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質春蘭第二十五章 走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蕙心>> 蕙質春蘭 >>蕙質春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五章 走訪

第二十五章 走訪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29日  作者:蕙心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蕙心 | 蕙質春蘭 

堅持少廣告,無彈窗,堅持穩定更新,堅持回復用戶反饋的問題,望書友幫多多宣傳.

出門在外,就上移動版m.binhuo


陳文蕙在年后,明顯比年前閑了一些,因為工作都布置下去了,剩下的就是手下的人干活了。她有了大量的空閑時間,就去了城中走訪一些百姓。好知道自己的政策執行的怎么樣,還有哪些新情況出現。

陳文蕙在走訪中發現,普通的百姓,占人口數量最大的是那三個縣遷徙來的百姓。他們幾乎是一窮二白的過來的。只是拖家帶口的,帶著雙手過來。他們在大楚的時候就是生活在京城西北的貧困縣里面。他們是貧困縣里面的最底層,沒有土地,靠給地主種地為生,稍微有一點兒天災**就活不下去了。他們中間很多人,全家只有一件衣服,剩下的人都是衣不蔽體的狀態。這些人,全家只有一床破爛的被子,或者是干脆就沒有被子,只是蓋著麥草為生。自從皇帝頒布命令,讓他們這一批人遷徙之后,他們也咒罵過,恨過,雖然自己的家很窮,但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戀土情結他們還是有的。剛開始的時候,縣城里的各級官吏是粗暴的對待他們,強行讓他們遷徙,為了這個還把一些不愿意遷徙的人關到了牢房里。這些百姓們迫于壓力沒有法子,開始收拾起來本來就不多的家產,準備遷徙。

可是情況很快就好轉起來。陳文蕙的二哥,陳文麟帶著許多的管事來到了這三個縣城,和當地的官員一番交涉,開始給這些百姓們發放衣服,被褥,還有分批坐上了馬車,從自己世代居住的小村子集中到了城里的碼頭上。然后坐著船,往京城進發。這些人船上了干凈整潔的衣服。晚上蓋著棉花做成的溫暖的棉被,這真是夢想不到的福氣。這還不說,他們雖然每天呆在船上,但是日子過的一點都不難過。因為每天飯菜都是做好了的,他們只要拿著碗去打飯就行了。很多人,從來都沒有過過這樣每天都能吃飽飯的生活。在船上,雖然只有兩套。但是一向都勤勞慣的他們。每天都把衣服洗的干干凈凈。每天都把自己的住所收拾的整整齊齊。他們的住所就比較擁擠了,都是十幾個人擠在一個狹小的船艙里面。每個船都是最大限度的裝載著這些百姓。可是,這些并不算是困難。畢竟。他們都是吃苦長大的,這一點擁擠還是吃的消的。除了擁擠之外,他們每天都能吃飽穿暖,這還不說。每天還有專門的人員,來教導他們認識一些簡單的字。這些百姓中大多數人都珍惜這樣的機會。作為貧苦大眾的他們幾輩子都是不識字的,現在能免費學習,每個人都珍惜這樣的機會。當然,也有那些不愿意學習的。這些管事們也有方法,若是學習不好的,他們就給停止供應一天的飯食。饑餓是最大的動力。很快,大家都掌握了許多的字。這樣。到達了京城。在京城休整了兩天,住在帳篷里面。不慣做船的他們能腳踏實地的呆上兩天都很高興。過了兩天,他們又被集中起來到了另外一個大船上,這次是從京城的運河到達上海城。這個城市的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航程還是很順利,每天過著一樣的生活,除了吃飯就是認識字。這樣幾天之后,他們都到達了上海城。到了上海城之后,他們又帶著帳篷住到了城市的一個專門的空地上,這樣休整了三天之后,他們坐上了海船,開始往一直都新光城進發。這一次的航行時間長一些,大海上很顛簸,他們中間很多人都生病了,不過,船上都有大夫,給他們治病,所以,也沒有出現死亡的現象。這個海船很大,雖然他們住的很擠,但是,管事們允許他們每天都到甲板上欣賞壯闊的大海景象。當然了,在這里,還是要學習。不過,學習已經開始不在是簡單的識字了,開始有先生教導他們認識一些農作物,還要他們背這些農作物的種植方法。內容很多,而且這些東西都是他們沒有見過的農作物。一直到他們到達新光城都還沒有學完。

