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女謀略第八十二章 甜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貴女謀略 >>貴女謀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二章 甜蜜

第八十二章 甜蜜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10日  作者:徐如笙  分類: 古代言情 | 架空歷史 | 徐如笙 | 貴女謀略 
搜小說



上一章:

下一章:

可楊敏之分府單過的心思卻越加堅定了,還道:“我并不稀罕什么爵位,誰能順順利利讓我分家,我便感激誰一輩子。”

安成郡王笑道:“可一筆寫不出兩個楊字,將來楊家出事,你能不伸手相助?還是自己當家做主的好,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楊家,不至于讓楊家成為你的拖累。”

楊敏之嘆氣,露出了頹喪的一面,徐景煥閑閑的喝茶,道:“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誰叫你是皇上的寵臣愛將呢,他們自然要巴著你,若你窮困潦倒,你看看他們是不是又變了個嘴臉?”

楊敏之若有所思,安成郡王笑了笑,小心翼翼的和徐景煥說話:“聽說晏家出了事,現在如何了?”

自打徐妙筠離開京城,安成郡王便對徐景煥小心翼翼起來。

徐景煥雖然若無其事和往常一樣,出謀劃策,盡心盡力,卻明顯很少搭理安成郡王了,如今見他先開口,倒不好不答,道:“托郡王的福,一切都還好。”

安成郡王訕訕的,楊敏之卻插嘴道:“聽說晏大老爺病了?可我上次去江西的時候他還面色紅潤,十分有精神,還真是世事難料啊。”

徐景煥附和了兩句,忽然道:“天氣越發冷了,也不知筠兒在山上冷不冷,夜里是不是蹬被子?”

他的聲音雖低,跟自言自語似的,可楊敏之和安成郡王都聽見了,一個假裝喝茶什么都沒聽到,一個卻若有所思,露出一抹相思之色。

徐景煥暗暗冷笑,他知道安成郡王肯定背著人偷偷上山去看過妙筠,如今叫他再跑一趟,最好看到妹妹和大刀相談甚歡的樣子,讓他知道這世上可不只有他一個好男兒。

安成郡王果然又去了一趟棲鳳山,徐景煥意料之中。他的意料之外,徐妙筠居然沒在屋里,連兩個丫頭也不在,他心里一緊,跑到惠能寺前院。

離得老遠便聽到那院子里的笑聲,徐妙筠,丹桂。銀杏都在,還有一個陌生的年輕英俊的男子。正圍坐在火爐跟前烤栗子和番薯,笑呵呵的不知在說什么,氛圍很好。

安成郡王看著卻分外礙眼,他忍著氣躲在墻外,直到二更鼓響,徐妙筠才提出告辭,回到寂靜的小院子,丹桂和銀杏猶自嘰嘰喳喳去灶房燒水。

徐妙筠剛進屋子便看到了滿臉慍色的安成郡王,她嚇了一跳,差點驚叫起來。同時也有幾分驚喜,悄聲道:“你怎么來啦。”

安成郡王冷笑,幸而他來了,不然還不知道這山上突然多了個男人!還是個長相英俊,聲音溫柔。把妙筠逗得笑的前仰后合的男人!

安成郡王吃醋了,醋味濃重,直接反應在了他的動作上,他關上門,甚至還插上了門栓,然后把徐妙筠緊緊抱在懷里,徐妙筠又是驚訝又是羞澀又是不安,掙扎道:“你這是做什么?有話便說。”

安成郡王悶聲道:“那個人是誰?”

徐妙筠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安成郡王說的是大刀,她心里坦坦蕩蕩的,便壓低聲音笑瞇瞇的把大刀的來歷說了:“他是個俠客哦,我還是第一次遇到俠客呢。”

安成郡王冷哼一聲:“是嗎,那可真是少見。”他的反常終于讓徐妙筠覺得奇怪:“你不高興誰惹你生氣了?”

