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黃歇訪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一章 黃歇訪趙

第一百七十一章 黃歇訪趙


更新時間:2014年08月05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選擇字號:

選擇背景顏色:


本章節來自于

韓王然登基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71年,整個中原大地如同一條大河,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卻是暗流涌動。

正月,秦國派客卿蔡澤為使,成功游說齊王。齊王同意與秦國暗中結盟,一起削弱蠶食楚國。同月,齊王派中大夫太史勝為密使,拉攏魏國。魏王同意與齊國一道,南下攻伐楚國。

二月,東胡犯邊,進入燕國遼東郡境內。韓國出兵一萬助之,同時派呂不韋率領一支商隊入燕,以紙張、茶葉、水泥換取糧草、馬匹。同月,趙國在雁門郡平城(今大同)囤積大軍,云中郡方向的趙軍也活動頻繁,向東面的善無城施壓。秦軍出人意料地主動放棄善無城,在馬邑集結三萬大軍以抗趙軍。趙國擔心傷亡過大,得不償失,放棄強攻,兩國以山陰為界,共分其地。

三月,秦國以武安君白起為將,領兵五萬,北上洛水源頭,加固長城,置北地郡而返。同月,楚國以左徒黃歇為使,巡視江東郡,于會稽停留十數日乃返。

四月,春耕。韓國潁川、上黨兩郡完成開墾阡陌、建設村落的重任,開始貫徹新法,每戶實授田三十畝,五稅一。同月,潁川郡郡尉魏轍、校尉朱亥大破東胡而返,韓王然大喜,加封其為子爵,賞五百金。

五月,第一個村子學堂于陽翟設立,收年齡在七至十五歲的孩童教之,教學者乃孔尚所收學生。同月,韓王然下令,招賢館所招賢能,若想為一縣之令,非無合喇理由。當下鄉為師半年,教授學業。韓王然美其名曰體察民情。

六月,潁川學院院長孔老夫子與漢邑令、墨家鉅子墨迪辯論于新鄭,孔老夫子彈劾其不遵禮制。又因胡服越來越受體力勞動者歡迎,孔老夫子不喜,乃上書言稱禮不可廢。請韓王然在軍隊以外全面禁止胡服。王不聽,與其暢談一夜,孔老夫子閉門不出,三日后不復言禮。

七月,中原大旱,淮河以南也是雨水減半。韓王然派鄭工為將作少府少監,督修鴻溝,并帶頭節水抗旱,減免賦稅。齊國借口楚國罷戰淮水上游。導致齊國缺水,派兵兩萬進犯彭城,為楚國大將景陽所阻。魏國主動調節,齊、楚乃罷兵。

八月,楚國派左徒黃歇為使,前往邯鄲拜謁趙王,請求結盟伐秦。

趙國,邯鄲。

明眼人都知道。左徒黃歇在楚國的地位水漲船高。隨著他一系列的建議得到實施和累計的功勞,距離封君指日可待。楚國上下原本以為。齊國即使打著為先王報仇的旗號,也不會一直和楚國過不去。如今,齊國拿下了泗水流域,應該氣消了。沒想到齊國卻趁著干旱,又想占楚國的便宜。如果不是楚王的“先見之明”,派大將景陽鎮守彭城。后果不堪設想。

因為大旱,因為黃歇的堅持,楚王終于同意不再加稅。這次和齊國的調停讓楚國看到了魏國的影響力,或者說,韓、趙、魏、燕四國聯盟的影響力。齊國發了封似地時不時咬自己。楚國真的有些受不了了。為今之計,只能是加入其中,讓齊國忌憚之下才不會無休止地打自己的主意。

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楚王才安排新進的寵臣黃歇為使,拜謁趙王。只要趙王同意了,韓、魏、燕就會同意。楚王對此很有信心,畢竟山東六國的心腹大患乃是秦國,一起討伐秦國對各國都有好處。借著討伐秦國的機會,自己楚國可以名正言順地加入其中,撇開齊國。誰都清楚,齊國眼下打的可是中立牌。

