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十四章左賢王授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章左賢王授首

第十四章左賢王授首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07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您的所在位置:

地址:w.xunshu.org

下載本書:


5200盡在尋書網()

果然,還沒等左賢王想出對策,山口處就傳來了呂布雄壯的呼喊聲:“點火,舉箭!”

呂布帶領的一百名戰士快速點燃火箭,然后齊齊舉起長弓,呈半弧形瞄準了巴林山內左賢王的騎兵部隊。閱讀..等到張遼率領詐敗的兩百名戰士奔出山口之后,呂布也不在猶豫,果斷的下令:“放箭!”

奔出山口的張遼立刻整頓著部下的兩百名戰士:“待呂將軍的部下射完箭后,我們立刻補上去。”兩百名戰士齊聲應諾。迅速拿出弓箭,將箭頭點燃,然后奔到呂布統率下的那一百名戰士身旁,松手將火箭射了出去。

先后三百支利箭帶著升騰的火焰,呼嘯著向匈奴騎兵們射去。匈奴騎兵們頓時一陣大亂,紛紛用馬刀格擋著射來的利箭。一些火箭被匈奴騎兵們擋開,落在地上,其中一部分火箭在落地后,將地上的枯草引燃,火苗緩緩地蔓延了起來;另一些火箭穿過了匈奴騎兵的刀幕,射在了匈奴騎兵的身上,匈奴人本來就不事生產,很少有穿鐵甲的,甚至大部分連皮甲都沒有,只是穿著皮襖就上陣了,被火箭射中的匈奴騎兵慘叫著跌落馬下,同時,火箭也點燃了這些匈奴騎兵的皮襖,眨眼之間,就變成了一個火人。還有一些火箭直接落在裝滿干柴和硝碳的馬車上,在硝碳的作用下,干柴被迅速的燃燒著,火勢瞬間變得壯大了起來。

山口處,敖烈和田疇帶著剩余的兩百名戰士從不遠處的山林里奔跑了出來,趕到了戰場。敖烈轉頭對田疇說道:“子泰速引一百軍士去路旁設置絆馬索。”田疇諾了一聲,率領一百名戰士穿過呂布和張遼的部屬,去小路上設置絆馬索了。

敖烈舉起弓箭,帶領著另外一百名戰士策馬來到呂布布置的半弧形箭陣內,大喝道:“放箭!”這一次,敖烈帶領的一百戰士、呂布帶領的一百戰士以及張遼帶領的兩百戰士同時彎弓搭箭,然后用盡全力將火箭再次射向巴林山上的匈奴騎兵們。

經過有一輪火箭的侵襲,巴林山上的火勢越發兇猛了起來。一名匈奴騎兵拍馬趕到左賢王的身旁,大聲說道:“大王,這樣下去我們都要被燒死在這里了,應該怎么辦?”左賢王揮刀擋開一支火箭,雙眼中閃過一絲陰狠的毒辣,冷聲說道:“漢人是想把我們困在這里,我們偏不遂他們的意,集合軍隊,我們沖出去。”

在左賢王的呼喊下,匈奴騎兵們逐漸集結到他的身旁。左賢王看了一眼狼狽的手下們一眼,大聲喊道:“弟兄們,沖殺出去,誰能殺開一條出口,本王賞他十頭牛,連本王帳中那個如花似玉的美人,也一并賞賜他!”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眾匈奴騎兵聞言,嗷嗷叫著,揮舞著馬刀向山口沖殺下來。巴林山本就不高,地勢也較為平坦,十分適合居高臨下的沖陣。若是一只訓練有素的軍隊自山上沖下來,恐怕敖烈就要下令退兵了。不過,現在沖下來的,卻是一群毫無陣型可言的匈奴人,既沒有鐵甲,也沒有圓盾的匈奴騎兵,這是來當靶子的嗎?