到了新光城,老規矩,他們又休整了三天。這里已經和大陸上不一樣了,這里氣候和暖,空氣濕潤,燥熱。他們這才明白,為什么管事只給他們發放了單衣,因為這里單衣就夠了,要是在大楚,這個時候,應該都是深秋了。三天之后,他們又坐上了海船,往呂宋島進發。每天還是在學習,航行中度過,這樣幾天后,就到達了呂宋島。他們以為已經到了目的地,可是管事們告訴他們,這里并不是目的地,是黑家的普寧城。他們要去的是慶春城。不過,到了這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去慶春城,他們這些人被分成了四部分,一部分去了慶春城,一部分去了同仁城,一部分去了天水城,最后還有一批人留在了普寧城,不用跋涉了。

現在陳文蕙接觸的這些就是經過長途跋涉過來到了慶春城的百姓,他們雖然很窮,但是這些人是自由民的身份。到了慶春城,這些人才看到,這里是一片叢林,沒有城市,城市是要他們建設的。所以,管事給他們發放了帳篷,三天的干糧,然后告訴他們,他們有兩條路選擇,一條路是到城里的建筑工地上去干活,這樣每天給管飯,每個月有工錢。第二條路是,若是手里有積蓄的,可以去城外開荒,不過,要先買地,一兩銀子可以買三畝山地,一畝平地。開荒出來的木材之類的可以賣給城主府專門收購的工坊。

如果準備開荒的,可以向城市的銀行貸款,最多可以貸款一百兩銀子。若是去工地上干活的,也可以貸款給家里的老弱婦孺們買小牲畜,小家禽回來飼養。最多可以貸款十兩銀子。

這樣宣布之后,這些百姓們,都議論紛紛。其實,這些政策在船上,已經有管事們告訴他們了。可是他們都不敢相信。世界上哪里有這么好的事情?現在白吃白喝已經很讓人驚訝了,哪里還能白給他們錢,讓他們創業,要是真的像管事們說的,那這些人多辛苦幾年,勤勞一些,還不得都成為富翁啊?雖然他們在船上大多數人都不信。但是到了慶春城,看到管事們這樣和他們一說,還現場把銀紙給搬過來,整齊的銀紙碼放在那里,一群管事拿著筆準備現場辦公。幾個膽大的上前去摸出身份牌子,登記了一下,然后申請貸款一百兩銀子。居然在一陣核對之后,立刻就拿到了手上。并且有專門的人引領著去了衙門辦理買地的手續。辦完之后,又讓他們去買工具,立刻就帶著他們去了他們買的地里,讓他們開始開工吧。

這樣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大家一時間都行動了起來。

很多在船上就打好主意的人就去貸款買地開荒去了。還有一部分人不敢貸款那么多的,就去工地上干活,每個月有月錢,也給家里的婦孺們貸了款買牲畜喂養。

這些人開始的時候,條件很不好,很多人擠在一個帳篷里面。隨后,第一批住房蓋好了,許多工匠家庭都買了宅子,住了進去,空出來很多帳篷。這些帳篷被再次分發到那些貧民百姓手里。這樣每家能分到兩個甚至后來分到了四個帳篷。一家人已經可以住的寬敞一些了。但是,這畢竟是帳篷。慶春城這個地方又特別的濕熱,帳篷住著很難受。

好在年前蓋房子的工程進度的快了,這些百姓有一大半都住到了臨房里去。這個臨房真是讓這些百姓們高興啊,寬敞明亮,遮風避雨,不過不大,也沒有宅院,但是每家根據人口的多寡可以分到兩間甚至三間的住房,還有另外的廚房和雜物間各一個,每排房子還有一個干凈的廁所。這樣的房子已經被他們在大楚的茅草房好太多了。最讓人高興的是,每個房子里還配有簡單的家具,也就是一張雜木的床,還有簡易的雜木的桌子。連個柜子都沒有的。但是這樣也讓他們高興很多,因為他們很多人在大楚的時候就是家徒四壁的,現在還算是有個床了,有個吃飯的桌子了,已經不錯了。

至于別的東西,這些人中間,在工地上工作的,拿到了工錢的,一般都會去工坊花上一點錢買上幾個便宜的家具,比如柜子之類的東西。還有那些開荒的就更加容易了。自己地上伐倒的樹木,大型的木材,珍貴的木材都賣了出去,那些小木料之類的,都收集了回來,這些勤勞的貧苦百姓們自己也能拼出來一個簡單的家具出來,這就更省錢了,一分錢都不用花的。

所以,陳文蕙看到的就是這些非常貧困,但是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的百姓。這些百姓們見陳文蕙沒有一點兒架子,本身又是一個小姑娘,很討人喜愛的,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跟陳文蕙說了,還說了他們的現狀,愿景。

走訪了幾家這樣的普通百姓之后,陳文蕙發現了一些問題。

趕緊把自己的手下們集中起來商討了。(未完待續)

出門在外,就上移動版m.binhuo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里書簽


上一章  |  蕙質春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