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質春蘭第九十七章 足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蕙心>> 蕙質春蘭 >>蕙質春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七章 足年

第九十七章 足年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02日  作者:蕙心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蕙心 | 蕙質春蘭 
正文

本章出自《》

陳文蕙回到慶春城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了。陳遠恒等京城來的人,都已經在路上了。陳文蕙先是處理了一些她不在期間,慶春城堆積的事情,再和高級官員們開起會來。

其實,陳文蕙在天水城,慶春城的政務一點都沒有耽誤。這都得益于陳文蕙把自己的官衙每個官員的職權劃分的很清楚,大家各司其責,管理起來井井有條,至于決策上面的事情,一般都是陳文蕙做決定,還有一些緊急的,或者是小事情,大多由萬淑慧來處理,所以,陳文蕙雖然在天水城呆了這么長時間,慶春城還在有序的發展。

如今慶春城可是大楚和夷洲島的商人們都喜歡來的一個城市。因為這里的出產明顯比別的三個城市要多。珍貴的刺繡,款式新穎的衣服,精工細作的高中低檔家具,豐富的水果衍生品。比如說果脯,果汁,還有花蜜等等。還有一些高科技的東西,比如說香料,香精,雪花糖,鐵器,銅器,錫器等。這些東西,都很受夷洲島和大楚人的歡迎,因此,商人們愿意來這里做生意,買來慶春城的出產,順便也賣出一些大楚的物品。值得一提的是,慶春城的百姓們普遍比大楚的百姓富裕,因此,需要的東西多,購買力比較強勁,這也是大楚商人們喜歡這里的原因之一。畢竟一買一賣,獲利還是比單邊貿易要強的多。

陳文蕙發展的腳步一刻都沒有停。因為有著先進的思路,手里又不缺錢,大楚又不停的有人過來慶春城,因此,人口數目增加的也很可觀。慶春城就像是打足了勁一樣,飛速的發展著。

陳文蕙回到慶春城想想,眼下還真是有不少的事情要辦,比如說慶春城的發展已經很快了,按照官員們的意思,今年就能收第一批開荒的土地稅了。在這個時代,土地稅是國家稅收的大頭。歐洲實行著十一稅。每畝地收成的百分之十要上繳賦稅。不得不說。這個是很苛刻的。中原大地歷來比較注重減輕農民的負擔,因此,十一稅雖然也出現過。但是畢竟都是少數。大多時候,都是二十稅一,甚至遇到了好皇帝,還有三十稅一的時候。陳文蕙記得前世學歷史。文景之治的時候,就是三十稅一。被后世頌揚了很久。當然了,這個時代是被改變了歷史的時代,很多原本后世才會出現的東西,現在就已經出現了。比如說簡體字,比如說玻璃等等。這些都是拜扶蘇皇帝所賜。這個時代雖然沒有了漢朝,可是多了個大楚朝。大楚朝。也有過幾個英明的皇帝,在任的時候。也有過三十稅一,自然也不例外的被稱頌了很久。

陳文蕙也一直在考慮要收多少的土地稅。這天,已經是過了小年了,萬淑慧來到陳文蕙的院子里,和陳文蕙商量起來慶春城的政務。

萬淑慧說:“其實三個月之前,我們的第一批開荒地就可以征收土地稅了。我們也打了報告給你,怎么你沒有批啊?”

陳文蕙說:“我們對百姓們說要他們來開荒的時候,就說過三年免稅。你們按照大楚的算法,兩年按照兩頭算,所以,現在是三年了。可是,實際上,今年才是第三年。我的意思是,我們不沿用大楚的算法,我們按照我們的算法,既然答應了百姓們三年免稅,自然就是足足的三年,一天都不能少。所以,我打算,明年的這個時候再征收稅。”

萬淑慧早有預料說:“你沒有同意,我猜你的想法可能就是這樣的。其實,我們慶春城的百姓大多是大楚過來的,因此他們都已經習慣了大楚的算法,現在交稅他們也能接手。而且,這兩年的免稅時間,已經給了他們很大的收獲。再說了,我們是想給普通百姓優惠,可是,我們第一批到了時間的開荒地,大多是在城市邊上的。現在已經基本上都被那些商人們給買了下來,所以,即使是現在征稅,也是對那些富裕的商人們征稅,并沒有動到普通百姓的利益。”

陳文蕙一想也是,就像是桂玉霞家里的地,當初她家里開墾的那幾百畝土地,早早就賣掉了,現在已經轉了幾手了,哪里還是給桂玉霞她們優惠啊。現在就是征稅,她們依然不用納稅,因為他們家后來開荒的那個大莊園,可是還沒有到時間呢。

