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二百五十四章 蕩平烏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四章 蕩平烏桓

第二百五十四章 蕩平烏桓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31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硝煙,依舊還未完全消散,烏桓山下的決戰,卻已經落下了帷幕。當趙云和許褚這兩只猛虎,殺入烏桓人核心陣營的時候,這場戰斗,就已經分出了勝負。十幾名烏桓首領,無一例外的被趙云、許褚二人斬殺,在失去了各自的部落首領之后,原本就沒有多少抵抗決心的烏桓大軍,很快便土崩瓦解,二十萬大軍,有五分之一被敖烈所部將士斬殺,其余的人,則全部變成了漢軍的俘虜。

以六萬兵馬擊敗二十萬烏桓騎兵,并且擒獲了超過十五萬的俘虜,敖烈再次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跡。十五萬烏桓人,甘心丟掉武器請降,除了敖烈長久以來積累起的威望,讓他們生不出抵抗之心外,還有另外的原因在內。

在這十五萬烏桓人中,不少人是被部族首領們挾裹來的,他們本就不是心甘情愿踏上戰場的,現在各個部族的首領,已經被斬殺殆盡,他們也就沒有了繼續戰斗下去的。另外,敖烈善待俘虜,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他們相信敖烈不會殺掉自己,就以烏桓俘虜為例,只要是投降后肯接受漢化,遷居內地的,敖烈非但不會殺他們,還會給他們一筆安家費,讓他們到內地更好地生活下去,能夠告別艱苦的游牧生活,也是促使這些俘虜甘心請降的原因之一。

盤踞大漢北邊數百年之久的烏桓,在歷經無數次的輝煌和低谷之后,終于落下了帷幕,以被敖烈率軍擊敗、被動接受漢化的方式,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成為繼鮮卑、扶余和高句麗之后,第四個融入大漢的少數民族。

經過戰后的清點,在這一戰中,烏桓戰死的將士,達到了四萬多人,這是一個沉重的消息。為了表達自己不得不采用武力而給烏桓子民帶來的傷害,敖烈當即下令拿出一部分糧草,分發給戰死將士的家屬,同時,敖烈當著十五萬烏桓俘虜以及他們親屬的面,保證他們遷居內地之后,會得到和漢人一樣的待遇,不會遭遇任何不公共的待遇。同時,敖烈也會外遷一些漢人,來到烏桓山居住。和留居在這里的烏桓人。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敖烈這樣做。在最大的程度上消弭了烏桓人心中的仇恨,讓他們開始逐步接受漢化。逝者已矣,而未來的生活卻是美好的,敖烈在他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另一方面,漢軍的戰損也被清點了出來。血殺軍等三只精銳部隊仗著鎧甲堅固,并沒有出現太大的損傷,加起來來也只不過是損失了一千多人而已,對這些精銳的死亡,敖烈雖然心痛,但還在可接受接受范圍之內。相對于精銳部隊,張遼和徐晃帶領的新兵,卻出現了較大的傷亡。盡管張遼、徐晃都是當世名將。但他們也不能代替每一名新兵去戰斗,在戰火和生死之間的洗禮下,四萬新兵死傷高達一萬五千人多人,都要接近總數的一半了。

死亡,是新兵向老兵蛻變的最昂貴代價。在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之后,敖烈相信,剩余的兩萬多名新兵,很快就會破繭成蝶,在血與火的洗禮下,完成自身的轉變,向老兵,甚至是向精兵的轉變。每一次這樣的轉變,都會讓大量的新兵失去生命,倒在戰場上再也不能夠站起來,這一點,就算是敖烈也無法改變。

在擊敗烏桓大軍的同時,李儒負責的暗影成員,把戰果迅速傳遞回了燕京,坐鎮燕京的賈詡和荀彧在和其他文武商量過之后,決定派出太史慈帶領第二支新兵部隊趕赴烏桓山,同時讓公孫瓚力諫田豫隨軍前往,接替戍衛烏桓的工作,并對烏桓子民進行漢化。田豫本是公孫瓚的部下,文武雙全,和李嚴有些相似,無論是治政之能,還是弓馬槍法,都是一流的人才。當初在敖烈出征烏桓之前,已經確定了他將來管理原大漢護烏桓校尉部的工作,代領護烏桓校尉之職。

護烏桓校尉,是個武職,負責監督烏桓境內的人民對內奉公守法,對外不得私通匈奴人。而護烏桓校尉部,其監管地,基本就是烏桓境內,相當于一州刺史的地位,是俸祿千石的大員。把這樣重要的工作交給田豫,是敖烈在深思熟慮之后才做出決定的。田豫是公孫瓚的部下,可是公孫瓚卻力薦田豫,使其到達和公孫瓚平級的地位,這就已經說明田豫的能力和魅力,讓公孫瓚贊賞不已,不愿意看到田豫這樣的大才埋沒在人間。

而就敖烈自身來講,他手上也沒有太多的人選可以勝任這個職務。敖烈手下的能人雖多,可是隨著對外的擴張,現在敖烈擁有的地盤實在是太大了,已經大到讓他在使用人才的時候,出現了捉襟見肘的現象。單就地域來講,敖烈儼然已經是天下第一大的諸侯了。至于他麾下的諸葛亮等人,雖然完全可以勝任一州刺史的任務,但是敖烈卻不想把他們放到偏僻的烏桓校尉部,他們真正施展才華的地方,應該是在大漢的腹地,在中原!尤其是諸葛亮,敖烈真心想給他一個更大的舞臺,讓他來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根本不可能讓他來管理邊疆事務。而田豫不同,他久居邊塞,精通多個少數民族的語言,而且協調能力極強,極為善于溝通,是處理少數民族漢化的不二人選。

