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棲特種兵第1082章 阻敵舍生忘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三棲特種兵 >>三棲特種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82章 阻敵舍生忘死

第1082章 阻敵舍生忘死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0日  作者:人一介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人一介 | 三棲特種兵 


天軍猝不及防,三千前鋒戰士當場戰死!

雖然大量敵人緊接著蜂擁而出,但是三千人以死亡為代價,還是滯緩了清軍突圍的步伐!

迎接敵人的是天軍一個整編師,一萬將士!

師長薛大志,沉著指揮,讓大家排成緊密隊形,正正卡在清軍的突圍當道!

如同洪水遇到防洪大堤,兩股力量怦然相撞!

水的流勢被阻,大堤巍然不動!

水花四濺,色彩紅艷!

那是一撞之下,一千多條生命的流逝,點燃的后一點生命之火,給這個世界留下的后一點色彩!

清軍突圍的激流受阻,但是并沒有停頓,又以大的力量沖擊而來,洶涌而上!

這種情勢之下,就是前面的人想停止也能為力!

因為后面的幾十萬大軍根本就沒有停止,繼續奔流而出!

激烈的撞擊發生,又是一輪鮮血凝成的彩虹沖天而起,比剛才的那一輪加寬厚,彌漫在加寬廣的空間內。

這一次拼殺,雙方各有二千人倒斃塵埃!

薛大志看到這個結局,眼睛都紅了!

天軍犧牲的人中,有他看重的年輕軍官趙飛龍!

趙飛龍的武功已經不在他之下,而且文武才,有限的潛力!

可是在這亂軍混戰當中,再高的武功,也逃不出那架絞肉機的旋轉!

薛大志親眼看到趙飛龍奮起神勇,連挑三員敵將;可是在挑第四員的時候,那個人非常兇狠,竟然不顧疼痛,緊緊薅住深入胸腹的長矛!

說時遲,那時。清將的兩根長矛,也同時扎進了趙飛龍的兩肋!

這兩員清將非常殘忍,得手以后,就是踏步向前,不但扎得深,而且一陣亂攪。眼看趙飛龍就死得不能再死!

可是就在兩員清將以為已經大功告成的時候,趙飛龍突然爆發!

他不管肚腹中的長槍,縱身先前,一手一個,抓住兩員敵將的腦袋,用盡后所有的力量,讓它們撞在了一起!

“吧唧!”

兩個腦袋同時炸裂,如同兩只西瓜!

咣當!

趙飛龍也同時倒落塵埃!

華山派投順了天軍以后,以九天真人和他的九個徒弟組成了十人團。幫助天軍很地就收復了秦嶺山脈東段及附近地區。

他們的幫助方法,主要就是策反。

他們的策反方式,就是這十人團紛紛出動,到天軍目前攻打的目標那里,把那里掌軍的華人派俗家弟子說服,讓他們投降天軍。

因為華山派在當地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這些重量級的高級領袖人物出馬。讓那些俗家弟子受寵若驚。

精神恍惚之下,立刻就言聽計從了。

就這樣。花陰、駱南、儋鳳、觴南、蘆氏、花縣、觴洛、蘭田等地,部在第一時間舉義投誠,從了天軍的領土。

只有銅關,不是太順利,盡管是九天真人親自出馬。

這個俗家弟子雖然沒有列入華山正是修行的弟子行列,卻有一個正式弟子的名字。叫做趙一敬。

原來他曾經上過華山,后來卻因為熱衷于名利,又還俗去走官場,所以現在擔任千總,負責統領整個銅關的防衛事務。

九天真人一到。立刻說明來意,要求趙一敬投降天軍。

趙一敬立刻陷入兩難境地。

一方面,他真的不想投降;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得罪師父,同時也不敢,師父要是發起怒來,他還真的承受不起。

于是,他就敷衍起來。

一方面他極端熱情地招待師父;另一方面就是不給師父準話,拖著不投降。

拖了一天,九天真人急了!因為天軍的期限到了,再不投降,等于沒有按約定做到,九天也是好臉面的人,他丟不起這根臉。

于是,直接闖進趙一敬地大營,發出后通牒,立馬投降!

否則,就活捉了他,送給天軍!反抗的話,就送給天軍一具死尸!

