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嗣昌現在地位不高,又和東林黨不對盤,于是索性投靠了沒有人看好的崇禎,自然就要沖鋒在前,對劉白羽發動了沖鋒.
“青山居士,你這帝師來頭暫且不說,您的治學卻是和帝王師相差的有點遠吧……”
楊嗣昌這話就是帶著刺了,別看劉白羽是現在的公認的當時大儒,學籍若天人的存在,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劉白羽離明朝帝王師的標準卻是相距甚遠.
明代儲君的學習內容,以經史為主。[頂點小說][]習經則上宗孔孟,本于程朱;習史則揭示歷代帝王治國之道,興衰之理。講經者尋章摘句,雖屢見智慧但大都泥古;講史者發揮較多,較之經籍更能讓人體驗治國之得失。因此,明朝的帝師,學問不必有創見,但須雍容深厚。臧否人物可以一針見血,但不可標新立異,更不能“怪力亂神”。
所以,以思想家譽之帝王師,則不允當。盡管少數帝師確有自己的思想體系,但作為一個群體,他們不是以思想取勝,而是精于治術。
而對于劉白羽來說,在這個年代固然是無可置疑的博大精深,但是博大精深的另一方面,也就是意味著學術不純,知識駁雜.
劉白羽沒想到忽然冒出來一個愣頭青,你沒看到尚書閣老都不說話么?“楊嗣昌你對我的學問有疑問,那就說說看.”
和你較量學問的是傻逼!楊嗣昌自然不會上這個當,他心里知道自己論學問十個自己也不是劉白羽的對手,自然不會從學術角度質疑:
“青山居士,你這帝師學籍若天人的存在,不過您寫的《歷朝政治得失》里面的內容近乎法家,學術不純!”
楊嗣昌這話打在了劉白羽的名門上.畢竟劉白羽很多觀點都是儒家一層皮,包著的東西,就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了.
“我的學問是先秦儒學,和你們學的不知道改了多少的所謂儒學不同.楊嗣昌,請問按照你的標準諸葛武侯算法家還是儒家?荀子和韓非子的學問,一個是儒家,一個是法家,區別在哪里?諒你也不懂得,要不然,我給你講一講夏商周三代之治是怎么回事?”
劉白羽的話楊嗣昌可不敢接茬,他知道劉白羽說的,都是幾千年都扯不完的公案,真要是談論起來,自己絕對不是劉白羽的對手,畢竟劉白羽比起學問來,此人胡說八道,強詞奪理更為出名.
是的,楊嗣昌說的沒錯,當明代帝師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不能標新立異,不過即使經書要讀得熟,經書解釋得好。其實因人而異也是存在的,宋濂當時給朱元璋以及太子朱標講《大學衍義》,到后來的方孝孺給建文帝講《大學衍義》,雖然同一本書,兩人的觀點并不盡然相同。
當然,人家的差異其實是個人理解不同,和劉白羽直接給儒學換心那是兩回事,不過依照劉白羽胡說八道的本事,楊嗣昌卻是沒有和劉白羽對決的自信.
這就鎖了,戰斗力不到五啊!劉白羽也不樂意繼續追殺這貨,而是對崇禎皇帝倚老賣老,撫摸了自己并不存在的胡須:
“聽說陛下要為張江陵平反?這也不是不行,畢竟張江陵確實做了很多好事,不過,張江陵有些事就不好了,比如說要皇帝用學生禮給他奉茶,這就過了,哪有一點君臣的樣子?君不君臣不臣的,沒個樣子……”
崇禎皇帝差點沒被劉白羽惡心吐了,張江陵要皇帝用學生禮給他奉茶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的,沒個樣子?好吧,這事情上張江陵是不像樣,可是比起劉白羽這種帶兵逼宮,那完全是小節了好吧?烏鴉嫌棄豬黑么?
“不過呢,楊嗣昌說的再不像話,有一點也說的沒錯,我想陛下也好,許多忠臣也好,都覺得我劉白羽這次近于兵諫,超越了人臣本分——不過還請諸位放心,我劉白羽是個懶人,最喜歡的就是草堂春睡足了……”
“青山居士,你這帝師進城一個多月,把六部,內閣,陛下踢到一邊,大包大攬的……”溫體仁陰沉沉的說道.
“我聽說朝廷中的文官有三無,一是無恥,二是無腦,三是無能!簡簡單單的事情辦不好,而且還不改,我劉白羽身為帝師,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一點一點教,一點一點改,大明朝又沒有那個時間了,所以只能這樣大包大攬,以后就是一群豬,蕭規曹隨總是會吧……唉.”劉白羽搖頭嘆息.
