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字號:
選擇背景顏色:
正文
本章節來自于
“這……”張弛遲疑著不敢應承,“沒有主子的命令,我不能擅自回京,葉姑娘還是另尋他人送信吧。”
葉知秋看出來了,他這個人有點死腦筋,于是循循善誘地道:“張大哥,你效忠你的主子,應該是為了施展抱負,一展宏圖吧?
可如今你被困在這個小山溝里,除了等你家主子不知猴年馬月才下達的命令,什么也做不了。
對主子忠誠是好事,可也要學會把握和利用機會。俗話總說時勢造英雄,可我覺得是英雄造時勢,如果你不去創造機會,天底下這么多人,機會憑什么落在你頭上呢?”
張弛沒有接話,不過看他眼波動蕩,若有所思,想是聽進去了。
“張大哥,人生苦短,能讓你努力奮斗時光的也就那么二三十年,蹉跎一日少一日。”葉知秋再接再厲地勸道,“我說了這么多,就是想讓你借送信的機會給自己探探路,問問你家主子到底是個什么態度。
也免得你人在這里,心在京城,不上不下地吊著,既不能大展拳腳,也不能安下心來過日子。
你家主子不是不通情理的人,總不至于因為你替我送信,就砍你腦袋打你板子吧?你趁機表明自己的意愿,我再在信里替你說說話,你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留下,繼續效忠主子,做你的大事了。
就算不能留下,你還可以回來。我這里雖然沒有王府好,可并不缺張大哥那一副碗筷。
如果你覺得這口飯吃得不踏實,那也好辦。等學堂就建好了,你可以去教孩子們練功,說不定能培養出一個兩個的武狀元呢。
將來你的門生當了將軍,打了勝仗,軍功章上也有你一半的榮耀,你說是不是?”
她那句蹉跎一日少一日,深深地觸動了張弛。這大半年的時間。其他人不知道為主子出生入死多少回了。而他卻一事無成,只是整天圍著一個姑娘打轉而已。
太子之位懸而未決,皇子們明爭暗斗,京中的局勢一日三變。隨時都可能分出勝敗。他已經錯過太多了,再這樣消磨下去,即便主子最后脫穎而出,繼承了皇位,他也做不得股肱之臣。
他四歲開始習武,從最底層的丁仆做到一等侍衛,可不是為了當拳腳師傅的。
如是想著,他便有些坐不住了,“葉姑娘,信在何處?我即刻啟程。”
“不用那么著急。”葉知秋笑瞇瞇地看著他。“信我還沒寫,而且我答應過送沈公子,送他一些番國的蔬菜孝敬祖父,想請你順道帶回去給他。”
“請問葉姑娘需要多長時間?”
“三五天吧。”葉知秋報了個不長不短的日子,又道。“在我寫信準備東西的這段時間,張大哥就不要住在外面了。
之前沒有條件,我也沒能好好招待你。臨走之前,你總要給我個機會略盡地主之誼吧?再說回京路途遙遠,不吃好睡好,養精蓄銳,哪有力氣趕路啊?”
張弛考慮到自己傷雖然好了。可終歸傷了元氣,不好跟先前那般肆無忌憚餐風飲露。因此沒怎么猶豫,便點頭答應了,“聽憑葉姑娘安排!”
“好。”目的達成,葉知秋站起身來,笑著招呼。“那我們進去吃飯吧。”
“是。”張弛垂手應了,跟在她身后進了門。
龔陽不知道葉知秋跟張弛聊了些什么,竟把這個拗脾氣的怪人請來了,欽佩之余,也很高興。一向滴酒不沾的他。破例喝了兩杯酒。
張弛大概覺得自己這一走,未必有再見面的機會,不像往常那樣拒人千里之外。談不上有說有笑,可也有問必答,甚至主動敬了成老爹一杯。
吃過晚飯,收拾了碗筷,再閑坐片刻,便接近二更天了。
葉知秋給大家分了房間,派了被褥,回到自己房里,完全沒有收拾東西的心情,滿腦子都是寫信的事情。鋪紙研磨,醞釀良久,卻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其實送信不過是托詞罷了,她真正的目的是打發張弛回去。每次想起那樣一個來來無影去無蹤的高手,整天躲躲藏藏,風餐露宿,委屈自己留在這里,她都滿心愧疚,總覺得自己虧欠了人家。
她不想拖累張弛,也不想再欠那個人的情。
她以為這不過是一封“公事公辦”的信,寫起來會很容易。可真正提起筆,卻發現很難。她不知道怎樣起頭,是開門見山,還是委婉過度;也不知道以什么樣的方式提出來,才能讓張弛順利回歸原位,又能照顧他的心情。
磨蹭了半個時辰,終于落筆寫下四個字:“王爺:你好!”
