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五十二章 高唐風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二章 高唐風云

第五十二章 高唐風云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正文

等武關的守軍意識到秦軍悄然撤退的時候,麃公帶領的大軍已經在武關四十里外。麃公走的很不甘心,鏖戰七日,秦軍的傷亡接近三萬,卻沒有拿下武關。這無疑是一個敗績。

在靳黈帶領一萬五千大軍抵達武關的時候,麃公就知道,自己奪下武關的最大機會已經溜走了。但麃公還是咬牙堅持了三天,用慘重的傷亡代價來迷惑韓軍。韓軍也果真不察,秦軍得以順利地擺脫了和韓軍的接觸。

昨日,麃公接到了來自咸陽的急報,河東戰局有變。趙軍大意之下丟掉了橋頭堡蒲坂,糧草不濟,不得已進入封陵城與秦軍匯合。韓魏大軍圍城三日,執行圍而不攻的策略,試圖困死秦、趙兩軍。桓齮、趙奢商議之后,作勢要從魏軍駐守的南門突圍,實際上卻是聲東擊西,待吸引韓軍主力往南門支援后,秦、趙主力由北門順利突圍,封陵之圍始解!

此役,秦趙合計損失萬余大軍,韓魏則損失兩萬余人。就損失而言,秦趙一方無疑占據了優勢,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韓魏一方保住了河東的碩果,維持住了戰略上的優勢。

秦軍借道趙國的河西郡返回關中,標志著河東戰事的結束。這場戰事來得快,去得也快。秦趙合力經略河東的時候,天下皆驚,大梁更是慌作一團。當所有的人都認為秦、趙、韓、魏四國將在河東發起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的時候,作為始作俑者的秦國卻是主動退卻了。就好比一個壯漢兇狠地揮舞著大棒就要沖到敵人的面前,就差臨門一腳的時候又輕輕的地放下了,讓這場戰事戛然而止。

河東戰事一停歇,原本愈演愈烈的武關之戰也是戛然而止。麃公攻打的堅決,撤退的時候也是萬分堅決。等宛城的第二批援軍抵達的時候。靳黈接到斥候的報告,秦軍已經在武關百里之外,本欲追殺秦軍的靳黈只能無奈地收兵,目送秦軍退去。

誰也搞不清楚秦軍為何會做出如此反常的舉動——在河東、武關兩條戰線都是半途而廢。不可否認,在兩條戰線上秦軍都漸漸落在了下風。但至少河東一線,秦軍還有轉圜的余地。只要和趙軍一道。拼著傷亡,拿下關中、河西、河東交叉的百里之地,秦國的形勢勢必大好。至少擁有了一個穩定的跳板經略河東。哪像現在,隔著寬闊的河水無能為力。

兩處的戰事一停歇,天下的注意力就轉向了高唐以及魚復。韓國派遣客卿前往郢都一行后,楚國就像打了雞血一般,開始猛攻巴郡。公元268年正月初二,克巫縣,正月初五。兵臨魚復城下。自取西陵以來,楚將景陽已經先后拿下三縣七城,殲滅秦軍一萬有三,可謂連戰連捷。楚王大喜之下,難得改變了吝嗇的作風,大大賞賜了下將士。楚國上下很清楚,只要拿下魚復,楚國的勢力可輕易向西拓展三百里。直抵巴郡的核心所在。秦軍何嘗不知,所以在小小的魚復囤積了一萬大軍。為的就是止住楚軍向西經略的勢頭。

高唐方面,齊王后撤的及時,總算沒有被平原君趙勝堵在高唐城里。放跑了齊王這條大魚,趙勝自然不悅,派副將燕周將魏軍打得苦不堪言。魏軍擔心傷亡過大,果斷地撤進了高唐。好在高唐身為齊國的陪都城池夠大。容納下了齊魏十萬多大軍。不過,高唐雖然容得下齊魏兩軍,卻容不下兩軍的面子。

城外的趙軍只有八萬,齊魏聯軍合起來卻有十一萬之眾,明明比敵軍多出三萬。卻被逼得入城自保。饒是齊人的臉皮厚,每念及于此,也是一陣發燙。

攻城不忍心傷亡,退兵又萬分不舍,趙勝只能使出激將之法,派出嗓門大的士卒每日里對著城頭說些臟話,試圖激怒齊魏聯軍,逼他們出來野戰。若是敵軍上當,趙勝自然欣然接受。若是敵軍閉門不出,士氣必然低落,趙勝也算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事實證明,見識過趙軍厲害的魏、齊兩國把到手的利益比面子看得還重。去年,廉頗和白起指揮麾下的萬余大軍廝殺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魏齊自認為野戰不是趙軍的對手,與其自取其辱,不如高掛免戰牌。反正齊國丞相田單的援軍不日即至。尤其是對作為客軍的魏軍來說,自己不過是過來做個輔助的,齊軍都不著急出城和趙軍廝殺,魏軍又何必自告奮勇為了面子去打一場勝算不高的血戰呢?!

