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主大人,我的效率已經很高了,不可能變得更快,許多事情不細致一些,下面的人根本做不成。提高效率,請恕葛仕揚做不到。”
自家的領主楊猛,張張嘴事情就說完了,可葛仕揚是知道里面的難處的,一個鐵廠籌劃了快兩年,其實真正用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半年。
不是下面的工匠不出力,而是他們根本不是道該怎么出力,提高效率說的簡單,可實際做起來卻困難重重,答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這個可不是葛仕揚的做事風格。
“領主大人,我仰慕您的胸懷,但您真是錯怪歌力思了!您知道嗎?為了給您辦事,歌力思過上了苦修士一般的生活,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我和我的侄女們,經常在夜里聽到歌力思的夢囈,他每次說的都是鐵廠的一些事情。
您手下的匠師們,雖然技藝超群,但他們沒有協作的想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事辦法,而且歌力思的成績也擺在了您的面前。
您手下的匠師,一年多都沒建成的鐵廠,歌力思只用了半年時間,鐵廠就有了產品。雖然在這之前,您的匠師們,做了許多的工作,但是沒有歌力思的幫助,鐵廠建成的時間還會大大的拖延。
領主大人,您的胸懷寬廣,眼光銳利,但不應該這樣指責歌力思,他把全部的生命都投在了您的事業上,您這樣對待歌力思,是很不公平的。”
同病相憐之人多數都能體會彼此的痛苦,葛仕揚在西山兢兢業業。不僅沒得到領主大人的贊許。反而被訓斥了一頓。這惹起了和葛仕揚一同過著苦修士一般的生活,心里苦悶無比的蒂凡尼對楊猛這個領主的反駁。
葛仕揚在西山做的一切,蒂凡尼是個親歷者,明湖書院蒂凡尼不喜歡,而有兩個侄女的地方,才算是她在云南的樂土。
自從葛仕揚抓了自己兩個女兒的壯丁,蒂凡尼也一直呆在西山這塊土地上,她也算是葛仕揚的知心人吧!
“呵呵!我說錯了嗎?那我就給葛師傅好好說說。”
望著滿臉倔強的葛仕揚。還有一臉抱怨的蒂凡尼,楊猛翻身下馬,望著滇池慢慢的開始給葛仕揚挑刺兒。
“葛師傅,自從你來了云南我交給你不少事情吧?翻譯書籍、新軍編制、訓練新軍、鑄造火炮、研制炮臺、籌建鐵廠、改進礦井、提高鹽課產量等等的事項,我交代給你不少,還有那最重要的理教架構,這些事情你究竟完成了多少呢?
翻譯書籍你沒怎么參與,新軍編制我出了不少的氣力,訓練新軍那兩個傭兵做的比你多,鑄造火炮、研制炮臺、改進礦井、提高鹽業的產量。還有那最重要的理教,至今沒有只言片語的收獲。
而你來到云南。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籌建鐵廠,還耗時半年有余,我說的這些屬實嗎?”
楊猛慢吞吞的說話,給了葛仕揚山大的壓力,一個項目就是一座大山,葛仕揚倔強的臉上,布滿了無奈,身形也有些委頓了。
“領主大人說的很準確,現在看來確實是我做的不好。”
這就是葛仕揚的優點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他不想其他人,出了差錯會去掩蓋,這也是楊猛重用葛仕揚的關鍵一點。
“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你做的不對!這么多的項目,你窮盡一生,都不一定能做完,可為什么我要把這些事情交給你呢?
是你有能力嗎?我可不是這么看的!明湖譯書館的那些傳教士,多半都與你不相上下吧?你說我為什么用你而不用他們呢?
忠心!嚴謹!這就是我用你的原因。”
楊猛之前忽略云南的這些東西,廣州的商路、滇西的事情,牽扯了他太多的精力。自己的幕僚長岑毓英,對于洋務不了解,指揮不上。
而明湖書院的魏五,明白的不少,但一是他與葛仕揚有嫌隙,二是這老奸賊,在暗地里給自己下絆子,這才把西山的事情給耽擱了。
魏五在明湖書院的作用,現在還沒人能代替,云南的洋務就要落在葛仕揚頭上了,這也是楊猛敲打他的原因。
“多謝領主大人的賞識,可我究竟是錯在了哪里?”