寫完感覺不甚滿意,揉掉重寫,“王爺:見字如晤。”
還是不滿意,想了想,劃掉“見字如晤”,改成,“王爺:你還好嗎?”隨即又改成,“王爺:見字安好。”
反反復復改了十幾回,還是沒有定論,索性放下筆。神情恍惚地坐在桌前,不知不覺間,竟想起了原來那狹仄陰暗的房間,想起那個人盤腿坐在炕上的樣子。
想起那片楊樹林,他目光灼灼,透過夜色凝視著她;想起額上那蜻蜓點水般輕吻,和那聲充滿酸楚的嘆息;想起臨別之時,他字字句句的叮囑,還有那個近乎狂熱的訣別之吻。
想著這些,突然有些懷念那破舊的老房子,懷念那里的一草一木,以及生活過的點點滴滴。
住在舊房子的時候,總向往新房;住進新房,又舍不得舊房,人還真是一種喜歡庸人自擾的生物。
她自我解嘲地笑了笑,收拾了散落在桌上和地上的紙團,歸攏紙筆硯墨,輕輕地嘆了一口氣,“還是改天再寫吧。”
她一時心亂,將寫信的事情暫時擱了下來,怎么也沒想到,這一擱就是一月之久。
秋元節的第二日,她帶上那卷松綃進城,找到與她一起制作水管的那位徐師傅。兩個人夜以繼日地埋頭研究,調和了十多種漆油,嘗試了七八種布料,最終做出一種透明的油布。
這種油布透光好,重量輕,耐熱耐酸耐堿,防水防腐,比松綃質量好許多倍。最重要的是用的材料價錢低廉,計算下來,每尺只有幾文錢。
葉知秋和徐師傅將這種油布定名為“油綃”。
當她帶著三匹油綃興沖沖地趕回山坳的時候,已經是半月之后了。
這期間她為節省來回跑的工夫,一直住在徐師傅的作坊里,一次都沒有回來過。阿福進城送貨的時候會去探望她,給她送些換洗的衣物,順便匯報家里的情況。
比如元媽覺得她不在很無聊,和云羅小住了兩日就回去了;聞公子來過三四回,每回見不到她都顯得很失望;成老爹服用了一個療程的藥,效果不太顯著,聞公子正準備給在下一療程加大劑量……
饒是如此,回到山坳的時候,她還是吃了一驚。
學堂已經蓋了一半,再過幾天就能封頂了。走時還泛青的莊稼都改了顏色:高粱穗子紅彤彤,沉甸甸地彎了腰;大豆葉子已經落了大半,筆直的秸稈上綴滿了黃燦燦的豆莢。
山上也換了容貌,從翠綠的青山搖身變成了紅黃綠三色相間的彩山。天高云淡,水波粼粼,儼然一幅碩果累累、色彩繽紛的秋景圖。
此情此景,讓她有種“天上一日人間千年”的錯覺,不由唏噓,“我才走了半月,秋天就大張旗鼓地駕臨了!”
阿福皺了皺鼻子,“你再晚些時候回來,冬天都該駕臨了。”
“我怎么聽你這話里有怨氣呢?”葉知秋瞄著她的表情,打趣道,“怎么,你覺得被我冷落了?”
阿福羞惱地瞪了她一眼,“我什么時候那么覺得了?”
葉知秋感覺她說話的腔調有些不對,細一琢磨,才發現問題所在,“咦,阿福,你的口音怎么改了?”
“你這會兒才聽出來啊?”阿福對她的遲鈍表示憤慨,“自從上次婁掌柜說有口音會影響談生意,我就試著改了,只不過一直說不太順溜。
上一次去看你的時候,我好不容易說順嘴了。本來還想跟你炫耀炫耀呢,你倒好,光顧著跟徐師傅爭論多少油多少料了,根本沒搭我這一茬兒。
我就不明白了,你好端端的,扔下家里一大堆的事情,跑去染什么布啊?”
龔陽也不明白,“葉姑娘,你不會是想做綢緞生意吧?”
“我不想做綢緞生意。”葉知秋知道自己一直沒有說出油綃的用途,他們早就心癢難耐了。其實她何嘗不心癢?沒日沒夜地忙了半個月,今天總算可以揭曉答案了,“帶上布到后院等我,我回去收拾一下,馬上過來。”
龔陽和阿福雖然不明白為什么要去后院,可也沒追問。按照她的吩咐,將油綃抱到后院的空地上來。
葉知秋跟成老爹打了聲招呼,又回房洗了臉,換上一身干凈的衣服,才來到后院,將一疊圖紙交給等在那里的兩個人。
龔陽見圖上畫了一個有墻有支架、類似于棚子的東西,直覺跟她拿回來的布料有關,卻無法將這兩者合理地聯系到一起,只好請她解惑答疑,“葉姑娘,這是什么?”
“蔬菜大棚。”葉知秋眸子閃亮地答道。
(環球書院)
(快捷鍵:)
(快捷鍵:→)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最新章節地址/88/88651/
為您提供的《》版權歸作者亦函所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系我們,我們將支付稿酬或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