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三百六十四章 執念之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執念之癥

第三百六十四章 執念之癥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26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在燕軍返回燕京的路途中,張飛昏睡了數日,一直都沒有醒來,這一點令敖烈頗有些擔心,按照華佗的說法,張飛的傷已經被縫合了,麻沸散的藥效最多也只能維持半天的時間,但道理說,他應該早就醒過來了才對,絕不會像現在這樣一連數日都沉陷在昏睡之中。

為此,敖烈幾乎每日都要和華佗一起,給張飛換藥、清理身體,并進一步探尋他昏睡的本因。經過數日的診斷和推理,最后華佗得出結論,這是張飛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他封閉了自己的心靈,下意識的不愿醒來,或者說,是有什么讓他感到難以接受的事情,所以不愿醒來,不過華佗也說,這種休眠式的自我保護方法,還是很有效的,能最大程度的幫助張飛盡快恢復,唯一的缺點就是必須要等到他完全把心結打開之后,才能蘇醒過來,否則即便是身上的傷全都好了,也很難醒過來。

華佗所說的心結,敖烈當然清楚,劉備名為君子實為小人的行徑,就是張飛最大的心結,他不愿意相信自己曾經窮二十年之功追隨的大哥,到頭來會變成一個陰險狡詐的偽君子。心病還須心藥醫,若是打不開這個心結,張飛便將會陷入長久的昏睡之中。

像張飛這樣的病例,華佗行醫數十年來,也僅僅遇到過兩次,往往都是性情耿直、心思單純的人因執念太深,才能形成這樣的病情,這樣的人不會有太多的變通,認準一件事,往往都是拼了命也會堅持到底,正因如此。一旦因為自己所堅守的信念被一夕之間顛覆,他們就很難從自己的心理障礙中走出來,所以這種病癥被華佗成為執念控,意思是指因心中的執念而封閉心靈。從而引起的病癥。

從前。華佗遇到的那兩例病患,只有一位被他成功的解除了病癥。另一位卻陷入了永久的長眠中,直到身體的機能開始退化,從長眠中死去。被華佗救過來的是一位老人,這位老人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老農。他辛苦了半輩子,攢下了一點家財,唯一的愿望就是能給自己的兒子娶上一門親事,誰料家里半夜遭盜賊光顧,為數不多的家財全部被偷走,這位老人便因此陷入了昏迷之中,后來華佗用藥石治理無效之后。忽生奇想,拿出一袋錢在老人的耳邊晃動,并讓老人的兒子不停低聲的訴說,家里的錢已經被找回來了。兩日之后,這位老人便神奇的睜開了眼睛,成功的從心靈枷鎖中掙脫了出來。

而另一位則是一位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他和他的妻子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可謂是青梅竹馬,后來家鄉發生了瘟疫,他的妻子不幸去世,他在將妻子埋葬的那一天開始,便陷入了沉眠之中,任憑家人如何呼喚,都不能把他喚醒。后來華佗費盡心血,但最終也沒能打開他的心結,眼看著他沉湎于自己的執念之中不能自拔,最后因身體機能逐漸消退,最終遺憾的離開了人世。

通過這兩個病例,華佗得出結論,得了這種執念控的人,能否在執念中掙脫出來,不是看他們的身體強壯與否,而是要看他們心中的執念是否還有希望,這才是喚醒他們的關鍵性因素。正如那位老人,他的身體明顯是比不上后面的那個小伙子的,但卻被喚醒,因為他的執念就是自己的家財,用這些家財給自己的兒子娶親,在聽到銅錢碰撞的聲音和兒子呼喚之后,他的心結逐漸被打開,最終被喚醒了過來;而那位小伙子年輕力壯,但卻因人死不能復生,他心中的希望已經完全消泯了,即便身體強壯,也只是讓他在長眠中多堅持一些時日罷了,最終還是走向了死亡。

當華佗把這兩個病例詳細講解給敖烈之后,敖烈在大體上對執念控這種病癥有了一個了解,說白了就跟后世的抑郁癥差不多,那些精神錯亂的人,很多都是因為心中的執念導致的,想要治療這種病癥,基本的藥石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關鍵的還是心理上的開解,把患者的心理疏通了、理順了,他們才能從抑郁中走出來,重新開始健康的生活。

眼前的張飛,可以說是抑郁癥的深層表現了,想要打開他的心結,只能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就是把劉備抓到張飛面前,讓劉備用他那慣用的眼淚攻勢,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把張飛喚醒,但是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敖烈暫時沒有辦法抓到劉備,而現在的劉備也早已今非昔比,現在的劉備自認已成氣候,那套眼淚戰術,也早就被他收藏起來了;另一個辦法,就是用武道喚醒張飛,張飛癡迷武道,嗜武成性,或許這也是打破他心中壁壘的一條可行的道路。