自己的領主重視自己,這是好事,可葛仕揚還是想知道自己出錯的地方在哪。
“你不會用人!你也不會使用權力!你更不懂得享受!”
楊猛的話簡單而直接,可葛仕揚聽著還是一頭的霧水,他不清楚建造工廠,與權力和享受的關系。
“領主大人,在用人方面我的確沒多少技巧,但權力與享受,與我要做的事情,有什么關系呢?”
打破砂鍋問到底,葛仕揚也來了倔脾氣,非要看看自己在處理這些事情上的失誤之處。
“若我是你,我就在西山吃喝玩樂,看著手下人辦事,而且效率要絕對比你高的多。
運輸隊、礦場、炭廠、鐵廠、鋼廠、銅廠、鑄炮廠、軍械廠、炮臺研究所、鹽業研究所、礦業研究所,我會把西山所有的事情分派下去,這就是我粗略分出的幾個部門。
我會在一個周或是一個月里,給他們安排任務,讓他們完成某一項工作,我不管他們如何去完成這項工作,我只看他們的工作結果。
成功了,就繼續安排他們別的工作。失敗了,就要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直到成功為止,而我就是看著他們辦事兒,如果我懂得,我會指點他們一下,我不懂得就不會去管,我只看結果。
你再看看你在西山做了什么?事事親為,把自己弄得勞累不堪,可你做成了什么?半年的時間建成一個鐵廠。如果我坐鎮西山。炮廠、鹽場可能已經投產了。
聽了這些。你還覺得你自己做的對嗎?葛師傅!我把西山交給你,給你的是權力,你可以享受權力帶來的成果,可你在這半年里都做了些什么?
鐵廠?如果我從廣州請來旗記鐵廠的工程師,兩三個月,他們就能建起來,比西山鐵廠規模更大的吧?”
楊猛說完這些東西,看了看葛仕揚又看了看蒂凡尼。葛仕揚還好,一臉的愧疚,可蒂凡尼的表情,就讓楊猛有些尷尬了。
面色紅潤、雙眼水潤,這事兒不好啊!自己剛剛答應留在西山,看來不是什么好主意。
“領主大人,原來您這么的博學,葛仕揚真的做錯了,西山的事情,我能力不夠。我想回到明湖譯書館,做我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
楊猛的一番話。說的葛仕揚自信心大降,看來自己真是不適合這份工作,還是回明湖譯書館吧!
“你走了,誰來領導西山的事情?難道是我嗎?就按照我給你說的辦法,自己先想想怎么把西山的事情做好,這段時間我來幫你一下,幾個月之后,我人生之中,最大的一個政敵會來云南,到時候我就沒時間了。”
點一下葛仕揚也就成了,西山的這個職位,只有葛仕揚才最適合。
“我……”
“老三,工匠那邊都聚起來了,你過去看看吧!”
葛仕揚還想推辭呢!卻被潘桂給打斷了,西山鐵廠要停工的事情,他還不知道,臉上依舊帶著燦爛的笑容。
“桂哥,你親自跑一趟明湖書院,告訴魏先生,讓他選一批精通技巧的學生過來,今天必須把事情辦妥。還有讓魏先生,選一個精通雜學的夫子,一并帶到西山,我有用。
告訴魏先生,這些人是要研究鑄炮技術的,在人選上一定要優中選優,決不能打一絲的折扣。”
魏五這老奸賊,要想在洋務上牽制自己,看來西山這邊要自成一家了,不然魏五肯定會動手腳的。鑄炮無論是對云南還是對大清,都是件好事兒,想來他魏五,會掉進這個坑里的。
“選多少人呢?魏先生那邊問起來,我也好有個答復。還有就是只選學生嗎?”
潘桂這半年多來,也有了很大的長進,自己這位大舅哥,雖說身子骨有些單薄,但腦子可不單薄,只是以前的路子,走得不對罷了!
“有多少選多少,此事為重,不管是學生還是先生,只要精通雜學,統統給我弄過來。
桂哥,還有一事,這書童你也做了,是不是該出去歷練一下了呢?”
