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質春蘭第九十四章 新耕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蕙心>> 蕙質春蘭 >>蕙質春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四章 新耕種

第九十四章 新耕種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5日  作者:蕙心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蕙心 | 蕙質春蘭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半個月后,趙珍珍就跟著白氏一起坐上舒服的馬車去了西北鐵壁關。

這一路上,雖然馬車舒服,路上人員伺候的也好,又不用趕路,所以,一半在走路,一半在休息。可是,依然十分辛苦。

白氏觀察著趙珍珍。覺得不愧是將門虎女,這樣的嬌生慣養的小姑娘,居然一點都沒有叫苦,也沒有不適應,反而因為見到不一樣的風情,興致勃勃。

在路上也不是都是風景美好的景象,西北地區百姓窮困,趙珍珍見到了貧困的百姓生活。這可是和京城的繁華不一樣的景象。

見到這些苦難的百姓,趙珍珍的心情也跟著不好起來。她隨身的銀子,吃食很多,所以,她經常會救濟那些窮人。

這些都被白氏看在眼里,不由得暗暗點頭。看來,大楚還是有些氣數的,要是趙珍珍將來真的能成為了皇后,一定會是一代賢后,歷史上,每出一位賢后,就會多出來兩個好皇帝,一個是賢后的丈夫,一個是賢后的兒子。要是這個賢后再長命一些,可能還要再多一個好皇帝,就是賢后的孫子。

所以,從這方面看,大楚應該還有興旺的時候。

白氏對趙珍珍越發的滿意起來。

作為白氏,現在自然不是以前的目光,現在她是一個世家宗主夫人,自然要以大局為重。南洋的一切還只是個起點。她也想大楚多繁華一段時間,這樣多給南洋一些發展時間,讓小陳家,趙家的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這樣在未來的浪潮中才能存在的更加久遠一些。

所以。白氏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對趙珍珍傾囊相授。

趙珍珍倒是不知道白氏對自己的想法,只是她覺得,雖然離開了疼愛自己的父母親,卻得到了白老夫人的疼愛。這個疼愛是自己親祖母趙夫人都不能給予的。

趙珍珍畢竟是個幼女,自然對疼愛自己的白老夫人越發的依賴起來。這兩個人愈來愈像是真正的祖孫兩個了。

終于到了西北三省的地界,從進入這個地界。趙珍珍就發現。有了變化了。首先是道路兩邊的農作物長勢變得好了起來。現在還是春天,一年之計在于春,正是播種的好時候。路上的田地里。不時有農夫在種田。這些農夫和之前見過的那些百姓不一樣。

這些農夫神情沒有那么愁苦,他們侍弄莊稼的樣子,好像更加專業一般。當然了,那田里的莊稼長勢也能看出來。確實是專業一些。

除了農田的變化,還有變化就是道路。進入西北三省之后。行進速度明顯快速了很多。就是馬車也不再那么顛簸。因為道路寬闊,也十分平坦,自然馬車行進起來快速,平穩了許多。

趙珍珍一臉的好奇。白夫人看在眼里,笑著對趙珍珍說:“是不是覺得到了這里就明顯有些不同?”

趙珍珍笑著一邊給白夫人捶背,一邊說:“珍珍就是不明白。應該是越往京城越繁華,越往西北越荒涼。越貧窮,可是,怎么是相反的?”

趙珍珍的手法十分好,這個是跟著小陳家府里的嬤嬤們學的,垂在身上,不輕不重,正好緩解旅途的疲勞。

白老夫人一邊享受一邊說:“這三個省份雖然在西北,本來是很偏僻,貧窮的,可是,自從你二嬸和你二叔來了之后,這里就變了。這三省也是西北公的管轄地。都歸著鐵壁關管理。”

“你是不是覺得這里的莊稼都長的好一些,是不是覺得這里的農夫種地都種的認真一些?”

趙珍珍忙說:“是啊,為什么?”

白老夫人說:“這個我肯不能輕易教給你,偏聽偏信可不是好習慣,你要學會自己觀察,自己去問。”

“一會兒,我們會去前面的一個鎮子上打尖兒,那里有一個不錯的酒樓,已經被打前站的人收拾了出來,我們一會兒去那里吃個午飯,午休一會兒。以前,我們趕路都是上午趕路,下午就住店休息了。可是,這里的道路很好,我們可以趕一天的路都行。現在我們中午吃個飯,午休之后,還要趕路,到了晚上,有一個縣城可以住進去。你可以趁著中午午休的時候,自己去問。”

趙珍珍明白過來,笑著應下來了。

到了中午,趙珍珍服侍著白老夫人吃完飯,看著白老夫人休息去了。才回到了自己的休息室。

這里雖然只是一個鎮子,但是,建筑物都很新,而且,款式還算是好,甚至有雕花的磚。他們下榻的這個客棧,環境清幽,雖然簡陋一些,不過,因為打前站的人,已經提前布置了一番,所以,這些被褥,帷簾之類的東西都是自己帶來的,用起來倒是十分舒適。