不管怎么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敖烈是絕不會把張飛送回到劉備身邊的,張飛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劉備也脫不了干系,可以說是劉備親手把張飛逼到這個份上的,只要還有一線救治的希望,敖烈就不會放棄。

帶著對張飛的擔憂,敖烈帶領大軍趕回了燕京,從當初出征漢中,到返回燕京,中間已經過去了近半年的時間,其中在途徑長安的時候,因為朱儁的病逝,敖烈停留在長安鎮守了三個多月,一邊等待著劉協派新的主將過來,一邊全力救治張飛,另一層意思,敖烈是怕劉備這個厚顏無恥之徒會進兵長安,因此才在長安多停留了一些日子。

在長安鎮守的日子中,敖烈還抽出時間,來到洛陽,和劉協小聚了半個月的時間,兄弟二人每天都呆在一起,敖烈向劉協講述自己這些年來南征北戰中的趣事,而劉協則是向敖烈講述他又學會了哪些道理,看完了那些書籍。言談之間,兩人其樂融融,共同度過了近幾年來,兩人難得的單獨相聚的時光。

可惜,分別終究還是會到來的,半個月之后,在滿朝文武的推薦下,大家一致推選由朱儁的兒子朱皓為主將,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為副將,共同鎮守長安。對于文武百官的推舉,劉協沒有異議,他清楚這兩人雖然年紀不大,但武藝精熟,排兵布陣也得有著各自的心得,又同為將門虎子,忠誠度毋庸置疑,最為難得的,是這兩人私交很好,不會發生內訌的事情。把長安交給他們,劉協也很放心。

人選定下來之后,敖烈也就該離開了,劉協很是舍不得他,于是特意為他舉辦了一場宴會,與會者都是和敖烈有過接觸的大員,鐘繇、皇甫嵩等盡皆在列。在宴會上,鐘繇特意拉著敖烈到安靜處,向他推舉了一位賢才,這個人名叫胡昭,和鐘繇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善于治理內政,而且書法冠絕天下,和鐘繇并稱“鐘胡雙絕”,有人形容他們的書法是鐘氏小巧,胡氏豪放。胡昭本來也是一位大賢,只是對當時靈帝時期的朝廷失去了信心,于是辭去太守之職隱居,他隱居之后,樂善好施,經常接濟附近的百姓,還時常向百姓們傳授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很得百姓們的愛戴。靈帝去世的時候,盜賊四起,但是這些盜賊卻都不約而同的做出一個決定:誰也不能侵犯胡昭隱居的村子。由此可見胡昭的為人和品行,是值得托付的。

更讓敖烈感到驚奇的,還有三點:第一,胡昭和諸葛亮的字相同,也叫孔明,這就讓敖烈陡然間對胡昭的親切感倍增;第二,從鐘繇的口中,敖烈知道胡昭有個八歲的兒子,名字叫胡纂。敖烈在后世的時候沒聽說過胡昭的名字,但卻知道胡纂,這可是曹魏政權中后期的一位要員,歷任侍中之職達十余年之久。第三,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胡昭,竟然是司馬懿的授業恩師!能教出司馬懿這樣的弟子,師父又怎么會差的了呢?

鐘繇向敖烈保證,只要敖烈肯接納胡昭,鐘繇必定有辦法勸胡昭出仕,投效到敖烈麾下成就一番事業。雖然敖烈在后世不知道胡昭這號人物,但既然鐘繇肯這樣竭力推薦,想必也不會是浪得虛名之輩,相信他的手里一定是有真材實料的,由此可見三國時期被后世遺忘、被歷史埋沒的人才,真的是太多了,夏侯蘭、卡答、胡昭等人,都可以說是一時的俊才,卻沒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真是令人遺憾的事情。

當即,敖烈欣然答應了下來,一定會善待胡昭,讓他從太守做起,如果政績出眾的話,便一定可以得到升遷。敖烈的承諾,讓鐘繇放下心來,笑呵呵的拉著敖烈回到了酒宴上繼續痛飲了起來。

其實鐘繇向敖烈力薦胡昭,完全是出于對老友胡昭的關愛,他知道胡昭輕易不肯出仕,但又不想看到胡昭像現在這樣虛度年華,那對于追求完美的鐘繇來說,簡直是暴殄天物了。

酒宴過后,敖烈再次留宿在了皇宮之中,和劉協聊了一個通宵,具體兩人之間說了什么,就沒有第三個人能知道了。只有負責守衛皇宮的王越,隱約間聽到了他們二人開心的笑聲,在王越的印象里,劉協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開心過了。

第二日,敖烈和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便一起來到了長安,隨后敖烈向原本就駐扎在長安的朱皓交割了人馬,又勉力了朱皓和皇甫堅壽幾句,然后便帶著十余萬燕軍返回了燕京,在這個過程中,張飛始終是昏迷的,一直沒有醒來。

ps“真不好意思,因為大琨家這邊網通公司的原因,下午斷網維修,還好現在修好了。害的大琨更新完了,大家見諒。

推薦閱讀: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