趙一敬奈之下,只好屈從了師父。

清軍投降,天軍開進了銅關。

趙一敬因為是戰場起義,所以按照天軍的慣例,被安排天軍的一個旅長,等于官升一級,他的軍隊數量也從以前的一千多人,增加到了三千多人。

他的防區也依然是銅關。

天軍這里原來屬于程吞金的部分,依然歸屬原建制,王少杰的十個團援軍,則奉命駐守在銅關。

趙一敬則歸屬王少杰節制。

麥軻臨離開前往太行山區的時候,特意來到這座戰略古城,一方面欣賞一下這座要津,另一方面部署這里的防御。

麥軻要四處轉轉,王少杰當然陪同,而且他自己也需要了解周圍的地形。

結合以前的軍事知識和實地觀察,麥軻對這處戰略要地的了解加深入。

王少杰則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雄關,對祖國的壯麗山河增加了認識。

潼關的歷史,源遠流長。

《唐》載“古為桃林塞”。

《左傳》也有“晉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記載。

那時桃林的范圍,包括銅關以東到和南嶺寶縣西境。

戰國時,函谷關就成為秦的東大門,此地在嶺寶縣坡頭鄉王垛村一帶、東臨洪農澗

東漢末年,曹操與馬超在銅關大戰,銅關之名,始見于史。

銅關關城始設于漢,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楊家莊附近。

隋大業七年,也就是六一一年,移關城于楊家莊南城北村一帶,與漢代關城南北夾峙,形成兩座關城,形勢加險要。

唐武則天天授二年年,也就是六九一年,潼關又從塬上北遷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每目前的銅關。

歷代各朝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都在這里駐屯重兵,設關把守。

銅關,經宋、明以來多次修葺,保存尚好。

西門有明代建筑的門樓,俗稱“樵樓”,宏偉壯觀。

《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而得關名為潼,因為“潼浪洶洶”,又稱沖關。

這里南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

明洪武年間,銅關有大規模增建;其中千戶劉通筑城,指揮金事馬增修城牌“依山勢而曲折”筑城墻,后稱明城。

清朝增修擴建,北臨黃河,南跨鳳凰、麒麟二山,東斷東西大路臨黃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斷東西大道靠和南沿上象山。

現在麥軻和王少杰所看,就是滿清建城的結果。

這四座山上,二人商定個配置一個團防守。

鳥瞰城,可見城門開六處,每處各有兩洞,中有甕城相連。

東門稱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兩陜”。

西稱“懷遠”,后改“控制三秦”。

南門有兩個,東邊的稱作上南門,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覽山”;西邊的稱下南門,先名“迎薰”,后改“鳳儀”。

北門也有兩個,靠西邊的是大北門,先稱“吸洪”,后改“霸英”。

南北水關門有兩個,南邊北門筑閘樓七間,里設天橋;北邊門筑閘九間。六大城門,除南門樓外,東西城各有兩個。潼水穿城而過,經潼津橋注入黃河。

潼關史稱“畿內首險”,是“三秦鎮鑰”、“四鎮咽喉”,自漢末設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了。它占據晉豫陜之交點,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對六道門,二人也商定了兵力的布置。

“你有三個任務,少杰!第一,阻擋清兵,堅決不讓他們的一兵一卒從這里入關,確保我們的兩河決戰勝利。

“第二,接應從西方、西北而來的天軍,讓他們順利通過這道關隘,前去參與兩河決戰,不讓任何人阻擋天軍進入兩河決戰地區的步履。

“第三,牢牢盯住投降的趙一敬,對他們又限制的使用,為天軍的目的出力,而不能讓他們壞事!”

看完地形以后,麥軻交待了留王少杰駐守銅關的理由。

“堅決完成任務!”王少杰毫不猶豫地保證,然后問道:“那個趙一敬有問題?”

“對!我看他神情不定,投降天軍似乎是在敷衍,多半是九天真人壓服的結果,你對它多加注意就行了。”

“要不要先下手為強,先排除了這個潛在的麻煩?”王少杰果決地提議。

“不必!等他露出反意,有所行動,在給予雷霆一擊!既對別人有說服力,又造成明確的震懾作用,目前,你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這個問題上;表面上整修關防,準備對敵便是。”

麥軻說完,告訴了王少杰的聯系方式,就去追趕大部隊去了。

二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二人視察期間,趙一敬已經決定反出天軍,繼續投靠滿清。

其實,他這個心思一直沒變,只是因為九天真人的強大壓力,他才采取了權宜之計,跟著所有的真教成員投降了天軍。

現在,九天真人已經隨從天軍離開,他沒有了壓力;對天軍的首領王少杰,他還真沒放在眼里,不過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年輕!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三棲特種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