安成郡王默默看著面前的人,大大的眼睛吃驚的望著他,他心里百轉千回,真想狠狠地欺負她,看她哭,聽她求饒,可又想把她抱在懷里憐惜寵愛,看她笑,聽她的呢喃,這兩種矛盾的心情讓他很憋屈,很難受。

徐妙筠擔憂的看著他,伸手摸了摸他的額頭:“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安成郡王再也忍不住,低下頭吻住了懷中心愛的人兒,那紅唇如此柔軟甜蜜,讓他流連忘返,細細品嘗,陷入了癡迷,而那雙眼睛卻睜得大大的,不可置信的看著他,仿佛呆住了一般。

他突然覺得很暢快,心中的悶氣也一掃而空,越發的收緊了手臂,攫取更深的甜蜜……

直到耳邊傳來敲門的聲音,徐妙筠才漸漸清醒,外頭丹桂和銀杏都很著急,不知道為什么門被拴上了,焦急的喊著徐妙筠,安成郡王終于松開她,把她按入懷中,平復氣息,好一會才低聲對徐妙筠道:“回答她們,讓她們別進來。”

徐妙筠依舊呆呆的,下意識的按著安成郡王的吩咐開口道:“你們別進來。”

丹桂聽著聲音,終于松了口氣,道:“姑娘,出了什么事?要不要奴婢進去?”

徐妙筠趕忙拒絕:“不要,你們別進來。”

耳邊是安成郡王的笑聲,徐妙筠面色發紅,窘迫的低下頭,外頭終于安靜下來,徐妙筠這才發現自己被對方整個摟在懷里,忍不住掙扎了一下:“郡王……”

安成郡王低頭啄了啄她的唇角,低聲道:“叫我伯讓。”

徐妙筠怎么好意思,嚶嚶半天才小聲叫了出來,安成郡王卻很高興,越發抱緊了她,又一番溫柔繾綣,待到丹桂再一次敲門時,安成郡王才松開她,低聲道:“過幾日再來看你,不許再和那人說話,不然還要罰你。”

他帶著懲罰的意味在徐妙筠唇上咬了一下,徐妙筠只是低著頭不好意思,完全沒有明白安成郡王話里的意思。

安成郡王從窗戶離開后,她又平復了一下心情,這才開了門,丹桂和銀杏站了大半日,都十分奇怪,可看著徐妙筠紅紅的臉和呆呆的笑容,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等服侍徐妙筠歇下,兩個人跑到灶房去說悄悄話,銀杏膽子大,說話也直接:“姑娘肯定有問題,依我看,剛才定是安成郡王在里面。”

丹桂卻十分擔憂:“那咱們要不要告訴二少爺?”

銀杏也沉默了,臨來前二少爺便發了話,姑娘在寺里肯定會有人悄悄去看她,到時候只要不過分,看到了只當沒看到。

可如今“那個人”和姑娘在屋子里單獨呆了大半響。究竟算不算過分呢?要不要告訴二少爺呢?二少爺又會采取什么措施?

兩個丫頭愁眉苦臉對視了好一會也沒個主意,只盼著“那個人”不要再來了,這不是叫她們做丫頭的為難嗎?

安成郡王說的是過幾日再來,可第二天晚上,他又忍不住跑了過來,大晚上頂著寒風騎馬趕路,只為了見一見心上的姑娘。他覺得再辛苦也值得了。

可徐妙筠卻沒像他想象中似的乖乖在屋子里等著他,而是又和那個叫大刀的湊在了一起。這一幕落在他眼里十分刺眼,也讓他萬分憤怒。

待到那主仆三個回到院子里,安成郡王不顧被兩個丫頭看見,把徐妙筠拉進了屋子,狠狠地關上了門,兩個丫頭面面相覷,心有靈犀的一起去了灶房。

徐妙筠愕然看著安成郡王:“你怎么又來了?”

安成郡王快要氣死了:“我不是告訴你,不要叫你和那個人說話,你為什么不聽?”

徐妙筠愣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那個人指的是大刀。可她從來沒想過會和大刀有什么,頂多把他當成好朋友,所以怎么也沒辦法理解對方的醋意:“我只是和大刀說說話而已。”

安成郡王唬著臉:“我不喜歡你和別的男人說話。”

徐妙筠試圖跟他講道理:“只是聊聊天罷了。”

安成郡王氣道:“不許聊天,不許對他笑。”

徐妙筠也不說話了,她覺得安成郡王有點霸道。遂也有點生氣,扭著臉不去看對方,兩個人各自生著悶氣,都沒有出聲,最終還是安成郡王服軟:“是我不好,說話太兇了,可我瞧見你跟他說話就生氣。”

