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質春蘭第一百四十二章 繁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蕙心>> 蕙質春蘭 >>蕙質春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二章 繁榮

第一百四十二章 繁榮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07日  作者:蕙心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蕙心 | 蕙質春蘭 
本章節來自于

京城里發生的一切,陳文麟都詳細的給家里寫了信。其實他說的大多數陳遠恒在京城的人手已經向陳遠恒匯報過了,只是有些事情陳遠恒是刺探不到的,比如四皇子幾個好朋友之間的事情,這些陳文麟也詳細跟家里講了。在信里面,陳文麟大大稱贊了三個好友。趙崇義是直性子,拳腳功夫,和文章都好,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劉演是絕世大美男,柳敬原是個儒雅,睿智的書生。因為每一封信里都寫,搞得陳家這些沒有見過這三個人的都快認識他們了。不過,看到陳文麟在京城里生活的這么滋潤,陳氏夫妻和陳文蕙都由衷的高興。

相比陳文麟,陳文俊來的信的少了很多,而且,每封信里都很簡單,除了問候爹娘小妹之外就是說自己很好,就完了。陳文俊早就從父母的信里知道二弟去了京城的時候,估計他和陳文麟有單獨通信,所以,他從來沒有在信件里問陳文麟的情況。

陳文蕙一直都在抱怨大哥的信來的太少了,而且太簡短了,沒有實際內容。她到是給兩個哥哥寫信寫的很勤,尤其是二哥。現在陳文蕙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很多年了,練習毛筆字也很多年了,她的字一直都是陳遠恒親自教的,所以很好看。后來,陳文蕙迷上了書法,搜集了許多法帖加以臨摹,練習,漸漸的字就越發好了,陳遠恒甚至說,陳文蕙的字已經要超越他了。

當然,陳文蕙還是有理智的,知道這個是疼愛自己的父親的溢美之詞,但是這也說明了陳文蕙的字還是很好的,尤其是在女孩子里面,絕對是佼佼者。

其實,相比書法,陳文蕙更拿手的是繪畫,畢竟這個前世就有基礎的,不過前世學習的是西洋畫法。現在又學了中國的書畫,文蕙還在不斷嘗試著中西結合,將一些西方畫技融入到水墨畫中,所以,陳文蕙的畫技還真的是超過陳遠恒的,這一點一直是陳遠恒的驕傲。

陳文蕙經常把自己一家人畫下了作為紀念,有時候也會隨著信件一起寄給兩個哥哥,以解他們的思親之情。

日子過的很快,陳家在德慶過了第一個沒有陳氏兄弟的冷清的年后,很快就到了春天。

這個春天可是不尋常。天氣還沒有熱起來。就已經露出旱情的征兆。好在這個小小的旱情,還不影響德慶五縣一府的春耕,因為陳遠恒之前準備充足,修建了許多水渠。所以,現在雖然一直沒有下雨,但是因為有引水渠的存在,百姓們還是順利的完成了春耕。

今年的春耕,陳遠恒大力推廣耐寒的棉花,玉米,番薯之類的新作物。所以,德慶的生產還是沒有受到影響。

但是旁邊幾個州縣的百姓就遭了秧了。本來,春天都會發生的春荒。現在因為旱情加劇了,已經有一部分家里十分貧窮的百姓過不下去了。沒法子生活的百姓們,都涌到了德慶府。

但是因為現在旱情的規模還不大,逃荒的百姓數量不多,大多是三五個零散出現的。因此德慶很快就消化掉了,都沒有用得著官府出面。

這個要得益于德慶的商業十分繁榮。因為有交易會的存在,德慶出產的東西很容易賣出去,因此,德慶有了許多工坊。

有木工坊,有鐵工坊,還有專門做各種吃食的工坊,比如果脯坊,糕點坊,還有宋家的腐乳坊。還有文蕙教會了這些人做粉絲,因此粉絲坊也是遍地都是。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接了訂單的成衣坊,還有幫助翠錦樓生產盤扣,鞋,花邊之類的小工坊。

這些工坊種類繁多,但是數量不少,正愁著招不到足夠的人手呢,現在多了這些災民們,都很高興,忙忙的招回自己家去了。以至于出現災民都招走了,還有很多工坊沒夠人的情況。

出現這樣的情況,陳遠恒當然很開心,官府一分錢的力氣都沒有花就這么解決了問題,當然是一大政績了,陳遠恒可不是埋頭苦干之輩,陳遠恒出身京城世家最會宣傳自己,早早就準備了奏折,表述自己的功績。

有貴妃娘娘在旁邊吹風,陳遠恒很快就再次獲得皇帝的表揚。不過這一次是口頭表揚,并沒有賜下東西,即使這樣也是讓陳遠恒得意了很多天。

陳文蕙趁機說:“父親,我以前說無商不富,你還不太贊同,現在看到了嗎?要是沒有商業,能這么順利的解決這些災民嗎?光靠那幾畝田,能養活多少人啊?還是商業來的快。”

陳遠恒說:“可是,若是大家都去經商去了,沒有人種田了,田地荒蕪了,大家還吃什么呢?總不能啃金子吧?”

