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秦國的動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四章 秦國的動向

第一百八十四章 秦國的動向


更新時間:2014年08月15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


目錄:

作者:

網站:

趙國,邯鄲。

趙王有些郁悶地送走了燕國的使者。趙王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女婿——燕王居然也打起了齊國的主意。這是趙王所不允許的,哪怕燕國的王后是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在趙王看來,當初已經說好了,趙國的目標是拿下齊國,燕國的目標是北上。如今燕王想借著王后的關系,推翻原來默認的條款,這不厚道。

趙王表面面色平靜,可平原君趙勝、上卿藺相如、信平君廉頗、平陽君趙豹、國尉趙奢在第一時間被趙王召集,無疑說明了趙王的氣憤。要知道,如果不是什么軍國大事,趙王可不會召集這么多的大臣。

在來的路上,眾人已經知道了趙王生氣的原因。不過,行禮之后,眾人默聲不語,靜等趙王出聲。這是禮,而禮不可廢!

“剛才燕王的使者來過了,決定接受楚國的提議,想要和我大趙一起伐齊,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眾人清楚,趙王的話透露出兩個意思,第一個是伐齊這件事被楚國泄漏了,第二個是燕國委婉地表示了下想要參與其中。眼下燕國緊跟著趙國的步伐,兩國交好,燕王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倒是不足為奇。

趙勝知道當初會盟時,趙王是希望燕國不要插手齊國的。可如今形勢在變,既然趙王愿意讓楚國參與其中,燕國未嘗不可。關鍵就在于趙王的心意,在于燕國加進來的話對趙國有沒有利,利是否大于弊。

拿捏了下趙王的心思,趙勝覺得趙王應該是不愿意燕國參與的,或者說可以讓燕國參與一下,但不會分給燕國太大的利益。做出這個判斷后。趙勝率先開口了,畢竟他是丞相。

“王上,臣以為齊國乃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趙國雖然遠勝齊國多矣,然則要拿下齊國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況且我趙國西臨暴秦,若是因伐齊一事損失太大。秦國說不得舉國發兵,到時悔之晚矣。王上之前應允楚國參與伐齊,肯定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不過,楚國畢竟弱小,也臨近秦國,與秦國關系更差,怕也是力不從心。燕國則不同,可全力伐齊。結合我三國之力,伐齊可一蹴而就!不過。北方有一個匈奴已經讓我們趙國頭疼了,燕國可不能和匈奴一樣。”

藺相如心中稱是,趙勝所說的不錯,趙王對抑制燕、韓、魏三國有著很強的決心。楚國參與伐齊即使得利,代價也會不小。怕是楚國還沒來得及消化伐齊的成果,趙國就會拉攏魏國大力伐楚。無論是看在公主的面上還是拉攏燕國的需要,這次可以讓燕國參與一下,但絕對不能讓燕國把手伸得太長。否則就會壞了趙國的大計。

如果說齊國是趙國的盤中餐,那楚國就是趙國的鍋中菜。趙國是不會允許魏國單獨吞下楚國的。何況,魏國也吞不下。只要趙國拿下齊國,那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經略楚國。趙王可萬萬不愿意燕國參與其中。

對趙王來說,能夠拒絕燕國,又不惹惱燕國自然是最好的,但萬一因被拒絕。燕王表面和氣,心中卻是因此和趙國生出嫌隙的話,那就非趙國之所愿了。畢竟,假如趙國吞并掉齊國,燕國就將和中原完全失去聯系。燕國君臣無論出于何種原因。怕是都不會在伐齊這個事情上讓步。

“王上,臣以為平原君所言極是!燕國乃我大趙后方,若是燕國不穩,我趙國向中原方向經略怕是不易!”藺相如言辭懇切地說。

趙王何嘗不知,但是想想,要分給燕國不少土地,趙王心中就不由一陣肉痛。如果這個時候齊王知道這么多人惦記自己,在想著怎么瓜分齊國,不知道齊王會做何感想。

平陽君趙豹的反應則是簡單而直接,言道:“王上,楚國居然將這么機密的大事告訴了燕國,陷我趙國于被動,這分明沒有把我們趙國放在眼里。臣弟以為,這次絕對不能饒了楚國。”

面對趙豹義憤填膺的說辭,趙王也是感同身受。不過,他還是很好地隱瞞了真實的情緒,略有些不滿地說道:“這件事既然已經發生了,說什么都沒用。現在的問題是燕國想要參與,平陽君,你覺得我們趙國該不該答應?”

