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四百四十七章 麒麟喚夜(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七章 麒麟喚夜(二)

第四百四十七章 麒麟喚夜(二)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08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然而,姜維卻并沒有按照吳巨預料的去做,他以自己的方式,瞬間逆轉形勢,破解了吳巨這一槍。


只見一陣銀光閃過,姜維手中的銀槍忽然化為了繞指柔,順著吳巨的槍桿帶過,以四兩撥千斤的手法,用槍桿在吳巨的槍頭上輕輕一碰,將吳巨灌注在槍頭上的力量,瞬間引導回了吳巨的槍桿上,緊接著,姜維手中的銀槍向外一送,把自己的一分力量也疊加到吳巨的力量上,一起向吳巨手中的長槍反震了過去。

正在大笑中的吳巨忽然匪夷所思的感到,自己剛才送出取得力量,竟然詭異的倒流了回來,而且還比送出時更為強勁!大笑聲戛然而止,吳巨連忙調集其全身的力量,拼命地抵抗著那股倒流而回,原本是屬于自己的力道!

咔嚓——

在兩股力量相仿的反作用力破壞下,吳巨手中的長槍發出一聲不堪重負的斷裂聲,槍桿從中間被兩股相反的力量震裂成了兩段,槍尖的一頭啪嗒一聲掉在了地上,吳巨手中只剩下了半截已經毫無鋒銳可言的燒火棍了。

吳巨眼下這個尷尬的場面,是姜維在經過精密的計算后,將力量運用到了極致所造成的。吳巨的第一槍,看似兇猛異常,但從實質性上來講,仍舊屬于試探性招數的范疇,這就決定了吳巨的第一槍,必然不會灌注上他所有的力量,姜維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通過兩人間短暫的槍桿壓制,推測出了吳巨的力量極限大概在哪里,于是在使用太極奧義四兩撥千斤的時候,不但把吳巨第一槍的力量原封不動的奉還了回去,還加注了一分自己的力量。剛好和吳巨第二次凝聚起來的全身之力相匹配,讓這兩股力量形成了勢均力敵的碰撞,借助著這次碰撞,姜維不費吹灰之力。便讓吳巨手中的長槍變成了一根朽木。

一招得手。姜維出手如閃電,根本不給吳巨絲毫的反應時間。手腕一抖,銀槍一伸一縮,從槍頭到槍尾,在伸縮的過程中形成了一股震蕩。整個槍桿變成了一個波浪似的“s”形,帶著強烈的轉動,狠狠地抽在了吳巨的后背上。隨著“啪”的一聲脆響,吳巨后背處的鎧甲甲葉被抽的七零八落,吳巨悶哼一聲,口中鮮血狂噴,身體不由自主的離開了馬背。在空中橫向飛出三、四步遠,然后一頭栽倒了地上,陷入了昏迷之中,暫時失去了意識。

姜維兜轉回戰馬。向著吳巨落地之處奔跑了過去,在戰馬奔跑到吳巨身邊的時候,姜維的左腿摔開馬鐙,僅用一只右腳牢牢地蹬在馬鐙上,身體向下一側,和坐下的戰馬形成兩條水平的平行線,用左手抓住韁繩,同時伸出右手一探,抓在吳巨腰間的絲絳上,將吳巨的身體拉了起來。在抓住了吳巨之后,姜維右腿猛一發力,同時腰身一擰,身體便恢復了正常的騎乘姿勢,連帶著將吳巨提了起來放在了馬鞍之前。

策馬跑到本軍戰陣之前,姜維再次伸出右手,將吳巨的身體抓起,扔向了部下的漢軍陣中,同時口中喝道:“綁了!”

從姜維和吳巨交手到吳巨被抽落馬下,再到姜維用漂亮的鐙里藏身將吳巨擒拿回本陣,整個過程說起來雖然長,但實際時間卻短暫的很,前后不過只有十幾個呼吸的時間而已。一連串電光火石間的變化,讓在一旁掠陣的士壹目瞪口呆,等他完全反應過來之后,吳巨早已被漢軍將士們給五花大綁,押到后陣去交給諸葛亮了。

士壹剛要指揮交州軍沖上前去,把吳巨給搶回來,不料姜維竟然前先一步,手中銀槍筆直的向著交州軍的戰陣一指,大喝道:“列鋒矢陣!鑿穿!”五千漢軍騎兵在姜維的喝令下,迅速變換著陣型,向姜維的身后聚攏,在最短的時間內排列成了鋒矢陣的陣型,然后以姜維為箭頭,筆直的向著交州軍的戰陣沖殺了過去。

相比姜維的迅速與果敢,士壹的反應無疑慢了一拍,直到姜維率領五千漢軍策馬奔出了十多步之后,士壹才做出了相應的對策,舉起馬鞭向身后的交州軍喝道:“快!列魚鱗陣,擋住燕賊的沖擊!”

