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四百五十九章 交州歸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九章 交州歸漢

第四百五十九章 交州歸漢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19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白帝城,背靠高峽,前臨長江,三面環水,氣勢雄偉壯觀,雄踞水陸要津,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在,漢軍的臨時總部,就設在白帝城中。

在白帝城扎下大營之后,敖烈接連發布了兩道詔書,第一道詔書是著人運送劉備的尸體回燕京,以臣子的姿態,埋葬在劉協的墳墓旁邊。對此,關羽和張飛主動請纓接下了這個任務。敖烈心知他們二人是想送劉備最后一程,同時和過往的一切做一個告別,因此敖烈便答應了下來,準許由他們二人率領三千漢軍,帶著劉備的尸體先行返回燕京。

第二道詔書,敖烈給了劉備的兩位夫人和兒子劉禪足夠的錢財,把他們母子三人遷居到了比鄰南中的偏遠地區,讓他們安度余生。對敖烈的這個做法,起初諸葛亮和龐統是堅決不同意的,他們認為劉禪有朝一日長大成人之后,一定會為報父仇而引起禍亂,所以主張將劉禪永遠的囚禁在燕京。可是敖烈卻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敖烈知道,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在歷史上,就算有諸葛亮這樣治理內政、帶兵打仗都很出色的人物來幫扶,都沒能讓劉禪完成蛻變,甚至還在蜀國被滅亡之后,還笑著享受奢華的生活,渾然不為成為亡國之君而煩憂,并且引發了一場“樂不思蜀”的典故,成為千古的笑柄,這樣沒心沒肺的人,還有什么威脅可言?

在敖烈的堅持下,諸葛亮和龐統只好放棄了把劉禪變為籠中金絲雀的打算,順從了敖烈的決定。這兩位絕世智囊雖不像賈詡那樣圓滑,但也不似田豐那樣耿直,而且他們也相信敖烈的判斷,畢竟敖烈的識人之明可是聞名遐邇的。既然敖烈已經決定好了劉禪的歸宿,那就一定是有道理的。

在妥善處理好了劉禪母子三人的事情之后,敖烈把士燮請到了自己的大營中。和他進行了一番長談,勸導他重新歸入大漢的版圖。士燮雖然對敖烈沒有斬殺士壹和吳巨之事感恩在心,但卻并沒有立刻答應敖烈的要求,而是表示需要經過考慮,才能給出答復。士燮的態度,是敖烈意料之中的事。交州偏遠,消息閉塞,士燮已經被劉備蒙騙了一次,是不會再輕易相信其他人的,所以敖烈也沒有逼迫士燮。而是給了士燮足夠的時間,讓他慢慢去考慮。

這一考慮,就是二十多天的時間,士燮依舊沒有做出明確的答復。最終打破僵局的,是劉陶的到來。劉陶是士燮的授業恩師,深得士燮的尊敬。在劉陶到來之后,他與士燮師徒二人關起門來,在營帳中推心置腹的交談了兩個多時辰。沒有人知道他們究竟談了些什么,只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在經過這番長談之后,士燮率領部下的八萬多交州軍,當著所有漢軍將士的面,向敖烈投誠。并宣布交州從此重歸大漢。

在士燮率部投誠之后,敖烈當即任命士燮繼續擔任交州牧之職,成為北漢開國以來的第一任交州牧。為了加強交州軍的戰斗力,填補交州將領武力不強的缺陷。敖烈特意從蜀中降將中,挑選出來十二名戰將,一并交給了士燮。以便輔助他更好地震懾交州境內的那些異族。張嶷、張翼這兩員蜀中名將均在此列。在劉備臨死之前的勸慰下,這些蜀中將士們,已經打消了對漢軍的抵觸心理,正式投效到了敖烈的麾下,甘心任其驅馳。

三日之后,士燮率部離開了白帝城,踏上了返回交州的歸途。和來時一樣,士燮的職位沒有任何變化,但是他的軍中的旗幟,卻已經全部易幟,從原來舊有的交州地方軍旗幟,變成了北漢的五爪金龍大旗。至此,交州在歷經和朝廷的數十年脫離之后,重新回歸了大漢的版圖。

士燮走了,劉陶卻被留了下來。和劉陶一起留下來的,還有與他一同趕來的徐庶。徐庶是敖烈特意召喚來的,因為敖烈準備讓他接替諸葛亮現在的位置,來執掌益州,而劉陶,將以徐庶副手的身份,留在益州,幫助徐庶一同治理益州。目前益州已經平定,劉備在臨死前的悔悟,讓蜀中將士們的排外之心大部都消散于無形,因此諸葛亮已經沒有必要在繼續留在益州了,剩下的事,以徐庶的才能,便已經足夠了。更何況還有劉陶和一班蜀中文武官員的真心輔佐,蜀中被打理成井井有條的狀態,已是指日可待,勿須敖烈在多費心神了。