“當然不答應!”平陽君趙豹回答地很是直接。

“為什么?”

“憑借我趙國的赫赫威名,難道還打不過一個日薄西山的齊國?如果不是想讓楚國損失些兵力,按照我的想法,我們大趙三十萬大軍碾壓過去,保準齊王落荒而逃!”

“呵呵,”趙王笑著搖了搖頭,望了眼過于年輕的王弟,言道:“如果天下只有我們趙、齊兩國,甚至是趙、齊、楚三國,你這個策略不錯。但是,平陽君要記得,這天下還有秦國。哪怕沒有秦國,山東的五國想取代我趙國的大大有之!”

說完不等趙豹反應過來,趙王直接向信平君廉頗問道:“廉將軍,你怎么看?”

雖然廉頗已經封君,但趙王卻還是習慣以職位來稱呼廉頗。

廉頗悄悄打量了下藺相如一言,才從容不迫地說道:“王上,臣以為我趙國在這件事上,可以答應也可以不答應!”

“哦?”趙王覺得有些意思。

廉頗隨即解釋道:“如果王上不想稱霸于諸侯或者一統天下,大可對燕國阻撓。臣相信,燕王百般顧忌之下絕不會輕舉妄動。這齊國也就成了王上您的囊中之物。”

“不過”,廉頗語氣一轉,神色變得莊重,道:“王上若是想逐鹿中原,就一定要考慮燕國的感受。不過是一郡半郡之地而已,卻能換得燕國更大的忠心。何樂而不為?王上切莫忘了,東胡可是一直虎視眈眈。有燕國作為屏障,我趙國可以游刃有余。不然,單單一個匈奴就牽扯了我趙國的許多精力!”

趙王點頭稱是,廉頗這是拐著彎向自己直言利弊。看來。這次只能先便宜楚國了,也是便宜齊國。

下定決心后,趙王也不拖沓。一日后,趙王就將燕使招來,告之自己的決定!燕國使者自是大喜。自此,趙、燕、楚三國伐齊的大事就這么議定了。對于這件事。除了韓國知道,齊、魏、秦三國對此一無所知。不過,楚國不知道的是,魏國、齊國、秦國也已經串通起來,打算伐楚。天下的格局,似乎愈發地混亂。

雖然齊國不知不覺間成了漩渦的中心,其他國家卻是清楚,齊國是一個實力強勁的國家。哪怕齊王再怎么昏庸,只要有田單。憑借他的威望,齊國可以擰成一股繩,共抗歪辱。

擁有田單的齊國的趙國最為忌憚的,既然確定了伐齊,三國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如何搞掉田單。遠在千里之外的田單沒來由地打了個噴嚏,天氣越來越冷,自己怕是受了風寒吧!田單心里暗暗想到。

十一月份,秦國。咸陽。

整個今年,秦國所做的動作很小也很少。除了派客卿蔡澤跑了一趟齊國臨淄外。秦國幾乎沒有什么明面上的大動作。這一年,秦國把自己關在關內,封閉了和外界的交流溝通。猶如一個受傷的野獸,藏在深山野林,默默地舔舐傷口。

沒有了秦國的南征北戰,天下一下子變得太平起來。雖然所有明白人都知道。各國之間的交鋒轉移到更加殘酷的地下戰場來。但在大部分庶民而言,這是很幸福的一年——除了夏季的那場大旱。