敖烈冷聲喝道:“停止拋射,改為平射,放箭!”說完,率先將手中蓄勢待發的利箭射了出去。一名狂奔中的匈奴騎兵應聲從馬背上跌落了下來。呂布大聲叫了一聲好,然后取出兩只利箭,同時搭在弓弦上,略一瞄準,便松手將兩支箭射了出去。箭不虛發!呂布射出的兩只箭在半空中輕微的相互碰撞了一下,然后向著兩個方向激射而去,箭鋒所指,兩名匈奴騎兵立刻捂著喉嚨跌倒馬下。

看著敖烈和呂布的神射,張遼也不敢示弱,大喝道:“看某來射!”言罷彎弓射出一箭。這一箭力道十足,直取一名匈奴騎兵的咽喉,穿過這名匈奴騎兵的咽喉之后,余勢不衰,緊接著沒入第二名匈奴騎兵的眉心。

呂布趁著取箭的間隙,回頭對著張遼贊了一句:“好箭法!”張遼也是一邊抽箭,一邊回答:“將軍謬贊了!”兩人相視一笑,呂布又說道:“可敢與某比一比射術?”張遼答道:“固所愿也,不敢請爾。”

兩人言罷便不再交談,各自彎弓搭箭,尋找目標去了。且不說這兩人使出渾身解數,相互較技,回過頭來看匈奴騎兵這邊。第一批沖出山口的騎兵們被山口狹窄的地形限制,發揮不出匈奴人特有的群狼戰術,接二連三的被漢軍射出的利箭放到,后面的匈奴騎兵依舊悍不畏死的繼續保持著前沖的氣勢。

可是,在怎么悍不畏死的人,在這種一面倒的屠殺面前,也會出現退縮。終于,在匈奴人付出了三百多條人命的代價之后,匈奴騎兵們畏懼了,退縮了,停止了沖陣。

殘余的匈奴騎兵們聚在左賢王身旁,焦急的看著自己的大王。左賢王的臉上也是一片驚悸,聲音低沉的說道:“想不到這伙漢軍竟然如此精銳,尤其是為首的那兩個人,射術十分了得。”話鋒一轉,左賢王忽然高喊到:“漢人是什么?”一眾匈奴騎兵聞言一愣,不知道左賢王是什么意思。不等眾人回答,左賢王又高喊到:“是羊!綿羊!而我們是什么?是狼!是草原上奔跑的惡狼!”

殘余的匈奴騎兵們在左賢王的呼喊下,重新振奮起了斗志,嗷嗷叫著喊道:“我們是狼!不怕羊!”

在死亡面前,有的人會畏懼,嚇得蜷縮成一團,然后被死亡吞沒。而有的人則是爆發出潛在的所用能量,和死亡做殊死一搏。顯然,匈奴人屬于后者。

這一次,在左賢王的帶領下,匈奴騎兵們排成十余個縱隊,每一隊都有五名騎兵。無視死亡的威脅,嗷嗷叫著,揮舞著馬刀向山口處的漢軍軍陣沖殺而來。

漢軍陣中再次射出一波箭雨,排在前排的匈奴騎兵們紛紛墜馬。但是后面的騎兵們依舊呼喊著向前沖殺著。似乎,只有被漢軍的利箭射穿身體,或是沖殺到漢軍的陣前,才能抒發他們天性中的狼性。又好像,他們明白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只有沖破漢軍的箭陣,才能逃出生天。

面對匈奴人猛烈的沖擊,敖烈再次彎弓搭箭,射倒了一名匈奴騎兵之后,發現匈奴人已經沖到了陣前百步左右的距離。丟掉手中的弓箭,敖烈端起長槍,沉穩的下達著命令:“文遠率本部壓陣,子泰準備絆馬索,其余人亮出刀槍,準備隨某沖陣!”

一百步,九十步,八十步,近了,近了,眼看就要到漢軍的陣前了。而漢軍似乎是被嚇傻了一樣,竟然停止了射箭。羊永遠變不成狼!左賢王撇了撇嘴角,不屑的想著。

然而,事實再次證明,敖烈所部并不是綿羊,而是一群猛虎!一群有智慧的猛虎!就在左賢王率領匈奴騎兵們奔跑到離漢軍軍陣只有六十步的時候,隱伏在路邊草叢中的田疇下令拉起了絆馬索!

