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庚卷 第三十五章 籬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末英雄 >>清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庚卷 第三十五章 籬笆

庚卷 第三十五章 籬笆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06日  作者:貳零肆柒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貳零肆柒 | 清末英雄 
正文

將電報從北京發往倫敦或巴黎,而后再從那邊返回二十小時便足夠了,只是,現在法國的政要們正在前往波爾多的路上,總統和總理無法立即召集要員開會,反而是英美兩國的訓令最先抵達北京。△¢,

或許是已經通了氣,在第二天英美公使給總理府的照會中,兩國政府一致譴責中國政府肆意將戰爭范圍擴大,同時認為海參崴和西伯利亞大鐵路是國際重要通道,勸告中國開放鐵路,并將海參崴交由各國共管,以保證當地外僑的安全。

聽著英國人把照會念完,楊銳說了一句‘原來戰爭只有發生在中國領土才是正義的,發生在敵國領土就是非正義的’后就把他們送走了;在第二天下午,法國公使康德則帶來了一份最后通牒,上面要求中**隊在四十八小時內撤出俄屬遠東地區,和俄國重新開始和談,否則法國將在四十八小時后與中國進入戰爭狀態。

康德面色慘白的讀完最后通牒,他昨天晚上接到訓令就被國內的意思嚇呆了,現在和中國宣戰那完全是找死,印度支那地區就在復興軍的軍刀之下,兩國一旦宣戰,那些少的可憐的殖民地軍隊不要一個星期就會中國人踏平,這根本就是授人以柄。

法國的決定無法及時傳遞給中國駐法公使,只能通過法國駐北京公使來完成這一使命,聽到最后通牒的楊銳和謝纘泰有些驚訝,其實他們都不知道德軍勢如破竹殺到巴黎近郊給法國政要帶來了多大的恐慌。總統雷蒙.普恩加萊接到彼得堡沙皇有意讓俄國主力調入東方作戰的電報后立即慌了神,俄國動員速度本來就慢。坦能堡被德軍伏擊損失精銳部隊后,俄軍要想再在東線給德國帶來壓力。完全要靠沙皇乃至整個俄軍高層的個人努力。

現在沙皇屬意向東,那估計等下一批俄軍開到東普魯士的時候。法國早就被德國給占領了。在靠近波爾多的昂古萊姆,總統雷蒙.普恩加萊、總理維維亞尼以及各部政要回合商討過后,內閣當即作出要對中國強烈施壓的決定——印度支是重要,但失去盟友俄國將是法國的災難,殖民地和本土之間誰更重要,一目了然。

隨同法國人前來的還有英法兩國的代表,康德念完最后通牒,兩國又補充了一份勸告,那就是中**隊不能涉足印度支那。一旦進入印度支那地區,英美兩國將對中國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戰事擴大。

看著他們幾個唱雙簧唱的那么起勁,楊銳攔下了要說話的謝纘泰,站起身看著這三個衣冠楚楚的文明人道:“先生們,難道在你們的邏輯里,只能是你們的軍隊打進來,不準中國的軍隊打出去?如果是這樣,那也就不要反復照會了,大家干脆操家伙打一仗得了。中國現在是很窮。但兩百萬支槍還是能湊的出來的。”

楊銳氣勢洶洶,麻穆勒和芮恩施當即色變,他們完全明白楊銳此言屬實,俄國即便調集軍隊往東。也不可能超過一百萬人,中國剩余的一百萬軍隊南下,淹沒整個南洋乃至印度都毫無問題。

芮恩施不知道楊銳所說的‘大家’是不是包含美國。他正在組織詞語時,楊銳又開口了。“我本來只是想和日本好好打一仗,把侵略者趕出去。可是,俄國人忽然來了,他們以為這樣能趁火打劫把蒙古搶了去,但誰知道俄軍的戰斗力就是豆腐渣,一觸即潰,打到今天這種局面也是他的報應。

好吧,既然俄國來了,那我就想好好教訓他一下,讓沙皇以后知道怎么做人,可萬萬沒想到貴國又來了。難道歐洲的局勢真那么危難、德軍那么強大,貴國只能寄希望于俄國身上,以致不得不在遠東和他共同進退?康德先生,這根本就是錯誤!德國這么一個連糧食都不能自給的國家,失去貿易即便再強大也最終會失敗,法國只要堅持下去最終將獲得勝利,可是,哎……”

