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各顯神通一
榮祿在溧水縣的兩江總督行轅前已經等候了半個時辰,曾國藩手握東南軍政大權日久,權柄赫赫,已經不復往日的禮賢下士,饒是榮祿已經是手握重兵,淮軍麾下難得的滿洲干將,如今更是官居正二品的總兵,不過也只能是遞手本在門房候著。章節更新最快
好在在淮軍中混的久了,榮祿在第一封疆的門房處還有一杯龍井茶喝著,總督行轅的內總管上來,對著沉默不語的榮祿打千,“給榮大人請安,大帥已經在花廳候著了。”
榮祿點點頭,從袖子里頭抽出一張銀票,不動聲色不帶絲毫煙火氣地塞給內管家,“這個給老哥哥喝茶。”那個內總管又是笑瞇瞇拱手謝恩,榮祿到了花廳邊上的簽押房,幾個總督府的書辦剛剛出了簽押房,內管家伸手示意榮祿進去,榮祿正了正帽子,抬步跨進了簽押房,簽押房里頭端坐的正是數年之間從一個回鄉丁憂一躍升為兵部尚書、督辦兩江軍政務欽差大臣,如今的疆臣之首,曾國藩。
身著青袍的曾國藩目光炯炯,不怒自威,榮祿大禮參拜,曾國藩也是稍微欠身,“仲華請起,都是袍澤,無需多禮,請坐下。”
榮祿謝過總督,在兩側的花梨木官帽椅上坐下,內管家又奉上茶盞,兩個人說了幾句軍務上的話,榮祿就轉了話題,“好叫大帥知曉,標下先父已經仙逝一年,正欲返京祭奠,恰好湖州陳玉成大敗,江南局勢稍安,特來向大帥告假。”
之前榮祿父親去世,榮祿未曾丁憂,只是奪情起復,繼續在江南剿匪,曾國藩是知道此事的,點點頭,不過曾國藩心里明鏡似的,“仲華,明人不說暗話,你此去京師,怕不是為了尊府君的事兒吧?”
“這是其一,”榮祿也不否認,“此外洋人才走,京畿板蕩,標下卻是有些放心不下家中,總是回去瞧一眼,才好辦事。”
京畿板蕩,確實是動蕩不已,但卻不是洋人的原因。天下人都在觀望,大興皇帝龍馭上賓,大政托付給了顧命大臣,可這顧命大臣里頭沒有皇帝的同胞手足們!就算是恭親王不抱怨,五王、七王這些年歲長些的,早就出來當差的近支親王也不可能不會說酸話的,放著親兄弟不用,倒是找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黃帶子來輔政呢,更何況,大行皇帝可還有位親叔叔杵在那里不說話。
更何況新帝的生母,大行皇帝的皇后,可還是穩穩當當地呆在儲秀宮里,自從葉赫那拉氏一入宮,就是獻計火燒連環,一把火燒掉發逆幾萬大軍,更是獻策團練,建立鄉勇,開源節流,增設厘金,離間之計讓洪楊反目,血染長江,誕下皇子,位列中宮之后,更是代替皇帝朱批奏章,參知政事,更是難得可貴的,居然代皇帝留守京師,親赴前線鼓舞士氣,一舉擊敗來勢洶洶的英法兩夷。這樣的女人,這樣的心機,這樣的胸懷,可大行皇帝居然沒有在新帝的秉政班子里留給皇后一席之地,這樣誰能忍得下這口氣?若是皇帝無心讓皇后繼續干政也就罷了,可到底又賜了同道堂之章!
大行皇帝的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曾國藩不知道,可他知道自己的內心實在是糾結極了,皇后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可肅順也一直照拂自己,錢糧從來不多說二話,這兩方若是同舟共濟也就罷了,若是斗起來,自己這手握重兵的兩江總督,可真是左右為難了。
“仲華,”曾國藩思索不出什么頭緒,便開口問榮祿,“依你之見,這水火能否相容,交濟合力呢?”
“即是水火,豈有交融之理,”榮祿搖頭,“只不過看那邊勝了那邊敗了,成王敗寇,古往今來,均是此理。大帥鎮守東南,那邊的風都吹不到您這。”
“那仲華為何不也做壁上觀?”
“標下深受皇太后大恩,實在不能如此,進京若能盡綿薄之力,也是標下的心意。”榮祿站了起來,朝著曾國藩拱手,“火槍營標下一概不帶,我也知外臣無旨,帶兵入京乃是死罪,”榮祿心里微微冷笑,這不是就怕自己帶著火槍兵進京鬧出不可收拾的事故么,好,那我就把兵全部卸下,不帶一兵一卒,想必你這樣的墻頭草也不會不許,“標下只身進京,還請大帥準假!”
之前剿滅英法聯軍自己沒輪到,已經是憾事,如今這次,我是再也不能放過保護你的機會了。(未完待續。。)
謝謝親們的打賞,加更一章。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