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盡其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盡其才

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盡其才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09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明月中文推薦各位書友閱讀:

(明月中文)

把劉協送回皇宮之后,敖烈以城中董賊余黨尚未完全肅清為由,跟劉協暫時道別,退出了皇宮。敖烈知道,自己此刻已是功高震主,縱然劉協不會說什么,但那些公卿大臣們,可看不得自己立下如此奇功。說白了,大多數公卿大臣都是士族出身,有著士族固有的弊病。讓他們沖上戰場去與敵人搏命,他們可能會被嚇得立刻尿褲子;但若是讓他們坐在高堂上,高談闊論,他們那一張張嘴,簡直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把死人說成活的。在董卓沒死之前,這些人日夜盼著敖烈率領大軍殺入洛陽,可是當敖烈真的率軍前來,并且殺死了董卓之后,這些大臣們的心里又會覺得敖烈鋒芒太過,顯得他們這些人很無能,難免會對敖烈心生不滿,進而把敖烈當成攻伐的對象,王允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么,向王允這樣的人,可不再少數。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道理,敖烈自然明白。他可不想成為那些公卿大臣們口誅筆伐的對象,所以還是盡量少接觸的好。雖然朝中大臣們也有正直之士存在,比如自己的父親劉虞、皇甫嵩、朱儁等武將,還有鐘繇、蔡邕、杜畿等大臣,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左右不了大局。況且,劉虞是敖烈的父親,蔡邕是敖烈的岳丈,以這兩人的立場,實在不適合為敖烈爭辯些什么。

皇宮外,敖烈麾下血殺營精銳早已再次等候了。敖烈從一名血殺營精銳手中,接過了照夜雪龍駒的韁繩,翻身上馬,催馬向著李儒的府上奔去。相對于和那些公卿大臣們勾心斗角而浪費時間,還不如去李儒的府上看看,有沒有招降李儒的可能呢。

“君侯怎么不喝茶?”李儒淡淡的語氣,打破了沉默的氛圍。敖烈來到李儒府上已經快半個時辰了,李儒除了吩咐下人上茶之外。就再也沒有說過其他的話語,敖烈的耐心很好,李儒不說話,他也就保持著沉默,兩人的沉默維持了半個時辰,最終,還是李儒率先開了口。

敖烈端起茶杯品了一口,點頭贊道:“茶葉不錯。”李儒親手端起水壺,為敖烈的茶杯中續滿了水,一邊說道:“君侯就不怕儒在茶水中下毒么?”

敖烈不以為意的看了李儒一眼。搖頭說道:“你沒有下毒的動機。”

“不!我有!”李儒忽然大聲說道:“君侯殺入洛陽,將太師誅殺,單憑這一點,儒就有毒殺君侯的動機!別忘記,太師是儒的岳丈!”

敖烈失笑道:“那你可曾真的在這茶水中下毒?”李儒愣了一下,隨即頗為落寞的坐下,嘆息著說道:“沒有,儒下不了這個手。”

敖烈追問道:“為什么?”李儒抬頭看著敖烈的眼睛,然真的說道:“李儒已經錯過一次。本以為太師胸懷雄心壯志,怎奈太師在見識到洛陽的花花世界之后,全然變了一個人,變得貪婪、變得暴戾。變得儒似乎都已經不認識他了,李儒飽讀圣賢之書,卻用自古圣賢傳下來的學問,幫助太師殘害洛陽百姓。每當深夜,儒常在夢中驚醒,心中更加慚愧不已。現在君侯兵入洛陽。朝野平靖,久聞君侯愛民如子,這是百姓們的福音,儒豈可為了一己私欲而毒殺君侯,那樣的話,儒不是錯上加錯了么。”

聽著李儒的話,敖烈肅然起敬。難怪無論是賈詡還是呂布,甚至是編寫三國志的陳壽都對李儒推崇有加,李儒確實有令人敬佩之處。可惜董卓沒長著那雙慧眼,看不到李儒的全部才能。敖烈站起身來,向著李儒認真的說道:“某有意請文憂出山相助,完成你我心同的心愿,未知文憂意下如何?”

李儒疑惑的看著敖烈,反問道:“君侯與儒共同的心愿?愿聞其詳。”

敖烈一字一頓的說道:“百姓安康,朝野清平。”

李儒又追問道:“如是日后君侯有了稱帝的基礎,敢問君侯意欲如何?”

