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四十四章 欲擒故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四章 欲擒故縱

第四十四章 欲擒故縱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23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風陵渡的失守毫不意外。當一支軍隊可以冒著零下二十度的嚴寒,爬過將近十里的冰面的時候,他們就不允許自己失敗。最終,出發時的三千秦軍成功抵達對岸的只有兩千三百人,就是這兩千三百人,能夠站起來的也不過堪堪兩千人。兩千懷著極度仇恨的秦軍生生“撕碎”了不到五百的魏國駐軍。前幾個時辰還在興奮地談論著回家的魏軍埋骨風陵渡的河畔。

秦軍在渡口只是稍微休息了兩個時辰,就急襲三十里外的封陵。秦軍預料中的抵抗和鏖戰根本沒有發生,魏軍用他們的生命給他們的懶散和懈怠付出了代價。不過,秦軍的腳步也止步于此了。奇襲拿下封陵,桓齮手下只剩下一千五百人。用一千五百人的大軍防守封陵尚可,但用來攻略封陵附近的堅城,那就是和找死沒有差別了。畢竟,奇襲這種事運氣的成分很大。

一直在封陵失守五天后,河東郡的魏軍才察覺到自己的土地上出現了“不速之客”。可這個時候,秦國的兩萬大軍也已經完成了渡河。與此同時,趙軍猛攻蒲版,三日而克之,和秦軍遙遙相望。身在蒲版、封陵之間,距離兩地不過六七十里的陽晉一日三驚,生怕秦、趙兩國大軍夾擊陽晉。為了防止秦趙兩國的細作入城,陽晉令下令關閉了四門,嚴陣以待。

對魏國來說,唯一的好消息是秦、趙此次出兵都沒有超過三萬,兩國加起來堪堪五萬大軍而已。而且,或許是天寒地凍的關系,兩國在各自拿下一個城邑后,就偃旗息鼓,一副不肯離開城邑的樣子。

但,無論如何,秦、趙兩國把手伸到了河東這樣的大事,都足以引起魏國的警覺。何況。兩國的大軍雖然不多,但考慮到戰力,河東郡的八萬魏軍能夠抵達多久,還真的是一個問題。所以,魏國君臣一番商議后,毫不猶豫地向韓國求援了,其速度之快。言辭之急切,就好像大梁被圍困似得。當然,魏國的兩萬大軍已經在晉鄙的帶領下先行開赴河東安邑,穩定局勢。

當秦國的大軍出現在河東郡的時候,也許是巧合,原本在藍田、陳倉秣馬厲兵的秦軍一下子偃旗息鼓了。不是一夜間消失不見,而是來了場急行軍就原地解散。這讓韓國有一種一拳打在空氣的感覺。好比一場戲,韓國做了最充分的準備,只等著十多萬秦軍入侵,來一場蕩氣回腸地阻擊戰,將整場戲推到""。這個時候,秦國突然跑開。說不演了。韓國的郁悶可想而知。

新鄭昭仁殿里,韓王然接到魏國的求援后,就把一干大臣全部召集起來,共議大事。秦國這一場聲東擊西玩的爐火純青,騙過了天下。援助魏國是必須的,但要達到什么程度,就值得好好商榷了。

軍方第一人暴鳶最是耿直,這次被秦國戲耍了。連一個秦軍的影子都沒見到,心里的惱火自然可想而知了。因此韓王然剛剛說完議題,暴鳶就站了出來,義憤填膺地說道:“王上!魏國剛剛依附我韓國,如今魏國有難,我韓國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支援!最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將過河的秦軍盡數殲滅!以震趙國之膽!臣愿意率三萬精兵出戰!”