秦人的認苦認勞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他們,變法近百年,秦人習慣了自己的強大,習慣了將敵人的頭顱作為自己晉升的手段。可連續兩年。連戰連敗,損兵三十多萬,每家每戶都有親人戰死。秦人開始變得有些懷疑,懷疑自己所走的這條路到底對不對。

法律依然嚴苛,賦稅還在加重,秦人突然覺得日子沒有了奔頭。雖然三老縣令一再鼓舞民心,說用不了幾年秦國就會出關爭霸天下。但任誰去想,辛苦了二三十年奪回的土地在短短幾個月就被奪回去,這樣的反差都是不容易接受的。

如今秦王一再下令,鼓勵再嫁,甚至將一村的寡婦數量作為地方官員的考核指標,想以此來促進人口的增長。如果不是律法已經深入人心,這樣的政策是不可想象的。

“熬吧!以前的日子更苦,還不是一樣熬過來了!”這是老一輩的想法。

“等吧!慢慢等吧!這是己輩揚名立萬的大好機會。”年輕而熱血沸騰的青年如此想。他們清楚,秦國現在失去地越多,到時候奪回來的時候,立功就越大!

咸陽宮里,秦王皺著眉頭在看今年的稅糧統計報告。

“今年比去年少了六十萬石的糧食,這是怎么回事?”秦王不悅地說道。

本來秦國損失的糧草就多,自己這才決定休養生息幾年。哪想到,今年的糧草也不多。秦王知道干旱對今年收成的影響,但沒料到會如此之大!

丞相魏冉覺得很冤枉,但對秦王的不滿他也只能解釋道:“王上!巴蜀兩郡今年的水災很是厲害!關內又是大旱!在卻人手的情況下,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是不容易了!”

秦王知道遇到了許多困難,剛才自己不過是發泄一下而已。怕魏冉覺得自己是在質疑他的盡職,秦王緩和了下自己的語氣,言道:“丞相,今年的收成很不好啊!真不知道,我大秦何時可以恢復國力!”

魏冉很快原諒了秦王,或者說,他剛才根本就沒有計較,反而安慰道:“臣派出了密探,發現無論是韓、趙、魏也好,還是燕、齊、楚也好,他們六國的收成也是不好的!相比而言,因為我們地處上游,收益還更好些。”

秦王點了點頭,如果不是自己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哪里會有這樣的困境。如今秦國元氣大傷,休養生息還不知道會是幾年。

“齊國那邊有沒有新的動向?”

面對秦王的疑問,魏冉回答地很是謹慎。他知道,秦王肯定是想知道伐楚的準備工作。

斟酌了下語句,魏冉開口了,言道:“回稟王上。如今大雪封路,加上收成不好。齊國的準備工作很不充分。至于魏國,還不知道我們秦國是幕后的主使。想必來年,齊國就會聯系魏國,制造和楚國的摩擦。到時候就是我們秦國的機會。”

“嗯!記住提醒齊國,他們切不可操之過急。步步為營,方是王道!”秦王囑咐道。

魏冉心中暗暗記了下來。按照當初的計劃,齊國負責拉攏魏國,慢慢蠶食楚國。今天十里地明日五里地,楚國地大物博不會肉疼。這樣的情況維持一二年之后,楚國就會慢慢將仇恨目標轉向齊國、魏國,主力也會北上。這個時候秦國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舉攻克郢都甚至俘虜楚王,楚王自然國滅。

秦王很是滿意魏冉的謙恭態度。如今宣太后已經徹底放權,在整整一年半的時間里,他從沒有召見任何大臣,包括他的弟弟——秦國丞相魏冉。這樣的態度讓秦王品嘗了權力的味道,雖然秦國深處險境,秦王卻覺得很滿足。自己終于有機會大展宏圖!習慣于隱忍不發的秦王故意將元氣大傷的秦國姿態擺的更低,關外的六國在危機面前尚且不能團結一致,自己這一放低姿態。他們更會無法無天。如果他們分崩離析,秦王不介意提前教訓一下他們。

