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因顧惜朝
書名:
慈禧太后抬步走出了東暖閣,到了正殿坐了下來,“把珍珠收起來,做幾個釵子,送給五福晉和七福晉,恩,載澄媳婦也給一對,紅色的如今是難得,別的放起來,我自己留著做一串朝珠,別的都給大公主吧。”
李蓮英應下,慈禧太后托腮想了想,“既然小安子已經種出了紅色的南珠,那就讓他回來吧,”慈禧太后對著李蓮英說道,“內務府的廠子看來還是小安子打理的最妥善,別人不夠好。”
李蓮英的眼中閃爍了一下,微微偏頭看了呆立在東暖閣里面的王愷運一眼,隨即低頭稱是。王愷運走了出來,臉上平靜無波,慈禧太后放下手,“法國人那邊我還不知道消息,但是他們也不會對我們軟弱的,在西歐列強里面,如果誰對于我們無故軟弱,只怕他們就不要在國際社會上混了,只是,卻不知,”慈禧太后撥了撥手里的紫寶石水仙亮銀護甲,“到最后是誰丟了面子,又沒了里子。”
“通政司這些日子要注意一點,”慈禧太后發話說道,“這幾個軍機大臣,若是從中樞的履歷來看,還嫩的很,只怕到時候要出簍子,被人只要抓住了痛腳,就會被搞得灰頭土臉,不說恭親王,就說御史臺那些清流,必然是等著機會,要上來咬人,給他們的兩個領袖報仇呢,你什么折子,都留神,我看見了倒是無妨,只是凡事要再斟酌,如今的事情,除了和軍務有關的,其余一概延后。”
“是,京城地面上有不少人張羅著要給朝廷捐銀子,底下的人不知道如何處置,”王愷運說道,“若是要捐,倒是能解了一點饑渴,但這杯水車薪,何況若是說朝廷對法開戰,沒有銀子,僅僅要靠募捐的話,不僅臣民心里會有疑慮,各國也會覺得我中國有心無力。”
“說起來,這么大一個國家,沒有銀子,好像是天底下第一大的笑話,”慈禧太后皺眉說道,“可是現在進項多,出項也多,現在戶部一年的銀子可以收到一億兩白銀,但是這花出去的錢,也差不多有這個數,按照我的意思,這花的銀子還不夠,什么鐵路官道漕運河道都是要花大銀子下去的,還有這發電的機器,這些東西投入的銀子實在是太大了,若非我知曉這些是國之重器,絕不會舍得這么多銀子了,有些人勸我,說不如把銀子拿來造園子,若是造園子,可比這些便宜多了。”
這是勉強收支平衡,已經是很值得稱贊的了,咸豐皇帝年間,內憂外患,所有建設一概停工,皇帝的陵寢也停工了,至于什么軍餉,那么各團練自籌,曾國藩昔日最會來事的就是把各地的士紳富商請到自己的大營之中耐心的談一談,讓他們老實把銀子交出來,如果不愿意交,那就對不起,只能是自己去拿了,這樣才把東南局勢應付了下來,現在慈禧太后如此會花錢,朝野之間已經有人暗地里諷刺慈禧太后,“絕類高宗純皇帝”。乾隆皇帝最會花錢,如今的慈禧太后也不遑多讓。
想要再擠出一筆銀子,那是萬萬不能了,“我心里有一點想法,只是還不成熟,要先和閻敬銘議了先,你先去告訴醇親王,今年的丁銀,暫停發放。”
醇親王料理著八旗改革的事情,丁銀已經足額發放了十幾年,這算是八旗里頭對于慈禧太后頗為好評的一項德政了,沒想到如今要暫停發放了,這暫停發放比折扣發放更為要命,折扣到底是還有一些,暫停是一點都沒有了,何況,慈禧太后說道,“現在軍務緊急,沒法子,只能先緊著前線了,大家都是國朝的子弟,父祖也都是為國盡忠浴血殺敵的,如今讓他們餓一餓也是為國盡忠,不用他們上陣殺敵,這點總是做得到吧。”
這事兒既然是王愷運轉達,那么就不會用詔書明發,那么這個黑鍋慈禧太后是不背的,必然又要讓醇親王背上罵名了,王愷運心里凜然,太后政事上的手段越發純熟了,打發了恭親王,卻怕醇親王借勢而起,于是借著這件事兒繼續讓醇親王為難,這樣的消息傳出去,只怕醇親王府門前,沒有一日會清凈了。不過是剛剛賜了南珠,現在卻又如此
“法國大使走了沒有?”慈禧太后問李蓮英。
“借著收拾東西拖延了幾日,前幾日在和西班牙、英國、美國、日本等幾個國家的大使見了面,今日已經出發去大沽口了。”
“和各國使節見面,做什么了?”
“大使館哪里,一時間還安排不進人手。”
“除了要絞盡腦汁給中國使絆子之外,只怕也沒有什么新鮮的事情可以做了,”慈禧太后微微冷笑,“這個艾伯特,在中國可是倒了血霉了。”
艾伯特是法國總理茹費理的摯友,只要他行事穩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能妥妥的在法國的外交部謀求到一個極好的職位,指望當上外交部長也不是不可能,只是他在中國這里丟盡了臉面,外交的圈子,大家都知道了艾伯特的笑料,這樣搞笑被人鄙夷的人物,如何能夠當外交部長,不用說外交部長,他下旗歸國,仕途暗淡,只怕是將來再當一使節都不能夠了,他心里怨恨,自然要趁著還沒離京的時候給中國添亂。
“我們不變應萬變,他就算聯系其他幾個國家,難道這幾個國家還會一起和法國人對我們宣戰嗎?”慈禧太后不屑的說道,“何況過幾日,小李子你信不信,美國大使會找到總理衙門,告訴法國人是如何對付我們的,他們還指望我們和他們做生意呢。”
“我這里萬事好說,只要前線贏了仗,就不怕沒有錢,若是說一句昏話,贏了法國人,難不成我們就不能讓法國人賠款,支付戰爭費用嗎何況小安子辦的好差事,兩百萬兩銀子砸下去,多少能見點水花,”慈禧太后凜然說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成不成,就看左宗棠和馮子材的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