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質春蘭第八十六章 行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蕙心>> 蕙質春蘭 >>蕙質春蘭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六章 行賞

第八十六章 行賞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09日  作者:蕙心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蕙心 | 蕙質春蘭 
搜小說



上一章:

下一章:

日子過的很快,大家還在忙碌著,路倒是陸續修好了。這回安城和德慶一共修好了六條路。安城的三條是安城到德慶的路,安城到旁邊的河陽省上水府的泉水城的路,安城到歷城的路。德慶的是,德慶到省城青陽城的路,德慶到慶城的路,德慶到三河城的路。路一通,經濟果然就活躍起來了。

現在德慶和安城包括德慶府的歷城,三河城,慶城的東西想賣往青陽城或隔壁省都方便的很,因為路都是很平整的青石路,馬車就能多拉東西,還跑的很快,所以以前三天運到的東西,現在一天甚至半天就能運到了,這可是大大的方便了商人們。尤其是陳家。

陳家在五個縣城和德慶府都有分店,現在白氏又把分店開到了省城青陽城,這下子幾個店中間貨物銀錢往來就多了起來,因為路修好了,一下子快捷很多。首先翠錦樓的衣服就能多賣出一些,其次,安城的酒廠出產的酒也能多賣一些。

路修好了,災民們也陸續拿了工錢上路返鄉了。這些災民們來的時候衣衫襤褸,食不果腹,走的時候都穿著春衣,手里還拿著冬衣,還帶著被褥,口袋里還揣著修路賺來的銀子。

這些災民中情況好的,手里有十來兩銀子呢,因為夫妻都能工作,丈夫可以修路,妻子可以去翠錦樓做針線,孩子大的也可以去修路,孩子小的還可以撿柴禾。這些錢足夠他們路上用的,省著點還能夠回家過一段,這樣好重建家園。

也有一些災民家里都沒人了,也沒有什么財產,就干脆賣身或者是就打算定居在安城或德慶,畢竟這里繁榮一些,氣候也比西北好。找個長工或短工的活計也不難,就干脆不走了。

還有很少一部分人在這里事業做好了,不想回去了。比如說宋三石一家就在激烈的爭吵。因為他們家在西北有鋪子。有土地,雖然鋪子有可能被蠻人弄壞了。但是土地還在,回去了還有份家業。但是安城他們的事業發展的也很好。

他們的腐乳工坊現在生意好的很,因為路修好了,來安城市場購買家禽牲畜的外地人多起來,很多人嘗了他們的腐乳后都贊不絕口,買一些回去,有些人看到這么好賣。本地又沒有,就在進貨是也去他們那里批發一點帶回本地區銷售,再加上他們最大的客戶群是安城本地的貨郎們,賣給貨郎都是批發的。所以量很大。

安城其實比他們西北家鄉更適合做腐乳,因為安城水質好,豆子多,所以太適合做豆制品生意了,宋家的工坊現在有雇工一百多人。每天出產幾千罐腐乳,除了安城有賣,還銷往德慶,周邊的幾個縣,甚至還銷售到了旁邊的河陽省去了。每個月光銀子都能賺上幾百兩。當然之前在銀行借的錢早就還上了,現在工坊的院子擴大了,不但租著陳家的院子,還租了隔壁兩個院子,當然也是陳家的。

要是他們都回了家鄉,這安城的工坊怎么辦?他們以前在家鄉的鋪子可是沒有這么賺錢的。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后決定,讓宋三石的弟弟回家鄉,當然是帶著銀子回去,回去后要在鋪子的原址上重新建房子,還要整理田地,重新招佃戶,還要重新買家具之類的,反正都是要花錢的事情,還要花功夫力氣,所以就讓宋三石的弟弟一個人先帶著銀子回去,等一切都辦好了,再送宋三石的父母回去。畢竟葉落歸根,老人還是想回到自己家鄉的。安城這邊就交給宋三石一家了。

當然像這樣的人少一些,也有十幾家,這樣,陳遠恒就分別安排,愿意回家的統一安排回家,由官府出面統一安排做船,做車的費用要少很多,而且安全。不想回去的,就給就地落戶,算是遷移人口。

等到這些事情忙完已經是夏季了。這天陳遠恒很高興的拿著一份公文回家,對大家說:“朝廷的賞賜到了。”

陳文蕙和白氏很關心:“什么賞賜啊,都是哪些人的?”

陳遠恒說:“胡夫人朝廷封為七品淑人,并賜號‘貞烈’,而且是有俸祿的,享用七品俸祿。“

這下子白氏和陳文蕙高興起來,白氏說:“這下子姐姐可是光耀門楣了,以后再也沒有人恥笑她是和離的人了。”

陳遠恒含笑點頭,又說:“夫人也有賞賜呢。”

白氏奇怪道:“我怎么還有賞賜?”