西山的事情,楊猛心里也有了籌劃,看著潘桂,楊猛突然發現,這也是自己的一個破綻,如果讓二哥知道了自己與荔香園聯姻,林則徐會不會知道,他又能想到什么呢?
“歷練?我家那位不是讓我跟在你身邊嗎?在云南無論是做官還是經商,都不如在你身邊,我如果走了,我家老爺子那里,肯定會大發雷霆的。”
潘桂可不想楊猛又非常大的自主權,潘氏的一切,都是潘仕成一人獨斷的。
“去海上闖蕩,與西洋各國經商,這事兒也不知道岳父大人能不能同意,不過那是個好去處,你先弄份書信問一下,最近有時間,就跟著葛師傅學學洋文吧!”
西山要想發展,離不開西洋的科技,無論是帕特里克父子,還是楊福良,都不是最好的人選。帕特里克父子是外人,而楊福良是個土匪,潘桂這個商業世家出身的公子哥,倒是個做海上貿易最佳的人選。
“真的啊?我從宜良回來,馬上就辦這事兒,縱橫七海啊!哪個不想就是王八蛋!”
潘桂興沖沖的走了,楊猛瞄了一眼葛仕揚和蒂凡尼,葛仕揚還好,這幾句話的功夫,信心回來了不少,只是那蒂凡尼,怎么看怎么像只餓狼,緊盯著自己不放,麻煩啊!
“走吧!葛師傅,咱們一起去犒勞一下,西山的工匠們,我發銀子,你來念名字,這是展現你在西山地位的時候,打起精神來。
蒂凡尼夫人也一起吧!”
現在重振葛仕揚的信心才是關鍵,至于蒂凡尼隨緣吧!無非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太過造作也不美了。
楊猛、葛仕揚兩人走在前頭,蒂凡尼牽著楊猛的大黑馬跟在后頭,看著威武而博學的背影,她深深的沉醉了。
西山谷地經過近兩年的發展,也成了一個小鎮般的存在,兩三千人的規模,這些還只是工匠,為了保密,他們的宅子都安置西山附近,環境不錯的地方,讓葛仕揚這個傳教士,一下管理這么多人,還真是楊猛失誤了。
等犒賞完了這些工匠,自己也應該點撥葛師傅一下了,不然西山谷地,就會浪費很多的人力與物力。
“大伙做的不錯!兩年時間西山鐵廠從無到有,你們都是楊家的功臣,你們看看這鐵廠,一年六百萬斤生鐵,二百萬斤鍛鐵,這是你們的功勞。
大清開天辟地頭一遭,一廠之力可頂一省的鐵匠,你們不覺得自己很有本事嗎?這事兒是你們大家伙合力做成的,很好!很不錯!以后一定要記住這個西山鐵廠,大伙同心其利斷金!
事情做好了,楊家也不會虧待你們,有一個算一個,一人十兩銀子的賞賜,有功之人十兩黃金,記住!只要你們盡心盡力,楊家對你們也一心一意。”
有賞自然要謝恩的,在西山刀手們的帶領下,無論中西,所有的匠師,都是跪地謝恩。十兩銀子,對匠人們來說,絕對是筆大錢。
“為了西山鐵廠,大伙都受累了,自今天開始,放假十天,該娶媳婦的娶媳婦,該造孩子的回家造孩子,西山這邊大家盡心竭力,也別忘了自家的好地啊!”
楊猛的這些話,引起了全場的哄笑,楊家三爺仁義,對楊家體恤啊!而跟在楊猛身后的蒂凡尼,卻是聽的一塌糊涂,在葛仕揚的解說下,她這才帶著嬌羞明白一些清國的俗語。
“你們過得不錯,可云南今年又遭災了,許多人吃不上飯啊!回去之后,該干的活兒干完了,也別忘了你們的那些同行!
都說同行是冤家,但在三爺這里不是,大家伙戮力同心建成了西山鐵廠,以后三爺還要建北山、南山、東山,需要的人手很多很多。
你們回去之后,就想想云南各地,都有哪些帶著名號的同行,饑荒時節大家伙要互幫互助,共度難關。揚一揚咱們匠人的心胸,世道不好,大伙出去的時候一定要帶著西山刀手,在路上被歹人害了豈不是冤枉。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
先看到這里書簽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