徐妙筠冷冷看著他:“你不要讓我和別的男人說話也行,等你做到不和別的女人說話時再來要求我。”又推著安成郡王讓他走:“你以后不要來了,來了又給我臉色瞧。”

安成郡王急了,道:“我什么時候給你臉色瞧了?是我不對,別生氣了好不好?”又試圖去吻她。

徐妙筠卻避開了,心里又是委屈又是氣,忍不住哭起來:“我不過是和別人多說了兩句話,可你也不想想,我整日悶在山上是什么滋味。”

安成郡王見她一哭,心痛萬分,更是丟盔棄甲,忙不迭的賠不是,又拿了她的手往自己臉上打:“怪我怪我,你打我出氣,別再哭了,我心里跟針扎了一樣。”

徐妙筠下意識的曲了手指,指關節被碰的疼了,安成郡王又放在嘴邊吹氣,讓她不疼,幼稚的樣子讓徐妙筠破涕為笑,安成郡王這才松了一口氣,把人攬在懷里,細細的替她擦眼淚:“你一哭我便什么都顧不得了,真真是我的克星。”

徐妙筠低著頭不說話,聽了他的話又抬頭瞅著他,趁他不備,在他臉上親了一下,安成郡王頓時眉開眼笑,追索過去,卻被徐妙筠推開:“你剛才肯定被丹桂和銀杏看到了,她們雖是我的丫頭,可最聽哥哥的話,萬一向哥哥告狀,你就慘啦。”

安成郡王一愣,這才察覺出不對勁來,難道昨天徐景煥說的話是故意激他,讓他上山?原因么,大概是想讓他看到大刀,從而受到挫敗吧,想到這兒他不禁大呼慶幸,要是自己真的誤會了,和妙筠生分了,可不就正中徐景煥下懷?

未來大舅子真是腹黑!

到最后,還是徐妙筠把他趕走,待兩個丫頭進來,徐妙筠完全不敢抬頭,還是丹桂小聲而又含蓄的提醒:“姑娘別讓他來了,二少爺那邊奴婢也不好交代。”

徐妙筠胡亂點點頭,不好意思的趴到了床上。

時間一轉眼過去了大半個月,大刀已經痊愈了,不顧寺里沙彌的勸說,非要下山打探消息,說要替師父報仇,可偏偏福慧大師走前留下話,讓他安心住在寺里,不要出去走動,免得被人認出來,寺里的小沙彌苦苦哀求,再加上徐妙筠的勸說,這才把他留住。

而外頭的事情卻是精精彩彩,熱熱鬧鬧。先是徐沛凝出嫁,徐家和蘇家的書香世家的聯姻,引起了京城很大的轟動,其次便是晏靜宜從江西回來了,說晏大老爺不過是偶感風寒,已經漸漸痊愈了。

徐家有了晏靜宜,在辦婚事的時候也輕松了不少。

再者便是唐囡囡。她來信說唐二奶奶給她定了一門親事,要把她嫁到山東去。她正預備著一哭二鬧三上吊,一定要把婚事推掉,她是萬萬不愿意嫁到山東的。

此外,馮貞貞還給她寫信,說端王被人彈劾與白閣老沆瀣一氣,貪污斂財,白閣老已經正法,端王卻成了漏網之魚。

因為之前芳玉郡主和徐妙筠打架,皇上偏袒了芳玉郡主的緣故,這次眾目睽睽之下皇上不好再偏心。便命馮逸荃監督管著戶部的梁閣老,把往年的賬簿核對一遍,看看是否真的有貪污。

為了這事,朝中有不少大人去馮家拜訪,有人明言勸馮逸荃秉公執法。有人暗示叫馮逸荃放水,弄得馮逸荃十分為難,因為皇上也明確的告訴他,去戶部查賬不過是走個過場,不用太計較。

他若是聽了皇上的話,那就會惹得那些勸他秉公執法的大人們不滿,他們可都是進士出身,古板清高的文臣,到時候一道折子上去彈劾他,也夠他受得了,可若是真的一點人情不講,又違背了皇上的意思。

