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質春蘭第十三章 集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蕙心>> 蕙質春蘭 >>蕙質春蘭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章 集團

第十三章 集團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5日  作者:蕙心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蕙心 | 蕙質春蘭 

文先勇雖然對文家有著怨言,可是,他畢竟也是文家的一份子,所以兢兢業業的做好家族分配來的工作。

說起來這個毛呢還真是神奇。以前,曾經也有人拿羊毛做紡織品,可是,要不做不成,要不做成的是粗糙,油膩的產品。上不了臺面。所以,在西北,羊毛一直都是當成是廢物扔掉的。

可是,文蕙郡主手下的黑家人真是聰明,居然有秘方可以給羊毛脫脂,然后,經過一些工序,比如篩選,紡織成毛線或者是高紡織毛紗,然后在織成毛呢。

這織成的毛呢也有許多品種,有法蘭絨,花呢,格子呢,斜紋呢,團花呢等等。真是琳瑯滿目。

這可是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紡織品,價格甚至比綢緞還要貴一些,畢竟它的保暖性和抗風性都更加強。不過,沒有綢緞那么光滑。可是更加有質感,容易成型,做披風,云肩,罩衫都十分好。甚至還可以做成冬天穿的大擺的裙子。

開始,鐵壁關的工坊只有一千多工人,每天的產出也不多。后來,春天來了,可以擴建工坊了,自然也招募更多的工人,生產的產品也越來越多。文家占了先機,得到了產出的一半的供給。

不要小看著一半的供給,從去年冬天,毛呢場出產的毛呢,每個月都有一半被文家買去屯了起來,這么月月屯著,一直都拿出來賣,就是要等待一個好時機。聽說,這個是文蕙郡主出的主意。她說要大家買了毛呢之后,先不要賣,先屯著,等到她的廣告效應一出來,再一起賣。不過,不用等太久,等到今天秋天就可以了。文先勇雖然不太明白,但是他估計。等到秋天來了,特別是到了冬天,這能擋風,保暖。又新鮮好看的毛呢一定能在江南造成轟動的。文家會在這個上面大賺一筆的。

自己這些人雖然都被分家分出來了。可畢竟也都是一家人,主家那邊好了,自己這邊也能更好。所以,文先勇不但和文氏關系很好,和毛呢廠的管事關系也維持的很好。每次都能拿到最新鮮的花樣。

隨著秋天的到來。文氏告訴文先勇一個消息。郡主在鐵壁關也設置了專利局。這個專利局,已經有了粗紡毛呢的配方,制作工藝,如果花錢買了這個,還可以到黑家的鋪子里去定制紡織用的工具。有了這些,再建造一個工坊,就能自己開毛呢紡織廠了。

這個消息可是震撼性的。文先勇雖然現在已經是兩家巨大的客棧,酒樓的主人。一家開在鐵壁關最靠近官府和市場的位置。一家開在山海城最靠著集貿市場的位置,都是日進斗金的好產業,雖然銀行還有一些錢沒有還清楚。可是,照著目前這個事態,估計明年就能還完了,到了那個時候,賺的可就是純利潤了。

光是靠著這兩個客棧酒樓,都夠自己一家子吃喝的了。更不要說,因為領著家族的差事,一年還能分紅得到一兩千兩銀子的利潤。文先勇早就在盤算著,等到年底,紅利一拿到手。是先還銀行的錢,還是再入手一些地皮,蓋上幾間鋪面留著出租的好呢?

眼看著鐵壁關一天比一天繁華起來,鋪面的租金也一天天的高了起來。應該是一項不錯的收益。

雖然日子過的紅火。可是,作為文家的人,他天生還是對經營紡織品更感興趣。要知道,文家可是時代經營綢緞幾百年了。文先勇從出生起,聽的,見的。最多的就是綢緞生意了。后來又多了棉布生意。反正就是紡織業。現在自己從事了和家族不一樣的行業,經營酒樓客棧,可是,心里還是對紡織業放不下。

自己還好一些,好歹還提家族管著這邊的毛呢買進生意。其余的族人們,雖然經營著酒樓,客棧,可是,心里還惦記著開綢緞鋪子。前一段時間,二房的五老爺,還有三房的六老爺都在自己面前說,想在城里開一家綢緞鋪子,專門賣江南的綢緞。反正,他們都熟悉這一行,能找到好的貨源。

自己也在斟酌這個事情。先,文氏告訴他可是開辦毛呢廠,這不是天大的好事,這可是比在這個地方開辦綢緞鋪子好多了。文先勇趕緊把那幾家文家的人召集過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家。大家都很激動。毛呢的走俏,他們都看在眼里。不但江南需要,京城需要,就是草原上的部落,鐵壁關的百姓也都喜歡。

這樣的新型事務是最賺錢的。就像第一波做棉花,棉布生意的人一樣。文家當初沒有趕上棉布的生意,被藍家輕易的超過了。這一次怎么都不能放棄這個機會。

可是,這個技術,能是自己幾家人能撐得起來的嗎?