再說以敖烈對歷史的熟悉,他知道田豫在歷史上就是治理少數民族的能手,是曹魏帝國中后期常年鎮守北疆的領軍人物。在他的管理下,少數民族的子民和漢人和平相處,幾乎沒有爆發過任何的暴動,這在漢代,甚至是在整個古代,都是極為罕見的政績了。將護烏桓校尉部交給田豫,敖烈是真的很安心。當然,護烏桓校尉部這個名字,敖烈認為也需要改一改了,就像護鮮卑校尉部一樣,應該正式被命名為大漢的名字,至于到底該怎么命名,敖烈依舊決定讓劉協來處理,他已經上書給了劉協,請劉協再次為新州命名。把護烏桓校尉部,變成大漢的第十五個州。

于是,在太史慈和田豫的統帥下,又是三萬新軍踏上了征程,他們將接替先前出發的新兵,跟隨在敖烈身邊,參與接下來對匈奴人的征伐。隨同他們一起趕赴烏桓山的,還有數萬的漢民,他們自愿到烏桓的境內去生活,因為他們認為烏桓那邊的土地更肥美。種出來的糧食也就更多。是個適合生活的好地方。當太史慈和田豫趕到烏桓山。和敖烈大軍回合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半個月了。在這半個月中,敖烈和諸葛亮等人走訪了很多烏桓部落,對他們進行安撫和勸慰。極大的消除了烏桓人在內心深處對漢人的戒備,為田豫即將接手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田豫正式走馬上任之后,敖烈并沒有急于離開烏桓山,前往征討匈奴,他要看看田豫的實際工作能力如何,是不是像歷史上記載的那樣出眾,同時,敖烈還對剛剛歸附的烏桓人有些不放心。他怕萬一自己率大軍離開之后,烏桓人會出現反復,那樣的話,就等于是切斷了大軍的退路,讓大軍處于匈奴和烏桓的夾縫之中。處境就會變得十分艱難。通過十幾天的觀察,田豫沒有讓敖烈失望,他在燕京律的基礎上,又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最大化的打消了烏桓人心中的疑慮,讓他們逐漸開始接受漢人的思想和文化,漸漸地融入到漢人的生活中來。

而那些自愿遷居到烏桓山的漢人們,也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用漢人特有的熱情,向當地的烏桓人傳授先進的耕種方法,并教會他們使用馬鈞研制出來的新式耕種工具,讓烏桓人看到了豐收的希望,能擺脫落后的游牧生活,可是烏桓人追求了好幾代的夢想,現在遷居來的漢人們,無私的向他們敞開胸懷,讓他們的心中,都充滿了感動。

經過一個月的休整和整頓之后,劉協的詔書下達到了烏桓山。劉協在詔書中,對敖烈再次開疆擴土的壯舉,表示出了無盡的欣喜之意,并對敖烈大加贊賞,同意了他的提議,消除掉護烏桓校尉部,而改稱明州。繼光州之后,明州正式成為了大漢的第十五個州,合兩州的州名,就是光明之意,意指大漢必定會重現光明!

重現光明的曙光,是敖烈帶來的,因此,劉協照例把明州的管理權,全權交到了敖烈的手上,明州境內的一應大小事務,均由敖烈一人裁決,只需按時上繳賦稅即可。劉協的這道天子詔書,讓敖烈名正言順的成為了天下第一諸侯,總攬北方四州的軍政與一身,就地盤和兵員素質而言,無人能與敖烈匹敵!幽并地區和北疆的廣闊,根本就不是中原狹小的州府可以比擬的,而且又以盛產悍卒聞名于世,別的不說,單說騎兵,鮮卑和烏桓這兩個民族的騎兵加起來,就足以笑傲天下了,在經過高順、徐榮等練兵大家的訓練,假以時日,敖烈的麾下必將會出現一直可以縱橫天下的鐵騎。敖烈此刻唯一欠缺的,就是經濟上的不足了,北方雖然比中原以南的地方廣闊,民風也彪悍,但是在經濟上,卻是遠遠落后于中原以南的地方的,對此,敖烈暫時也沒有辦法打破這個瓶頸,畢竟條件擺在那里,不是敖烈一個人就能改變的。

和以前一樣,劉協并沒有給敖烈加官進爵,只是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劉協是有心試探敖烈,這次,劉協本來是要給敖烈封王的,但卻在皇甫嵩、鐘繇、朱儁等文武大臣的勸阻下,改變了主意。原因很簡單,樹大招風啊,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皇甫嵩等人可不想看到敖烈因為名分上的升賞,而導致其他諸侯的眼紅和嫉妒,再來一次沙縣設伏那樣的事情。現在敖烈可以說是大漢僅存的最后一絲火種了,任何正真忠于大漢的人,都不想看到敖烈遭受其他諸侯的攻伐。

所以,劉協在下達詔書的同時,也給敖烈寫了一封私信,把沒有給敖烈封王的原委解釋清楚,免得兄弟二人之間,產生什么不必要的誤會。敖烈認真的看完了劉協的私信之后,沒有任何的不滿之意,反而是喜笑顏開的說了一句:“小協子,長大了……”

三天之后,敖烈任命田豫為第一任明州牧,以烏桓山為治所,率領兩萬軍士鎮守明州。而敖烈自己,則是帶領其余的五萬五千名將士,繼續北上,準備征討匈奴。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