楊銳的立場似乎已經站在了協約國這一邊,法國如此危急下,聽到他口中說出‘法國只要堅持下去最終會獲得勝利’,康德激動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康德先生,不用等四十八小時之后了,我現在就可以答復你,對俄國,中國的要求不會改變;而對貴國,我很理解貴國的處境,并對此深表同情。我認為即便真的兩國處于戰爭狀態,只要我國的利益沒有受到侵犯,雙方也可以宣而不戰,但要是法**隊踏入我國領土或是對我國發起進攻,那諸位可就不要說什么中國趁火打劫、野蠻強盜什么的了。”

楊銳能做這樣的讓步難能可貴,芮恩施看著他感覺之前那個偉大的人又回來了,他在楊銳說完后道:“總理先生如果真的同情歐洲,那就應該開放西伯利亞大鐵路,并將海參崴交由各**隊共管,以表明中國不站在同盟國一邊,嚴格保守中立。”

“公使先生,中國是非交戰國而不是中立國。”楊銳提醒道。“外東北本來就是我國的領土,交給各國共管沒有法理依據,而各國駐海參崴的領事足以保證僑民的安全。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俄國投資興建的鐵路,如果俄國不再擴大戰爭的話,我國可以適當允許物資經過中國所管轄的部分鐵路以運往俄國。”

昨天照會上的兩個要求一個答應,一個不答應,明白這是答復的芮恩施和麻穆勒當下回去匯報了,而法國公使康德自覺中國人的讓步已是仁盡義致,也是深鞠了個躬便回去了。

他們這邊一走,楊銳就把手上的最后通牒無力拋在桌子上,一臉遺憾的道:“真是可惜了這么個機會啊!”

“竟成,占領外東北是各國的底線了。南洋那可是蛇窩啊,離英美殖民地都很近。復興軍真要占領安南,英國將馬上宣戰。美國也會立即翻臉禁運,這對我們實現當下的計劃極為不利。”應對英法宣戰的方案早就商議好了,謝纘泰堅持不能動南洋,在他的勸說下,本就半心半意的楊銳也就答應了。

“還是實力不濟啊!”機會誰也不想錯失,但在審視手上的實力和國家的現狀。楊銳不得不同意謝纘泰的觀點。其實以戰略利益來看,占領安南還有馬來亞、還有菲律賓,這不但不能改變中國的戰略環境,反而會激化和各國的矛盾。得不償失,唯有外東北的占領能徹底將熊爪從頭頂上挪開,這樣剩余的威脅就只在西域了。

“總理,開會了。”在一邊等著的李子龍看見時間快到了,當下出身提示。

“好!我馬上到。”楊銳答道。

開國三年,如何建設這個國家,一直是總理府以及各部工作的重點,之前楊銳所布置的只是怎么在歐戰中撈一把,但戰爭不管打多久終究會結束。幾年之后這個國家該如何建設就很值得深究了。現在國家已真正穩定,在土改方案公布之前,還是要重新梳理整個國家的建設綱要,以確保各部的工作能彼此配合。楊銳趕到側殿的時候。禮部章太炎正在作關于鑄造國民精神、弘揚東方文化的報告。

統治思想是極為重要的,沒有精神上的感召,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興盛。而當一個國家的國民全認為外國的月亮比本國圓時,那這個國家離覆滅也就不遠了。儒家的三綱五常、太平天國的天父天國、美國的自由民主。普魯士的軍國主義、日本的武士道,以及后來蘇聯的麥克斯主義、納粹的種族優越論、偉大且光榮之朝鮮的主體思想、甚至是塔利班的原教旨主義。都是有一套成體系的理論,可顛覆受眾對現有世界的一切認知,進而組織起所有人。或者更簡要的說,那就是要有信仰!唯有信仰,才能獻身;唯有獻身,才能強大。

章太炎的設計明顯是沒有領悟這一個精髓,一個能使國家崛起的思想最終的指向是死亡,即為信仰而死是光榮的,不為信仰而死則是可恥的。可他倒好,居然是反的,要求大家求生。

“……東方之文化,本是自然之文化,三綱五常禁錮民心,而要去除這種禁錮,那就要提倡齊物主義。何謂齊物,即是‘齊不齊以為齊’,易言之即‘任萬事萬物之不齊’……”

章太炎的報告是所有尚書中最讓人難懂的,楊銳聽了半響,越來覺得不對味,但好歹是聽他把報告做完才質疑道:“枚叔兄,你這‘滌除名相’‘體非形器’‘理絕名言’,難道是要叫全國人都出家修道嗎?”

