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二十七章 韓國的應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 韓國的應對

第二十七章 韓國的應對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07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


小說:

作者:

類別:歷史軍事

白起聽到這個解釋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對方想要借此來拖延時間。如果對方真有誠意的話,直接獻城投降就好。現在卻要得到趙王的應準,如果趙王不同意的話,那自己豈不是空歡喜一場。至于趙丹家人在邯鄲的說辭,那更好破解,自己只需派人散布趙丹戰死的消息,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是白起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白起卻是忘了,如果站在對方的角度,沒有得到秦國的保證,秦王若是不應準,繼續攻打太原郡,與趙國為難,那趙丹“獻城”的舉動就成了笑話。

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白起皺眉道:“先生未免太過沒有誠意了吧?”

虞卿卻是正色搖頭,道:“今少梁地契、輿圖皆在此,我實在不明白,將軍還想趙國拿出什么樣的誠意,將軍方能相信。趙國披甲之兵數十萬,較之秦國只多不少。將軍今可不費一兵一卒取少梁之地,于秦國大利也。此去邯鄲,千里之遙,使者往返不過一月。一月后,趙國割讓少梁,秦、趙皆大歡喜。兩國永結同好,韓、魏不敢小覷,秦國大兵南下,飲馬河水(即黃河)之畔,取函谷關,經略中原。假以時日,未嘗不能奪三川、南陽之地,光復霸業。難道將軍真的打定主意,咄咄逼人,與趙國為難,將趙國推向韓國嗎?”

白起輕聲嘆氣,解釋道:“若趙王肯割讓少梁,秦王自然多半會繼續結交趙國。但這些都是先生的一廂情愿的想法。本將罷兵容易,但若是趙王不愿割讓城池。本將豈不是白白耗費了一個月的時間?”

虞卿也知道,白起不傻,自然會認為這多半是自己的緩兵之計,想要對方完全信任是不可能的。一個虛無縹緲的保證并不能讓白起肯下這個賭注,自己開的砝碼還要再高一些。

“將軍自渡河領兵攻打河西。屢戰屢勝,兵鋒不可抵擋。趙國步步緊退,如今只有少梁一城可守。不過,將軍貌似占據絕對的上風,卻要當心物極必反。老子云,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如果將軍現在攻城,少梁守軍已存死志,秦軍傷亡必定巨大。為將軍計。為秦國計,何不行欲擒故縱之計,先行削弱趙軍抵抗的意志,待趙軍士氣衰落再行攻城?如此計較的話,大概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的時間,天氣轉暖,攻城的話較之現在容易三分。而且,彼時。邯鄲的消息也會傳遞過來,將軍或可兵不血刃地拿下少梁。”

見白起露出沉思的表情,虞卿又加了一把火。道:“我這里有趙國河西郡守趙丹親筆書寫給趙王的信件,里面言之鑿鑿,將軍不妨一閱。”

白起微微點了點頭,接過了信件,略一通讀,露出一絲不易察覺地笑容。說道:“將軍受趙郡守的囑托,要將這封信轉交給趙王。現在卻私自將信件交給本將,不覺得不忠于趙丹嗎?”

對于白起的指責。虞卿也不著惱,反而笑道:“我若是不先來拜見將軍,又怎么從十萬大軍的包圍里從容前往邯鄲呢?若是不能轉交信件,怕是更不忠心吧!何況,(虞)卿雖然是趙人,但卻一直認為,普天之下,能和趙國為盟,互相取得最大的利益者,莫過于秦國也!秦、趙聯盟,南可滅韓、楚,東可滅魏、齊,若是不生嫌隙,這天下,秦、趙大可瓜而分之!將軍若是信賴(虞)卿,(虞)卿自請前往邯鄲,說服趙王割讓河西之地給秦國。兩國并力南伐魏國,蠶食中原,豈不好過三晉結盟抗衡秦國?將軍當知,如今的韓國,咄咄逼人之勢要遠遠甚于秦國!”

白了點頭,接受了虞卿的提議,道:“既然先生這么說,那本將姑且相信先生一回。不過,一月之內,本將若是沒有接到趙王割地的承諾,這秦、趙之盟,也只能作罷了!趙國想要和我們秦國爭鋒,想要擺平燕、齊、韓、魏四國,所花費的代價怕是不菲!”

虞卿微微點了點頭,信誓旦旦地保證道:“既然如此,(虞)卿就先告辭了,從今日起,一月之內,必然有邯鄲的消息傳來!”說完就作揖告退了。

虞卿一離開大帳,衛尉王翦就有些著急地說道:“將軍!這些說客的話不能輕信!況且,臨出征前,王上反復交代,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太原,我們若是按兵不動的話,王上得知一定震怒!一個月的時間,足夠趙國調動大軍前來增援少梁。”

私下和趙國議和,這樣的罪名足夠兩人解職回國的了。王翦實在不明白,白起為何會犯這樣的小錯誤,聽信了對方的一面之詞,白白放跑了一名從少梁出來的使者。說不定對方一旦回到邯鄲,就將秦軍的虛實全部道來,到時再帶領十幾萬大軍來給自己“想要的答復”!