在交州這一畝三分地上,交州軍無疑是戰斗力最為優秀的一支正規軍,他們依靠著強悍的單兵作戰能力和嚴謹的戰術素養,一次又一次的擊敗交州境內的各個異族,在和異族戰斗的過程中,交州軍的戰斗力也越來越強悍,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反哺,但是同時,這也讓大多數的交州軍逐漸變成了井底之蛙,他們已經逐漸習慣了自己固有的作戰方式,認為自己慣用的作戰方式,就是當今天下最好的、最犀利的戰術了。

相反,漢軍的作戰方式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位中層以上的將領,都可以根據戰場上的形式,做出自己的判斷,從而調整戰術,排列出克制對手的戰陣來。可以說,靈活多變是漢軍最為顯著的作戰風格。這一傳統,很好的被姜維發揮了出來,以劣勢兵力攻打數倍于己的敵軍,絕不能陷入持久戰中,只能憑借一鼓作氣的勇猛,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敵人的戰陣擊潰,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所以,姜維排出了攻擊力最強的鋒矢陣,意圖利用戰馬的速度,從交州軍反應較為遲鈍這一弱點切入,以達到破壞交州軍戰陣的目的。

兩軍相隔的距離本就不算太遠,在姜維等漢軍將士的策馬狂奔之下,這段距離很快就被拉近了,當姜維一馬當先沖到交州軍戰陣前,已經習慣了固有的戰術,并不太適應在戰場上變陣的交州軍,剛剛只將魚鱗陣排列到了一半,還遠遠談不上組合陣型。

噗噗噗——

一連串的利刃割裂聲傳來,姜維手中的銀槍運轉如飛,轉瞬之間便接連刺穿了六、七名交州軍的胸膛,在戰馬的沖擊力之下,被姜維刺殺的交州軍。一邊帶起陣陣血雨,一邊向后倒撞了出去,將身后的戰友撞倒,給交州軍的變陣帶來了更大的苦難。交州軍的戰陣。在相互碰撞之下,局部區域已經開始出現了混亂。

雖然交州軍在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并不算是漢軍的敵人,他們的最高統領士燮一定是受到了劉備的蠱惑才與漢軍為敵,而且諸葛亮也交代過,不要給交州軍帶來太多的殺傷。以免雙方的誤會日后無法開解。但是戰斗就是戰斗,在戰斗中留手,就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身為一軍之統帥,姜維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同時他還明白,只有把交州軍打敗了、打怕了之后。才能想辦法來慢慢化解士燮對漢軍的偏見,談判,一定要處在一定的高度上,這場交易才能談得攏。現在,姜維對交州軍痛下殺手,就是為了能讓漢軍在日后與交州軍的談判桌上,占有絕對夠高的優勢。再說,只要交州集團的核心將領不出現意外,就不會影響到雙方的談判,在戰場上,一些普通軍士的折損是在所難免的。

繼姜維之后,五千漢軍鐵騎相繼殺入了交州軍的戰陣內,在姜維的率領下,一路勢如破竹的沖進了剛剛半成型的魚鱗陣內部,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在戰馬的帶動下,不停地上身體兩側揮砍著,帶走一個又一個交州軍的生命。一串串殷紅的鮮血,在漢軍將士們的刀鋒下,從交州軍的身體內噴灑而出,在朝陽的映射下,散發著妖異的光芒。

在沖擊鑿穿的過程中,漢軍陣中也不時有人被交州軍刺落于馬下,在這樣密集的交戰中,落馬就意味著死亡。往往一名漢軍騎兵被交州軍刺來的長槍捅落倒地,緊接著就會有十幾名交州軍圍上來,向著落馬的漢軍就是一陣猛劈猛砍,直到將目標砍成肉泥為止。更有些運氣不佳的漢軍,在中槍落馬時,不慎被馬鐙帶住,身體被拖拉在地上,一時不能從馬鐙中掙脫出來,很快就被自己的戰馬踐踏而死,花花綠綠的腸子被馬蹄踩踏了出來,纏在了馬腿上,然后又在戰馬的奔馳過程中,被掙斷成了好幾截兒,使得落馬的漢軍,在哀嚎和痛苦中走向滅亡。

