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瓦第572章 劍走偏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瓦 >>漢瓦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2章 劍走偏鋒

第572章 劍走偏鋒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25日  作者:風之清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風之清揚 | 漢瓦 
第二卷亂世風雨亂世情

提示:本系統支持鍵盤左右方向鍵[][→]翻頁

第二卷亂世風雨亂世情

曹操攻陷鄴城的消息傳到了長沙,劉澤正在與諸臣議事,聞此消息不禁一怔,長嘆道:“曹操還是攻陷了河北之地,北方已無人再能擋得住曹操了,爭雄天下的時代,終究還是要來了。”

賈詡道:“曹操既得河北之地,下一步必將會圖謀荊徐,雖然主公與曹操的五年契約之期未至,但依然不可不防。”

劉澤點點頭,道:“五年之約不過是權宜之計,想憑著它束縛住院曹操的野心,完全是不可能的,看來荊徐的整個防務計劃要重新來制定了。”

攻下荊南四郡之后,劉澤立即著手對荊南四郡的人事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整,鞏志任武陵郡太守,劉度任零陵郡太守,桂陽郡太守由傅巽出任,至于荊南四郡之中份量最重的長沙郡太守的位子則由建安三年進士榜的頭名狀元杜襲來擔任。荊襄九郡之中,除了南陽郡之外,八個郡都已經歸到了劉澤的麾下,這八個郡的太守都安排了妥當的人選,至于每個郡的軍事,自然也不再歸太守管轄,劉澤另行任命了八個都尉,掌管各郡軍事。

荊襄九郡平定之后,擺在劉澤面前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安置降兵降將,從江夏到新野,從襄陽到江陵,直至荊南四郡,這一路打下來,降者無數,為了不影響靖軍的戰斗力,劉澤對于降兵降將一直就是另營安置,但這也只能是權宜之計,統一編制是大勢所趨。靖軍想要提高戰斗力,就必須對已收編的軍隊進行整編。

荊襄系的降軍水軍大約有七八萬人,步騎十幾萬,除了一部分改編為郡兵之外,大部分經過選優汰劣,重新整編為三個軍團,即第六、第七、第八軍團。

第六軍團將和關羽的第二軍團合并重組,關羽仍舊出任第二軍團都督,升任五星上將,文聘為副都督。副將軍銜。高順出任第六軍團都督。升為正將軍銜,臧霸出任副都督。

原來歸屬于第二軍團的第三步兵師和第四步兵師此次劃歸到了第六軍團的建制中,第三步兵師的總兵由原副總兵成廉擔任,第四步兵師的總兵仍為徐宣。第二軍團轄下除了原來的第二騎兵師、第五步兵師和第十二步兵師之外。新增了第十五步兵師和第十六步兵師。由向朗和霍峻擔任總兵。

第六軍團也新增了三個師。兩個步兵師:第十七步兵師和第十八步兵師,分別由魏續、章誑擔任總兵;一個騎兵師:第八騎兵師,由尹禮來擔任總兵。

第二軍團和第六軍團此次都調整為滿編五萬人。陳登調任第六軍團的參軍,第二軍團的參軍則由諸葛亮推薦的馬良來擔任。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馬良在荊州素有賢名,只是與蔡瑁不睦,才未得重用。

第七軍團是水軍,由甘寧出任水軍都督,正將軍銜,王威出任水軍副都督,副將軍銜,馬謖出任為第七軍團的參軍。第七軍團下設三個艦隊,第一艦隊總兵為蘇飛,第二艦隊總兵為沈彌,第三艦隊總兵為婁發。劉澤對荊州水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撤裁掉了接近半數的兵員,擇優汰劣,使水軍力量更為精干。每個艦隊滿編一萬人,加上軍團直屬部隊,第七軍團合計兵力為三萬五千人。另外劉澤計劃操練一支水軍陸戰隊,總兵力為一萬人,下設三個陸戰旅,不過這支部隊尚未成型,暫時還沒有列入到第七軍團的編制中來。

第八軍團為新編軍團,沒有采用第二第六軍團的混編方式,完全是全新組建的軍團。雖然底層的士兵全部來自于荊北荊南的降兵,但東點軍校最近幾期的畢業生充實到了第八軍團的中層之后,這支完全由荊州降軍組成的軍團也煥發也了新的光彩。