敖烈哈哈笑道:“文憂,你認為某現在單以兵力而言,就一點稱帝的希望都沒有么?若是某現在想稱帝,有實力阻攔某的,又有幾人?某生平所愿,并非皇圖霸業,某只盼天下百姓個個安居樂業,朝中文武人人勤勉向前,僅此而已。”

聽完了敖烈的話,李儒心中深有感觸,當即跪倒在地,對敖烈拜道:“李儒參見主公!主公之宏圖大愿,李儒愿鼎力幫扶,助主公完成心愿。”

伸手拉起了李儒,敖烈笑道:“今后得文憂相助,某無憂矣。”

當日傍晚,呂布回到了洛陽。和他早上出城時不同,出城時他是單槍匹馬,回來時則是前呼后擁。經過呂布的勸說,徐榮已經同意投效朝廷,并下令讓麾下一萬飛熊軍全部繳械,跟隨呂布麾下的四萬并州軍一起返回洛陽。

呂布成功的說服了徐榮,讓劉協中心終于落下了一塊石頭。劉協當即下令,厚葬董卓,并升遷呂布為奮威將軍,徐榮為中郎將。同時,劉協還讓鐘繇代筆,起草皇榜,言明董卓及其西涼軍被一網打盡之事,并表彰敖烈、曹操、孫堅、公孫瓚和王匡五路諸侯的功績。皇榜起草完畢后,派人到洛陽城中各處張貼,以安民心。城中百姓在閱覽到皇榜之后,大喜過望,奔走相告董卓被誅之事,人們彈冠相慶。一時之間,敖烈的威名,達到了盡人皆知的程度。

當晚,呂布帶著徐榮來見敖烈,賈詡和李儒在旁作陪。幾人一邊飲茶,一邊商議下一步的行動。深知西涼軍內情的徐榮首先說道:“李傕和郭汜依然擁兵十萬,虎踞西涼,對京師是個巨大威脅,應早作打算。”雖然同是西涼人士,但是徐榮對李傕、郭汜二人的品性十分不滿,因此言語間也就沒有同鄉之間的親切。

李儒補充道:“張濟現在駐守關中,他麾下人馬精良,而且生性耿直,又是張繡的叔父,主公若是能把張濟招攬過來,應是一大臂助。”

一身嘆息忽然響起,打斷了眾人的分析,賈詡嘆息著說道:“諸位,咱們還是早作撤軍的打算吧。”

李儒和徐榮同時驚問道:“這是為何?”賈詡搖著頭說道:“功高震主啊。主公此刻鋒芒太盛,難免會引起別有用心之人的嫉妒,不出三天,恐怕就會有人在天子面前參奏助主公的不是了。”

敖烈聞言,低頭沉思了起來。如果按照歷史發展的正常規律,不久之后,李傕和郭汜就會揮兵攻入京城,挾持劉協。但在歷史上,攛掇李傕和郭汜進軍的人,正是賈詡,現在賈詡已經投到了自己的麾下,不肯能再為李傕和郭汜出謀劃策,他們二人還有沒有那個膽略,就不好說了。而且,這件事在史書中還有一個前提背景,就是劉協在董卓的脅迫下,把都城遷到距離西涼更近一些的長安,才會那么容易就被李傕和郭汜抄了近路攻克都城,現在因為敖烈的到來,劉協并沒有遷都,都城依舊是洛陽,李傕和郭汜在想像歷史上那樣輕兵直擊,就不那么容易了。但是,歷史的發展是有一定依據的,并不會因為敖烈一個人的出現而輕易改變大的方向,對于這一點,敖烈不得不防。

在結合賈詡的分析,以王允為首的那幫士族大臣,早晚必定會逼迫敖烈離開洛陽,一旦敖烈離開,并把幽州軍帶走,曹操等人也就沒有繼續留下來的理由了,到時候,洛陽城中必定會出現兵力虧虛的景象,萬一李傕和郭汜率兵前來,誰來抵擋?

再三思索之下,敖烈沒能相處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只好把心中的顧慮說了出來,讓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對于敖烈的顧慮,賈詡也想到了,并且早就有了應對之策,但是賈詡有意讓李儒展露才華,故意沒有把胸中對策說出來,而是看向了李儒。

看到賈詡殷切的目光,李儒心中明白了賈詡的意思,對賈詡暗暗感激。隨后李儒朗聲說道:“主公的顧慮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眼下,我們應該盡快把張濟拉過來,張濟不是我軍中人,朝中大臣對張濟就不會有太多的猜疑,讓張濟駐守長安,可以有效的防止李傕和郭汜的進犯。而且,張濟是主公師弟張繡的叔父,為人又剛正不阿,值得信賴。”

李儒的辦法,正是賈詡心中所想。賈詡微笑著點了點頭,表示支持李儒的建議。最后,敖烈拍板定了下來,就按照李儒說的辦。當夜,太史慈拿著敖烈寫給張濟的書信,連夜出城向著張濟的大營趕去。敖烈在書信中以子侄輩的身份,勸張濟舉兵投效朝廷,以敖烈從張繡那里對張濟的了解,張濟應該會很痛快的答應下來,并且不日提兵來洛陽面見劉協,等到張濟到來,敖烈也就可以沒有顧慮的離開了。(……)

明月中文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