陳遠恒說:“你和黃庭珍的夫人都有賞賜,你的是五品孺人,她的是七品淑人,只是你們這個是沒有封號,沒有俸祿的。本來這些就應該是你們的,因為丈夫得了官職,可以為妻子請封,七品至五品的是淑人,五品至三品的是孺人,三品至一品的是夫人,但是我朝一般都是只給夫人請封,淑人和孺人只有節婦或德婦才能請封。所以你們這個封雖然沒有封號,沒有俸祿也很風光啊。”

白氏聽了高興的很,又問:“可是我們哪里夠得上封賞呢?我們又沒有像胡姐姐那樣治病救人?”

陳遠恒說:“夫人,你先后主持安城,德慶兩個惜幼所,安置災民中無數孤兒,這不是功勞嗎?黃夫人也是因為這個得的封。”

白氏高興起來,下人和文蕙都一起給白氏道喜。文蕙問:“那父親有賞賜沒有啊?還有誰得了賞啊?”

陳遠恒說:“我因為之前剛當上德慶的知府,所以沒有升官,但是皇上親自賞給我一副字,已經運來了,還有一些賞賜的綢緞和御酒。”

白氏聽了更高興,陳文蕙卻沒什么興趣,這算什么,一幅字值什么啊,還有綢緞和御酒算什么,不升官起碼也應該賞點金子,銀子吧。戲文里皇帝動不動就賞金萬兩的,怎么自己家沒有啊?心里想著不自覺就說了出來。

陳遠恒聽到女兒的嘀咕聲笑了:“蕙兒小小年紀怎么這么愛錢啊?我朝的皇上都是極簡樸的,沒有賞金萬兩的,再說了,現在朝廷因為打仗已經國庫空虛了,哪里有錢賞大臣啊。”

陳文蕙一想也是。

這時,白氏笑罵道:“你這個小猴兒,哪里是千金貴女的樣子啊,整天就鉆在錢眼里了,你知道皇上賞一幅字,是多大的榮耀,比萬金還難得,掛上御賜字的屋子,就是犯了事,也不能查抄的。我們家里從前朝就為官,到現在只是祠堂里有兩副先皇賞的字呢,你當是容易的啊?“

陳文蕙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字是免死金牌啊,有了這個也好,在這個特權社會還是這個有保障點。

陳遠恒說:“還有很多官員都得了賞賜,有的升了一級,有的像我一樣得了些御酒和綢緞,都開心的很,總算大家沒有白辛苦。”

陳文蕙點點頭,這段時間大家是太辛苦了,好在是過去了。

陳遠恒又說:“這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家在省城青陽城開的酒樓生意很好,沒有人來搗亂,刺史顧忌著我現在圣眷正隆,不敢動我,還要為我說好話呢。”

陳文蕙一聽這個高興,這個就是實在的好處了,就說:“這樣好啊,這樣我們的生意更好了,因為德慶到省城的路修好了,我們往來省城方便了很多,很適合我們做生意呢。”

陳遠恒笑著說:“是啊,之前我不敢在青陽城開酒樓店鋪,就是因為顧忌著刺史,現在完全不怕了,酒樓店鋪開到那里,我的消息就靈通多了,為以后方便了很多。其實之前徐志杰到了省城任職,已經找了我一次茬了,就是春耕的時候,他管著一省的農事,說我不種正經的莊稼,卻在德慶府內推廣種豆子,是為了謀私利。但是那個時候正是要安置災民的時候,刺史引而不發,等著過一段時間呢,現在這個封賞下來,刺史不但不怪我了,還在人前夸我呢,說我有才能,這樣對德慶的經濟好。還特意在別人面前給徐志杰沒臉呢。”

白氏聽了這個啐了一口說:“這個徐志杰真是夠無恥的。當初因為胡姐姐的娘家敗落了,就那么百般虐待胡姐姐,后來還想齷蹉主意在老爺身上,現在又巴上刺史對付老爺,真是無恥之尤。”

陳文蕙笑了一下說:“這個徐志杰知道胡大人官復原職不知道會是什么表情,什么想法?再知道胡姨得了封賞,有封號,有俸祿,是什么想法?對了,胡姨可是七品啊,他好像是八品,胡姨居然還比他官職高呢?要是見了面,他還要向胡姨行禮呢。”

大家想了一下,還真是呢,都笑了起來。胡氏說:“該,就得這樣,讓他勢利眼,讓他狗眼看人低,這才是現世報呢,依我看啊,這還不算什么,他還會遭更大的報應呢。”

陳遠恒笑著說:“好了,我們不說這個人了,我們府里喜事重重,今天夫人安排一下,我們請了胡夫人過來,一起喝酒慶祝一下。”

白氏忙說:“是啊,應該的,還要給下人們賞錢,這段時間大家都辛苦了,有喜事就應該都喜慶一下。我這就去安排。”

相鄰的書:


上一章  |  蕙質春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