正月初十,田單帶領五萬大軍自臨淄徐徐而來。實際上,早在五日前田單就已經率軍出發,之所以來得這么晚,并不是畏懼戰事,而是一路上田單都在操練士卒。兵不在多而在精,這是田單的治軍思想。

如今高唐已經擁有十萬以上的大軍,趙軍的數量不及己方,又是攻城的一方,田單怎么推算都算不出趙軍勝利的可能。自己這支大軍與其說是增援高唐,不如說是威懾趙軍。高唐即使不用自己支援,也可以擊退趙軍。但齊王偏偏命令自己前來了,那就是想要盡快解高唐之圍。趙軍面對兩倍于他們的大軍,只要不犯渾,怎么也該意識到要盡快撤退吧!所以這是田單第二個放慢行軍速度,甚至大加造勢,生怕趙軍斥候不知道己方到來消息的原因。

對平原君趙勝,田單是不怕的。田單忌憚的是副將燕周,當時他勢如破竹攻下高唐的事情還歷歷在目,這次田單以堂堂之兵,想要嚇退趙軍,也是打著盡量避免和趙軍發生實質沖突的主意。這不是未戰先怯,而是兵法云上兵伐謀。戰事一旦展開,就不是說結束就能結束的。齊國最主要的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和趙國拼個你死我活。

齊王這次任性地領兵,居然拿下了高唐。現在整個朝堂都彌漫著對齊王的歌功頌德之聲,大有齊王乃齊國中興之主的聲勢。對此田單是冷眼旁觀。涇水河畔的慘敗是田單抹之不去的污點,廉頗是名將吧,還不是敗在了白起的手下。十六萬三國聯軍十不存三,盡數戰死在關內。秦軍的狠,趙軍的頑強,韓軍的狡猾,齊軍對上這三國大軍,一對一的條件下絕不是對手。齊國想要光復齊湣王時榮耀,任重而道遠啊!齊王若是真的對手下的大軍那么自信,就不會在乍聞趙軍來襲就慌忙撤退。

在田單率領的五萬援軍距離高唐不過六十里的時候,趙勝就接到了斥候的報告。這幾日,趙軍沒有發動過一次像樣的攻勢。除了一開始斬殺了兩千多名魏軍,趙軍再無收獲。當然,如果罵的齊魏聯軍龜縮不出算是一種收獲的話,趙軍的收獲還是蠻大的。區區兩千魏軍的性命也意味著長途跋涉而來的八萬趙軍里大多數士卒還沒有開張,沒撈到半分軍功。

中軍帳里,趙勝面色如水,波瀾不驚地說道:“剛接到斥候通報,齊國丞相田單領兵五萬,距離高唐已經不過六十里。大軍該何去何從,大家都議一下。”說完,如老僧入定般不再言語。

一直被按住不得攻城的校尉趙茄最先開口,憤憤不平道:“君上!照末將說,我們就猛攻一天高唐,齊軍都是慫蛋,肯定手忙腳亂。等田單大軍一到,我們再從容不迫地后撤。齊軍若是敢追,我們就折過來反殺一陣。齊軍若是不敢,我們就挑釁一下。”

不少人點頭稱是,這幾天齊軍龜縮不出實在憋壞了自己。自己這些人三番兩次的請戰,都被趙勝無情的拒絕。城內的敵軍明明有十多萬,可就是龜縮不出。打又打不得,只能每日里去陣前叫罵。可敵軍連一點反應都不給,罵了幾次自己這些人也就覺得無聊了。現在好了,齊國又來了新的援兵,這下兩倍于己了,總該出城迎戰了吧!只要你們敢追擊我們,我們就好好設下埋伏和陷阱招呼你們。不過,在此之前我們一定要出口惡氣,所以不少人支持趙茄的主意。

趙勝沉默不語,似乎沒有聽見眾人的意見。心思靈巧的人頓時就意識到,哪怕是到了現在,趙勝也不愿意強攻高唐。是了,真要是強攻的話,趙軍又何必等到齊國的援軍即將抵達的時刻。至于那口惡氣,趙勝怕是想要在別的地方出。

“君上!末將以為田單大軍即將抵達,我軍已經失去最好的機會。屆時敵軍兩倍于我,我軍大不利。不如主動退回平原、靈丘兩地,互為犄角。敵軍兩倍于我,糧草消耗亦是。待齊軍糧草不繼無法維持先有兵力的時候,我軍再出其不意殺一個回馬槍如何?”

趙勝睜開了眼睛,眼睛一亮,卻還是沒有出聲。這個計劃比較靠譜了,但用時太久了。自己畢竟是在朝堂上的,總不能在邊境待上三五個月。

副將燕周想了想,大概知道了趙勝的打算,試探性地說道:“莫如襲營?”(未完待續……)



如果有書友打不開,可以嘗試訪問備用域名:

閱讀提示: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