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二百七十二章 堅辭不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堅辭不受

第二百七十二章 堅辭不受


更新時間:2014年06月08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關于封王的事情,敖烈親自提筆給劉協回了一封奏折,表明自己已經位極人臣,不適合在擔當更大的職位。況且大漢自開國以來,就沒有封過異姓王,雖然敖烈是正宗的漢室宗親,不是外戚,可畢竟已經改為外姓,封王實在是有些不合時宜。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劉協的詔書和敖烈的奏折,猶如走馬燈一般來回傳遞與洛陽與通州之間。劉協十分懇切的再三詢問敖烈,是否愿意封王,但敖烈卻再三推辭,始終不肯接受劉協的冊封。最后劉協無奈之下,只好暫停了對敖烈的封王。

敖烈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想落人口實,免得被劉備那樣的人,冠以功高欺主的惡名。像劉備那樣表面仁慈道德,實則包藏禍心的大有人在,他們眼饞于功利,卻得不到期望的功利,就會嫉妒一些比他們成功的人,比如敖烈。從而進行言語上中傷,偏偏在他們偽善的假面目之下,有不少不明所以的人,會聽信他們的話,從而形成一股輿論壓力,會對敖烈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另一點,敖烈深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道理,現在自己坐擁北方五州,勢力地盤已經是天下諸侯中的第一人了,對自己心存不滿或者忌憚自己的人,大有人在,如果自己封王了,必定會成為點燃那些人心中不滿的導火索,哪怕是已經和敖烈約定好同盟攻略的曹操,說不定也會轉而站到自己的對里面去。敖烈不想被孤立,更不想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對封王的事情,自然也就堅辭不受了。

而且從敖烈的本心來講,他也不太看重封王不封王的,現在的敖烈手握雄兵,治下有著數不盡的優秀兵源,隨時可以把他們征召入伍,轉化成精兵,軍事力量尤為強大。還有開府的特權,又以大都督身份,總領北方五州的軍政大事,這樣的身份地位,和封王有什么區別?只不過是少了一個王位的虛名而已。前世的敖烈,只是一個愛好探寶的探險者,雖然今生因為家庭的關系走上了從軍的道路。但在內心來講,敖烈還是向往過清閑日子的,等打下了清平盛世,統一了大漢的疆土,說不定敖烈就會把江山交給劉協,或者更有能力的人來管理。自己到名山大川之間逍遙快活去了,哪還在乎什么王位不王位的?

就在敖烈和劉協來回通信的時候,魯肅在一個月前帶著三萬漢軍來到了通州,正式走馬上任了。同時魯肅還帶來了大量的工匠和一些花匠,準備對通州進行規劃建設。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設城鎮,加強通州百姓防御力的同時。也能促進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那些花匠,是敖烈特意吩咐魯肅帶來的,用意是讓他們選擇大漠水草豐盛的地方,大量的種植花草樹木,實施綠化,防止土地沙漠化。作為穿越者,敖烈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

另外,還有兩萬烏桓人以及一些高句麗人和扶余人,甚至一些開明的漢人,也隨同魯肅的大軍一起來到了大漠,他們愿意在大漠上定居下來,共同建設大漠,把大漠打造成全新的通州。這些人的到來,也給荒蕪的大漠平添了一份生氣,讓一片黃沙覆蓋的大漠,有了重建的希望。

魯肅到來之后,首先是讓帶來的工匠們,在狼居胥山附近建設城市,以后,這里就是通州的行政中心了。等到狼居胥城建設好之后,魯肅還會分別在祁連山和焉支山再建設兩座大城,供境內子民居住,之后再陸續建設一些小型的城鎮,讓更多靠游牧為生的人,有堅固穩定的住所,擺脫落后的生產方式。

在建設城市的同時,魯肅每天都要到匈奴俘虜中去轉一圈,和他們聊一些家常,討論一下牛羊的生產養殖等等瑣碎的話題,并潛移默化的把漢人的習俗一點一點的滲透到談話中,讓匈奴人對漢人的生活,漸漸充滿了向往之情,很多老人和孩子,在魯肅的感化下,自愿投入到城市的建設中,為自己即將擁有的家園,盡一份力量,而那些匈奴女人,則是自發的聚集在一起,通過配發到她們手中有限的食物,進行加工改良,烹制出帶有濃重匈奴人氣息的美食,送到忙碌的工地上,犒勞那些揮汗如雨的工匠。通過這樣的一個細節,漢人和匈奴人相互的仇視逐漸被抹平了,在通州,他們為建設共同的家園而團結到了一起,共同的努力著。

之后,魯肅這才頒布了通州的律法,一切規章制度,都嚴格的按照燕京律來實施。在魯肅的前期努力之下,燕京律的頒布、實施,沒有遇到任何的障礙,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就取代了大漠原有的習俗,成為了通州唯一的法典。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魯肅的努力,數十萬被俘虜的匈奴人,已經不再自稱匈奴人了,敞開了心扉開始接受漢化,并努力的使自己融入漢人的習俗中。見到魯肅竟然用這么短的時間,就解決了匈奴人的隱患,敖烈和諸葛亮等人都是嘖嘖稱奇,同時也就解除了對匈奴人的看押,任由他們自由活動。

時間又過去了一個月,敖烈覺得通州的一切事物,在魯肅的打理下,已經步入正軌,開始有條不紊的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也就徹底放下心來,決定班師回燕京了。擺在敖烈眼前的最大敵人,依舊是袁紹,敖烈也不可能在通州耽擱太多的時間。