匈奴騎兵們沒想到敖烈會接二連三,一環套一環的使出陰招,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匈奴騎兵們被一排排的放到,運氣好的摔個灰頭土臉,運氣不好的被自己坐下狂奔的戰馬踢中要害,直接昏死了過去。還不等倒地的匈奴騎兵們掙扎著站起身來,跟隨在后排狂奔而來的同胞們,來不及守住戰馬,只能任憑戰馬在那些倒地的同胞們身上踐踏而過,帶起一陣慘叫。在前面跌倒的騎兵又變成了后面騎兵的障礙,相互影響著,是更多的人跌倒。

就在匈奴騎兵們最混亂不堪的一刻,敖烈舉起手中的長槍,大喊道:“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五百名先鋒將士跟著齊聲高喊:“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長槍自空中揮落,敖烈率先策馬向匈奴騎兵們沖殺而去:“沖陣!”

呂布見敖烈策馬沖陣,急忙拍馬跟隨在敖烈身后,同時將方天畫戟一轉,戟上的寒刃遙相指向匈奴騎兵。除了張遼統率著壓陣的兩百名戰士之外,其余人幾乎同時亮出刀槍,跟隨在敖烈和呂布的身后,向匈奴騎兵們沖殺而去。就連原本來山路兩旁拉拽絆馬索的那一百名伏兵,也在田疇的帶領下,步行著躍上山路,揮舞著手中的短兵向匈奴人殺去。

敖烈手中長槍急速挑斬,連續刺穿了三名匈奴騎兵的咽喉,然后抬起頭,向戰場中觀望了一眼,在人群中找到左賢王的位置,催馬向左賢王所在的方向殺去。呂布緊隨其后,方天畫戟上下翻飛,手下沒有一招之敵,盡皆被呂布挑斬下馬。

兩人一前一后勢如破竹般向著左賢王處沖殺。很快便引起了左賢王的注意,此刻的左賢王眼中已經沒有的兇狠殘暴,只剩下一片無助和絕望。看著向自己沖殺過來的兄弟二人,左賢王感到肝膽俱裂,急忙色厲內荏的喊道:“攔住那兩個人!快為本王攔住那兩個人!”然而,事實的走向,是不會因為左賢王的意志而轉移的,盡管左賢王喊的聲嘶力竭,但是敖烈和呂布依然沖破重重阻攔,殺到了左賢王面前。

敖烈一揮長槍,一招太極十八斬中的殺招——搬攔錘,向著左賢王劈頭蓋臉的斬了下來。左賢王連忙舉起馬刀斜刺里一挑,試圖挑開敖烈的長槍。但是,他小看了敖烈的力量,也小看了經過太極槍法和翻手十八斬融合提煉出來的殺招。

鐺,一聲脆響過后,左賢王手中的馬刀被敖烈一槍挑上半空,緊接著,敖烈槍法一變,用槍桿狠狠的砸向左賢王的前胸。左賢王躲避不及,被敖烈夾帶著巨力的槍桿砸個正著,立刻口噴鮮血,胸骨塌陷下去碗口大的一個坑,慘叫著從馬上墜落。

寒光再閃,敖烈的槍尖已經頂在了左賢王的咽喉處。感受著槍尖上傳來的殺意,左賢王全身寒毛都立了起來,結結巴巴的說道:“小,小將軍,饒命,饒命啊。”此刻的左賢王,哪里還有半分為禍大漢邊境,雄霸一方的樣子?分明和一條搖尾乞憐的狗不差分毫。

敖烈手中的槍尖又向前挺進了一寸,刺破了左賢王的油皮,讓左賢王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死亡的味道。看著左賢王肝膽欲裂的樣子,敖烈冷聲說道:“我問,你答,有半句假話,我的長槍就會穿破你的喉嚨。”

左賢王忙不迭的點頭稱是。敖烈問道:“你們擄走的大漢百姓,現今何處?”左賢王不假思索的回答:“在北邊兩百里之外的草原上。”敖烈又問:“還有多少匈奴人駐扎此處?”左賢王答:“還有四千余人。”

片刻之后,敖烈問明白了想知道的事情,長槍一縮,繼而閃電般刺出,準確的刺穿了左賢王的心臟,繼而轉過頭,對著呂布低聲說道:“勞煩大哥出手,將這些匈奴人斬盡殺絕,一個不留!”

呂布臉上浮現出冷厲的笑容,口中答道:“二弟放心,他們一個也活不成。”言罷,挺起方天畫戟,向殘余的匈奴騎兵們殺去。

尋書網()書友同時在讀:

5200問題舉報:請發評語

尋書網(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