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此一言第二百二十七章  拐了彎的封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錦此一言 >>錦此一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七章  拐了彎的封賞

第二百二十七章  拐了彎的封賞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18日  作者:鬼十則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鬼十則 | 錦此一言 
第二百二十七章拐了彎的封賞

類別:散文詩詞

作者:鬼十則書名:

她坐在那里,半垂了頭,信紙對折虛握在掌中,一身真紫色的衣裙,通身無繡花,只撿緊要處繡幾朵銀色祥云,明明是高貴成熟的顏色,愣是被她穿出了高潔清逸。。

凈白素肌仿佛上了一層粉色,不知是衣服映襯的還是走得急了,氣血盈開。

“……都立秋了,一大早日頭就這樣毒。天兒熱,叫頂軟轎子多省事!瞧你曬得,臉都紅了!”

長公主嗔怪,這孩子,真是倔!非得自己走著來,坐軟轎子怎么就不行了?孝不孝心的,誰會挑她這個理兒?

臉紅了嗎?

錦言穩穩心神:“還好,秋老虎確實厲害,走得急了些……”

“你回去,給昆哥兒寫封回信……可別學他那樣,一個模式套下來的公文,其他書友正在看:!”長公主安排了任務:“我要進宮見太后娘娘,天熱,宮里規矩多,這回就不拉上你了,回頭等天涼快些,再找日子帶你進宮請安。”

昆哥兒這家信是走得八百里加急,必定是有公函往宮里呈,才會挾了私,不然,他不會動用加急驛路。

母后必定已經得知他的近況了,長公主還是決定進宮,與母后交流共享一下永安侯的信息。

錦言稱是,雖然太后娘娘是個很不錯的老太太,對她很是照顧,她還是不愿意進宮,宮里規矩多,無事也需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皇宮大內嘛,偶爾游覽一次就夠了,誰沒事天天逛故宮啊……

一路回榴園,心思微妙,情緒不免波動。

按公主的吩咐,給永安侯寫了回信,揀著日常瑣事說了幾件,她的日子實在乏善可陳,無非是請安讀書練字彈琴。偶爾治藥弄香,天熱拈不住針,針線幾乎是不動的……灶上太熱,下廚房也是沒有滴……

洋洋灑灑啰嗦了兩張紙。全是口水,只在湊字數,其實際內容可用一語概之:

雞毛蒜皮,家長里短。

至于任昆收到后是否會覺得她在寫流水賬,錦言管不了那么多。。

再說,長公主所謂的非模式化的家書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也沒提供范本或具體寫作要求。不怪她自行發揮。

封好信,等著殿下回來交作業,怎么寄出去,無需她白費心。

長公主自有她的渠道。錦言估計她是會與皇帝回復永安侯的圣旨走同一路,順帶著捎上。

這就是皇帝是自家人的便利。

公器私用如何?你有意見?

她練了會兒字,寫著寫著,忽然筆尖一頓,停了下來。看著自己的習作,不禁愕然!

紙面上開頭練得好好的,愈往下愈是不對,竟在不知不覺間寫了大半篇的任昆任昆繾綣夜夢長相思深!

她怎么了?

處變不驚波瀾不生的心境竟為這么短短一句失了平常嗎?

她一慣相信,人生經歷過的事,不管好壞喜憂,都是收獲。都能賦予人新的經驗或能力,或者讓人能夠審時度勢,或者能夠讓人自信明朗,或者能夠讓人安享平淡,或者能夠讓人懂得遺忘取舍……

與任昆的那樁意外歡愉,既是意外。就是非常態的,非常態的事情,念念不忘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最好的選擇是忘記。

她以為任昆也抱了此種觀點,所以才會來去悄悄。沒驚動莊子里的其他人,于是錦言選擇了守口如瓶,連最親近的夏嬤嬤也沒有露半絲口風。

繾綣夜,夢長相思深!

永安侯的一句話仿佛將二人心照不宣的不再提及的秘密突然爆了光,心緒難明,驚訝在所難免,更有幾分的悸動,為何,篤定他意有所指?

耳鬢廝磨間他那些滾燙的低語忽然就全涌了上來,難道……?

過往的日子展開倒敘,家常瑣事之間,恍惚竟全是暖的底色,是她五感被蒙蔽了,還是,遲長的草變成了挺拔的樹?

錦言的心有幾分亂……

慈寧宮內,太后娘娘心情正好:“……昆哥兒愈發進益了,昨兒皇帝還夸個不停,看看,這才幾天,他從新沂的折子就遞回京了?去掉信使八百里加急用的日子,從京城到沛郡,他才走了幾日?這孩子……”

永安侯遞回京的奏折,清楚明白,吉兆為真,已安排畫工描畫,稍后呈于御前,正按原旨意準備祭天儀式,余后之事,若有新增旨意,請圣上示下,。。

皇帝龍顏大悅,親自到慈寧宮給太后報信。

陛下乃孝子,而且他深知這世界上最不希望他有事的,太后排第一,長公主永安侯能排第二,其他人,包括皇后在內,都越不過這幾位。

“太好了!老天保佑,祖宗保佑。”

長公主也高興,昆哥兒向來妥當,若是壞消息,定不會挾帶家書私信。所以她已篤定了事實,聽到太后的親口確認,不由喜笑顏開,嫡親兄弟受天之佑,自家兒子差事辦得又好,如何能不樂!