姜維部下的這五千漢軍,只是北漢最普通的騎兵,他們做不到像龍驤重騎、百戰血殺那樣的精銳,裝備、武器、戰馬也是遠遠遜色,意志力也沒有兩支精銳那樣堅定,出現傷亡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這些漢軍中最為普通的騎兵,卻依然有著身為大漢精兵的尊嚴,他們雖然會痛呼、會恐懼、會死亡,可是在他們的生命走向盡頭的時候,他們依舊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因為在每戰死一名漢軍騎兵之前,交州軍都會付出至少五條性命!也就是說,這些最普通的漢軍騎兵,和素來號稱精銳的交州軍之間的戰損,高達一比五!

雖然這樣的戰損是令人滿意的,但是顯然,有一個人并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這個人,就是姜維。當初敖烈把姜維放到軍中的時候,姜維的職位只不過一名小小的騎督,手中只掌管著五十名騎兵,后來姜維經過一系列的戰斗之后,迅速成長了起來,短短兩年之內便晉升到了現在的將軍職位上,他手下的這五千騎兵,是伴隨著姜維一路走過來的,他們見證了姜維從騎督到將軍的整個成長過程,是姜維的第一批部下將士,因此姜維和這些部下的感情很深,他無法容忍自己的第一批部下,見證了自己成長的這批部下,在這場戰斗中血染沙場,再也無法回到故鄉。

手中銀槍伸縮如電,姜維一邊不停地斬殺著阻擋在前進道路上的交州軍,一邊放聲高呼:“兩翼收緊,首尾相顧,三人為組,彼此照顧好身邊的同伴!”在姜維的呼喊聲中,漢軍騎兵戰陣出現了一陣收縮,將受攻擊的面積縮小,同時將防御面積擴大,每三個人中有兩個人負責防守,另外一個人則是在兩名同伴的保護下,肆無忌憚的揮動著手中的武器,在奔馳中,帶走一名又一名交州軍的性命。

在姜維等將士身后觀敵瞭陣的魏延,看到姜維的指揮之后,忍不住大聲贊道:“秒!秒啊,丞相你看,伯約這一個細微的變化,足見其臨陣指揮的功力啊,不愧是燕王的關門弟子呢!”

諸葛亮微笑道:“慢慢看吧,這還只是開始而已,如果伯約只有這點本事的話,那可要叫本府失望了……”

似乎是為了印證諸葛亮的話,姜維在率軍沖殺了一陣,眼看著已經沖過交州軍戰陣一半的時候,忽然抬頭觀察了一下局勢,然后猛然兜轉馬頭,由原本的直線沖刺改為了曲線沖刺,向著交州軍戰陣中最為混亂的地方沖殺了過去。姜維身后的四千多名騎兵,毫不猶豫的同時一轉馬頭,緊緊地追隨在姜維的身后,對姜維的判斷顯示出了充分的信任。

看到姜維在亂軍叢中,依然能保持著這份冷靜和沉著,只是在抬頭察看了一眼的情況下,就做出了最正確的判斷,魏延忍不住再次開口贊道:“以己之長攻敵之短,伯約對兵法的運用,已經堪稱名將了,假以時日,必將成為我大漢又一棟梁。”

聽著魏延的贊嘆,諸葛亮由衷的笑了,魏延什么都好,就是好勝心太強,胸中傲氣十足,現在姜維以年僅十六歲的年紀,做到了魏延這個年紀才能做到的事情,讓魏延心中的傲氣,在不知不覺間消磨了很多,這對魏延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也是諸葛亮故意讓姜維出戰的原因之一。

當然,另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在有意磨練姜維了,看到姜維交出的這份答卷后,諸葛亮欣慰的笑道:“麒麟喚夜,武羅崩鳴,伯約這個麒麟兒,很快就要完成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蛻變了……”

ps“答應大家的6更是完不成了,所以呢,這一章是4000字的大章,就算是大琨為了彌補自己沒能兌現承諾的過失,送給大家的一個小禮物吧,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幸福。稍后還有一更。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