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二百一十九章 龍驤揚威(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九章 龍驤揚威(一)

第二百一十九章 龍驤揚威(一)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14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當諸葛亮和馬超接到敖烈的命令,趕到呂布大營之后,呂布麾下的陳宮向眾人解釋了呂布的用意。呂布是利用王允的侄子王晨做誘餌,假裝與中部鮮卑的和連達成一致,表面上放任和連所部進入幽并境內,并且故意扣押敖烈麾下的將校,制造曖昧的假象。實則,那些進入幽并境內的鮮卑人,都被限制在有限的空間之內,根本就不能隨意的進行掠奪,這就是關門打狗的計策。

通過這個計劃,呂布不但把和連擒獲,還把潛伏在暗中的王允給挖了出來,幫助敖烈祛除了一個定時炸彈,可謂是一舉兩得。整條計策,是在呂布的設想之下,陳宮一點一點謀劃出來的。

聽完了陳宮的講述,馬超揚眉吐氣的大笑道:“怎么樣?某早就說過,大哥絕不會做背叛之事,絕不會!現在,你們都看到了吧?”

馬超的話,讓大多數官員都慚愧的低下了頭。諸葛亮率先來到呂布身前,對著呂布深深行了一禮,開口說道:“溫侯大義,非常人所能及。亮謹小慎微,不識溫侯之胸襟,深感慚愧,今日特向溫侯請罪。”在歷史上,諸葛亮就是沉凝謹慎的典范,任何事情到了他的手里,都要做到最好,從不輕易冒險。今天,呂布兵行險招給諸葛亮上了生動的一課,讓諸葛亮體會到,有的時候,人生是需要一些冒險精神的。

呂布伸手拉起了諸葛亮,笑著說道:“大家都是在主公麾下效力的兄弟。何必計較許多?”

看到呂布和諸葛亮上演了這一幕溫馨的“將相和”,敖烈開心的笑了起來。隨即拍著手說道:“好了,這件事暫時到此為止。大家來商量一下下一步的計劃吧,留給我們的時間可不多了。”

雖然現在龍驤軍精銳拿下了和連,并把和連帶來的鮮卑軍扣押了起來,但是在幽并境內,還有九支鮮卑小隊的存在。說是小隊,其實每一個小隊至少也有著五千人以上的數目。這九支小隊,就是和連所部的中部鮮卑的主力軍了。其人數相加,有著五萬之眾。

大家紛紛踴躍發言,說出各自的想法。最后,敖烈決定采用諸葛亮的戰略,利用被擒拿在手的和連,把中部鮮卑的九支小隊集結起來,然后一戰將其徹底擊潰!

隨后。敖烈選派出一些體型相貌和鮮卑人接近的戰士,化裝成鮮卑軍士,分散到幽并北部的各地,拿著從和連身上搜出來的信物,假傳和連的命令,讓所有散布開來的鮮卑將士。向著狼山集結。

狼山原名郎山。昔日漢武帝晚年多病,心中懷疑是身邊的人暗藏木偶詛咒自己所致,于是對身邊的諸多皇子、公主進行盤查,太子劉據因此自殺,他的兒子遠遁此山。故此得名。漢代郎與狼諧音,因此后世人便該稱其山為狼山。更因此山山峰迭起。參差似狼牙之狀,又名狼牙山。

狼山地勢險要,山峰聳立,是打伏擊的好地方。在送出召集鮮卑人集結的號令之后,敖烈立刻安排人馬,在狼山附近設下重重埋伏。此戰,以呂布統帥的龍驤軍精銳為主,兩萬龍驤軍精銳分作兩部,敖烈和呂布各自帶領一半精銳,預先埋伏到狼山的山腰之上,準備借著戰馬居高臨下的沖擊力,給與鮮卑人致命一擊。

此外,趙云和馬超還分別率領一萬血殺軍精銳和一萬虎賁軍精銳,在外圍設下埋伏,負責切斷鮮卑軍的后路。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后,眾人開始靜下心來,輕聲的呼吸著,等候鮮卑軍的到來。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了,終于,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狼山的寂靜,如雷的馬蹄聲伴隨著鮮卑人特有的呼號聲,進入了狼山附近的地域。一支又一支的鮮卑小隊奔馳而來,半個時辰之內,已經有八支小隊匯集于此了。

又等了片刻,最后一支小隊的將士也策馬狂奔而來,和先前到達的八只小隊完成了回師。等到九支鮮卑小隊全部進入包圍圈之后,負責切斷鮮卑人后路的趙云和馬超,悄悄指揮著部下精銳,占據了所有的退路,封死了五萬鮮卑大軍的逃生之路。

趙云和馬超剛剛完成布防,敖烈和呂布的身影就出現在了狼山的半山腰之上。在他們身后,各自有著數以萬計的龍驤軍精銳。在敖烈的麾下,能成為精銳的,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每個人都身懷多種作戰技巧,以重騎兵為主的龍驤軍自然也不例外,雖然他們不能像血殺軍那樣馬、步戰皆精,但是他們卻擁有血殺軍不曾擁有的精準射術。

龍驤軍的前身,是呂布麾下的并州狼騎和公孫瓚訓練出來的白馬義從,以及數千名早就遷居內地的烏桓精銳騎兵,對于這些騎戰好手來說,弓馬是不分家的,精通騎術的同時,還必需要精通射術才算是一名合格的騎兵。此刻,兩萬名龍驤軍精銳站在山腰,每個人的手上都挽著一張專屬于騎兵的騎弓,隨著一陣令人牙酸的拉弦聲,嘎吱嘎吱的聲音不絕于耳,就像是一道道催命符,飄入鮮卑人的耳中。

“不好!有埋伏……”

“快!收攏部隊,沖出去山谷!”

