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瓦第513章 劃江而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瓦 >>漢瓦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3章 劃江而治

第513章 劃江而治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7日  作者:風之清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風之清揚 | 漢瓦 
《》第一卷雄關漫道從頭越

《》第一卷雄關漫道從頭越

孫權含笑抱拳道:“權凡眼愚頓,竟不識賢士至此,失禮失禮。..”

諸葛亮亦躬身道:“此乃水鏡先生當年之戲言,吳侯切勿當真,亮山野慵懶之徒,才疏學淺,盛名之下,其實難負。”

孫權道:“司馬德操乃世之高人,豈有虛言?不知先生對天下大勢有何見地,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諸葛亮推托道:“亮不過是一耕夫,不省治國安民之策,安敢枉談天下大事?”

孫權再三懇請,諸葛瑾亦道:“二弟不妨試言之,吳侯也不是外人,不過是是想聽聽二弟的意見。”

諸葛亮沉吟片刻,道:“吳侯有命,在下莫不敢從,只是亮一己之言,吳侯姑且聽之,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吳侯海涵。”

“先生不吝賜教,權當洗耳恭聽。”孫權道。

諸葛亮手持羽扇,輕輕地搖了兩下,道:“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與袁紹相爭于河北,曹必勝而袁必敗,北方一統之勢已無可阻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兵雄勢大,無人可與之爭鋒。徐州劉澤,起于東海之濱,席卷淮南、荊襄,橫掃長江以北,勢不可擋。此二人為一代雄主,其余如益州劉璋、漢中張魯、西涼馬騰之輩,碌碌無為,舍此二人之人,余者吳侯皆不需慮之。吳侯世據江東,國險而民附,此誠為逐鹿天下之根本。今劉澤已得荊襄北境,吳侯切不可等閑視之。倘若劉澤全取荊州,則與江東共擁長江之險,江東之優勢不復存矣。愚以為,吳侯應即刻出兵,乘劉澤無瑕南顧之際,搶奪荊南四郡,暫不與之爭鋒,以謀求劃江而治,只要吳侯坐擁江南半壁,內修政理。外固江防。便可立于不敗之地。曹操與劉澤雖有互不相侵之協定,但一紙空文,豈能擋得了曹操壯志雄心?不出數年,曹劉必然相爭。這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甚至是兩敗俱傷,彼時吳侯便可乘隙而北伐,一舉可定天下。”

諸葛亮一席話。為孫權勾勒出一幅爭霸天下的藍圖來,聽得孫權如醉如癡。在諸葛亮的宏觀構想之中,劃江而治是重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江東必須有所動作,乘劉澤立足荊州未穩的時候,虎口奪食,將劉澤尚未染指的荊南四郡長沙、武陵、零陵、桂陽搶奪到手,依靠江東強大的水軍力量,固守江防,將劉澤的軍隊擋在長江以北,這樣孫權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坐擁江南半壁江山。接下來孫權所要做的,就是坐山觀虎斗,等曹操與劉澤斗到兩敗俱傷之時,出兵北伐,便可以輕取天下。

諸葛亮的策略是避實就虛,不與徐州軍做正面的沖突,以目前江東軍的總體實力,水軍占據優勢,而陸軍占據劣勢,諸葛亮建議孫權先取荊南四郡,就是要揚長避短,攻占荊南,依靠優勢的水軍力量,封鎖長江水道,完成劃江而治的戰略目標。諸葛一生唯謹慎,他對孫權提出的戰略構想無疑也彰顯了這一點,徐州步騎冠絕天下,此誠不可與之爭鋒也,江東如果想在荊州的搏奕之中占得上風,就必須要揚己之長,避己之短,江東軍的水軍優勢明顯,那就充分地發揮水軍優勢,不與徐州軍在荊北相爭而轉取荊南,劃江而治,分庭抗禮,以長江為天然屏障阻遏徐州軍的南進之勢,一旦天下有變之時,再相機而動,不用奇險之招,不貪功冒進,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對于目前并不占據優勢的江東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孫權聽罷,暗暗稱奇,心道這臥龍果然有奇才,當下長揖一禮,道:“先生金玉良言,權受教了。先生乃當世奇才,如能屈就江東,必為江東萬民之福。”

諸葛亮淡淡地一笑道:“亮乃散淡之人,逍遙慣了,只愿閑云野鶴放逐江湖,功名富貴,與我如浮云。今日只為探視兄長而來,兄長既然無恙,亮這便歸去,后會有期。”

魯肅勸慰道:“孔明先生有濟世之才,若放逐山野,豈不是明珠暗藏,絕非社稷之福。”

諸葛亮道:“人各有志,子敬兄就不必強留亮了。”