大家討論了一下,還是決定去專利局看看。看完之后,大家商議一下,下了帖子把文氏請了來。

如今的文氏可不是那么好請的。要提前預約才行。文氏夫妻可是陳文蕙的左右手,夫妻兩個,一個幫陳文蕙管著山海城的建設,一個和陳文蕙的幾個大丫鬟一起管著鐵壁關的建設。西北公趙崇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對付那些不聽話的部落上。捷報經常傳來。

所以,文氏現在很是繁忙,要不是看文家這些庶出的叔叔們還算是給自己幫了不少忙,而且,可能是為了毛紡廠的事情來的。這個也是郡主交代的大事,文氏才不會去出面參加他們的會議的。

文先勇等人也明白,文氏現在水漲船高,在鐵壁關權勢熏天,能請來是天大的面子。而且,文氏時間很緊張。所以,文氏到了之后,他們也沒有廢話,直奔主題。文先勇說:“大侄女啊,你前一段時間跟我說的那個粗呢的紡織技術在專利局能買。我已經去看了。也不算是貴,一項技術是一萬兩銀子。不過,這個粗呢的紡織技術可不是只限定賣給一個人,而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可以來買。也不限定一個城市只賣一家。”

“而且,這粗呢的技術還有很多種,有格子紋的技術,有毛線的技術,還有花呢的技術,等等。這樣我們要是買了一種,別人也買了,也開了作坊怎么辦啊?”

文氏微微一笑說:“我們江南人紡織綢緞,可是人人都會的,怎么沒有見織工們餓死?手藝好的,能織出來云錦。手藝差的織出來普通的繭綢。可是,都能賣出去。”

這個比喻一下子讓文先勇等人明白過來了,自己等人先前是轉了牛角尖了。

文先勇不好意思的笑笑說:“是我們想差了,多虧了大侄女提醒。這樣我們就準備買技術去了。我們幾個算了一算,買技術一萬兩,買機器怎么也得五千兩,蓋工坊,再加上流動資金也得五千兩。這樣兩萬兩就成了。我們幾個還是湊的齊的。只是不知道,大侄女有沒有興趣入股?”

文先勇這意思是把文氏夫妻傍上,這樣,以后有官面上的事情,有文氏出面,好的多。

文氏現在身價可是很豐厚的。本來自己就有五萬兩銀子在手里。后來,文家給了五萬兩銀子。再后來,文家,曾家,席家都給了自己好處,算一算幾十萬兩銀子在手里了。

那一陣子房產大戰的時候,文氏也買了不少的產業,有鐵壁關外面的牧場,有城里的鋪面,有城外的田產,有地皮,有山海城的地皮,還在山海關買了不少的鋪面都留著出租。

本來,文氏也可以用這些錢經營產業的。可是,文氏夫妻哪里有那么多的時間啊,只能置辦一些不動產,鋪面之類的,每個月靠收租過日子。好在,她們的產業比較多,收租也能收上來不少,反正,生活過的還是很富有的。更不要說,她們夫妻兩個還有差事干,陳文蕙給的俸祿可是很高的。每個月有一千兩銀子的收入。兩個人一年下來也有個兩萬多兩。所以,文氏手里很是活泛。

現在,文先勇提出讓文氏入股經營毛紡廠。這個文氏倒是心動了,她立刻來了精神。文氏說:“我可是沒有時間管理工坊啊?”

這就是不拒絕的意思了,文先勇等人都是一喜,文先勇說:“這個不要緊,你這些叔叔們還沒有老,再說了,你一個女人家,已經管理那么多的事情了,哪里還能兼顧這些。跟你比起來,你的那些堂弟們都懶成精了。該讓他們也動彈動彈了。這些事情,就交給叔叔們和你堂弟們來做。我們每個月都把帳目給你過目,分紅送過去就完了。你就別操心了。”

文氏一聽很是滿意。她想了想說:“我建議我們不要只辦一個工坊。我們辦成十來個工坊。現在我們文家在鐵壁關的有幾家人家?我們每家都辦一個工坊。各自經營,**算賬,但是,又連接一起,互相通氣。這樣就成為一個郡主說的集團模式。”

文先勇楞了忙說:“我們一共是十一家人家。什么叫集團模式?”(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蕙質春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