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關于《太上章》,補一篇題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太上章 >>太上章最新章節列表 >> 關于《太上章》,補一篇題記

關于《太上章》,補一篇題記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3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玄幻 | 遠古神話 | 徐公子勝治 | 太上章 
»關于《》,補一篇題記

關于《》,補一篇題記

作者:

下載:

自開書以來,間或總有讀者在書評區留言,說本書讀起來太“清淡”,故事沖突不夠緊張激烈,場面也不熱血刺激。其實身為作者,我一直很清楚這個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有意為之。這不是因為故事沖突不夠激烈,而是因為整本書的基調,敘事手法要服務于所表達的主題。

當初寫《神游》時,我喜歡在很多章節前面寫題記,以闡述創作的思路。后來發現,在網絡小說的章節中,加入這些與情節無關的內容并不太合適。但如今倒是有必要寫一篇題記,放附在免費感言章節中。

這本書叫《》,虎娃將成為道祖太上。它所描寫的就是虎娃怎樣成為道祖太上的故事,以及他為何會被后人稱作道祖?而不是虎祖、霸祖、帝祖等其他的“尊號”。

其實仔細讀來,已告一段落的巴原五國之爭,以及即將展開的中華天子嗣位之爭,其故事沖突都足夠尖銳激烈,甚至可以說是驚心動魄。但無論世事多么驚心動魄,對道祖太上而言,他所要求證的都是他的心境。

若是從虎娃的角度去看待和體會這些沖突,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一言不合光著膀子沖上去拎刀便砍,那不是太上而是牛二,或者叫張三、李四都行,總之可以換成任何一個名字、寫成另一個故事,或許也很精彩甚至喜聞樂見。但那就不是《》了,可以叫《張三戾血霸天記》,網上類似的故事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我沒必要也湊這個熱鬧。

寫什么就是什么,最起碼也要寫什么就像什么,這是文學創作的基本要求。

最近的章節,介紹性的內容比較多。由此導致了情節推進不快,當然了,這也有我更新不快的原因。但對上古時代的背景介紹,又是繞不過去的,只有將它鋪展清晰,后續的情節沖突才能順利展開。

這是一部上古神話題材的網絡小說,但內容也并非完全是虛構與杜撰,它有很清晰的背景。從時間背景上來看,它所描寫的歷史時代,從華胥之子太昊至大禹之子夏啟。由華至夏,便是華夏古國的奠定過程。

創作中感到艱難的是,相關的文獻包括各種史料與上古神話傳說,既太少又太多了。所謂少,是相對于先秦之后豐富的歷史資料而言;所謂多,是相對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早期史料而言。

可以考證的記載與傳說,不僅豐富而且零散,內容極為復雜與混亂,盡情發揮想象力去解讀這些神話史料。可以得出各種推論。然后在這些各種可能性的解讀中,梳理出一條最切合邏輯關系的主線,做為小說中的世界觀背景,對作者而言是個相當浩大的工程。

編造并不難。真正難的是不能隨意去編造,迄今考證過的上古史料,加起來已有近百部,有些簡直是比天書還天書。寫在小說故事里。有些可能只是一段很簡單的介紹,但實際上想把它們梳理清楚、清晰自然地介紹出來,其過程要比我寫《天樞》時難多了。

其中雖然有小說的加工。但對于已流傳了幾千年的上古神話史,我并不敢擅自胡編亂造。涉及到某些內容時,我的態度不僅認真,甚至可以說是恭謹。比如說寫道祖就是道祖,而不能是將道祖寫成牛二,卻非說這個人就是清凈無為的道祖。

既然是寫道祖太上的故事,虎娃的成長經歷,也應當反映道家思想最初的源流。道家并不是人們所說的上古神道,亦不等同于后世的道教。

(悄悄說一句:我本人并不喜歡《封神演義》,書友也不必用封神中的神話體系,勉強去套用本書以及我的一系列作品中的“設定”,因為這是不同世界觀的體系。)

最近的章節中,恰好寫到了顓頊帝整頓祭祀,也就是后世神話中的“絕天地通”,有關內容在后文還會繼續提及。而人們對待鬼神、對待自身的態度,恰恰是人類思想文明的萌芽,道家思想的出現,也肇始于這個萌芽。

現代人能讀到的、完整的中國古代思想著作,成書于東周的老子《道德經》,應是其中最早的一部。在《道德經》之前,當然還有更早的上古文獻,但那些文獻資料要么不夠完整系統,要么就是一些單純的占卜以及歷史事件的記錄,并非一種思想體系的總結。

道家思想當然不是憑空誕生的,根植于華夏文明古老的土壤。老子所說:“以道意蒞臨天下,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其源頭最早便可追溯到黃帝世系時代,與神話傳說中的顓頊帝“絕天地通”不無關系。

也許很難用有神論、無神論、泛神論……等簡單的概念去界定道家思想,它是另一種文明啟蒙時代的思辨體系。

對于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的神靈,太上的態度,是無論它存不存在,都改變不了事物運行的本質,就算它們是存在的,那也是大道演化的一部分。而人們應該求證的,是生命與世界的本質與本源。

說老子是孔子之師,不僅是因為有史料記載孔子曾向老子問禮,而是他們之間確實有思想傳承關系,突出地表現在對待鬼神的態度上。孔子對鬼神的態度是存而不論、敬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更關注人之所需、世人應追求的自我修養與自我實現。

而道家思想,在另一種境界上強調對世事與世人的關注,以求清靜無為、合于自然。這既是對自身的態度,也是對鬼神的態度,并沒什么不同。

再回到上古時期對待鬼神的問題,對神靈的祭祀并不等同于后來的宗教。個人觀點,宗教最核心的特點,其實不在于有神無神、不在于信奉什么神靈,有的宗教比如佛教,從教義上看,甚至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有神論。

宗教的關鍵,是以某種神靈崇拜或精神信仰為基礎,制定了用以指導或限定世俗生活的各種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確立這些規范與準則的權威性,更多的不是源自于它們最初的合理性,而是通過將其儀式化、神秘化與神圣化。

比如儒家并非宗教,但有人若將孔子的思想立為神明的教義,將其儀式化、神秘化與神圣化,就有異化為儒教的嫌疑……呃,好像已經跑題了,就此打住!

中國歷史上盡管也有過像商那樣篤信鬼神、巫風大行的朝代,但經過東周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啟蒙,“其鬼不神”的態度,若隱若現貫穿于中華文明的始終。

祭祀雖然很重要,但它更多的只是一種象征、符合世人制定的禮法、滿足人們自身的需求。人們更關注的是如何解決自身的問題,盡管可能會信奉鬼神,但精神上并不依賴于鬼神。包括詮釋上古時占卜記錄的《易經》,若仔細讀都不是講鬼神的,而是分析人們在什么情況下該怎么做事。

這反映在上古神話中,比如大禹治水,與中亞文明的大洪水傳說相比,解構方式與思想內涵都是完全不同的。

中國為何會成為中國,中華文明為何與世上其他文明的演化歷程有所不同,萌芽早已埋下。“以人為本”的思想,并不是當代某科技公司的廣告詞,也不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才提出的啟蒙口號,在中華古已有之。文中恰好寫到了這一段歷史背景,因而有這篇題記。

虎娃進入中華之地,波瀾壯闊的畫卷即將打開,故事會陡然轉折將更加精彩!四月到了,春天到了,向您求月票!

最后附一則通知:很不好意思,我最接了個活,還挺急,要在五月之前完成一部電影的故事策劃。因此這段時間會比較忙,若是精力有限可能會耽誤更新,在此提前對大家說聲抱歉!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太上章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