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獵羅馬第三百三十七章 攻占城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圍獵羅馬 >>圍獵羅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攻占城防

第三百三十七章 攻占城防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最后的煙屁股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最后的煙屁股 | 圍獵羅馬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章節目錄

作者:最后的煙屁股分類:更新時間:2014110217:53

“傳令,留下海軍船員和劃槳手在船上警戒和保護戰船,海軍陸戰騎兵師第一團第一營迅速進城接管城門,其他所有人牽上自己的戰馬在海邊集結依照秩序,第一團深入到東面城墻,第二團向南到馬拉馬海城墻,第三團向北抵達金角灣右邊海墻盡頭,第四團以最快的速度向皇宮方向進發,將皇宮內所有人全部抓起來,如遇到反抗,一律格殺勿論。第五團在大街上維持秩序,抓捕形跡可疑之人,遇到趁火打劫之人全部斬殺。各團營優先解決城內軍隊的武裝,還有,進城的任何人都不得破壞、焚燒宗教建筑和設施,不得殺戮沒有武器的宗教人士和信徒!不得傷害手無寸鐵的平民、奴隸和小孩”在先頭部隊一百多人手持武器沖進海墻城門之后,巴爾罕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秦東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做一個真正的征服者,真正的征服者不應該樹立太多的敵人,破壞、焚燒宗教建筑和設施、無故殺戮宗教人士無疑會與宗教人士和信徒們結仇,這種仇恨可能會延續上千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史學家還會將這種殘暴的行為載入史冊,使暴徒們遺臭萬年。

而殘忍地殺戮平民會讓老百姓恐懼、憎恨,這不利于征服者打下地盤之后的統治,要征服一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并不能靠殘暴和強大的武力來達到這個目標,而是要廣施仁政、要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飯吃、有衣服穿,社會秩序要安定。政治要清明,老百姓自然就安居樂業了。

命令下達之后,第一團第一營迅速排成整齊的隊形快速沖向城門。海灘距離海墻城門只不過四十米的距離,幾秒鐘就沖到了,并且接管了城門防御,隨后各團營下牽馬下船,然后在海灘上騎馬整隊,先集結完畢的軍隊在軍官的帶領下沖進城內,半個小時之內。一萬多騎兵大軍就陸陸續續開進了君士坦丁堡。

海軍陸戰騎兵師沖進城內,各團營向著自己的任務地點出發,而駐君士坦丁堡的情報系統早就接到了相關命令。派人人員給大軍引路,指出各戰略要點和軍事設施的位置,從旁協助大軍進攻君士坦丁堡等事宜。

原本早已經進入夢鄉的君士坦丁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熱鬧起來,這種熱鬧可不是真的熱鬧。每條大街上幾乎都響起了喊殺聲、慘叫聲。沖進城內的匈奴大軍遇上了巡邏的城防軍士兵。匈奴軍隊二話不說策馬沖上去就大肆砍殺,這些巡邏的城防軍哪里有什么戰斗力?嚇嚇老百姓還行,真讓他們打仗,這些人就一個個都腿軟了,更何況現在遇到的還是精銳的匈奴鐵騎,巡邏隊當場崩潰,機靈一點跑得快跑掉了,反應遲鈍一點地被當場斬殺。

由于有間諜的協助。匈奴大軍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撲城內幾支城防軍和禁衛軍的軍營,當即將這幾支城防軍和禁衛軍的軍營給包圍了。就連皇宮也被第四團團團圍困,皇宮內的利奧一世和皇后維妮娜以及一眾宦官們嚇得肝膽欲裂,緊急命令宮廷侍衛隊死守宮廷大門。

匈奴大軍在城內攻擊各處軍事要點與軍營,攻占君士坦丁堡的各處官衙,卻對民居秋毫無犯,市民們當中有膽大地悄悄推開門縫看見大街上到處是匈奴大兵,嚇得將大門關得死死的,都躲在床底下不敢出來,卻始終不見匈奴人闖進家里來。

各處軍事要塞和軍營很快就冒起了熊熊大火和濃煙,這是大軍攻入城內之后經常使用的手段,目的就是要引發混亂,讓反抗方的抵抗力減弱,瓦解對方心里的抵抗意志。

第一團自從進入圣德米德里海角海墻城門之后,就在前來匯合的間諜的指引下一直沿著厄納齊雅大道向西急速前進,深夜大街上空無一人,第一團軍官和士兵們騎著戰馬在大街上飛奔,遇到巡邏隊就沖上去一陣砍殺,有的巡邏隊被砍殺得一個不剩,有的巡邏隊則被殺得潰散。

“什么人?站住,不準再前進了!”在第一團抵達厄納齊雅大道盡頭的黃金城門附近時,守衛黃金城門的城防軍百夫長當即抽出兵器大聲呵斥起來,城門兩側的士兵們則迅速地手持長矛站在百夫長身后排成整齊的隊形準備御敵,旁邊的君士坦丁一世大帝的雕像赫然豎立在側。

“嗖嗖嗖…….”一撥箭矢射過來回答了守衛黃金城門的百夫長的問話,百夫長當成被射穿了喉嚨倒在地上,后面的城門士兵也先后被射成了刺猬,死傷一地,沒有一個人還完好無損。

大量整齊的馬蹄聲傳遍四周,戰馬穿著粗氣,馬背上的騎士們默不出聲地忠實地執行著命令,沖過來將趟在地上還沒有死透的城防士兵砍殺殆盡。

一個大隊長騎著戰馬提著斬馬刀跑過來勒住韁繩,看了看在火把照耀下閃著金光的黃金城門,黃金城門的建筑非常精巧,由大型大理石方塊在不用水泥的情況湊合而成,擁有三個拱形結構,有大量的雕刻,包括頂上的青銅雙輪戰車雕刻,該戰車由大象拉動,仿效羅馬的凱旋城門。他說道:“這就是黃金城門嗎?回去的時候派人將它拖上戰船,帶回去作為禮物獻給攝政王殿下!”