白起望了一眼王翦,莫名其妙地笑了,解釋道:“王副將權且放心就是!本將自然不會那么傻,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承諾苦等一個月。不過,王副將你沒有發現嗎?我軍雖然士氣高昂,但連番苦戰,確實需要休息。趙國的大軍也被我們逼到了絕路上!如果現在攻城的話,趙軍乃是哀兵,哀兵雖然不一定必勝,但想要戰勝哀軍的話,傷亡必然不小。這可不是本將想要的結果。拿下了少梁,我們還要渡河面對太原的趙軍,對方可是以逸待勞,嚴防死守。到時候,我們拿下大半個太原,又剩下多少人用來防守呢?!”

王翦被這個問題愣住了,有些恍然大悟道:“將軍的意思是說現在我們不過是假裝應承下來,麻痹趙國。等趙軍松懈后,再一戰而下少梁?”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王翦就明白了。

白起卻是神秘地搖了搖頭。道:“這個不過是中策,本將這里還有一個上策,只是如今時機還沒有成熟,過段時間,應該就可以執行了。”

韓國。新鄭。

雖然秦國這次集結大軍的行動很是隱秘,但大軍一旦開撥,造成的巨大動靜是怎么也掩蓋不住的,尤其是韓國有心加強了關中情報搜羅的情況下。武安君白起、衛尉王翦,秦國派出好大的陣仗,十幾萬大軍南北兩路夾擊。一路勢如破竹地攻進河西,趙國被打的丟盔棄甲,僅僅余下少梁一城之地,這個消息震驚了韓國的朝野!誰都想到了,秦國會趁著這個混亂的時局出手;但誰也沒有想到。秦國出手的對象乃是自己的盟友——趙國!

接到秦國攻打河西的消息,韓王第一時間召集了群臣商討對策。壓在韓國頭上的兩座大山——秦國和趙國,如今不和,因為河西大打出手,讓韓國上下徹底松了一口氣。任哪個國家被當世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盯上,日子總會顯得艱難些。韓國最擔心的是秦、趙兩國齊心協力來討伐韓國,韓國雖然自信可以抵擋,但元氣勢必大傷。而韓國一旦不能保持對魏國、齊國、楚國絕對的優勢,難免就會有人被挑撥,趁火打劫韓國。好在秦、趙從沒有真正地掀起風浪。如今更是分崩離析,眼下最開心的莫過于韓國了。

丞相張平最先獻言道:“王上!如今秦國進犯河西,乃上天賜予我們韓國的大好機會。臣以為王上可速派使者前往邯鄲,緩和與趙國的關系,聲明韓國的主張。若是有可能,可促成韓、趙兩國結盟一事。將秦國的勢力重新限制在關中。”

太尉暴鳶則說的更直接一些,道:“中原已經有韓、魏、趙、齊、楚五國。五國爭雄,勢力已經犬牙交錯。若是再加進一個秦國。形式更加復雜。秦、趙兩國相比,無論是比國力還是軍隊的戰斗力抑或君王、將軍的賢能,秦國都要高上一層,且秦國一定對一統天下沒有私心。臣以為,絕對不能讓秦國的勢力進入中原。王上當派遣大軍支援趙國,攻打秦國。如此,趙國感恩于我們韓國,三晉聯盟重開。三國并力西進,可分關中之地。秦國既滅,這天下再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我們韓國相提并論。到時,挑唆各國爭斗不已,最后獲利的還是我們韓國!”

韓、趙、魏三國結盟,瓜分秦國?!不少軍方的大臣都為暴鳶這個大膽的想法激動不已。韓國上下一直把秦國作為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一方面是秦、韓兩國的關系已經惡劣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另一方面則是秦國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過優渥,哪怕秦國發生內亂,也可以蟄伏在關中,以待崛起。韓國則不同,地處四戰之地,對外政策要圓滑,否則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在和秦國關系不睦這一點上,韓國和楚國很像。不同的是,楚國是因為吃過秦國太多的虧,恨不能生啖秦國,以消楚懷王之恨,夷陵之恥;秦國則吃過韓國太多的大虧,恨不能攻入新鄭,火燒韓國王宮,鞭撻韓國歷代先王的遺骨!這世上,任何國家都可能聯合,哪怕是燕國和齊國這種差點滅亡彼此的國家也可以在外國強大的壓力下或者利益的驅使下,站到一起。但韓國決計不能和秦國妥協共存!哪怕只是暫時,哪怕只是名義上的也不行!