‘滌除名相’‘體非形器’‘理絕名言’類似于佛家的詞語,‘滌除名相’意思是說要破除名利,脫離功利世俗;而‘體非形器’是說要破除本體,何謂本體?一切宗教體系就是本體;最后的‘理絕名言’,則是不認為有一至高無上的理存在,這和后來海德格爾的‘事事皆合理,物物存善美’有些類似。放在平時這些東西楊銳是贊同的,可若是都沒有絕對真理存在,那中央政府和偉大領袖如何能一言九鼎、統治國家?

“竟成說笑了,我提倡的正是破除宗教,還人以自然,何來叫全國人都出家修道。”要是別人章太炎早就發怒了,可面對楊銳他還是讓了一步。

“我是說笑了。”楊銳坦誠,“可是枚叔,我們是一個集權制的國家,齊物主義會讓大家各自為政,不能團結,不能團結就會被敵人一一擊破,這樣的教訓是不少的。只有每個人都團結,我們才能克敵制勝。”

“我知道國家是集權制的,可不管何種集權都是在奴役民眾,今日政府里的人大部分都是清廉的,一心為國的,可以后呢?如何能保證以后的人不會假團結之名行奴役之實?我之認為:只有滌除一切理之禁錮,人才能真正成為人,只要真正的人,才能反抗一切暴政。”章太炎道。他環顧四周,想找到目光上的支持,但這種思想層面的討論。其他各部的尚書侍郎除了秋瑾偶爾會插言外,基本都是只聽不說的。

“我們知道要讓人成為真正的人。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太少了。”楊銳搖頭。“就和很多百姓覺得沒皇上心里慌慌,擔心生計不保一樣,很多書生學生一樣認為要信仰一個什么主義才有力量、才覺安全。以前有很多人把同盟會孫汶的三民主義當寶貝,有了復興會,又把國粹主義當寶貝,再往前,戊戌的時候康有為的儒教也曾被廣大書生所信仰的。

諸位有沒有發現,治國和育人根本就是相反的概念。不管是儒教,還是孫汶的三民主義。還是之前我們所提倡的國粹主義,都是凝聚人心的,人心不可散,一散的話,那國家將不好治理,到那時候……”

“竟成,唯有真正在思想上不被束縛的人,才是一個民族的真正棟梁。提倡齊物主義是想多一些這樣的人,一個國的國防不在中央朝廷。而是人心。只有國民都知道要抵御外辱,保家衛國,這國才能長久,也只有國民不被官僚愚弄。這國才能強盛。這和之前我們所提倡的國粹主義是一樣啊。”章太炎大聲反駁道,他扇了下扇子,最后又道:

“這說到底。是信朝廷還是信百姓的問題。信朝廷,必定要有一個便于集權的思想。團結以求安;而信百姓,那自然是破除一切思想束縛。讓人真正成為人,只有人之成為人,才懂尊嚴、才知反抗、才能自強。”

章太炎的發言甚是鼓動人心,諸人都鼓掌之余,楊銳只能不斷搖頭,這是內閣會議,不是會內會議,很多事不能明說,他等諸人掌聲稍歇,問道:“枚叔兄,我就這么說吧,日本人以武士道為治國之本,全民效忠天皇,這是他這么個小國能有今天的精神內在;而我們呢?我們有什么?我們信什么?”

“日本有武士,而中國則有俠士。”章太炎越說越來勁,“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數千年朝代更迭,國人自立反抗之精神完勝日本,此精神可做治國之本。諸君,我們為何革命,真是我們這些人日子過不下去嗎?不是!我們是看不慣滿清朝廷的昏庸奴役,看不慣滿清朝廷喪權辱國,這才路見不平,拔刀革命,這便是我們的革命精神,也是我們為之拋頭顱、撒熱血,敢踐踏一切道德戒律的原因。若全國四萬萬五千人都是俠士,巍巍華夏,何人敢犯?”

章太炎俠士之說一出,與會的諸人都大笑鼓掌,楊銳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妙語,復興會真正的根基是浙江人,而會中元老之所以革命,確實是因為行俠仗義。楊銳等大家歡笑完,也笑道:“全國都是俠客,那貪官怎么睡的著。”他這么一說,大家更笑,待笑畢,他再道:“今天只是大家過個場,通過不通過我們明后幾天在討論吧。”

楊銳說完,主持會議的虞輝祖才道:“是這樣的,各部的報告今天都過一遍,全部結束后再做全面討論。下一個是……”虞輝祖年已五十,眼睛有些發花,當下扶著眼鏡看了本子才道,“下一個是農部,煥卿,該你了。”

陶成章早就準備好了,他聞聲清咳一下道:“我的報告是農業是工業之母。總理提倡要將建設工業化中國,工部也做了不少規劃,五十六個工業項目花錢甚多,但,其目的還是以歐洲大戰為指向,一旦歐洲大戰結束,那這些工廠不少都將停工。