至少現在看來,趙國的態度是熱情的,從負責接待的是上卿藺相如可見一斑。不過令黃歇納悶的是,藺相如好像對政事不太上心。在不確定對方是不是故意試探自己的情況下,黃歇也不打算主動說出自己的目的,這個時候,誰先開口說這個話題誰就落在了下風。

這一日,藺相如的府邸上,黃歇一如既往地得到了盛情的招待。

“黃左徒,這條鱸魚味道如何,可有貴國的幾分火候?”藺相如笑著指著眼前的紅燒鱸魚。如今新鄭的美味齋可是開遍了天下,各郡郡治所在,必有美味齋也!自己為了款待黃歇可是專門把酒樓的大師傅請了過來。

“分毫不差!”黃歇回答得倒也干脆。

藺相如笑意更濃了,言道:“相如聽說鱸魚之肥美,當屬淮水下游,可有此說?”

黃歇眉頭一皺,如今淮水下游可是被齊國攻占著,藺相如不可能不知道!他既然這么說肯定是意有所指。是什么意思呢,應該不是諷刺,應該是某種暗示。黃歇腦海里很快閃過幾個念頭,卻被一一排除。

“藺上卿說笑了,歇雖楚人,卻一直沒有嘗過淮水下游的鱸魚,也不知道其中的真假!”黃歇回答得避重就輕,滴水不漏。

沒有得到想要的正面回復,藺相如也不著惱,回道:“這倒無妨!等黃左徒嘗到后再告訴相如不遲!”

黃歇點了點頭,算是答應。

“如今到處皆是旱災,楚國今年的損失還大嗎?”。藺相如故作關切地問道。

黃歇卻是心下一緊,不知道藺相如話中的含義,當即謹守口風,回道:“若論損失,我楚國多河澤,總要比中原諸國好些!”眼下之意卻是說我楚國損失尚且不論,你們幾個北方國家的損失才叫大。

“是啊!齊國的損失就很大!”藺相如說得更是頗有深意。

黃歇這才知道藺相如想要說什么,拐來拐去,藺相如是想說齊國的損失要遠比楚國大得多。只不過這句話背后的含義還有許多可以琢磨的。

“呵呵。”黃歇一笑,沒有再言語。

藺相如試探性地說道:“魏國此次調停做得不錯,不過,依相如看,齊國和貴國還是不要輕易動刀兵的好。畢竟貴國和西邊的秦國不睦,齊國和北面的燕國不和。這樣打下去只會兩敗俱傷。”

“什么意思?莫非趙國想要勸和?”黃歇心中泛起這個念頭。

不過黃歇還是很快的表明了楚國的立場,言道:“戰非我愿也!只是齊國欺人太甚,我楚國不得不反擊!”黃歇說的大義凜然。

“哦?那貴國的態度是盡量和齊國保持和平,然后全力抗擊秦國了?”藺相如又在試探楚國眼前的戰略。

黃歇哪會那么容易上當,當即模糊道:“秦國,虎狼之國也。我楚國雖然屢戰屢敗,但也屢敗屢戰。不過眼下齊國缺如跳梁小丑,襲擾我楚國后方。我們楚國也只能東西據守以觀天下大勢。”

藺相如點了點頭,對楚國的做法似乎很是贊同。“如果沒有齊國呢?貴國會全力抗秦?”

黃歇內心頓時翻江倒海,藺相如的這句話實在太有深意了。什么叫沒有齊國,難道趙國想取齊國而代之,這個野心也太大了吧!雖然百十年內也有幾個國家亡國,但還沒有一個像齊國這么強大。宋國勉強算是,不過齊國在滅宋后很快就被六國圍毆。一夜打到解放前,代價不可謂不大。

“藺上卿說笑了吧!”黃歇吞了口口水,勉強說道。

“相如也只是說如果,如果而已罷了!黃左徒,你說呢!”藺相如緊盯著黃歇的面孔,想看黃歇最真實的反應。

黃歇哈哈一笑,故作沉穩地說道:“如果真沒有齊國了,那我楚國的心腹之患就少了一個。這倒是一件好事!至于抗秦,我想。山東各國都不會置身事外吧!”

“這倒是!”藺相如笑的很開心,“黃左徒千里迢迢來我邯鄲,不知所為何事啊?”

黃歇暗道終于說到正題了,神色也是一凜,言道:“誅暴秦而已!”