“青山居士,你這帝師大家自然信得過,不過閣下的家奴辦事能力就比六部官員還強,那就……”溫體仁質疑著,同時試探劉白羽是不是以退為進,懶著不走,只是表面上唱高調.
“自然是要走的,權力這玩意聽著好聽,實際上時間長了,熬人心血,讓人少活十年都……總而言之,我劉白羽不是給人留下一堆爛攤子的人……”
“口說無憑,既然青山居士,你這帝師沒有私心,只是臨時執政,那就請把賬本,人事,一起交出來好了!”溫體仁步步緊逼.
“這是自然,賬本,人事都在后邊的箱子里,一起交出來好了,還請相關的官員檢驗好了.”劉白羽云淡風輕的說道.
崇禎皇帝和溫體仁才不信劉白羽真是正人君子,不趁機在北京城這塊肥肉上大吃一口,本來是把劉白羽這個瘟神送走就可以了,但是劉白羽主動把把柄送上來,不趁機敲打一番,那就是老實人了,而政治這玩意,哪朝哪代老實人是沒法做到最頂端的不是?
但是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隨著劉白羽帶來的賬房喊出的一個個精確的數字,卻是大吃一驚——劉白羽用來記賬的都是現代記賬法,每一筆支出都要有主管,時間,經手人三重保險,比朝廷的流水賬難做手腳了許多.
而且只是簡單的心算,崇禎皇帝和溫體仁就發現,劉白羽短短一個月里面,就給朝廷進項了兩百多萬兩的白銀,還打掉了許多勛貴,太監,等等既得利益集團一些崇禎都不好動,甚至不敢動的毒瘤,尤其是查抄晉商,僅僅是京師一地,就查出五十多萬兩銀子!
崇禎皇帝氣的臉色刷白,他是知道有些既得利益集團吃相難看的,只是萬萬沒想到有些既得利益集團吃相會如此難看!尤其是晉商,崇禎皇帝其實知道晉商在蒙古草原上的業務的,和滿清有點來往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像一些晉商那樣,不但給滿清出售物資,而且還給滿清提供地圖,明軍布放虛實——做到了滿洲探子想做做不到的事情.
“晉商,晉商!好個晉商,通敵賣國,死不足惜,當誅九族!死不足惜,當誅九族!”崇禎皇帝氣的喊出聲來,在皇宮內部回響的聲音,震得人耳朵都嗡嗡亂響.
溫體仁卻是和崇禎皇帝這個中二皇帝不同,溫體仁從劉白羽提供的晉商資料來看,隱約明白了劉白羽的思路,他這么做,是要打擊明朝的威望!
劉白羽這一手打出,崇禎皇帝立刻陷入了兩難的局面,勛貴,太監等既得利益集團還能含糊過去,晉商通敵賣國,按照大明律的確是死不足惜,當誅九族!
但是……政治和法律從來不是一回事!商通敵賣國,按照大明律的確是死不足惜,甚至當誅九族,可是問題就在于當誅九族身上.
畢竟晉商系統是壟斷了北方的大半金融業,以及關內和蒙古的貿易,舉足輕重,身為現代人,金融業的力量大家都知道,不過關內和蒙古的貿易問題可就大了,可不是簡單的邊境貿易!
晉商在明末是承擔著把糧食運輸九邊任務的,明末又不是現在,商業渠道基本都是壟斷甚至世襲的,如果把晉商一掃而空,那么九邊基本就要斷糧半年——沒糧食吃的軍人,直接造反甚至通敵賣國都是很正常的不是?九邊一旦大變,明朝如何再對抗滿洲韃子呢?
關內和蒙古的貿易問題更是一顆大炸彈,蒙古部落需要的鐵鍋,針線食鹽等生活必需品都是晉商提供的,真要把晉商以通敵賣國的罪名一掃而空,生活必需品斷絕的蒙古部落立刻就會拼死南下……
其實晉商通敵賣國的事情又不是第一回了,達延汗的時代,就是因為朝廷想控制關內和蒙古的貿易,結果晉商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直接放達延汗入關,直接威逼北京,逼的大明朝不得不妥協.
所以說晉商問題可不是一些yy書里面殺伐果斷就能解決的,真要是打個比方,那就是晉商是寄生在大明身體內的毒瘤,但是同時還有很多血管,神經在這個身體內的毒瘤上,切除的同時稍微不小心人的命就沒了,而且就算是小心翼翼,事后也要回復著大明身體內的毒瘤上的血管,神經.
但是劉白羽把晉商通敵賣國的事情大白于天下,就把崇禎皇帝逼到了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