而上午華封先生的報告規劃了諸多工廠,我聽后只擔心一件事情,就是這些工廠造出來的東西賣給誰?各國都有殖民地,各殖民地都是宗主國高價售出工業品,低價收購農產品的不平等市場,除非我國能建設像柴油機那般全世界只此一家的工廠,不然這些工廠最終將關門大吉……”

陶成章素來強項,他以農業部尚書的身份反對上午徐華封所提的工業化計劃,但徐華封的報告是和楊銳反復討論過的,陶成章不了解工業而要反對工業,楊銳和徐華封就笑了,不過他的報告聽到后面還是有些意思的,他雖然不懂工業,卻是懂農業。

“……以美國為例,美國工業之發達冠絕全球,可美國的工業為因何發達?其根源還是因為農業發達。從美國內戰之后,是農業作為主導產業在引發和帶動工工業的產生與發展,農業前向關聯產業,如食品工業、紡織工業、皮革、制鞋工業很長一段時間占整個工業產值的一半以上,而農業的后向關聯產業,則直接刺激和孕育了鋼鐵、汽車工業的發展。

以汽車工業為例,商情局的調查數據認為,美國汽車的買主有七成以上都是農民,這就是福特公司將汽車價格定在一千華元以下的原因,因為農民對價格敏感;而在歐洲國家,任何一家汽車公司都不會將汽車價格定在兩千華元以下,因為這是富人的專享,車價賣的再便宜買的人還是很少。商情局調查發現,美國農民之所以愿意花錢買車,其一是因為他們不但能駕車進城、遠道游玩,還能以此作為移動的動力來源,其二則是農民可用汽車拖曳農產品去市集售賣,以免受中間商的盤剝。

由此可見,農業是工業發達的前提。有發達的農業,才能有價低量足的棉花,才有繁榮的棉紡業;有發達的農業,才能有價低量足的糧食,才能有繁榮的食品工業;有發達的農業,才會有為農業服務的農機產業、化工產業,才能使鋼鐵和化學得以發展。可以說,除了礦業外,一切產業都是農業的衍生產業,只有農業的發達才有工業的繁榮。

然后,我國情況畢竟和美國不同,美國是地多人少,而我國是地多人更多,以去年考察的情況看,我國不適宜美國農業的發展模式,而適宜法國、日本、意大利農業的發展模式。換而言之,美國農業其實就是農業機械化,農民只要廣種就能多收,其真正的關鍵是怎么能多種地的問題,我國的拖拉機在美國大受歡迎,年銷數萬臺不止,除了柴油機使用成本最低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使用拖拉機能增加耕作面積;

而法國等國,去時很少見到大型拖拉機。有,也只有小型農械,這些國家的農民要想增收,除了發展輪作,充分利用土地以外,只能從肥料上想辦法。對此,我稱之為農業化學化,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使用和普及才是增收之本。歐州大戰結束后,我建議我國的合成氨炸藥廠全改為氨肥廠,并在全國四百多個府推而廣之,以增加土地肥力,幫農民增收;而第一代劇毒農業,除了在非食用農作物上推廣使用外,食用農作物也可以在監管下酌情使用。另外,雜交水稻應該加大投入,爭取在十年內獲得初步成功,以將水稻畝產提到……”

陶成章去年帶隊出國到各國考察了一圈,而國內農業前兩年也看了個透,是以對如何振興農業心中完全有譜,但他的發言卻涉及到了工業,雖然舉得是美國工業化路徑的例子,但對中國工業化還是有啟示的。

楊銳所知的工業化道路只有兩種,一是斯公模式,二是鄧公模式;蘇聯1926年才開始五年計劃,到二戰也就十四年時間,這么短時間要將內戰打的一塌糊涂的蘇聯工業重振,非斯大林模式不可,要是換一個軟弱一些的領導,那二戰真要投降了。中國可以走這條路,但楊銳感覺沒必要,他認為中國的時間比蘇聯多了一倍,同時一戰能拿到戰爭紅利,再加上有高科技路引,發展到二戰也極為可觀。

而鄧公模式,在這個時代根本沒可能。改開是工廠在中國,市場在外國,但現在改開只會是工廠在中國,市場也在中國,何苦請外國人來掙中國人的錢?所以這次和日本簽訂新約之后,即日起馬關條約中關于外國人可在中國辦工廠的特權取消,算是扎緊了籬笆。(未完待續。。)

閱讀提示:


上一章  |  清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