陳文蕙想了一下說:“話雖然如此,這也牽涉到我們的衙門的一個誠信的問題。我們現在對一批土地征稅,沒有傷到普通百姓的利益,可是,接著,是不是就陸續對第二批,第三批的土地征稅了?那會不會傷害普通百姓的利益?所以,我想,我們可以先做準備,明年再開始征稅。這樣一來,我們真的做到了誠信,起碼比我們大楚的朝廷誠信。第二,我們照顧了這些買第一批土地的商人們,他們自然心里感激,對我們的慶春城自然會進行正面的宣傳,就能吸引更多的商人來投資。這不是好處嗎?就這樣吧,張榜公布,我們的土地稅,從明年開始逐漸征收。”

萬淑慧想想也是,就點頭說:“好吧,都聽城主你的。反正我們現在還不缺錢話。雖然我們的農業稅少了,將來商人們來的多了,做生意的稅收就能提上去,這可是比農業稅都要可觀的。不過,你說的也對,要提前做準備。我就是想和你商議一下,將來我們開始收稅,要收多少呢?這個也應該提前對百姓公布出來,這樣才能穩定人心。畢竟,這里和中原不同,這里的土地很高產,一年可以產兩季,甚至是三季,這要怎么收稅呢?”

陳文蕙說:“我們要打造一個輕徭役,輕賦稅的好地方,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們城市的發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慶春城。現在大楚的土地稅是怎么收的啊?”

萬淑慧說:“我們大楚的朝廷土地稅是二十稅一,北方的土地一年收一次稅,南方的土地一年是兩次,因為南方很多地方都能一年種兩茬莊稼,不過,兩茬莊稼一茬是主糧,比如說小麥,水稻。一茬就不是了,那一茬以前是蔬菜之類的,現在大多種棉花,玉米,番薯。這樣朝廷對這一茬收的就是三十稅一。文人們都贊我們大楚的朝廷現在很是圣明,百姓能休養生息,即使是連年對西北作戰,也沒有增加百姓的賦稅,真是難得的盛世了。皇上因此也被稱頌。”

陳文蕙笑了說:“對西北作戰,沒有征收那么多的賦稅,那是因為海貿的收益足夠高,完全能支持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哪里是皇上心疼百姓啊。不過,我們不管他們,我們要制定出來比大楚的現在的稅收還要輕的賦稅制度,這樣才能有競爭力。”

萬淑慧笑了說:“你是打定主意,從大楚搶人了。”

陳文蕙說:“我也是被逼的啊,你以為我想啊?我也不想搶人啊。可是,我們短時間內哪里能生的出來這么多的人,就是生的出來,這人也不是一天就能長大的。可是,你看了,這海外的無主土地有多少?物產有多么豐富,這等于入了寶山,卻拿不完,恨不得多長兩只手啊?”

萬淑慧說:“恩,你這個比喻倒是很貼切,這南洋是個大寶庫,不說這巨大的呂宋島,還有這棉蘭老島,還有再遠一些的數不清的土地,島嶼,這雖然都有土著在,可是那些土著都是很落后的,大多沒有建立國家,還是部落的時代,哪里能比得過我們的強勁兵力。我們想要打下這些土地輕而易舉,可是,打下來干嘛呢?我們哪里有那么多的人口來耕種,來守護土地呢?這么說起來,還真是要吸引更多的大楚無地的百姓過來才行啊。”

陳文蕙說:“對了,就是這個情況。我想,我們的稅收這樣定,我們就定三十稅一,而且,不管你一年種幾茬莊稼,我們只征收一茬的。你看怎么樣?具體怎么征收,征收那一茬,還有,征收的時候,要分平地,和山地,山地因為種植東西的不同,還要不同的稅法,反正你們按照這個思路,擬定一個征收辦法,給我,我們再討論,你看怎么樣啊?”

萬淑慧有些驚訝說:“雖然我知道你的稅收一定是很輕的,可是這么輕還是出乎我的意料。雖然朝廷現在的稅收制度是這樣的,可是這是朝廷的稅收,每個地方還有地方政府給的稅收,所以,百姓們種地,實際的稅收更加重一些。我們就是完全按照大楚的來,我們也算是輕的。何況,現在這么輕?還只是收一茬,這實在是太出乎意料了。這樣我們將要損失多少錢啊?”

陳文蕙說:“我們要從長遠的看,其實,我并不打算把農業稅放在首位。這樣的輕賦稅,是為了能吸引更多的人。只要人多了,我們的商業就發達,商業的稅收,不比農業稅強?”(未完待續)

本站所收錄全文閱讀來源于網絡,部分為系統自動采集生成,若有侵權,請告之!


上一章  |  蕙質春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