黃忠被劉澤任命為第八軍團都督,正將軍銜,多多少少出乎眾人的意料,黃忠既老邁且又是新降之人,寸功未立,此次便是一步登天,與關羽、張飛、張遼、太史慈諸多立有赫赫戰功的絕世名將比肩而立,確實讓人很是驚訝。第八軍團的副都督則由義陽人魏延出任,和黃忠一樣,魏延也是一個資歷淺薄的將領,唯一的戰功就是來自于襄陽平定蒯氏叛亂的那一役。劉澤將這支新的軍團交到了兩位降將的手中,許多人都覺得劉澤是在冒險。但劉澤素來以眼光獨到稱著,而且他在此次的任命上固持己見,賈詡等元老級的重臣謹慎地提出了反對意見劉澤也沒有采納,所以許多人對第八軍團還是有些期望的。

第八軍團下設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步兵師和第九騎兵師,合計兵力五萬人。第十九步兵師總兵由穆順擔任,第二十步兵師總兵由宋憲擔任,第二十一步兵師總兵由雷緒擔任,第九騎兵師總兵由毛暉擔任。雷緒是雷薄的弟弟,曾在袁術手下為將,袁術敗亡跟隨雷薄陳蘭投降了劉澤,曾歷任旅都尉、副總兵等職。

第八軍團的參軍由殷觀擔任。殷觀是荊州南郡人,劉表在位時未得重用,僅為蔡陽縣令,劉澤主理荊州之后,很快地被提升了起來,而且本人謀略出眾,有獨到見地,此番被提升為第八軍團的參軍,足可見劉澤對他的器重。

軍隊完成重組之后,已經坐穩荊襄的劉澤又將迫不及待地踏上新的征程,曹操擊敗袁紹占領了冀州,對劉澤而言,無形之中產生了巨大的壓力,想和曹操對抗,還得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才行。

以賈詡的建議,下一步進攻的目標應當是江東。赤壁之戰,劉勝孫敗,無疑給一統江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東吳所倚仗者,不過就是強大的水軍和長江天險,今劉澤已得荊州全境,與東吳共享長江之險,從荊州東略吳會,便有幾條旱路可走,依靠靖軍強大的步騎力量,長驅東進,足可以蕩平東吳,坐擁江南半壁江山,擁有徐淮荊襄戰略縱深,將來與曹操爭雄天下,也完全有了堅實的后盾,足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而諸葛亮的建議則是西進巴蜀。江東孫權雖經歷了赤壁之敗,損失慘重,但孫家經營江東數載,樹大根深,赤壁之敗也僅是傷其筋未能動其骨,何況江南之地水網密布,尤其是吳會等地,被稱之為水鄉,若無強大的水軍,靖軍幾乎是寸步難行,想要完全地擊敗孫權,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戰爭拖得越久,越對靖軍不利。而巴蜀之地,號稱是天府之國,沃野千里,國富民殷,其主劉璋暗弱,不能自守,此時取益州,可以說是天賜良機。有川蜀做為根本,以漢中作為門戶,便可走當年漢高祖劉邦取天下的道路,取關中出函谷,天下盡在其握。

帳下的謀士分為了兩派,一派支持賈詡的東進策略,一派支持諸葛亮的西進謀劃,各是有理有據,爭得是不亦樂乎。

無論是東進江東還是西進益州,都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益州有山川之險,而江東有水鄉地利,想要在短時間內拿下益州和江東似乎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曠日持久的大戰,對于靖軍而言,也是不堪承受之重。曹操的虎視眈眈,讓劉澤認識到必須要建立一個大的縱深,才能保證將來和曹操的較量之中可以有源源不斷的后續力量,和曹操的決戰才是將來的重中之重,而這場決戰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為了保證這場戰爭的最后勝利,劉澤必須要依靠一些非常規的手段。

于是,劉澤拋出了另外一個計劃,劍走偏鋒,直指交州。(未完待續。。)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本作品《》為私人收藏性質,所有作品的版權為原作者風之清揚所有!任何人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將作品用于商業用途,否則后果自負。


上一章  |  漢瓦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