藺相如毫不意外地點了點頭,如今楚國的處境堪憂。西面有咄咄逼人的秦國。東有小動作不斷的齊國。楚國疆域太大,兵力又太少,首位不能兼顧,兵家大忌也!楚國要么聯合自己或者燕國打壓齊國,要么行合縱之計。西伐秦國!

“楚王莫不是想要聯合山東六國,一起西伐秦國?”

黃歇面色沉穩地點了點頭,拋出了第一個誘餌,言道:“楚王愿意以趙王為縱約長,出兵五萬,合力攻秦!”

藺相如心里暗暗一盤算,這個數目不算少了,如果各國皆出兵五萬的話,也有三十萬大軍,足夠秦國疲于奔命!只是,現在天下只有趙王聲威最隆,除了趙王,哪有誰有這樣的威望!楚國推舉趙王為縱約長,看似表示對趙國的尊重,實際上不過是無奈之計罷了!順水人情而已!

“攻秦?”藺相如打趣道,“兩年前我們韓、趙、魏就開始攻秦了啊!”

黃歇知道對方是在諷刺楚國當初坐山觀虎斗,后面更是和秦國假意結盟以謀求利益!這個暗虧楚國還真不得不吃。眼下也只能盡量彌補,黃歇用一種無奈的語氣說道:“藺上卿也知道當初我們楚國的苦衷,好在天佑我山東諸國,貴國殺敗秦國,聲威名震天下啊!”

藺相如也只是提醒一下楚國,他們是有前科的人,眼下目的達到了藺相如也不會真的追究,于是言道:“秦國已經全面退守關內,我們該如何攻秦呢!”言下之意卻是有些贊同楚國的計劃。

黃歇大喜,有些興奮地說道:“依照歇來看,由武關直搗黃龍,強攻咸陽,即可滅掉秦國。秦國一除,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藺相如卻是搖了搖頭,回道:“不可不可!左徒大人畢竟不精通兵事,武關利于防守,同樣的道理,藍田有堯關做為依仗,又是最后一道防線,攻之不易啊!”

藺相如卻是知道,只要聯軍敢于犧牲,用人命也能堆出一條通往咸陽的大道來,但由誰來滅秦,這個就需要好好商量了。難的不是滅秦,而是滅秦后利益的瓜分,難的是滅秦中各國需要付出的犧牲。

直搗咸陽本來就是黃歇隨口說的計策,被藺相如否決他也不喪氣,只是言道:“歇畢竟不是將軍!但歇也知道,秦國如今虛弱。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時候。這個機會錯過的話,讓秦國恢復了元氣,那就得不償失了。”

藺相如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但犧牲自我完成滅秦大業,趙國還沒有這個勇氣。與其啃這個硬骨頭,不如去挑了肥肉。就好比齊國。

韓王然登基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71年,整個中原大地如同一條大河,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卻是暗流涌動。

正月,秦國派客卿蔡澤為使,成功游說齊王。齊王同意與秦國暗中結盟,一起削弱蠶食楚國。同月,齊王派中大夫太史勝為密使。拉攏魏國。魏王同意與齊國一道,南下攻伐楚國。

二月,東胡犯邊,進入燕國遼東郡境內。韓國出兵一萬助之,同時派呂不韋率領一支商隊入燕,以紙張、茶葉、水泥換取糧草、馬匹。同月,趙國在雁門郡平城(今大同)囤積大軍,云中郡方向的趙軍也活動頻繁。向東面的善無城施壓。秦軍出人意料地主動放棄善無城,在馬邑集結三萬大軍以抗趙軍。趙國擔心傷亡過大。得不償失,放棄強攻,兩國以山陰為界,共分其地。

三月,秦國以武安君白起為將,領兵五萬。北上洛水源頭,加固長城,置北地郡而返。同月,楚國以左徒黃歇為使,巡視江東郡。于會稽停留十數日乃返。

四月,春耕。韓國潁川、上黨兩郡完成開墾阡陌、建設村落的重任,開始貫徹新法,每戶實授田三十畝,五稅一。同月,潁川郡郡尉魏轍、校尉朱亥大破東胡而返,韓王然大喜,加封其為子爵,賞五百金。