數日后,敖烈帶著大戰余生的四萬漢軍,以及近十萬的于夫羅、呼廚泉兩部匈奴人,踏上了返回燕京的道路。剛剛走了沒幾天,暗影成員就給敖烈送來了一條爆炸性的消息。曹操終于對徐州用兵了,他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率軍十萬猛攻徐州,徐州牧陶謙帶病作戰。在連番大戰中損兵折將,心情極度苦悶,在兩軍交鋒的第九日,在徐州城中吐血數斗,不治而亡。沒有了陶謙,徐州的軍心也就散了,曹操攻克徐州也只是旬日之內的事情了。

這次曹操突襲徐州的時機把握的極好,敖烈率軍北征。不在燕京;劉備倉皇南逃,投奔劉表;袁紹優柔寡斷,坐失良機;孫策初領江東,勢力未穩,幾個對曹操威脅最大的諸侯,都不在最佳狀態,給了曹操這樣一個擴大地盤的絕好機會。可笑的是。表面上珍惜名節的劉備,竟然恬不知恥的從大義的立場出發,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勸阻曹操攻打徐州,殊不知當初是誰第一個逃離徐州的。對于劉備的螳臂當車,曹操自然沒有理會。甚至連信都懶得看一眼,直接當著送信人的面,把劉備的書信撕成了粉碎,等于是重重的在劉備的臉上抽了一記耳光。在事后,劉備也沒有在做出任何反應。眼睜睜看著曹操猛攻徐州,連象征性的援軍都沒有派出。

在名義上。曹操打徐州是為父報仇,沒有人能說他的做法不對,為父報仇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況且曹操的父親曹嵩確實是死在陶謙部下張闿的手中。對此,敖烈也只能是一聲長嘆,卻無法阻止曹操的攻擊。但是,敖烈依舊親筆書寫了一封私信給曹操,信中沒有勸阻曹操攻城,只是勸說曹操不要把私恨發泄到普通百姓的身上,打下徐州之后不要進行屠城之類泄憤的事情。在歷史上,曹操確實對徐州進行過屠城,一則是為了發泄殺父之仇,二則是他沒有那么多的糧食供養戰俘。

鑒于此,敖烈特意給曹操寫了這封信,在進行勸說的同時,還表示,如果曹操糧食方面短缺的話,可以把一部分徐州人遣送到幽州境內,敖烈會派出部下接收這些人,從而給曹操減負。敖烈無法在千里之外,拯救徐州,但是他依舊竭盡所能的想要拯救徐州的子民。敖烈相信,對于自己的意見,曹操一定會格外重視,絕不會像對劉備那樣輕視,因為,曹操想要消滅袁紹,還要倚重敖烈的力量呢。

不出敖烈所料,數日后,敖烈大軍還沒有到達燕京,暗影成員再次傳來了消息,徐州已經被曹操攻克了。在破城之后,曹操依舊進行了一整天大規模的屠殺,使徐州軍民銳減了十萬之眾,但是因為敖烈的書信被及時送到,曹操權衡再三之后,聽取了敖烈的勸告,沒有讓屠殺繼續下去,并把敖烈的書信傳揚徐州各郡,告訴境內的軍民,是敖烈的這封信救了他們。

至于曹操為何要把敖烈的信傳揚四方,用自己的殘忍彰顯敖烈的仁德,曹操也是大有深意的,一方面,這樣可以震懾徐州軍士,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命隨時捏在曹操的手里,進而對曹操唯命是從不敢有絲毫抵觸之情;另一方面,曹操征集起徐州十三萬老弱,給他們五天的口糧,讓他們北上投奔幽州,這批老弱,在曹操看來,除了消耗糧食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用途了。在彰顯敖烈仁德的同時,把這批老弱名正言順的甩給敖烈,曹操是想讓這批老弱去消耗敖烈的糧食,為敖烈增添負擔呢。

盡管敖烈窺破了曹操的用心,但還是在行軍途中下達了命令,讓坐鎮幽州的荀彧等人派出人馬去接收這批老弱。和曹操的看法不同,敖烈認為每個人都有著他自身的價值。對那些老人而言,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對生活的經驗和感悟,遠遠不是青壯可以比擬的;至于那些弱小的孩子,那可是代表著未來啊,敖烈沒有理由把未來的青壯拒之門外啊,他們中的一些人,很有可能在日后成長為敖烈麾下的中堅力量甚至是精兵;還有其中的一些女人,敖烈可沒有重男輕女的心思,有女人的地方就會有生命,女人是生命的締造者。所以,這十三萬老弱,敖烈打算全盤接收下來,之后再把他們安置到明州或者通州去,正好這兩個州缺少人口呢。這十三萬無家可歸的漢人,勢必會把通州和明州當做自己的家,和那里的人們一起,盡心去建設自己的家園,爭取早日讓明州和通州,在經濟上趕上大漢其他的州。

對敖烈的命令,荀彧執行的也很徹底,立刻讓剛剛返回燕京沒多久的太史慈,由陸路去迎接這批難民,同時讓甘寧駕駛三十只大型樓船沿海路去接應。爭取早一日把這十三萬難民,接回到幽州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

PS:PS:敖烈堅持沒有封王,不過這只是大一統路上的一個插曲,最終還是要封王的,等解決了袁紹,時機就差不多成熟了,讓我們一起來見證,敖烈封王的那一刻吧!大琨再次對朋友們的支持表示感謝。世界杯快到了,可惜沒有中國隊,貝克漢姆說中國終有一日會奪冠,但愿吧。9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