陳文蕙說:“我也沒有說完全不要農業,只是農業讓一小部分人種就行了,大部分人還是當工人,只有工業,商業發達了,百姓才會富裕起來。要是大楚朝的糧食不夠吃了,我們有錢,可以才從外國買啊?像是南方那些地方,比如南洋,那里才是生產糧食的好地方,那里可以一年三熟,甚至一年四熟,一個小國家就能養活我們全大楚的人呢。”

陳遠恒笑著說:“這些估計又是你從那些游記雜記里面看到的吧。書上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不過,你說的對,南洋那里確實是產糧食的好地方,這些再光武皇帝的時候就證實了。那個時候,天下大亂,百姓們沒有吃的,光武皇帝有三大策略,一個是從山里要吃的,一個是從海里要吃的,還有一個是從南洋要吃的。”

這個倒是陳文蕙不知道的,原來這個扶蘇同學還這么能耐啊。文蕙睜著一雙烏黑的大眼睛,興致勃勃的聽著老爹講話。

陳遠恒一看女兒喜歡聽,就說的更起勁了:“向山里要吃的,就是組織了捕獵隊,從山里捕獵大量的野獸,這個可都是肉食啊,這樣不就有吃的了嗎?向海里要吃的,就更簡單了,就是建了船隊,組織漁民們去海里捕魚,魚肉也是吃的啊,史料記載還捕獲到會噴水,大如房屋的大魚呢,可惜我們是沒有機緣看到了。”

陳文蕙在心里想,這個應該就是鯨魚了。扶蘇還真是敢吃啊,鯨魚肉,陳文蕙在前世根本就沒吃過,倒是活的鯨魚在海洋館里見到過,真是向往啊,要是在這里能吃到就好了。這些山里的野獸珍禽,還有海里的鯨魚之類的,在前世可是珍惜動物,哪里能吃到啊?吃這個是要犯法的啊,但是在這里可沒有動物保護法,有機會真要弄點嘗嘗。

想到這里陳文蕙就饞了。陳遠恒沒有注意到女兒的饞相,繼續說道:“第三從南洋要吃的,就費勁了。先是光武皇帝帶領大軍征服南蠻,這才有了今天的象州,桂州,粵州,然后,大軍一直向南開,征服南洋,在南洋發現了很適合種水稻的地方。真的就是你所說的可以一年三熟甚至是四熟。可惜,南方濕熱太很了,大軍很不適合,很快就被當地的土人又趕回來了,能是得到了象州,桂州和粵州。再后來,光武皇帝年紀大了,就沒有再南征了。”

陳文蕙聽的津津有味,問:“那后來呢?后來的皇帝有沒有繼續南征啊?”

陳遠恒說:“后來,光武皇帝去世后,他的兒子們爭江山,搞宮斗,搞黨爭,大家的精力都放在奪權上面了,哪里還有開疆擴土的心情。再后來,中原地區衰落了,北方蠻族崛起,大家都把心思放在對付蠻族上面了,哪里還想著南洋啊。再后來就改朝換代了,本朝一直被蠻族威脅,更是顧不上南方了,其實,現在別說是南洋了,就是那南方的三個州,都漸漸的不服中原統治了,大多是當地的百姓中間產生的官員管轄,也不給朝廷納貢,朝廷派的官員在那里都不能適應,漸漸的,那里就成了流放之地了。”

陳文蕙聽了扼腕不已啊,歷史還真是頑固啊,扶蘇創下的大好基業就這么毀了,真是宮斗,奪權害人啊。

這邊陳氏父女還有心情談古論今,京城里的晉郡王府則是陰云密布。其實經過這幾個月,陳文鳳一直處于幸福之中,劉演對她很好,幾乎是專寵了,當然,在她不方便的日子里,劉演也沒有獨守空房,而是去了那兩個本來就存在的通房那里。

這一點,使得那兩個通房在陳文鳳面前更加趾高氣揚,簡直不把陳文鳳放在眼里了。陳文鳳的大丫鬟紅杏和玉李都氣憤不已,陳文鳳卻沒有當一回事,出身世家的她對于這種事情早就有心理準備,雖然心中酸楚是有的,但是并不影響陳文鳳沉著應對。

陳文鳳先是收服了王府中原先的內外管家,還有一些重要位置的管事,還順利的把自己的人手安插各處。做完這些后,陳文鳳就開始收拾這兩個通房了,有時候是該發的東西少給她們,有時候是故意派她們去做一些粗使伙計,有時候是在她們的飲食中做點小手腳,比如讓她們拉肚子之類的,幾次下來,這兩個人開始在劉演面前哭訴了。

求推薦,求訂閱,求收藏。

(天津)


上一章  |  蕙質春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