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六十一章 秦楚結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一章 秦楚結盟?

第六十一章 秦楚結盟?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12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螞蚱不吃魚

熱門推薦:

隨著河西、河東兩郡秦軍主力的主動后撤,韓、趙、魏兩國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大片秦地。

三月十一日,韓國取澠池、新安兩城,魏國破武遂,趙國下西陽。三月二十日,趙國破蒲陽,韓國下平陽、絳城,魏國占曲沃、岸門。三月二十六日,趙國一路南下,連克少梁及周邊七城,韓國復奪新城、陽人,魏國勢如破竹,連下汾陰、智、蒲板、陽晉、鹽氏五城。

與此同時,秦國在定陽、安邑兩城周圍囤積重兵。趙、魏兩國久攻不下,損失慘重,只能放棄強攻的打算,改為圍城。

自此,魏國占領除安邑以外的河東全郡。河水以東,汾水以南,渭水以北的方圓三百里之地復歸魏國所有。

趙國得到汾水、河水間的全部區域,勢力遍及半個河西郡,開疆拓土五百里之地。

韓國則是奪取了澠池、武遂、絳地以東的大片土地,戰略生存空間驟增,而且將整個周王室包裹其中。

楚國,陳縣。

秦國使團一路跋山涉水,歷時半個月,終于到達了潁水旁的陳郢。

陳郢原名陳縣。秦國拔郢都后,東據竟陵,攻安陸,西取夷陵,燒楚先王墓。楚王兵散,流掩于城陽,旋遷都陳。為表明楚國不忘郢都之恥,楚王下令改陳縣名為陳郢,為楚國之陪都。

楚王到達陳縣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莊辛歸楚。莊辛在白起攻楚前曾諍諫楚王勿寵信州侯、夏侯、鄢陵君、壽陵君一干佞臣,當以國事為重,楚王不聽,隨即離楚去趙。如今意識到的荒淫無度,楚王決定痛改前非,授莊辛以執圭,封為陽陵君。

此后數年,楚王頗有明君之范,親賢臣,遠小人。收東地兵,得10余萬,復西取秦所占江旁15邑為郡以抗秦。

對秦國損兵折將二十萬眾和關內大亂的消息,楚國上下俱已知曉。皆認為趁著秦國內亂,不如攻取郢都。當市一行踏進陳縣的時候,楚國事實上已經征集了十萬大軍,準備派景陽為將攻打郢都,也就是秦國所謂的南郡。如果一切順利,楚軍還會北上南陽,直逼武關。

秦國使團的到來讓陳縣“轟動”了。秦國三伐楚國,“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擋未嘗不破”。楚國不僅丟失了大片國土,還死傷了六十多萬民眾。

陳縣的很多民眾都是跟隨楚王從其他地方背井離鄉逃來的。即使是陳縣的原住民,有很多親人也喪命在秦國手下。

秦、楚兩國如此深仇大恨,自然不會有一個楚人對秦國使團假以辭色。客氣一點的是怒目相對,不客氣的則已經開始丟爛菜葉、臭雞蛋甚至石子歡迎秦國使團的到來。

這種情況直到楚王派遣了衛隊護送才有所好轉。秦國使團就這樣被重重保護下步步驚心地進了驛站。

等進到驛站,除了馬車里的市,使團的其他人全都狼狽不堪。稍微收拾一番,市就趕去王宮求見楚王,結果宦者令以天色已晚,楚王歇息為由拒絕為秦國使團通報。

求見楚王不成,市當夜又連續連訪楚國權貴,卻都被拒之門外。有言生病者,有言就寢者。有的語氣客氣,有的橫眉冷對。

次日上朝,市一行被晾了兩個時辰后才獲準參加楚國的“早朝”!這時已經是日上三竿,這讓市不得不感嘆“楚國的早朝真的很早啊!”

吃了這么多下馬威,使團的其他人早已憤憤不平,市卻顯得異常坦然。他是正使不假,但出使成功對他有好處?解決秦國危機的功勞依舊算在秦王的身上,頂多獲一個勤懇的名聲。身居高位,早已賞無可賞,封無可封。但如果出使失敗,秦王的聲譽第一個遭受打擊,連番大敗,的王兄有苦日子受了。

當然,市這是在玩火,稍有不慎就是**的下場。但市既然敢這么做,自然有的打算。他要做的就是讓的這次出訪看起來非常成功,卻又要埋下隱患。到時候立功秦王受過,何樂而不為!

“王上有命,宣秦國使臣覲見。”隨著宦者令尖細的聲音,市走進了朝堂。

抬頭一看,只見楚國朝堂上立著一口滾沸的油鍋。秦國副使當即臉色一變,下意識瞧向身邊的市。市自然也了這個異常,卻是面色不變,兀自鎮定。

“臺下所立何人啊?”楚王明知故問,先聲奪人。

“秦國使臣,宛侯、高陵君趙市拜見王上。”市不卑不亢地施禮問候。

“嗯。”楚王傲慢地哼了一句,接著說道,“貴使不在咸陽享福,來我楚國所謂何事?”