旁邊騎著戰馬引路的間諜小聲說道:“將軍,這就是黃金城門,是七十年前狄奧多西一世皇帝下令建造的,不過這城門并非全是黃金,里面都是石頭,只是在上面鍍了一層金而已,這就是黃金城門的名稱由來。想要拖上戰船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它的重量太大,需要大量的人工,費時許久才可以,而巴爾罕將軍下達了在三天之內撤離的命令,所以將軍恐怕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將這座黃金城門搬走”。

“嗨。原來只是鍍金的,我還以為是全是金子做的,讓本大隊長空歡喜一場!”這大隊長感嘆了一句。想了想又覺得不甘心,立即指著其中一個中隊長命令道:“那個誰,你明天帶一些人將這上面鍍的一層金子刮下來帶走,本大隊長有用處!”

“是,大隊長!”

于是,原本舉世聞名的黃金城門就這樣被一群強悍的匈奴士兵將上面鍍的一層金子刮了個干干凈凈,只剩下一個光禿禿的石頭城門。

占領了黃金城門之后。第一團迅速派兵控制與黃金城門相連接的君士坦丁城墻,這道城墻是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建造的,是單面墻。在一定距離設城樓,他下令在塞維魯城墻以西的2.8公里建造一道城墻,大大地擴大了城市的范圍。塞維魯城墻早已經廢棄,即便在這個時代也難以看到城墻的遺址了。

君士坦丁城墻建造時間始于324年。在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在位時完工。城墻的大致路徑。由金角灣海墻的普拉蒂亞城門至普羅潘提斯城墻圣阿米尼林斯城門為止。這道城墻在拜占庭帝國時期都存在,后來這道城墻的防御作用被狄奧多西城墻取代,城墻和城樓上基本上沒有駐扎兵力,因此第一團只是派了少量的兵力部署在這道城墻上,最關鍵的是狄奧多西城墻。

狄奧多西城墻是在公元408年皇帝狄奧多西二世治下,新城墻的建筑工程展開,位置大約在君士坦丁城墻以西的1500米,由馬爾馬拉海延伸至金角灣的布雷契耐。總長度為5630米。盡管城墻開始動工時,狄奧多西二世年僅七歲。城墻還是被命名為狄奧多西城墻。耗時五年時間,這道城墻才完工,由南至北長約5.5公里,在馬爾馬拉海的大理石塔向布雷契耐伸延,止于波菲羅根尼蒂斯皇宮。后來連接著布雷契耐的城墻。447年,一次強烈的地震破壞了大部分城墻,當時君士坦丁堡受到阿提拉的威脅,狄奧多西二世遂命城市長官弗拉菲烏斯托羅斯塞琉古賽勒斯指揮緊急修復工程,賽勒斯雇用城市理事協助,在六十天內完成修復。與此同時,在狄奧多西城墻外面又被加筑一道外墻,并在外墻前挖出一條寬闊的溝,是為護城河。

狄奧多西城墻被建成雙層城墻,毗鄰水溝。內墻以堅固的結構組成,墻厚5米,高12米,外表是經過精心切割的石灰巖塊,城墻核心則是以石灰及碎磚壓成的灰泥。大約有七至十一條磚帶橫過結構,每條磚帶厚約40厘米,這些磚帶不僅是用作裝飾,還透過束緊巖面與核心來增強結構的內聚力,并可增強城墻對地震的抵抗力。狄奧多西城墻共有96座城樓,主要都是方形,也有八角及六角形,高1820米,城樓的間距是55米。每座城樓的頂部也有城垛。城樓內部分為兩層,底層通往城內,用作儲物,上層可經城墻走道進入,設有窗戶以供暸望及投射之用,可利用斜梯登上城墻。

外墻與內墻之間的距離有1520米,兩墻之間的間隙被稱為外城臺。外墻底部厚2米,在連接外城臺處有一些拱形的房間,上方是城垛走道,外墻高約8.5米。從城內可經主城門或內墻底層的后間到達外墻。外墻同樣有96座城樓,呈方形或新月形,正好處于內墻城樓間距的中間,起著輔助內墻城樓的作用。連接外城臺的房間有窗戶,下方有后門,通往外臺。護城河與外墻的距離約為15米,形成內城臺,內城臺有一條沿著城墻延伸的道路。護城河闊20米,水深10米,河內側有一道高1.5米、有射擊口的墻壁,這是君士坦丁堡的第一道防線。

只不過1.5公里的距離,騎馬奔馳只需兩分鐘便可以趕到,盡管城內鬧出了很大的動靜,但是狄奧多西城墻在君士坦丁堡西面的最外圍,駐扎在這里的城防軍根本不知道城內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當他們發現大街盡頭沖過來大批騎兵才慌了手腳,想要組織兵力抵擋已經來不及了,騎兵瞬息而至,一陣沖殺,勉強湊起來的一些士兵就被殺散,有的匈奴騎兵甚至騎著戰鹵接沖上了城頭在城墻上來回砍殺,城防軍已經好多年沒有經歷過戰事,哪里擋得住攻擊?還沒等匈奴騎兵沖過來就嚇得潰散了,第一團騎兵很輕松地就占領了狄奧多西城墻,并且開始圍剿潰散的城防軍,同時派兵通過城墻前往波菲羅根尼蒂斯皇宮,幫助第四團進攻皇宮。

(→)


上一章  |  圍獵羅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