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二百四十六章 軍政分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六章 軍政分離

第二百四十六章 軍政分離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27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在燕京律頒布的同時,敖烈還在人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調整。他把鎮守在扶余的魏延、鎮守在高句麗的張繡調了回來,為出征匈奴和烏桓做準備。和張繡一起鎮守在高句麗的鄧芝,被敖烈任命為高句麗郡太守,總攬高句麗的事務,同時,敖烈還正式任命陳群為扶余太守,讓他負責扶余的事務以及油田的事情,敖烈還把夏侯蘭派到了扶余,負責幫助陳群對油田進行開發,并同時接替魏延的職責,負責保護油田的一切機密,防止其他諸侯的探秘。

崔琰的光州牧和公孫瓚的護軍將軍之職不變,共同負責光州的軍政大事,而原來崔琰的并州牧長史之職,則有崔琰力薦的張既擔任,而公孫瓚原來的遼西太守職務,則是由他的胞弟公孫越擔任。這里要說一下張既這個人,這個人在演義中名聲不顯,其實他可是一位治政能手,歷任過縣令、太守以及州牧之職,后期是曹魏集團治理雍、涼二州最杰出的能臣,他治理雍涼二十余年,與施政惠民而著稱,后世稱之為政能之才。而且,張既的識人之明,也是當時的一絕,他先后聘用的七八個副手,后來都成了名動一時的名士,只不過,張既的識人之明,僅限于治政型的人才,不像敖烈那樣,有著全方位、全角度的先知先覺。

隨同張既一起趕赴并州的,還有呂布的部將曹性,他將接替高順的職位,負責統率并州的軍士。至于高順,這可是一位練兵的大家,敖烈可沒有理由一直把他仍在并州,讓高順回到燕京負責訓練軍士。才是高順最能發揮其才能的地方。

對人事進行調整之后,敖烈又在大都督府內,成立了一個軍事府,其成員僅有寥寥數人,分別是諸葛亮、賈詡、荀彧、李儒、魯肅、徐庶和陳宮。這幾個人在負責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擔負起軍事府的職責。在和平的時期負責對軍備物資的驗查,在戰時則是負責制定作戰計劃,為敖烈出謀劃策,并且一應軍馬調動,必需要經過他們的同意。為此,敖烈特意讓王渾和馬均制造出兩百多塊大小不一的虎符,虎符上刻著一個“燕”字,每次軍士的調動,帶兵的將軍必需要和軍事府的幾位對應手中的虎符。之后才能完成調動。調動完畢之后,帶兵的將軍要立刻回軍事府交割虎符。經過軍事府驗收人馬無誤之后。才能交割伏虎和兵馬。

在軍事府成立的同時,敖烈還成立了一個政務府,和軍事府遙遙相對,分處大都督府內的東西兩側。與軍事府一樣,政務府的成員也不多,只有劉虞、劉和、顧雍、蔣琬、董和、杜畿、閻柔七人。劉虞雖然有些老邁了。但是他卻不肯服老,每天忙東忙西的,敖烈干脆讓治政相當有一手的父親再度出山,為自己打理政務。至于敖烈的大哥劉和。是最近才返回燕京的,他是奉了劉協的旨意,回到幽州來幫助敖烈的,和他一起來的,還有同樣進入政務府的杜畿。劉協知道敖烈剛剛打下了光州,手上的人手一定不夠用,就讓劉和還有杜畿前來幫敖烈的忙。

政務府的幾人,除了劉虞、劉和以及杜畿之外,其他幾人也都是有著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劉和跟杜畿,也被敖烈分別任命為典農中郎和典金中郎,分別負責農務和金屬的管理工作。至于政務府的職責,則是負責協調配發二十四萬大軍的一應糧餉、軍備等物資。在戰時,則是負責籌措糧草,把糧草交給負責押送的將軍,再送往前線的戰場。

軍事府和政務府的成立,等于把軍政大權全部攥到了敖烈一個人的手里。通過軍事府的七個人,敖烈可以輕而易舉的掌控麾下二十四萬大軍的一舉一動,在通過政務府的七個人,敖烈等于是捏住了大軍糧草和軍備物資的命脈。軍事府有調動兵馬的權力,但是手里卻沒有兵馬;直接帶兵的將軍手里有兵馬,但卻沒有調動的權力,同時也沒有糧草;政務府手里有錢有糧,但是卻不能調動軍隊。相互之間形成一個完美的制約,組成了一個鏈條,有效的防止了日后出現兵變的可能性。

在敖烈麾下,所有的將士和謀臣,可以說都是赤膽忠心之人,但是敖烈也知道,自己的勢力早晚是要擴張的,屆時勢必會有大量的人才加入到自己的麾下,敖烈可不敢保證以后加入進來的人,都是現在麾下這樣的忠誠之士,人一多,難免會龍蛇混雜,為了杜絕屢見不鮮的兵變事件,敖烈提前成立軍事府和政務府,也算是防患于未然了。

連續忙碌了十幾天,事情總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是籌措糧草,打造軍器,為出征做準備了。這次出征,敖烈只能帶六萬人參戰,因此,武器的優良和糧草的足備,就成了十分關鍵的因素。糧草的事情,敖烈一向是不太過問的,有父親和顧雍他們打理,敖烈放心的很,于是,空閑下來的敖烈,邁步走進了將作監,他想看看王渾和馬均師徒,最近有沒有弄出什么精良的武器出來。