馮逸荃怕到時候里外不是人,愁得要命,馮貞貞不忍心見父親如此,便請徐妙筠幫忙想想,看看能不能用個什么法子推了這個差事。

徐妙筠對這件事情很感興趣,先寫信給哥哥通風報信,然后給馮貞貞回信,信上說,馮逸荃想要推卸這個差事是不可能的,因為皇上和大臣都不會同意,為今之計不僅要查,更要大張旗鼓的查,只有把水攪混了,牽扯的人多了馮逸荃才好脫身。

馮貞貞收到徐妙筠的信便拿去給父親瞧,馮逸荃猶豫再三,還是決定采取徐妙筠想出的辦法,渾水摸魚。

馮逸荃先鼓動那些勸他他公允的大臣上書提議皇上增加審查戶部賬冊的人數,人越多,才越不好弄虛作假,又去找皇上,希望自己多個幫手,到時候也好見機行事,皇上應允了,便照著他的意思把魏閣老和程閣老派去一同審查。

讓魏閣老去,是為了幫端王脫身,讓程閣老去,則是怕人說皇上有心偏私,而經過大臣舉薦,皇上又指派了董子澄負責審查賬簿。

因為董子澄出身商家,打算盤他很在行,而且那些賬面底下的規矩和小手段他也都一清二楚,到現在為止,負責審查賬本的有四位閣老,一位代表皇上,兩位代表端王,一位代表康王,而董子澄又是大臣們舉薦上來的,代表著大臣。

于是,轟轟烈烈的核查賬簿事件在戶部開始了,偌大的屋子里堆滿了近十年經端王和白閣老手的賬冊,董子澄和梁閣老,戶部尚書忙的團團轉,馮逸荃并魏閣老程閣老便在一旁閑談喝茶,十幾個戶部的小郎中來回幫著跑腿記錄。

不過兩日,董子澄便查出了共二十萬兩銀子的虧空,一件是五年前淮南修河道,銀子是白閣老批的,端王負責監工,單這一項便有八萬兩銀子對不上,此外還有每年戍守西北的將士所需的餉銀三十萬兩,每年有七萬兩不知所蹤。

被查出來的虧空經了馮逸荃和魏閣老的手,報到皇上跟前的便是有十五萬兩銀子的虧空,修河道貪污的八萬兩被白閣老私吞了,已經在抄家時抄了出來,另外七萬兩則是軍餉。

端王管著軍中大小事務,私扣軍餉也實屬平常,皇上應該不會放在心上,可皇上卻看著報上來的賬冊久久不語,讓馮逸荃心里七上八下的:“皇上看著可有不妥?”

皇上疲倦的閉上了眼睛:“朕一直欣賞東珍的銳氣和魄力,覺得他有一個帝王該有的野心,不像東琪似的,謙謙君子一個,難成大事,所以這些年,朕也寵著東珍,縱容著東珍,如今回頭一看,卻發現這孩子有些面目全非了。”

馮逸荃額上冷汗涔涔,卻不敢答話,皇上長嘆一口氣,對馮逸荃道:“你說實話,到底虧空多少?”

馮逸荃猶豫一下,還是把結果說了,道:“當初抄白大人的家里,只有幾萬兩銀子的現銀并一些不值錢的古董花瓶,照例說不該只有這么些,所以皇上才派楊大人下江南查沈大人,究竟如何皇上還要聽聽楊大人的話才是。”

皇上點點頭,命人把楊敏之叫進了宮里,楊敏之見皇上有想翻舊賬的意思,忙把當時的調查結果說了:“從沈知府家里抄出五十萬兩銀子的現銀,一多半是杭州商戶孝敬的,另一半則來歷不明,臣猜測應該是替白閣老保管的,另外沈知府的妻子名下還有數十個商鋪,都是陸續添置的,每年光拿銀子也有十幾萬兩,數目之大,讓人疑心,恐怕也是用白閣老的銀子置辦的。”

皇上沉默不語,半日才道:“當時不是說是那個張家的事么?”

楊敏之忙道:“是和張家有關系,張家是杭州有名的富商,每年對沈知府的孝敬便有十幾萬兩銀子,當時張家的大奶奶還試圖花銀子買功名,這才被抄了家。”

皇上嘆氣,動了動嘴唇,卻又不知道該說什么,最后吩咐馮逸荃:“好好地查,細細的查,朕倒要看看東珍到底貪了多少銀子,總不能這家底被掏空了,朕還不知道吧。”


上一章  |  貴女謀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