韓王然笑而不語。暴鳶的性子他是清楚的,三萬韓國精兵在魏軍的配合下,挫敗秦軍乃至秦、趙聯軍綽綽有余。破這個局面很容易,難的是如何看透秦國背后的迷局。何況。魏國是韓國的盟友不假,但讓韓國大公無私,舍生取義,幫助魏國擊退秦國卻不能撈得一些有形或者無形的好處,那就不妥了。何況,秦國如此興師動眾地演了這么出好戲,肯定還有后招。見招拆招穩妥不假,但卻一直落人一步,掌握不了主動。

張平則是皺了皺眉,身為韓國的丞相,他考慮的更多。暴鳶是一個純粹的軍人,建功立業是本能的想法。但張平卻是輔佐韓王然,統領全局。在別人看來,戰爭不過是勝負兩種結局,那些傷亡也不過是紙面上冰冷的數字而已。張平卻要考校大概會損失多少人,耗費多少糧草,國家要下發多少撫恤金,動用多少人力物力來維持大軍的運轉。如果是開疆擴土,張平自然雙手贊成。但現在卻是要趨師千里,為的只是一個名聲,張平心里隱隱有些反對。

但直接反對顯然會得罪暴鳶,張平是丞相,當然不怕得罪暴鳶。但以和為貴的家訓告訴張平,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為了些許的小事樹敵是很不妥的。所以張平婉轉地說道:“魏國在河東有八萬大軍,加上大梁已經派出了兩萬大軍,足足十萬大軍對付秦、趙五萬大軍足矣了吧!按照臣的意見,我韓國出兵兩萬掠陣即可!”

暴鳶一聽這句話就急了,兩萬的數量太少了,而且還只能掠陣!到時候,主要的功勞還不是魏國得了!韓國怎么宣揚自己的國力呢!而且,躲在魏軍的身后,讓暴鳶覺得有些下不了臺面!在暴鳶的潛意識里,韓國已經是和秦、趙兩國一樣,是舉足輕重的大國!大國嘛,不身先士卒,怎么讓手底下的小弟服氣!

“丞相!秦國已經占據了風陵渡!秦國的大軍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咸陽開赴到對岸!這兩萬大軍實在有些太少了!”

暴鳶偷偷打量了下韓王然,見韓王然沒有反對,鼓起勇氣道:“何況,趙國的三萬大軍在一側虎視眈眈!雖然秦、趙雙方沒有合軍一處的跡象,但萬一趙軍突然從我們側翼發動攻勢,我怕魏軍抵擋不住!若是因為魏軍的無能導致我軍的大敗,這樣的后果可不是我們可以負擔地起的!”

范睢抬頭看了眼暴鳶,笑了,說道:“按照太尉的意思,三萬就夠了?”

暴鳶還以為范睢同意自己的觀點,大喜道:“三萬自然有些少,但將就著用,綽綽有余!前提是魏軍不要那么不堪一擊!否則,我軍的傷亡就要大了。”

“暴鳶這廝,難道是怨恨攻打峣關、漢中沒給他委以重任。現在怎么對戰事那么感興趣?“韓王然對此很是奇怪。歷史上對于暴鳶的記載只不過只言片語,韓王然哪里會想到,軍功激勵政策刺激著每個軍人。暴鳶之前勝少敗多,好不容易韓國軍力強大了,暴鳶恨不得把以前受的委屈都還給對方!這就是""裸的怨念啊!何況,許多新奇的戰法暴鳶躍躍欲試,只能是軍演里實踐。暴鳶巴不得有場大戰給他練兵呢!

一直沒有開口的郎中令蒙驁出聲了。說道:“王上!臣以為,秦國興師動眾,絕不是為了一個小小的封陵。其志當在河東全郡!我韓國當立即派援軍趕赴河東,幫助魏國奪回封陵。否則,等秦國站穩腳跟,援軍源源不斷而來。悔之晚矣!太尉的三萬大軍數量少了,臣以為,最少五萬大軍!”

“五萬!”群臣心里長斯了口氣。蒙驁的語氣可比暴鳶堅定的多,胃口也大得多!張平則是感慨,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這多出的兩萬不過是個數字,背后卻是無數的給養啊!