相比蜀中的平靜而言,冀州依舊面臨著曹操的威脅,把諸葛亮調回冀州去厲兵秣馬,為敖烈下一次征討曹操做好準備,無疑比把他留在益州,更能體現出他的價值和智慧。好鋼用在刀刃上,敖烈可不會浪費部下任何一個人的才能,更遑論是諸葛亮這樣千萬年難得一見的曠世奇才了。

在益州又停留了數日之后,將大方向劃定好了之后,敖烈就決定率部離開益州了。不過他要去的地方,卻并不是燕京,而是襄陽。在呂蒙白衣渡江,和孫策、周瑜兵分三路拿下荊州到現在,已經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了,敖烈覺得,是時候該處理一下荊州的事情了。荊州地杰人靈,幅員遼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敖烈不可能把這樣一個大州一直寄托在孫策的手中,雖然孫策對敖烈的忠心毋庸置疑,但是大權外放,是任何一個英明的君主都不會去做的事情。并不是敖烈翻臉不認人,而是在封建社會制度下,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話事人,這樣才能保證中央集權,才能保證敖烈的統治不會從內部出現裂縫。

而且此去荊州,敖烈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孫策和孫權兄弟,雖然都是敖烈的弟子,對敖烈敬重有加,可他們畢竟還沒有正式宣布歸順北漢政權,嚴格來說,他們所代表的江東地區,仍然是割據軍閥集團,擁有高度的自由,這對北漢一統天下,也是一個消極的影響。在劉備死后,當今天下有實力和敖烈一較長短的人,便只剩下了盤踞中原的曹操和割據江東、荊州的孫氏兄弟了,這個時候,敖烈必需要得到孫氏兄弟明確的表態,一旦順利的讓孫氏兄弟正式歸順北漢的話,不但在聲勢上對曹操集團是個巨大的沖擊,進而孤立曹操集團,還能得到江東軍強有力的臂助,在戰略上對曹操形成大包圍的趨勢,使漢軍在與曹軍的對立中,占據絕對的上風。

迎著朝陽,敖烈從北方帶來的漢軍兵分兩路,各自踏上了新的征程。諸葛亮將率領大部分漢軍將士,從益州奔漢中,然后途徑長安,在轉向并州,最后到達目的地冀州;而敖烈則是帶著兩萬百戰血殺、兩萬虎賁力士以及兩萬麒麟水軍,從益州順流東下,取道荊州,然后到達江東地區的政治中心建業,和孫策、孫權兄弟進行深度的談話。

在敖烈率部離開的時候,徐庶和劉陶率領著蜀中一眾文武官員,為敖烈送行。一個時代的告別,意味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始,蜀中在歷經劉璋父子和劉備先后長達數十年的兩個政權統治之后,終于回到了正軌,拉開了益州歷史上新的篇章。

離開益州,一路向東,在經過數日的急行軍之后,敖烈所部已經來到了益州和荊州的交界之處,連日的長途跋涉,讓心如磐石的敖烈也不由得感到了乏味,于是,敖烈干脆跳下了照夜的馬背,拉著照夜來到了麒麟水軍的戰船之上,一邊隨著麒麟水軍前進,一邊欣賞著大江洶涌奔騰的壯景。

站在王渾等人精心研制出來的新式戰艦上,感受著腳下的甲板,隨著長江的波濤不停地上下起伏著,看著眼前波瀾壯闊的勝景,敖烈頓感心胸開闊了很多,連續作戰帶來的疲勞也一掃而空,雄心壯志油然而生。

轉頭看向身邊的趙云、馬超和甘寧三人,敖烈指著襄陽的方向說道:“襄陽,曾幾何時,風云地,英雄地,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杰為了爭奪襄陽,而血染沙場,可惜如今早已是物是人非了。如今的襄陽,終歸還是要納入我大漢的版圖中,成為我大漢一統天下的一塊拼圖。”

趙云等三人都沒有說話,而是靜靜的聆聽著敖烈的話,品味著其中的意境。這三個人,都是比較早便跟隨在敖烈身邊的重臣,他們見證了敖烈從一個毛頭少年,成長為一方雄主的整個過程,也見證了敖烈從北方的燕京開始,一步一步的向著一統天下的目標邁進,最終占據大半個天下的過程,這個過程,敖烈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便幾近完成了,從古至今,也未能有人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達到敖烈這樣的高度,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正如眼前起起伏伏的大江奔流,從平靜中崛起,瞬間便卷起一道雄壯的巨浪,過程雖然短暫,但足夠驚心動魄。他們要做的,就是幫助敖烈將這股巨浪盡可能長時間的維持在頂峰,經久而不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敖烈有些忘情的頌唱著這首流傳于后世的臨江仙,他激昂有力的聲音,在江面上隨著江水翻滾不休,帶起一浪又一浪的浪峰。(未完待續。。)

ps:今天大琨的爺爺終于清醒過來了,雖然還不能動,但是也能有限的叫出幾個人的名字了,大琨很開心。因此狀態也有所回升,感覺今天的這一章寫的還算順手,大琨再次感謝大家對爺爺的祝福,謝謝大家幫助大琨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