道理我知道,如果讓韓、趙、楚三國瓜分了魏國,對我們齊國來說,確實沒有一點好處。所以,我們齊國還是會出兵的,不過,卻不能直接援救大梁。不如這樣,我說服齊王出兵攻打楚國如何?沒有了楚國的牽制,魏國憑借河水防線,應該可以阻擋韓、趙兩國吧?畢竟,有秦國牽制,韓、趙兩國最多出兵也不過三十萬!其中真正可戰的也不過是二十多萬!”

信陵君暗自搖了搖頭,魏國最擔心的不是楚國而是韓國,其次才是趙國、魏國。楚國國力最弱,趙國距離大梁最遠,唯有韓國,實力最強,偏偏距離大梁最近,實乃魏國的心腹大患。韓國出兵十五萬攻打大梁的消息信陵君已經收到了,魏王言辭急切,要求務必請齊國出兵牽制住趙、楚兩國,以便魏國可以集結大軍。對抗韓國。后勝的條件,顯然不符合魏王的要求。

“十萬秦軍在洛陽全軍覆沒!咸陽方面聽聞這個消息后一定大驚,可以想象,下一步秦國一定收兵關中。即使秦國出兵,有函谷關在手。韓國完全可以用最少的兵力擋住住數十倍于自己的秦國大軍。如果齊國只是出兵南下牽制楚國,對我們魏國也是杯水車薪啊!”信陵君無奈地抱怨道。

后勝皺了皺眉,道:“那依照信陵君之見,我們齊國當如何自處?同時進攻趙國和楚國嗎?這一點哪怕我愿意,王上也絕不會同意!”

“攻打趙國倒是不必,惟愿齊國可以聯合燕國在趙國的邊境上佯動。以分趙國之心。燕、趙、齊三國邊境距離邯鄲不過三百余里,一旦燕、齊兩國在邊境集結大軍,邯鄲必然心生恐慌。南下攻打我們魏國的趙軍必然不敢輕易渡過河水(黃河)南下。此舉不損齊國利益,卻能起立竿見影之效!魏國若是僥幸不亡,必對齊國感恩戴德。唯齊國馬首是瞻,丞相的賢明也會傳遍魏國千里之地!魏國若是歸附齊國,燕國必然也生向齊之意,齊國領魏、燕兩國,合縱自保,則韓、趙不敢相欺,齊國霸業可期乎!”

后勝砰然心動,表面上卻是面不改‘色’道:“茲事體大!這燕國……”

信陵君忙道:“我們魏國已經派遣了使者前去薊城。游說燕王。燕國必然知曉,若是魏國滅絕,則趙國愈強。中原絕對沒有燕國的落腳之處。若燕國以魏國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總好過魏國滅亡。”

后勝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我這就進宮朝見王上!信陵君之言,我必如實轉告!請信陵君在此靜候佳音!”

信陵君雖然納悶后勝為何不帶自己入宮覲見齊王。但也沒有反對,回道:“如此。有勞丞相了!”

“不敢!不敢!”后勝辭別信陵君后,就直奔王宮而去。執掌王宮的‘侍’衛乃是齊王心腹。自然知道什么人可以得罪,什么人萬萬不可得罪。根本沒有任何阻攔,就讓后勝入了宮城。

王宮內的守衛顯然比宮‘門’處嚴格得多,即使后勝是齊國丞相,是君王后(齊王的王后)的弟弟也不敢放肆。老老實實地請宦者層層稟報,得到君王后的允許后,后勝才在宦者令的指引下,直奔齊王下榻的寢宮。

齊王重病的消息一直被刻意隱瞞著,除了幾個王公大臣知道齊王的病情,尋常人根本就不知道齊王已經病重的不能理事。這也是為何信陵君一再求見齊王,“齊王”卻從不召見的理由。太子建如今只有十二歲,齊王一旦駕崩,面對的就是主少國疑的局面,一如如今的趙國。所有知道內幕的人只能暗自祈禱,祈禱齊王可以‘挺’過這一節。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主。鑒于齊王根本沒有任何親人在世,齊國的大政名義上還是齊王負責,但實際上,卻是由君王后一人掌控。就連后勝也不過是一個擺在前臺的傀儡而已。后勝對自己這個姐姐(君王后)的決定,不敢有絲毫的忤逆。

君王后一看后勝急匆匆地前來,就知道有要事,如今談得上要事的事情也只有韓、趙、楚、魏、秦五國在中原的‘混’戰了。聯想到信陵君屢屢求見齊王而不得,君王后大概知道了后勝的來意。

“丞相莫非是為魏國求援一事而來?”君王后因為衣不解帶地照顧齊王,一臉疲憊的說道。為了避嫌,君王后并沒有屏退內‘侍’,有外人在場的場合,君王后自然稱呼后勝的正式官職,哪怕內‘侍’們隔得比較遠,對自己要求甚嚴的君王后也不愿意失了禮數。

“回稟王后,臣確實是為魏國求援一事而來。韓、趙、楚三國伐魏,魏國危在旦夕。若是魏國被三國瓜分,則三國國力猛增,必為我們齊國的心頭大患。”

君王后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道:“這魏國畢竟前些日子才幫助我們齊國,我們齊國又想左右逢源,于情于理,這魏國都要保的!但也不可得罪了三國。以丞相之見,該如何救援魏國?”

后勝一下子就聽出了君王后的言外之意,君王后又想救援魏國,又不想過分得罪了三國,至少不讓三國抓到把柄。因此信心滿滿地說道:“以臣之見,發兵十萬南下經略淮泗之地,如此可‘逼’迫楚國回師。再發兵十萬匯合燕國大軍,在燕、趙、齊三國邊境上,令趙國不敢全力渡河南下,如此,單憑韓國一國之力,怕是不足以攻克大梁!一旦韓國發現損失過大,則韓軍必退!”

君王后沉思了一會,承認這是眼下最合適的一個主意了,因此沒有反對,緩緩道:“就按照丞相的意思去辦吧!”

后勝點了點頭,不動聲‘色’地說道:“王后,王上的病情?”

“就在這一兩日,若能醒轉,一切好說,若是不能,唉!不說也罷!但愿我今天的決定是正確的!”q

《》全文字更新,牢記網址:

的鄰居: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