暴鳶有些感激地看了眼蒙驁,心里暗許。不愧是知兵之人。韓國如今的地位和勢力還不是一場場戰事打出來的。韓軍的傲氣和軍心也是靠著一場場的勝利堆起來的!現在好不容易有了個小弟,韓國這個時候不秀一下自己的“肌""子”,魏國哪里還會跟著自己!想想自己說的顯得保守的三萬大軍,暴鳶一陣羞赧。自己還是太小心翼翼了啊!不過,這次領兵的機會自己還是要撕開臉皮爭取的。

“這五萬大軍,郎中令打算怎么用?”韓王然突然開口道。聽他的語氣,似乎隱隱有同意蒙驁的意思。這使得軍方的將領心里面一陣歡呼雀躍,負責軍需的大臣們則是面露苦澀。

蒙驁幾乎沒有停頓。斬釘截鐵地說道:“我軍分出三萬負責盯防蒲版城的趙國大軍,剩余的兩萬防止秦軍出城。魏軍嘛,他們是東道主,我們不宜喧賓奪主,攻城的事情就交給他們好了!”

韓王然聽后哈哈大笑,蒙驁的想法和自己不謀而合。韓國當然要出兵幫助魏國收回失地,不過。攻城這樣損失很大的事情還是讓魏軍來做吧。畢竟,韓國可不是魏國的保姆!

群臣有的不明其意,有的則很快領悟到蒙驁再一次明白了韓王然的心意。一旁的衛尉李牧卻是皺眉不語。

韓王然覺得很奇怪,向李牧沉聲問道:“衛尉。你對援助魏國有什么看法?”

李牧這才抬起了頭,有些憂心地說道:“王上!臣一直在想,秦國為什么只派了兩萬大軍過河!要知道,秦國自然能把兩萬大軍運到河東,自然也可以把五萬大軍運到河東!若是有五萬大軍的話,半個河東將不復為魏國所有!我們這個時候,怕是要討論如何保住安邑!”

韓王然聽了一愣,下意識地說道:“也許是秦國的兵力不足,加上天寒地凍,想要等到開春再發動攻勢吧!”

可這樣的理由很快就被韓王然自己否決。等到開春?那個時候就算封陵還在秦國的手上,河東郡的魏軍也做好完全之策了!秦國完全可以在一開始利用偷襲拿下三個城邑!可秦國卻沒有這么做!哪怕有了兩萬大軍!秦國也是好整以暇地修繕城邑!就好像,秦國打定了主意要引誘魏國大軍,來一場阻擊戰似的。

李牧的搖頭證明了韓王然的擔心。他說道:“兵法上云,兵貴神速!秦國是一開始利用奇襲占據了戰略上的主動權,沒有道理輕易放棄!我們很清楚秦軍按兵不動的后果,秦軍更清楚!但秦軍卻還是這樣做了。這就說明,他們認為這樣做他們有必勝的把握,或者說有不得已的苦衷!”

“必勝的把握?”群臣心里都是搖了搖頭。哪怕有趙國的幫助,秦、趙、韓、魏打定主意要在這里耗盡鮮血,雙方的勝負也不過是五五開而已!秦軍哪里來的信心?

至于“不得已的苦衷”,群臣就不太理解了。一切都在秦軍的掌控中,有趙國幫忙,秦國是進還是退都可以,哪里有不得已的苦衷呢!

“衛尉所說的不得已的苦衷是什么?”蒙驁不太確定地問道。

李牧將手指指向南方,說道:“也許,秦國到現在為止的目標。依舊是漢中或者南陽也不一定!”

群臣一陣嘩然,秦國明明已經開始經略河東了,趙國也伸出了援手,衛尉怎么還會說漢中呢?!細作們不是說秦國已經解散召集起來的青壯了嗎?!繞了一圈,一切還回到了起點不成?

李牧心里面也是猶豫,秦國的行動現在有些天馬行空的感覺,無論是南下漢中或者北上河東。都稱得上是一招妙棋!更重要的是,秦國現在已經在河東占住了一個腳,只要有源源不斷的援軍,和韓、魏周旋于河東不成問題。若是肯下血本,甚至可以全取河東。到時候,兩面夾擊函谷關。秦國的形勢會大變!但心里面一個聲音在提醒自己,這一切說不定都是秦國的陰謀!因為韓王然鼓勵群臣獻言獻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李牧才大著膽子說出自己的憂心。

這個時候,韓王然適時地出聲道:“衛尉但說無妨!寡人心里面也很是好奇!秦國難道對漢中一直沒有死心?”

