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皇帝駕崩,熊廷弼失去了強有力的支撐,不久就遭到以東林黨為首的言官全力攻擊,不得不離開了遼東督師的職務,取代熊廷弼出任遼東經略的是東林黨人袁應泰,這個時候東林黨人是認為后金不過是土蠻造反,是刷功勛的好地方,根本不知道他們的這種盲目樂觀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大明朝,害了天下百姓。
袁應泰此人,公正的說是一個東林黨內難得的好官,太行山,開挖廣濟河渠,成二十五堰,溉田數萬頃,鄰邑皆享其利,至今廣利渠首還有明代“袁公祠”。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不懂軍事,卻固執己見,他十分迂腐地認為應該寬仁愛民,于是改變了不少熊廷弼時期嚴格的軍紀。
此時又因為小冰河期的原因,蒙古諸部大饑,多入塞乞食。應泰又為了籠絡蒙古人收留了許多,卻不注意蒙古雇傭兵的紀律,無視蒙古雇傭兵在劣勢的情況下,屢次開城投降滿洲的教訓。
混河血戰之后,明朝失敗,面對滿洲的進攻,蒙古降人和一些漢奸引導叛軍撲向各個要地。導致遼東戰略重鎮沈陽、遼東政治中心遼陽相繼淪陷。袁應泰佩著尚方寶劍和官印自縊而死_______就是一個胡亂指揮,又有氣節的不肯投降的典型東林的形象.
袁應泰慘敗后,朝廷不得不重新起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于是有了熊廷弼第二次出山,但是,同時任命東林黨人葉向高的弟子王化貞為遼東巡撫,對他加以牽制。導致“經撫不和”——經略與巡撫互相沖突,王化貞有了老師葉向高這個首輔的,落于下風的當然就是熊廷弼。
實事求是的說王化貞也不是無能之輩,遼東失陷,此時唯獨王化貞能堅守廣寧,任用毛龍游擊敵后,給滿清增加了一個巨大的麻煩,如果能和熊廷弼團結一致,還是能有一番作為的,結果由于守城成功,王化貞認為滿洲人不過如此,加上孫得功自稱策反了降敵明將李永芳,王化貞犯了和東林黨人袁應泰一樣輕敵冒進的毛病。
但是戰事一開始孫得功做先鋒就叛變,而后又詐降騙取了廣寧城門,廣寧失守。
此事成為黨爭的一個大題目。為了怕王化貞出事牽連到東林黨的首輔葉向高,東林黨把王化貞的慘敗,硬是變成了指責熊廷弼棄土的罪名。
東林內部為了“保熊斥熊”自相內訌的時候,楊連等人因為熊廷弼有才,于國有大用而來保熊,另外的派別則出于團結首輔葉向高的需要,主張以熊廷弼給王化貞抵罪.
這個時候王化貞卻已經意識到東林黨大廈將傾,就果斷拋棄了還在為自己“重列朝班”而奔走辯護(順便參與陷害熊廷弼)的“東林君子”們,投奔魏忠賢。魏忠賢趁機利用他揭露東林“貪污遼東軍餉”,一舉擊潰了東林的殘余力量。天啟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八月,熊廷弼以“失陷廣寧罪”慷慨赴市,傳首九邊(遼東、薊州、宣府、太原、大同、延綏、固原、寧夏、甘肅)。相比之下,懂潛規則,會倒戈的王巡撫日子好過許多。他和楊鎬住在監獄里等待機會。而伺候明朝任命王在晉為遼東經略。
然而,崇禎即位后面對連連失敗的遭遇,怒而開始將這些死緩犯陸續祭旗。王化貞也在此過程中被人們想起,于崇禎五年(1632)被斬首。
而劉白羽說的那些和魏忠賢勢不兩立的東林黨呢天啟四年楊漣等一大批憤青東林被搞死了.
東林前期領袖毫無疑問是葉向高,沒有葉向高就沒有東林黨。葉向高的政治斗爭能力是一流的,其它東林的政治斗爭能力就是基本為負數,楊漣等一大批憤青東林其實就是一群書呆子氣十足到處得罪人的書生。而葉向高為了維持住這群呆書生不被自己的傻氣全部搞死,更多時候在東林的對手,適當的浙黨甚至閹黨,保持微弱的政治平衡。
東林前期領袖葉向高這個人,不然把他楊漣等一大批憤青東林相提并論,說得好聽些天啟年間能夠不崩盤,葉向高功居第一,調和能力超一流。說的難聽些,就是首鼠兩端.
他在對待魏忠賢
您正在閱讀本章節的第1段,請繼續翻頁
小說最新章節網址:/html/34/34363/8650398.html
閱讀提示:
①閱讀小說時可使用方向鍵左右(→)前后翻頁,回車鍵返回目錄。
②在《新悠悠書盟》閱讀《》最新章節《》無彈窗的煩擾。
③如果本站轉載的《最新章節《侵犯到您的利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
④如果您發現《》這本書存在色情、政治、暴力等違反國家互聯網管理規定的內容,請通知我們進行清理。
⑤如果發現小說《》最新章節《》有錯誤,或沒有及時更新,請通知我們,我們會盡快處理!
⑥各位新悠悠書盟友如果喜歡《》這本書,請積極參與評論和投票,不但可以與其他書友共同分享樂趣,也可以增加積分和經驗!
⑦本書是屠神龍的玄幻魔法類作品,本站只提供《》最新章節《》的自動轉載服務,章節《》來源于互聯網網友。
干凈無彈窗的小說網站
字母索引
干凈無彈窗的小說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