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華人齊聚聚軒閣,與您共享讀書的樂趣!
第二天,陳遠恒就找來了王義和,并且和王義和說了這個銀行的事情。王義和聽了思路大開,連呼奇才,直是個好主意。
陳遠恒當然不會告訴王義和是女兒想出來的。而是說他找了個智者,人家告訴他的。王義和也沒再問,只是想著開辦銀行的事情,這里面可是千頭萬緒,夠他想的。王義和向陳遠恒告辭,說還要回家召集手下一起想想。陳遠恒笑著由他。
過了幾天,安城的秋收已經完成了。今年的稅收很好,縣里除了去年剩下的四萬兩,賬面上又多出六萬兩銀子。這個多出來的可是教了該給朝廷的稅銀后,再剩下的,這個是因為安城今年的商業稅收收的多了,農業稅和人頭稅也很容易收了上來,因為今年也是個豐收年啊。
這樣安城縣衙就有了十萬多兩的銀子了。但是實際沒有這么多,因為年初的時候,陳遠恒拿出了一部分錢建了市場,總共花了四萬多兩,現在實際剩下的將近有六萬兩。其實,一般的縣令都會把這一部分錢給自己。畢竟,千里為官只為財啊。作為一任縣令,怎么都能一年賺上個幾萬兩,因為這個是在富裕的江南,其實就是在窮苦的地方,縣令也能賺上一兩萬兩。
他們的收入主要有俸祿,當然這個可以忽略不計,還有最主要的是訟事。所以,古代百姓有句話:衙門口朝南開,沒錢莫進來。徐志杰之前就是靠著這個發的財。這個錢陳遠恒沒有賺。不是他不懂,長在貴族之家,這些還是清楚的很,他是不屑于賺這份錢,因為這樣的錢多是虧著良心的。所以,陳遠恒為官三年了,沒有因為個人私利冤枉過人。這一點一直是被安城百姓稱頌的。
當然陳遠恒也不是那么清廉的,他也有收入。這個就是稅收火耗銀。這個在歷朝歷代都有,每個官員都拿的,朝廷默許的,因為古代收稅收的是銀子,銀子就有成色問題,是七分成色,還是足銀,還是五分成色,這個中間差別太大了。所以朝廷允許火耗銀的存在,也是變相補貼的意思。
現在安城經濟繁榮,稅收很好。又是魚米之鄉。這火耗銀就比一般的窮地方多一些,所以陳遠恒一年還是可以分上個一兩萬的。還有一點,就是剩下的稅收銀子,就像現在安城的這個幾萬兩,這個本來也是給縣令的,一任縣令干的好。才能剩下銀子,就給縣令了,當做分紅一樣。去年的四萬兩陳遠恒沒有要,而是貸款貸了出去,還把利錢給了衙役屬官們。讓這些下層官員們也分了一杯羹,這讓下層官員很感激陳縣令。
讓陳遠恒沒有想到的是。因為這樣,使得下層官員對于百姓的盤剝減少了,反而刺激了經紀,多了稅收,這個真是讓陳遠恒意外。
所以現在對著這個六萬兩,陳遠恒思索起來。其實他就是拿去也沒有人說什么,因為他已經花了四萬兩給安城建市場,這一個市場帶來了多少稅收啊。但是陳遠恒覺得還不夠。
這個時候他想起來陳文蕙說的,修路鋪橋,這樣交通好了,經濟會更好,稅收會更多。又想起來王義和說的因為利錢發放給下層官員,使得百姓不受盤剝了。這兩個年頭一直在他腦海了盤旋。于是一個想法誕生了。
這天,陳遠恒請來了黃庭珍。黃庭珍現在對于陳遠恒是無比崇拜和感激。自從陳遠恒來了后,安城的冤案大大減少了,百姓的日子好了,稅收好了,他們這些官員的火耗銀也比過去拿的多了,還多了一個貸款利錢,所以他們的日子也好多了,百姓對他們也尊敬多了。這些已經讓黃庭珍對于陳遠恒崇拜了,沒想到,陳遠恒還幫自己在京城里打通關系,讓自己升職做縣令。
其實黃庭珍已經進入仕途多年了,但是升遷很慢,因為他是個窮書生出身,沒有錢,沒有后臺,還有道德底線,不肯去做那些盤剝百姓,巴結上峰的事情,這樣能升職才怪。所以他從沒有想過會有一日當上正品的官職,還是實權的縣令。而且,這個位子來的太容易了,他什么都沒有費,都是陳大人為他做的所有事情。
士為知己者死,每個讀書人都知道這句話,他黃庭珍也知道,現在陳遠恒就是他的伯樂,他一定跟隨陳遠恒一直走下去。
黃庭珍見到陳遠恒是畢恭畢敬啊,這個恭敬是發自內心的。陳遠恒卻是一點架子都沒有。
陳遠恒先是給黃庭珍看賬本,其實這個賬本黃庭珍是知道的,畢竟他是糧道官啊,他知道賬面上有十萬兩,這個十萬兩是這兩年剩余的,這個按照慣例是要給縣令的。朝廷也不會說什么的。但是有四萬兩已經用來建造市場了。
黃庭珍以為陳遠恒是因為就要離任了,要把錢提走,忙說:“大人,我知道賬面上有十萬,本來就應該是你的。其實你去年肯把那四萬拿出來做了貸款,利錢又給了衙役們,大家心里就已經很感激了,現在拿走更是應該的。只是今年又拿出了四萬建了市場,這一時間還收不回來,要不我下面繼任后收著,每半年,或每一年給您送一次錢,直到這四萬送完為止。要不,就找個商戶,貸款給我們,我們慢慢還貸款,您先把錢拿走。”
陳遠恒笑了:“庭珍啊,我叫你來,不是要拿這個錢,而是要安排這個錢。”
黃庭珍奇怪了:“安排?”