韓王想了想三晉聯合攻進關中的美妙前景,不禁神往。但正如那句話所說的,理想的豐滿的,但現實是骨感的。且不說三國如何瓜分利益,單單是依照老秦人的血性,三國不付出個近百萬人的傷亡怕是難以滅秦。而秦國完全可以在覆滅之前,利用八百里關中漫長的補給線拖垮三晉聯軍,燕國、齊國、楚國又怎么會坐視三晉的強大,秦國若是不存,三國可以掉轉過頭來攻打他們。唇亡齒寒的教訓在危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誰都會想起來。

所以,暴鳶的這個提議除了一些狂熱的人支持外,大多數韓國大臣否決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提議。至于丞相張平的提議,雖然有些中規中矩,支持的人反而更多一些。眼下,對韓國來說。并不需要死扛秦國,只需時不時敲打秦國,讓秦國意識到,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待在關中就好。

御史大夫范睢則說的更加詳細了一些,他認為。憑借秦國這些年的蟄伏和驟然發難,少梁的失守是可以提前意料的。接下來,影響韓國立場和態度的是秦國下一步的動作。如果秦國適可而止的話,不在越過河水攻打趙國,韓國當如何自處。如果秦國一意孤行,進犯太原郡的話。韓國又該如何自處。(半個小時修改完)

接到秦國攻打河西的消息,韓王第一時間召集了群臣商討對策。壓在韓國頭上的兩座大山——秦國和趙國,如今不和,因為河西大打出手,讓韓國上下徹底松了一口氣。任哪個國家被當世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盯上。日子總會顯得艱難些。韓國最擔心的是秦、趙兩國齊心協力來討伐韓國,韓國雖然自信可以抵擋,但元氣勢必大傷,而韓國一旦不能保持對魏國、齊國、楚國絕對的優勢,難免就會有人被挑撥,趁火打劫韓國。好在秦、趙從沒有真正地掀起風浪,如今更是分崩離析,眼下最開心的莫過于韓國了。

丞相張平最先獻言道:“王上!如今秦國進犯河西。乃上天賜予我們韓國的大好機會。臣以為王上可速派使者前往邯鄲,緩和與趙國的關系,聲明韓國的主張。若是有可能。可促成韓、趙兩國結盟一事,將秦國的勢力重新限制在關中。”

太尉暴鳶則說的更直接一些,道:“中原已經有韓、魏、趙、齊、楚五國,五國爭雄,勢力已經犬牙交錯。若是再加進一個秦國,形式更加復雜。秦、趙兩國相比。無論是比國力還是軍隊的戰斗力抑或君王、將軍的賢能,秦國都要高上一層。且秦國一定對一統天下沒有私心。臣以為,絕對不能讓秦國的勢力進入中原。王上當派遣大軍支援趙國。攻打秦國。如此,趙國感恩于我們韓國,三晉聯盟重開。三國并力西進,可分關中之地。秦國既滅,這天下再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我們韓國相提并論。到時,挑唆各國爭斗不已,最后獲利的還是我們韓國!”

韓、趙、魏三國結盟,瓜分秦國?!不少軍方的大臣都為暴鳶這個大膽的想法激動不已。韓國上下一直把秦國作為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一方面是秦、韓兩國的關系已經惡劣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另一方面則是秦國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過優渥,哪怕秦國發生內亂,也可以蟄伏在關中,以待崛起。韓國則不同,地處四戰之地,對外政策要圓滑,否則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在和秦國關系不睦這一點上,韓國和楚國很像。不同的是,楚國是因為吃過秦國太多的虧,恨不能生啖秦國,以消楚懷王之恨,夷陵之恥;秦國則吃過韓國太多的大虧,恨不能攻入新鄭,火燒韓國王宮,鞭撻韓國歷代先王的遺骨!這世上,任何國家都可能聯合,哪怕是燕國和齊國這種差點滅亡彼此的國家也可以在外國強大的壓力下或者利益的驅使下,站到一起。但韓國決計不能和秦國妥協共存!哪怕只是暫時,哪怕只是名義上的也不行!

韓王想了想三晉聯合攻進關中的美妙前景,不禁神往。但正如那句話所說的,理想的豐滿的,但現實是骨感的。且不說三國如何瓜分利益,單單是依照老秦人的血性,三國不付出個近百萬人的傷亡怕是難以滅秦。而秦國完全可以在覆滅之前,利用八百里關中漫長的補給線拖垮三晉聯軍,燕國、齊國、楚國又怎么會坐視三晉的強大,秦國若是不存,三國可以掉轉過頭來攻打他們。唇亡齒寒的教訓在危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誰都會想起來。

所以,暴鳶的這個提議除了一些狂熱的人支持外,大多數韓國大臣否決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提議。至于丞相張平的提議,雖然有些中規中矩,支持的人反而更多一些。眼下,對韓國來說,并不需要死扛秦國,只需時不時敲打秦國,讓秦國意識到,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待在關中就好。

御史大夫范睢則說的更加詳細了一些,他認為,憑借秦國這些年的蟄伏和驟然發難,少梁的失守是可以提前意料的。接下來,影響韓國立場和態度的是秦國下一步的動作。如果秦國適可而止的話,不在越過河水攻打趙國,韓國當如何自處。如果秦國一意孤行,進犯太原郡的話,韓國又該如何自處。(未完待續)

ps:半個小時修改完



小說最新章節版權都歸作者螞蚱不吃魚所有,由網友上傳,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立場無關。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