李牧在眾人的注視下,艱難地點了點頭,說道:“秦國一開始在陳倉、藍田大張旗鼓地征召青壯。后面卻是突襲河東,這一招在兵法上可謂是聲東擊西之妙計!然則,兩萬大軍不多不少,既可以顯示秦國對河東的重視,又給了魏軍奪回的希望。當然,前提是我們出兵牽制那三萬趙軍!在這樣的情況下,臣想我們的注意力會轉向河東吧!即使是漢中那邊,大概也以為戰事尚未開始就結束了。心生松懈之意吧!”

韓王然聽后點了點頭,這是很自然的道理。自己都可以想象,一直枕戈待旦的漢中郡大軍以為秦軍入侵在即,做了完全的對策,秦軍卻掉頭攻打了河東,免不了一番沮喪遺憾。之后就是解散的解散,回駐地休整的休整。

李牧這個時候語出驚人道:“秦國既然可以使出一招聲東擊西。未嘗不能再用第二次!當然,合起來的話,稱呼這個為欲擒故縱之計也不錯!”

韓王然只覺得冷汗迭起,如果真的像李牧所說的那樣。那漢中或者南陽就真的危險了。雖然自己深信自己選的官員可以鎮守一方,也都恪盡職守,但卻不能保證手底下真正做事,真正守關的人一直保持萬分的警惕。畢竟,很快就是春節了,人心浮動是難免的。由謹慎轉為松懈容易,但由松懈轉為謹慎就難得多了!當然,這是最壞的估算。也有可能是李牧的一面之詞。

所以暴鳶開口了,說道:“衛尉多慮了吧!秦國如此大費周折,為何不在一開始就奇襲漢中呢!何況,風陵渡已經到手了!秦國和趙國聯手的話,沒有我韓國支援,魏國丟掉河東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秦國奪回河東后可以直接威脅我們的三川,潁川,拿下函谷關更是變得極其容易!這樣的好處秦國會當作誘餌?”

這也是大多數心有余悸的大臣們的想法。秦國在河東繼續用兵的話,韓國很有可能顧忌傷亡,和魏國讓出半個河東。這樣的好處是眼下的秦國不能拒絕的!秦國會愿意付出這么大的代價?只為了拿下漢中的可能?

御史大夫范睢卻是開口了,“衛尉也許是多慮了!但諸位有沒有想過,若是如衛尉所說的,秦國果真冒險的話,我們有機會后悔嗎?”

范睢的語氣有些自嘲,有些嚴厲,倒是驚醒了不少人!是啊!秦國若是成功了,漢中將不復韓國所有,與之葬送的,是十萬韓軍!這幾乎是把韓國打回原形!到時候,魏國就不會生出小心思嗎?而且,秦國只要還在封陵一天,就有借此拿下整個河東的可能,形勢將一下子回到兩年前!不,對韓國來說,形勢要遠比兩年前糟糕的多!至少兩年前,趙國還把韓國當成鐵桿盟友,而到時候,趙國怕是會打壓韓國到底吧!眾人可以猜到,秦國將在拿下河東后屢屢東進,三川的戰火復燃,南陽則是會飽受漢中郡秦軍的襲擾,韓國再也沒有機會安心謀求發展!崛起之路將變得異常艱難!

始作俑者李牧無奈地笑了笑,說道:“王上!臣說的只是最壞的結果!也許漢中郡可以發現秦軍的異動,也許南陽大軍可以襲擾關中,讓秦國不敢妄動!總之,戰爭的可能性很多!臣都是些胡亂猜測,做不得數的!”

韓王然擺了擺手,說道:“戰爭!沒有如果!看來,我們的增援計劃要變一變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

PS:求訂閱啊!下滑心里就難受!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