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的10艘樓船以及30艘斗艦等特定數量艦只到位,劉表水軍部眾其實用不到特意去熟悉船只,因為除去樓船而外,其水軍部眾對各色船只都十分專業。
所不同的是,同等船只之上的武器系統配置不同,楊銳手中收了巨資所賣出的這一批艦只,絕對是武裝到牙齒的,所裝配“作戰系統”十分犀利。
就像是現實世界同樣是052中華艦,167號、168號與169號、170號之后的船體雖然船體大概相似,但肯定不是一回事。
甚至比之中華艦C級和D級的差別還要大,即使劉表手中也有斗艦類似大小型號的船只,但是其作戰性能與楊銳手中全副武裝也是有著實質性區別的。
因而劉表水軍部眾并沒有花費多大的力氣,便將所有拿到手的大中小型艦只都掌握了個徹底,關鍵是對艦上裝備的掌握。
前前后后所花費的時間只有10個游戲日左右,此后劉表便組織了一次成規模的突襲。
本來劉表與孫堅之間在長江水面之上就經常性互相偷襲、互有攻伐,在某些水面區域勢力分布甚至是犬牙交錯,攻伐的默契都十足。
雙方那個無論是攻伐還是偷襲,在規模上一般都沒有多大,一般也沒有多長時間的正面交鋒。
水戰嘛,只要不是影響決戰,一般是占據弱勢的一方就主動退了,而有了一方的主動退卻之后,雙方船與船之間的追逃也并不是刀槍刀肉,往往都能夠各自保存勢力。
這就是水戰與陸戰之間的一些區別,特別是像劉表部眾與孫堅部眾這樣長期唱對手戲,熟悉之后更是增添了一些其他勢力所少有的默契。
“看!是神機弩機!”
“不好!難道是東海王之船偽掛了劉表旗幟?”
“嗖!嗖!嗖!”
然而這一次劉表水軍船只部眾接近之后,江東水軍子弟卻是發現了不同之處,甚至將懷疑的矛頭直接指向了楊銳,畢竟他們遠遠所看到的神機弩機等器械,只有在東海王的船只之上發現過。
同時劉表船只也沒有給他們過多反應和探查的時間,就在對方剛剛看出一些不同之處后,這邊劉表的船只已是“嗖嗖嗖”地開始了射擊,盡情發揮著神機器械的威力。
此戰之后甚至江東孫堅直接派遣使者找上了楊銳,質問楊銳是否是偽裝了劉表水軍,對其進行了攻擊。
因為這一次的水軍交鋒實在是有些不同,不但投入沖突的規模發生了很大變化,攻擊的方式也采用了只有楊銳才擁有的一些遠程手段。
最為重要的是,進攻方在將江東水軍正面擊潰之后,追得不依不饒,甚至在追逐的過程之中就發揮出了遠程武器的犀利之處,給江東水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江東孫家相信,有著這樣作風和手段的,長江水面之上恐怕也只有楊銳水軍一支隊伍了,孫家嚴重懷疑之下才會派出了使者進行詢問。
詢問的結果自然是直指劉表的,楊銳并沒有刻意去掩蓋銷售給劉表各類戰船和水面道具的事實,而是通過適當的口徑透漏給了江東孫家。
孫家的使者回稟之后,沒過兩日隨即又返回到了洛陽皇城,表示同樣需要采購一些戰艦上的遠程攻擊道具,并言明只要楊銳愿意,可以搭配購置一些樓船之類大型戰艦。
江東是并不缺乏大型戰艦的,這一點上江東的造船技術甚至還在荊州劉表之上,給楊銳印象最深的是群雄討董之時,孫堅自帶造船工匠,從黃河、渭水攻擊董卓水軍的情景,其中就有樓船之類大型艦只。
本來江東水軍不可小覷,楊銳理應在道具、技術方面進行控制,不過念在雙方“友善”特殊關系上,楊銳承諾愿意賣出樓船一些相應水面道具。
同時楊銳自然還將相關價格報給了江東使者知曉,并不是楊銳真得想要出讓樓船等一應水面強力道具,只因為楊銳很清楚,江東孫家此時是買不起這些船只和道具的。
果然,就在江東孫家第二次回稟相關消息,并又一次返回洛陽皇城談判之時,表示楊銳所給出的價格實在是太高了一些,同時也愿意兌換個幾億東海金幣專門用于這項交易。
此時楊銳不愿意了,之前己方對江東開放兌換東海金幣,結果對方愣是不愿意兌換,眼下僅僅是為了增強其水軍實力,又愿意開始兌換東海金幣了,哪里有這么好的事情?
楊銳只是推脫東海金幣對各方勢力的兌換尺度掌握在商盟手中,并不是自己便能夠決定的,而且這會兒東海金幣對各方勢力的兌換額度早已經用完,已是無法再進行兌換了。
江東使者只能悻悻而歸,其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登門確認并想要求購水面戰艦和道具,便是因為這些戰艦和道具在劉表手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在剛剛發生的突襲戰之中,劉表水軍借助所購戰艦和遠程道具的強力,大敗江東水軍,將水面戰線重新推到了三江口附近,已經對江東孫家控制的烏林城和漢陽城造成了威脅。
若是劉表接下來能夠完全控制住三江口水面,必將對烏林城和漢陽城后勤補給路線造成極大的影響,從而使得孫家所控制兩座城池成為飛地,再行被劉表奪取回去已是遲早之事。
如此一來,本來占據長江一線水面優勢的孫家,將會很快失去這種優勢,回到與劉表勢均力敵的狀態,并且很有可能繼續惡化,從而在水面對抗方面淪為劣勢地位。
這種情況將決定著一對夙敵勢力對抗態勢的去向,因而江東孫堅心中是著急的,這一點從其數次派出使者找來洛陽皇城就可見一斑。
“哼,果然是那東海王暗箱操作,想吾嫁了閨女,又搭上了一雙好兒媳予他,卻是換來今日之結果……”
在屏退了一眾文官武將,包括孫策、孫權等幾名自己的子嗣之后,孫堅于書房之內獨自嘟囔道。
日常之中任誰都沒有看出來,他對東海王其實一直都是耿耿于懷的。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