“瞧你,多大的人了,還樂得象個孩子似的……”

太后嗔怪女兒,語氣中卻透著欣慰,如今她夫妻和美,昆哥兒又爭氣,總算能放心了。

“母后,我高興嘛!還有一件大喜事沒跟您講呢……”

長公主不以為意,她自小被寵慣了,在娘面前,多大的女兒也是孩子。

“井梧軒那個……送出去了!”

太后娘娘一喜,這確是算得上是喜事一樁。

“昆哥兒答應的?你可別趁著他不在,攆了人,為個玩意兒母子失和可劃不來。”

“瞧母后您說的,我若不是顧著昆哥兒,還能讓他逍遙到現在?放心,您說的我都記著呢!是昆哥兒自己答應的,親手送出去的……”

“那就好,那就好。”

太后放心了:“昆哥兒收心就好,哀家就說嘛,男子懂事晚,昆哥兒稟性如何。自家的孩子,還能不清楚?假以時日,定會明白的……”

“是,多虧母后給他訂了門好親事。娶了個好夫人!您看,自打錦言進門,全都是好事兒!可不應了當初合八字的金玉良緣,旺夫旺宅?”

長公主眼中的錦言,是一百個好,沒有一個不好,這兩年,貴族內宅圈里,都知道侯夫人合了長公主殿下的心眼緣,與永安侯一樣。被殿下當成左右眼珠子,就沒聽說哪個婆婆對兒媳婦滿意到她那種程度的!

兒媳婦通身上下各種好,誰也不敢在殿下面前說侯夫人一句不是,就連被遺棄道觀的舊事,在殿下的口中也是優點。本宮的兒媳婦是得過道祖點化的……

聽聽,這得迷信偏寵到什么程度!

明明是個鄉下來的小道姑,竟被寵上了天!

“……等昆哥兒這趟差事回來,就讓他與錦言圓房,母后也能早些抱上重外孫!”

長公主美滋滋地做著計劃,太后卻不甚贊同:“不急,昆哥兒剛遣了那個小相公,。還是水道渠成的好……”

“能不急嘛!昆哥兒都多大了!要是他十八歲就娶親,這會兒,兒子都該要議親了!”

母后就是這樣,什么事都不溫不火的不著急。

“你這性子啊,也不知隨了誰。”

太后無奈笑笑:“若他十八歲娶親,你的好兒媳可就不是衛四了。現在是個什么情形,還兩說著呢。”

長公主頓了頓,也是啊,當初訂親的一直是衛大,誰知道衛家還有個衛四小姐呢?若昆哥兒那時成親。娶的一定不是錦言。

于是自己就笑了:“是我心急……且等些日子再議。”

“說到錦言這孩子,哀家這里也有一樁喜事,皇帝前頭說過,昆哥兒私下里曾提過衛氏助她良多,她已是超品的侯夫人,不好再封賞,金銀錢財稀罕物,你府上也不缺,就透了個話意,錦言娘家無嫡親兄弟,母以子貴,想給她母親討個封賞,抬抬她在衛府的地位。說起來,她父親也曾是狀元出身,妻室有個誥命,也是應當的……”

“這樣當然好!”

長公主一聽是任昆的提議,非但沒有不高興,反倒是連連點頭:“這個小子,倒是有心!往常見他拿錦言當管事使,我還罵過他,總算有良心!虧他想得出,竟是給岳母討封賞!”

“憑白無故地也不好直接給衛府李氏封賞,昨兒皇上說了,昆哥兒此番立了大功,他自己不想再加功升爵,不如賞給錦言,她的品級也不能再上,封賞其母賢淑,教女有方,封賞個四品恭人也是當得的……昆哥兒臉上也有光彩……”

榴園。李掌柜來訪。

錦言正心煩意亂,思緒萬千。聽說他來了,心中疑惑:此時不是交賬時,難道店里有什么事?

推開了筆墨,將寫廢了的紙撕成幾塊,揉成團丟進紙簍中。

起身去會客廳見李掌柜,順便換換心情。

待李掌柜說明來意,錦言倒愣了:“……你是說,你們與侯爺去過槐城?辨認過疑似我父親的人?”

她怎么不知道!

任昆去槐城,不是有公差嗎?

何時還帶了李掌柜與衛決明去的?他怎么沒提過?

“侯爺后來沒與夫人講過?”

李掌柜解釋:“當初侯爺怕消息未確認,不想您白費心一場,就先帶了我和四少爺去的,暫不聲張。事過境遷,我還以為您已經聽說過此事了……”

任昆去槐城時,正是他沖自己吼過之后,她得到了長公主的春游福利,他們三人一起去明秀山莊。

正是那時,錦言下定決心與任昆保持距離,只當他是領導。

在她決定對他敬而遠之時,他卻帶著自家人去幫她尋找父親……

一時間心潮澎湃五味雜陳。

“多虧侯爺出手相幫,那位富陽老鄉已尋到親了,他如今要回鄉團聚,特意求我帶他來給侯爺磕頭。感念侯爺與夫人的大恩,侯爺不在京中,在院子里給您磕三個頭,也算全了他的心愿……”

((一秒記住小說界)



上一章  |  錦此一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