自從王渾、馬均對箭塔、拋石機以及溪子連弩等武器,做出改良之后,敖烈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纏身,已經很久沒有來過將作監了。他期待著王渾師徒能夠再次給他帶來驚喜。

剛剛進入將作監,敖烈就聽到一陣令人毛骨悚然的嘎吱聲響起,原來,是王渾、馬均帶著幾個人,在試驗他們新近制作出來的弩炮。敖烈看到整個弩炮大部分都是用木頭制作的,少部分核心位置,則是用鐵制成,弩炮近乎一人高,兩翼張開,足足有一丈寬。此刻,弩炮上架著三支兒臂粗細的標槍,每一根標槍都有二十斤左右的重量。顯然,這就是弩炮的弩矢了,能發射這樣沉重的弩矢,可見弩炮的張力是如何的驚人了。

利用機械的力量。把三根粗大的弩矢拉上了膛線之后,牙酸的嘎吱聲戛然而止,王渾有些凝重的稍微調整了一下弩炮頂端的準星,隨即回頭對馬均說道:“可以發射了。”馬均聞言,立刻用腳重重的在弩炮的底部一個機關上踩踏了一下。

隨著馬均的動作,錚錚錚——三聲響亮的彈射之聲發出,三根沉重的弩矢激射而出,直取兩百步之外的木人標靶。敖烈順著弩矢的方向看去,驚訝的發現在兩百步之外的木人標靶前,豎起了三張厚度有拳頭大小的木盾。這還不算,木人的身上還套著一副鐵甲。顯然,王渾他們是想看看,弩矢的威力能不能在射穿三層木盾之后,還對身穿鐵甲的木人造成有效殺傷。

下一刻。敖烈目瞪口呆的看到,三根沉重的弩矢勢如破竹的洞穿了三層木盾。在木盾上留下三個螺旋狀的創口。然后同時精準的射在了木人的身上!木人身上的鐵甲,在沉重的弩矢面前,和紙糊的沒有什么區別,很是干脆的被三根巨弩射穿。三根巨弩在洞穿了木人之后,猶有余力的向前繼續飛行了十幾步,然后一頭扎到了地上。巨弩的前半截狠狠的扎入大地之中,粗大的尾部露在外面震顫不休。

敖烈震驚了,這樣威力巨大的弩炮,和后世宋朝的三弓床弩比起來。也是不遑多讓!歷史的記載中,宋朝的三弓床弩,是當世公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床弩,射程可達令人驚嘆的七百步之遙!三弓床弩有兩種弩矢,一種較細的弩矢,體積大概和人們手中的佩劍差不多,以速度取勝;另一種則是和標槍一樣的巨弩,跟王渾制作的巨弩大概差不多,以力量取勝。據說,后者這樣的弩矢,在七百步之外發射,可以對敵人的城墻造成一定的震動,并且像釘子一樣牢牢地插在城墻上,為宋軍的步卒攻城,打好前提基礎。

王渾等人制作出來的弩炮,在威力上和三弓床弩不相上下,只是射程要差了不少,只能達到二百二、三十步左右,遠遠無法和三弓床弩相比。但是,在機動力和操作性上,卻比三弓床弩高出不少,敖烈看過后世的史書,上面記載著,三弓床弩需要三十人合力,才能利用機械的力量,對三弓床弩進行裝彈和發射,而眼前的弩炮,算上王渾、馬均這兩個在旁指揮,并沒有進行實際操作的人在內,也僅僅只需要十個人就足夠了!

“好!此物堪稱戰場上的神器了。”敖烈由衷的大勝贊嘆道。聽到敖烈的喝彩,王渾等人才發現敖烈的到來,此前,幾人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弩炮的試驗中,并沒有注意到敖烈。

王渾和馬均連忙走上前來,對著敖烈恭敬的行了一禮。自從馬均投身燕京學府以來,敖烈還沒有在私下場合和他說過話呢,當下,敖烈身后拉住馬均的手臂,關切的問道:“在燕京,一切可都還習慣?”

馬均沒料到以敖烈的身份,竟然會主動詢問自己的生活狀況,不免感到有些受寵若驚,連忙回答道:“一切都好,師父待我也很好,有勞君侯關心了。”敖烈點了點頭,又轉頭看向王渾到:“王大人,看你們對弩炮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弩炮的威力,想必,這不是你們今天才研制出來的東西吧?”因為王渾掛著將作監的將作令職位,也算是敖烈麾下的大臣,所以敖烈才會稱呼他為大人。

王渾立刻點頭答道:“稟君侯,這一款弩炮,我們已經先后進行了三次改良了,目前還處于試驗階段,同時我們正在著手對它進行第四次改良,改良之后,爭取讓它的威力更大一些,射程更遠一些。”

敖烈笑呵呵的問道:“經過三次改良,說明制作弩炮的技術已經相當純熟了,為什么沒有向某稟報此事?”敖烈本來只是一句玩笑話,沒想的這句話一說完,包括王渾、馬均在內的十個人,同時向敖烈頭來幽怨的目光,看的敖烈心中發毛,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么。

良久,王渾才幽幽說道:“君侯日理萬機,哪有心情關注將作監的事情?您已經快一年沒有踏進將作監一步了。”

聽到王渾的話,敖烈頓時大感尷尬,確實,最近東奔西跑的,再加上三州境內各種事物亟待處理,敖烈自己都記不清已經多久沒來過將作監了,只記得上一次來將作監,還是箭塔和拋石機改良之后的時候,算算日子,恐怕王渾說的一年日期,都是為了照顧敖烈的面子,而少說了。(。。)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