“糟糕!中計了!”

各個鮮卑將領的呼喊聲紛紛響了起來。這樣關鍵的時刻,中部鮮卑的反應,與軻比能所部的東部鮮卑比起來,顯得混亂不堪。這樣的反應,是兩部鮮卑的不同制度所決定的。東部鮮卑只有一個主宰,就是軻比能,在軻比能的統治下,東部鮮卑鮮卑各級將領職責分明,即使軻比能死后,東部鮮卑依舊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而中部鮮卑則是聯盟部落,十幾家部落首領推舉和連為大首領,對中部鮮卑進行統率,這就必然造成中部鮮卑大體一致、但細節上卻各自為政的局面。

面對漢軍的埋伏,中部鮮卑這一弱點,被無限放大出來,九支小隊其實就是九個不同的部落,每個小隊的統帥,就是該部落的首領,沒有了和連統一的發號施令,這些小部落的首領們,失去了協調,每個人都按照自己心中的設想來下達命令,并且要求其他幾個部落能夠聽從自己的號令,因此,混亂也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相比于中部鮮卑的混亂,龍驤軍精銳們則是條理清楚、有序。敖烈麾下的每只軍隊,無論是精銳部隊還是普通軍隊,在組建軍隊的第一天,都會接收到這樣一條信息:絕對服從命令!這一條款,是敖烈在后世軍人思想中,摘錄出來的綱要,軍人應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正是在這樣的治軍思想之下,敖烈部下的各個軍隊,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將高舉的右手猛然斬落,敖烈高聲疾呼:“放箭!”兩萬龍驤軍精銳接收到敖烈的命令之后,立刻從兩個方向對狼山下的鮮卑軍進行了精準的射擊,彭彭的弓弦震動之聲連成了一片,兩萬根箭矢遮天蔽日的從山腰射向半空,在到達最高點之后,帶著巨大的慣性,向著山下的五萬多鮮卑軍猛地扎了下來。

拋射的難度遠遠大于平射,但是卻難不倒這些射術精絕的龍驤精銳!即便是在馬背之上,在戰馬發足狂奔的時刻,他們都能準確無誤的射出一擊致命的利箭,更何況現在是腳踏實地的站在半山腰之上?

啊——

慘叫聲在鮮卑陣營中響起,利箭如狂風暴雨般傾瀉下來,瘋狂的擊打著鮮卑人的身體。鮮卑人薄薄的鐵甲,根本就防御不住帶著巨大慣性的利箭,利箭刺穿肉體的聲音如擊敗革,噗噗之聲不絕于耳。數千名鮮卑騎兵翻滾著跌落馬下,就再也沒能爬起來。

因為此次入侵幽并境內,需要來去如風的機動力,所以這九個鮮卑人的小首領,帶來的都是騎兵,這也是為什么中部鮮卑此次南侵的人馬,只有五萬的重要因素。縱然中部鮮卑的人口不如東部鮮卑密集,但也絕不會相差太多,東部鮮卑一戰被敖烈擊潰的十余萬之眾,是因為他們的馬步三軍都在其中,而中部鮮卑現在的主力軍,只是騎兵部隊而已,在后方,還有三四萬的步軍沒有跟著前來。

對于敖烈來說,他可不會在乎中部鮮卑來的是騎兵主力還是步兵主力,鮮卑人縱橫北疆,靠的就是騎兵,把騎兵部隊打殘,就等于是拔去了鮮卑人的爪牙,單純依靠步兵,鮮卑人就不足為慮了。

翻身躍上照夜雪龍駒,敖烈拉下虬龍面罩,沉重的霸王槍向著山下一指,仰天怒吼:“龍驤所屬!殺——!”

隨著敖烈的怒吼,兩萬龍驤精銳同時翻身躍上身旁的戰馬,然后高舉起王渾用渾鐵特制出來的羅睺龍角槍,在呂布的帶領下,大聲回應著敖烈:“龍驤之怒,有進無退!殺!殺!!殺!!!”

響徹天地的嘹亮戰號喊罷,兩隊龍驤軍分別在敖烈和呂布的帶領下,催動著坐下的戰馬,從半山腰向著山腳沖了下去!龍驤軍身為重騎兵,敢于在山地發起沖鋒,全賴敖烈的先見之明。早在數年之前,敖烈就讓王渾打造馬蹄鐵等保護戰馬的護具,經過這數年的磨合和訓練,敖烈麾下的騎兵再也不用懼怕山地地形了,有了馬蹄鐵的保護,使得騎兵們的戰馬在山地一樣是如履平地!(。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