趙珍珍在吃飯之前,就叫了管事的給自己找了一個當地的農婦,還有當地的鄉紳夫人,這個客棧的老板娘過來吃飯后陪著自己說話。

此刻她到了休息室,休息室里面已經坐著三個婦人。一個是四十多歲的,穿著綢緞衣服,頭上還帶著赤金的首飾,那金花簪子分外閃亮,一看就是新近打的首飾。丫鬟悄悄的告訴她,這個是客棧的老板娘。趙珍珍對她點點頭。她倒是一臉的笑容,趕上來問趙珍珍的好。

趙珍珍笑著和她客套了兩句。

還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容貌清秀,姿容風度也十分好,身上穿著毛呢的衣服,頭上帶著白玉,翡翠的首飾,看著十分舒服。丫鬟告訴她,這個是鎮上鄉紳的夫人沈夫人,那個鄉紳正在鐵壁關工作,是個七品的官。那這個就是個官員家眷了。

趙珍珍上去趕著叫了一句夫人,和她見了一個平禮。這是趙珍珍客氣了,趙珍珍可是忠義公的嫡女,忠義公可是正一品的官職,比這個鄉紳家眷沈夫人的夫君官職大的多了去了。按照禮節,應該是沈夫人給趙珍珍見禮。而且,沈夫人的夫君在西北公手下工作,西北公可是趙珍珍的親叔叔。沈夫人可是不敢托大。

趙珍珍這是客氣見了一個平禮。沈夫人可是不敢大意,行了大禮,被趙珍珍的丫鬟托住了。

沈夫人心里覺得十分服帖,這個趙姑娘倒是平易近人。

最后一個是一個農婦,此刻有些局促,約莫三十多歲的年紀,相貌倒是平整,健壯一些,穿的衣服是粗棉布的小襖,深藍色的大褂,八成新,倒是很干凈,一個補丁都沒有。

趙珍珍也笑著跟她客套了一番。那個農婦更加局促了。

趙珍珍請客人都坐下,然后自己也坐下,先是開口說:“我就是趕路趕的悶了,想請人跟我說說這里的閑話,解解悶,倒是麻煩各位夫人了。”

這里面能當的起夫人這句話的,也只有沈夫人了。所以,那個農婦,還有老板娘都趕緊說:“不打緊,能和貴人說話,這是三生的福氣。”

趙珍珍笑了笑,問那個農婦:“這位大娘子,我來的路上,看到已進入西北三省,路兩邊的莊稼都比先前幾個省份的要好,這是為什么呢?”

那個農婦一聽是這個問題,不由得松了一口氣,關于莊稼的事情,她倒是會說,她開口說著:“回貴人的話。我們這里本來莊稼都不好的。因為我們這里天氣不好,土地也薄,莊稼長得也不好。一畝地能產個百十斤就不錯了。可是后來,西北公來了之后,在每個莊子都叫了年輕人,村長,里正去縣城里學習,還發了新的種子,教導我們怎么施肥,怎么種莊稼,還在縣城里辦了一個學堂,專門教導怎么種莊稼,養魚,養牲畜,養小家禽。”

“這些村長,里正,村里的年輕人學了之后,就回來告訴我們。我們跟著學,有時候學不會,還可以輪換著去城里學。就像我們家,我公公,我男人都去學了種莊稼的本事。我和我婆婆,小姑子,大姑子都去學了怎么紡織,怎么織布的本事。我身上這衣服,都是我自己織布做成的。家里孩子的衣服也是我自己織布做成的。可暖和了。我們家的這莊稼也一年比一年長的好了,現在一畝地能打下來五六百斤的糧食呢,可是比以前強多了。”

這下子趙珍珍明白過來了。

趙珍珍問:“你們現在種的都是什么為多?”

那個農婦說:“我們現在種的大多是玉米,番薯,每年還種一些棉花,這樣我們全家都有棉布穿,還有棉被蓋了,現在的冬天可是暖和多了。”

趙珍珍笑了說:“麥子之類的不種了嗎?”

那個農婦說:“怎么不種,不過麥子的產量少一些,一畝地,好的也不過是三四百斤,所以,每年種一點就行了,其余的還是中玉米,番薯這些,高產的,這樣才能吃飽肚子。”

趙珍珍明白了一點。

那個農婦說:“其實,現在我們鎮上的人,種地都不是主要的賺錢的門路了。”

趙珍珍忙問:“那什么是賺錢的門路。”

那個農婦咧嘴一笑說:“出門打工唄。”(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蕙質春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