眼看得諸葛亮去意甚堅,求賢若渴的孫權又豈能放過這個機會,暗暗地向諸葛瑾投了一個眼神,讓他出面來勸說諸葛亮。

諸葛瑾心領神會,對諸葛亮道:“吳侯思賢若渴,二弟如留在江東,必可一展平生所學,二弟豈不聞伯夷叔齊之事乎?雖餓死在首陽山下,兄弟二人亦不分別。你我二人如能共事江東,旦暮可聚,亦不失骨肉親情。此乃為兄之愿,望二弟勿辭。”

“這……”諸葛亮沉吟未決。

孫權道:“先生志趣林泉,權本不敢強行挽留,但現下襄陽已為劉澤所據,某常聞劉澤近走卒而惡士人,先生若返襄陽,恐為劉澤所害,故而請先生暫居江東,待荊襄局勢穩定之時再行回鄉不遲。先生既然無意仕途,權也不敢強加官職,但請先生為幕賓,權亦可早晚請教,先生何時去留,但憑尊見。”

諸葛亮想了想,似乎現在的確也沒有好去處,便道:“蒙吳侯厚愛,亮權且留駐幾日,待荊州安定之后,再行請辭。”

孫權見諸葛亮同意暫時留了下來,便略略寬心,寒喧幾句之后,遂與魯肅告辭而去。

諸葛瑾見諸葛亮怏怏不快,乃道:“吳侯雄才大略,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明主,二弟有王佐之才,在江東必可一展平生抱負,何故執意要走,難道二弟心中另有明主嗎?”

諸葛亮搖搖頭,道:“吳侯可為人主,但縱觀其度,能賢亮卻不能盡亮,何況江東俊杰如云英豪輩出,文有張昭武有周瑜,他們皆是治國興邦之大才,我留之無益,不如早去。”

諸葛瑾含笑道:“二弟多慮了,子布公瑾寬宏雅量,皆為社稷之臣,為兄與他們相處甚為和睦,二弟若肯投效吳侯,也定與諸臣相處融洽。何況襄陽兵禍連綿,二弟此時亦不應歸去,且留江東,以為上策。何況吳侯也答應二弟去留自便,既來之則安之,二弟不妨多走走看看,合則留不合則去,不知二弟意下如何?”

諸葛亮只覺得胸中郁悶,也沒有回答諸瑾的話,只是道:“兄長身體尚未康健,還須靜養才是,亮先告退。”

諸葛瑾道:“二弟遠來,還不曾用膳吧?”當即吩咐管事給諸葛亮備餐,諸葛亮并沒有吃,而是漫步而行,不覺已出了建業城,來至長江邊。

遙望長江煙波浩淼,江中一葉扁舟隨波逐流,諸葛亮佇立于江中,久久地出神凝望。

孫權回府之后,心中郁悶,重重地嘆息了一聲,在他看來,諸葛亮絕對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光是他這番劃江而治的見解江東就無幾人能及,如果換了開疆拓土飛揚跋扈的孫策可能對諸葛亮的這番言論不以為然,但對于守成持重的孫權而言,無疑是最合他的拍。但孫權也看得出來,諸葛亮并無意出仕,最起碼不愿歸附于江東,這讓孫權有些大傷腦筋,象諸葛亮這樣的人才,正是他渴求已久的,遇之而不得,殊為人生一大憾事。

魯肅一直跟在孫權的身后,見孫權憂色沖沖,便道:“主公所思者,是為孔明不肯歸順嗎?”

孫權輕輕地嘆息一聲,道:“如此曠世逸才,得之乃江東之福,失之乃江東之憾。”

魯肅神情略顯嚴肅地道:“屬下剛剛接到荊北方面的密報,劉澤南渡漢水之后并沒有急著攻打襄陽而是親赴孔明故里隆中,想必劉澤也是聽聞了孔明乃當世奇才,才不惜枉駕屈尊禮賢下士,主公切不可輕易放孔明歸荊州,否則其為劉澤所得,必為江東之勁敵。”

孫權聞言眉頭緊鎖,道:“方才孔明之策,子敬有何看法?”

魯肅道:“取荊南之地,與劉澤劃江而治,不加刀兵,主公便可坐擁半壁江山,立于不敗之地,待天下有變,主公即可揮師北伐,誠如是,大業可定。孔明之高論,江東諸臣,無人可及,對主公而言,此策乃為上上之策。”

孫權也點點頭,顯然他對諸葛亮的策略也是極為地贊同,旋即又略帶遺憾地道:“只是孔明常懷去意,奈之若何?”

魯肅道:“主公豈不聞豫讓‘眾人’‘國士’之論乎?劉澤既肯放下身段親顧草廬,主公何不效之,施厚恩以結其心,孔明感其誠必心悅誠服,歸于主公麾下。”

孫權展顏一笑道:“子敬所言極是,孔明乃當世奇才,孤自當敬重厚待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孤不信憑孤一片誠心打不動他。”

這時,門人前來稟報:“啟稟主公,大都督周瑜在外候見。”(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漢瓦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