五月,第一個村子學堂于陽翟設立,收年齡在七至十五歲的孩童教之,教學者乃孔尚所收學生。同月,韓王然下令,招賢館所招賢能,若想為一縣之令,非無合喇理由,當下鄉為師半年,教授學業。韓王然美其名曰體察民情。

六月,潁川學院院長孔老夫子與漢邑令、墨家鉅子墨迪辯論于新鄭,孔老夫子彈劾其不遵禮制。又因胡服越來越受體力勞動者歡迎,孔老夫子不喜,乃上書言稱禮不可廢,請韓王然在軍隊以外全面禁止胡服。王不聽,與其暢談一夜,孔老夫子閉門不出,三日后不復言禮。

七月,中原大旱,淮河以南也是雨水減半。韓王然派鄭工為將作少府少監,督修鴻溝,并帶頭節水抗旱,減免賦稅。齊國借口楚國罷戰淮水上游,導致齊國缺水,派兵兩萬進犯彭城,為楚國大將景陽所阻。魏國主動調節,齊、楚乃罷兵。

八月,楚國派左徒黃歇為使,前往邯鄲拜謁趙王,請求結盟伐秦。

趙國,邯鄲。

明眼人都知道,左徒黃歇在楚國的地位水漲船高。隨著他一系列的建議得到實施和累計的功勞,距離封君指日可待。楚國上下原本以為,齊國即使打著為先王報仇的旗號,也不會一直和楚國過不去。如今,齊國拿下了泗水流域,應該氣消了。沒想到齊國卻趁著干旱,又想占楚國的便宜。如果不是楚王的“先見之明”,派大將景陽鎮守彭城,后果不堪設想。

因為大旱,因為黃歇的堅持,楚王終于同意不再加稅。這次和齊國的調停讓楚國看到了魏國的影響力,或者說,韓、趙、魏、燕四國聯盟的影響力。齊國發了封似地時不時咬自己,楚國真的有些受不了了。為今之計,只能是加入其中,讓齊國忌憚之下才不會無休止地打自己的主意。

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楚王才安排新進的寵臣黃歇為使,拜謁趙王。只要趙王同意了,韓、魏、燕就會同意。楚王對此很有信心,畢竟山東六國的心腹大患乃是秦國,一起討伐秦國對各國都有好處。借著討伐秦國的機會,自己楚國可以名正言順地加入其中,撇開齊國。誰都清楚,齊國眼下打的可是中立牌。

至少現在看來,趙國的態度是熱情的,從負責接待的是上卿藺相如可見一斑。不過令黃歇納悶的是,藺相如好像對政事不太上心。在不確定對方是不是故意試探自己的情況下,黃歇也不打算主動說出自己的目的,這個時候,誰先開口說這個話題誰就落在了下風。

這一日,藺相如的府邸上,黃歇一如既往地得到了盛情的招待。

“黃左徒,這條鱸魚味道如何,可有貴國的幾分火候?”藺相如笑著指著眼前的紅燒鱸魚。如今新鄭的美味齋可是開遍了天下,各郡郡治所在,必有美味齋也!自己為了款待黃歇可是專門把酒樓的大師傅請了過來。

“分毫不差!”黃歇回答得倒也干脆。

藺相如笑意更濃了,言道:“相如聽說鱸魚之肥美,當屬淮水下游,可有此說?”

黃歇眉頭一皺,如今淮水下游可是被齊國攻占著,藺相如不可能不知道!他既然這么說肯定是意有所指。是什么意思呢,應該不是諷刺,應該是某種暗示。黃歇腦海里很快閃過幾個念頭,卻被一一排除。

“藺上卿說笑了,歇雖楚人,卻一直沒有嘗過淮水下游的鱸魚,也不知道其中的真假!”黃歇回答得避重就輕,滴水不漏。

沒有得到想要的正面回復,藺相如也不著惱,回道:“這倒無妨!等黃左徒嘗到后再告訴相如不遲!”(未完待續……)(去讀讀)

(環球書院)


(:→)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最新章節地址/86/86925/

為您提供的《》版權歸作者螞蚱不吃魚所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系我們,我們將支付稿酬或者刪除。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