“楚國那邊。左徒黃歇可是連續訪問了韓國、燕國,丞相以為楚國是有什么目的?”秦王問道。

對于下一個對手——楚國,秦王可是也很重視。不過,這次楚國使團的蹤跡太過難尋,就連黑冰臺都是好不容易追蹤到,更遑論楚國使團的真正出使目的。秦國自然沒有掌握。眼下也只能閉門造車,分析一二。

“臣以為,楚國多半是向韓國、燕國求援去了吧!畢竟楚國西鄰我大秦,東挨齊國。如今韓、趙、魏、燕四國聯盟聲震天下,楚國若想保存自己。依附四國聯盟是最好的選擇。”

秦王聽后卻是不以為然地笑了笑,如果真是這樣,魏國何必反水呢!四國聯盟表面風光,實際上卻是以利益聚集在一起。既然可以為利益而合作,當然也可以為利益而分手!

他將自己所了解的信息點撥了下魏冉,說道:“燕國使者可是沒有去大梁,也沒有去邯鄲。如果真要結盟求援,應該去邯鄲,又何必舍近求遠呢!”

“王上的意思的?”魏冉小心翼翼地問道。

如果按照秦王的說法,楚國的動向可是非同尋常,這里面值得琢磨的東西可就多了。最初秦國得到楚國的消息是這樣的,楚王派左徒黃歇為使,前去邯鄲,目的不詳。

在從邯鄲回來后,黃歇緊接著一路去了新鄭、薊城,偏偏沒有去大梁。難道楚國和魏國有嫌隙?為什么黃歇要來回顛簸?

將這兩件事串聯起來,其中的集中可能就呼之欲出了。最可能的是楚國求援,邯鄲方面不同意。黃歇無奈返回,在楚王的命令下,黃歇改變策略,先順道去新鄭游說,然后再去薊城游說。最終的目的多半是達到了。至于繞過魏國,怕是覺得魏國和趙國的關系沒有那么密切。畢竟,燕國是趙國的姻親,韓國也能和趙王扯上關系。

“依照寡人的推測,楚國怕是要加入到聯盟了。”秦王語出驚人道。

魏冉心中大驚,臉色卻是波瀾不驚。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么山東六國除了墻頭草齊國,將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勢力。到時候,秦國只能仰望視之。不過,魏冉隨即想到,這件事多半不會是真的,不然魏國怎么沒有通風報信呢!

想到這里,魏冉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秦王沒有因魏冉不同意自己的看法不悅,反而贊賞道:“你說的也有道理!不過,魏王此人乃是為利益不顧信義!如果利益足夠大的話,他們把我們賣了都有可能!剛才的也只是寡人的一個推測!至于究竟是不是,等一段時間就知道了。”

秦王說的風淡云輕,魏冉心中卻有些著急。如果魏國背叛了秦國,那山東的局面將一發不可收拾。齊國也是墻頭草的類型,等聯盟一忽悠,天下都會成為秦國的敵人。沒有十幾年的瓦解,秦國怕是沒機會走出關內一步。

“王上!如果魏國背叛了我們大秦,我們大秦應該如何應對?”

沒想到,秦王卻是笑了,言道:“你可是寡人的丞相,統領百官。這件事你問寡人,寡人還真不知道如何回復你!”

魏冉知道自己情急之下有些失言,慚愧道:“臣失言,請王上責罰。”

秦王狡黠地一笑,說道:“那寡人就罰你給寡人想出一個方法來,如果魏國叛我大秦,楚國也和三晉、燕國狼狽為奸,寡人當如何處理?”

魏冉略一沉吟,正色言道:“有兩個計劃!第一個是以逸待勞,閉關死守。此乃下計!”

秦王點頭稱是,一味地死守是沒有出路的。但這樣卻是能將損失減小到最低,最安全。

“另外一計,臣以為乃是上計。那就是趁著聯軍沒有攻進來,主動出擊,各個擊破!不必全殲主力,主要能將其打通就好!人人都是趨利避害,大國也不例外!只要他們重新怕了我們,那破壞他們的聯盟就會易如反掌!”丞相魏冉笑道。(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