“我奉我國國君之命,特為秦、楚兩國交好而來。這是我國國君的國書,請王上參閱。”說著從懷里掏出國書,遞交給宦者令。

楚王卻是一把從宦者令手里搶過國書,扔在地上,大聲斥責道秦國乃我大楚的世仇,前有水淹郢都之仇,后有火燒夷陵之辱。這就是你們所謂的交好嗎?如此戲耍,真當寡人兵不利乎?”

說完不等市反應,楚王沖著門外的侍衛叫道來人啊!”

“在!”

“將這兩個秦使丟進油鍋炸了!”

侍衛們聽罷就欲進來行刑,秦國副使的臉色更加蒼白,面無人色。市卻是哈哈大笑,讓整個朝堂暗暗生疑。莫非是秦國使者嚇傻了不成,不但不求饒還高興異常!

“大王且慢!”左徒黃歇卻是止住了侍衛,轉身對楚王說道,“秦使遠道而來,言還未畢,大王若是就油烹了他們,臣怕傳揚出去于大王聲威有損,說我大楚無容人之量。且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還請大王三思。”

“哼!”楚王趾高氣昂,卻是沒出言拒絕。其余的楚國眾臣也是興趣盎然地看著市,卻再沒有一人求情。

“看來楚國還是有聰明人的。”市呵呵一笑,毫不介意地言道我大秦確實攻下了貴國郢都,也不燒了夷陵之地。戰場上為求勝,為將者無所不用其極,實乃人之常情。貴軍驍勇善戰,我軍出此下策,也是無奈之舉。但此乃戰之罪,非我王上本意。如今我大秦之王已意識到進犯貴國的不是,愿與貴國重修舊好,止戈罷兵,不知王上以為如何?”

“單憑貴使一面之詞,說罷兵就罷兵,你當我楚國大軍是擺設嗎?”無錯小說網不跳字。楚王不依不饒,秦國雖然了,但誤太大,楚國怎會原諒!

“為表我國的誠意,我國愿交還貴國的郢都并周邊二百里的土地。”市誘之以利。

“哈哈哈!”楚王仿佛聽到了世上最好聽的笑話,諷刺說你們秦國在野王、伊闕兩城損失了不下二十萬大軍,如今內有關中混亂,外有韓、趙、魏攻略河西、河東兩郡,怕是自顧不暇了。不用你們奉還,寡人自取就是。”

市也不惱怒,坦然一笑,回道不知大王信心來自何方?我大秦損兵二十萬不假,但還可以旦夕召集七、八十萬的大軍。如今義渠雖肆虐關中,卻是越戰越少,如今只剩下不到五萬,我大秦不日即可全殲義渠。至于河東、河西兩郡,我大秦兵力不下二十萬,攻取不足,守城有余。倒是大王如今舉國之兵不過二十萬,勞師遠征,不知有幾分勝算勝我南郡八萬雄兵。”

楚王臉色一變,市卻是得勢不饒人,進言道如今之險情不過因我大秦一時大意。等義渠一滅,我大秦再無后顧之憂,到時兵出函谷,河東、河西兩郡之地復歸我大秦所有。然后我國遣武安君率軍支援南郡,大王就不擔心再次兵敗嗎?”無錯小說網不跳字。

“但我國國君仁慈,不想兩國連年征戰。愿化干戈為玉帛,獻上二百里之地以求和平。此心之誠,天地可鑒。還望大王明察!”

“哼!你們秦國會這么好心嗎?有何條件但說無妨。”楚王對此嗤之以鼻,秦國從來不做虧本的買賣,必定有所圖謀。

“韓、趙、魏獲此大勝必定志滿天下,四處擴土。我大秦有崤函之固,自是不虞三晉聯手。三晉向西拓土不利必定轉向。遍觀燕、齊、楚三國,唯有貴國眼下最弱,三晉很有可能朝貴國下手。若是三晉進犯,貴國拿何抵御?”

市先是拋出一個炸彈恐嚇一下楚國,接著說道我大秦雖然可獨自抵御三晉,卻也不愿多添傷亡,因此秦、楚結盟勢在必行。若三晉西進,則貴國北上襲擾,若三晉南下,則我大秦東出函谷。如此呼應,三晉勢必疲于奔命,我們兩國也會安全矣。”

大臣們你言我語,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好計策。秦國雖然大敗,但卻實力猶在。如果能兵不血刃地拿回郢都,楚國實力也會恢復許多。只有少數大臣認為秦國乃虎狼之國,歷來言而無信,當謹慎決定。

“善!那就依貴使所言,我楚國愿意與貴國結盟。但你們必須先歸還郢都,以此表明你們的誠意。”楚王拍板下了最后的決定。

起點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是由無#錯小/說*網會員手打,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

(→)

是由無錯小說網會員手打上傳,請書友們宣傳時別忘加上本站標識。

本站只提供收錄和存放,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