陳遠恒說:“是的,是安排,不是拿走,先說是這個市場的錢,我想立下規矩,以后市場的本錢我就不要了,市場每個月的鋪位租金也不少,就統一收起來后發給屬官衙役們作為補貼。因為我們安城現在百姓農事用不著貸款了,即使用,也很少,所以,明年大家就拿不到今年這樣這筆利錢了,為了讓大家日子好過一點,就把這個鋪租當成利錢一樣發給大家。”
這下子黃庭珍激動了:“這怎么能行,按規矩這個應該是給您的啊。”
陳遠恒說:“我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我也要打點上峰,我也有家人子女,也要花錢,但是我已經在安城賺了錢,以后安城我的生意,田莊你還要幫我看顧著點,這十萬兩銀子我就不帶走了。其中市場的四萬就這么定了,至于這個租金怎么發放,你回去擬個章程給我,我們再討論一下。還有六萬,我打算修路。”
黃庭珍奇怪了:“修路?”
陳遠恒說:“其實,朝廷每年都撥的有修路的錢,只是太少了,只是作為維護費用,我們安城的路都是土路,下了雨就沒法子走路。而且馬車也很難行走。你應該去過我的田莊,看過我的田莊上都是青石路,下雨也不怕,又結實耐用,跑起馬車來快的很,所以,我地里的出產很容易就拉出來了。我想著,要是我們安城通往德慶,通往別的幾個縣的路也是這樣的路,就能跑快馬,馬車就能多拉貨,我們安城的出產就很容易拉出去了,自然安城就繁榮起來了。”
黃庭珍被陳遠恒的描述打動了。
陳遠恒說:“當然,我知道,這六萬兩銀子想修那么多路,是不太可能,而且,我很快就要離任了,修不成了,所以,我把銀子給你留下,你把路修了,不但要修完這六萬兩銀子,以后安城越來越富有,我還希望你明年也把剩余的錢拿來修路要把安城的路都修好。當然,你不像我有家底。但是我想,以后路好了,稅收好了,火耗銀也多了,你吃的虧不大,應該還能接受,而且,我了解你,你是個正直的人,不會貪圖這一點的。”
黃庭珍聽了對陳遠恒的佩服之情更深了:“陳大人,您這樣安排,自己吃虧太大了。我倒是不怕,我本來就沒想著要這個錢,再說,我這個縣令的位子可是沒有花錢的,都是您給的啊。還有,您這樣把銀子給我,讓我修路,政績都是我的,我能不懂嗎?這么為我打算了,我還能要那個銀子嗎?”
陳遠恒哈哈一笑:“好,庭珍,我果然沒看錯你,就這么定了,男子漢決定了的事情無需多言語。你快回去列個章程,趕緊把鋪租發放的事情搞好,然后我們再詳細說修路的事情。”
黃庭珍本來還要推辭,聽了陳遠恒這么一說,想了想,就點頭同意了。回去之后,黃庭珍就列出了章程,后來又和陳遠恒討論了幾次。卻沒有公布,本來按照黃庭珍的意思是要立刻說出來,好讓大家感激陳遠恒的,陳遠恒卻神秘的說,不是時候,到時候,會告訴他的。黃庭珍只好先放著,然后和陳遠恒討論修路的事情,最后決定先修到德慶城的路。安城本來就有許多小山,所以采石料很方便,這樣就能省下很多錢,六萬兩銀子足夠修路的,省著點花,還能修一下城里的路呢。
明日起每日兩更。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里書簽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積分提示
·每票3
·積分2
·評論刪除積分4
·精華書評積分50
·保持版面清潔,請勿灌水!
·投光每日推薦票,積分賺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